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载货)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词知识[来源:^zzst~ep.%com&@]
动物类
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杜鹃
(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例: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
植物类
常见意象及
其特定含义
流俗的品格。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
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
草:顽强的生命力。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
自然现象类 绪绵长;“黄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
游子;等等。
时令类
特定地点类
其他
古
诗
词
曲
的
内
容
分
类
及
赏
析
要
点
咏物
例:“西风”意味凄凉;“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例:“长亭”是送别;“南山”是隐居。
例:“吴钩”代表勇武豪迈;“号角”意指战争。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形式
标志
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
古”“咏怀”等。
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
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
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
内容
特点
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
难酬。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
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
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
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
怀古 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
诗 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
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
次要品味技巧手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
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咏物诗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
1
诗 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
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物与人的相同点(或: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
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内容分类 一般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分析角度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
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
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写景 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诗(山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
水田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 景物特征。
园诗)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
常是白描、衬托。
写景诗(山
水田园诗)
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
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
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
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
形式标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
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
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
战争 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比科举容易
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
《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
《从军行》等。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
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
基本主题 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
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
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
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
分析重点
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是哪
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
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
件、心理。
行旅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
诗和 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
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古
诗
词
曲
的
内
诗(边 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入世、
容
分
类
及
赏
析
要
点
行旅诗
塞诗) 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
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
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
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2:1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89794259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浙江省中考语文 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古诗词鉴赏 讲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浙江省中考语文 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古诗词鉴赏 讲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