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德普是谁)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全文翻译及赏析_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全文翻译及赏析
彩笺兼尺素,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
是张九龄的经典之作。本文结合对全诗的翻译,对诗中的隐喻、景
物描写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力求深入浅出地揭示出古人在
追忆过往美好之时所提示的高贵情怀。
诗中首句“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君至?彼此思故
乡”,向读者提出重要的问题,即“知何处君至?”,作者希望以
此激起读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彩笺兼尺素,把古时候写信的竹简
与衡尺结合,是作者给遥远的友人的一封信,表达了作者的想念与
思念。《登金陵凤凰台》是张九龄在踏上金陵之旅时创作的,他这里
用彩笺兼尺素表达着唐人感怀故土之情,他希望能用自己所书写的
笔墨来表达心中的思念与想念。他把诗中的山水寄寓了对故国的思
念,表达出来的是唐人的那种凄凉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不可言传的
苍凉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接下来的几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描绘了九龄
在登陆凤凰台时所面对的景象,他坐在山边、看着湖水很穷,只有
一点云彩便升起,画面出尽了秋日凉意,也把作者留恋故乡的情怀
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第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把这段诗承接到了尾部,作
者用“万里悲秋”来形容自己无处可归的漂泊之情,他实际上是在
哀叹自己的形势,张九龄的这一表达令人联想到苏轼的名句“千里
- 1 -
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表达的是苏轼的比较深沉的思想
情怀,而张九龄前后的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万里悲秋常
作客”,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凄凉的惆怅之情,充分揭示出古代文
人漂泊时所承受的痛苦与彷徨。
张九龄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他用简练的
语言来描绘了凄凉的景象,以及大自然中清辉如磁,清凉如梦的希
望。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他的言辞境界更接近自然与调和,也
更加抒发出真挚的情感。
总之,张九龄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君至?彼此思故乡”作开头,将故乡乡思与
漂泊哀愁结合到一起,凝结出一种苍凉却又坚韧的亲情,这份厚重
的亲情将一直锁定在诗人心中,也将伴随着诗人一生。
- 2 -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1:0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85777296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全文翻译及赏析_.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全文翻译及赏析_.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