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24 22:23: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送礼的简短话语)

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秋兴八首

其七

杜甫(唐)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

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汉

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

习水战。

武帝:汉武帝,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汉书·食货志(下)》:

“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

壮。”

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三辅黄图》

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

东西,以象天河。”在今斗门镇东南的北常家庄附近有一小庙,俗称

石婆庙。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约190厘米,即汉代的昆明池的织女像。

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

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

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

吼。鬣尾皆动。”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

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此句

是说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

乌云一样浓密。

莲房:即莲蓬。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

关塞:此指夔州山川。极天:指极高。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

要,只有飞鸟可通。

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渔翁:杜甫自比。

译文:

昆明池是汉武帝时的功劳,练习水战,一面面战旗迎风飘扬。

池中石刻的织女空度了美好的夜月,池中石刻的鲸鱼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犹如黑云,莲子结蓬,红花坠落。

夔州山川极高,只有鸟儿才能飞过,我漂泊在江湖无言垂钓。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时作,作于大历元年(公元

766年),时诗人56岁。组诗共八首,联系严密,中心思想是故园之

思,然各篇又有所侧重。王船山《唐诗评选·卷四》评:“八首如正变

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首联:“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诗人借咏汉时之

功,反衬出今日唐朝的衰败。武帝时建昆明池,原是为了练习水战,

战旗飘飘,鼓声震天,如在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颔联:“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昆明池中的织女

像、石鲸,为写实,“虚夜月”“动秋风”为虚象,虚实结合,秋风

动、夜月虚,于一片动荡摇晃的景象中,引发出无限伤时念乱之感。

颈联:“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写昆明池的秋景,

对应诗题秋兴,“沉云”“露冷”更显出晚秋荒凉之意象,此联用了

倒装句式,原是菰米波漂,莲房粉坠,然将波漂及坠放在前面,突出

了动作,给人以动态的美。杜甫的律诗对仗极工整,“波漂”对“露

冷”“菰米”对“莲房”“沉”对“坠”“云黑”对“粉红”,读来

又极具音韵美,足见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尾联:“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诗人将思绪从万

里之遥的长安回到现实,上半句写实,写夔州地势之险,只有飞鸟可

通过,下半句诗人抒发内心感受,漂泊江湖,家在何方?

这首诗主要写长安昆明池盛衰变化,引发自身漂泊江湖之感伤。

悲盛唐之不再。

网 图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 张忠纲解读 袁行霈 主编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2:2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90197296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唐诗学写诗《秋兴八首》其七赏析.pdf

标签:昆明池   江湖   诗人   漂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