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周梓盈)
浅谈我国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
革
一、初等教育教学理念多元化
初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更加偏向于学生
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不仅仅在学科知识提升和应试分数提高这个问题上下功
夫。这个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学的理念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老师
授课才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途径。
在目前的初等教育中,存在着课程种类单一化,授课过程扁平化的问题。学
生在课程设置的选择上缺乏自主的选择。初等教育的理念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
安排的情况下融入高等教育的思想。比如,可以引用各个高校的全校性选修课这
一教学模式,在中学中也开设一两门选修课, 并且规定一个学期内的最低学分,
把选修课作为学生拓展知识纵深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
的中学生活变的丰富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提早锻炼自学能力,为高等教育的学
习环境做一个铺垫,使得学生将来游刃有余的适应大学生活。教育理念多元化的
提出正是为打破这一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方式进行变革:
1.授课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在安排选修课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到学生的兴
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传统的“授课课堂”变更为“独立课堂”。打
破传统固定了时间、空间的课堂,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自己的课程,并且由
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自主选择课堂的地点,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
习目标。
2.课程设置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每个同学有着不同的知识偏好,但
是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开设课程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方法是利用图书馆已成规模的
学科书籍命名课程名称,由学生自己选择性的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3.教学目标的变化。在这种学生完全自学的环境中,教学的目标应由传统的
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转变为新的三个维度“信息获取与整合”“兴趣塑造与培养”“学习能力养成与革
新”。
4.教学任务的变化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任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教学任务应该确定为:
①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在学生
智力开发方面: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初等教育教学过程分流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点也应运用在我们现
代的学校教育中。目前的学校教育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独特性和人才选择性, 普
遍采取了老师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并且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课程授课顺序也存在
着弊端,首先未能考虑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能考虑到课程难易
程度的授课顺序,极其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忽视了学习欲望的激励。
虽然这与我国学龄人群基数大的国情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这并非不可解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分流到人,但是可以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区分,
按照成绩和兴趣不同分为不同的班进行同一科目或者不同科目的教学,比如文理
分班就是较好的分流。也可以采取将学校的课程授课顺序重新排序,按难易程度
分别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递进式教学,比如按照学生各个科目的基础
和掌握程度分成不同授课速度、不同授课难度的教学班级,达到因材施教。这样
的分流化的教育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欲望等方
面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三、初等教育教学内容全局化
目前大约有80%以上的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就业,虽然本科生的专业知
识和社会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归责于高校的教育体制,对
于实证分析和局势把握的思考方式应该从初等教育阶段做起。就目前的初等教育
模式和内容来看,其缺乏与社会的对接。这里的缺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能
力的训练,二是社会时政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各学校制
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缺乏对于社会时事的了解和分析,这无疑在工作时成为限制
自身发展的短板。当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高度,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时
展现出自己的薄弱时,就会发生“短板效应”,一所学校对于这个学生教育付出
的时间、精力与产出之间也就有了产能的流失。
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有必要在中央的号召下开设时事政策的课程。的确,这
门课程很难直接与未来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之间产生关联,只能在教育中作为一
种对于时事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培养夹杂在学生教育中。时事政策的课程只是提供
了所有学生面对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全体学生对每件事情的
分析都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对于这种思考方式的运用
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学生将分析时事的思维方式与学业结合时,难免产生不
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时事分析各有千秋,理解的程度也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初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计划,不管运用什么样的计划和手段在培养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20:3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8371759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我国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我国初等教育理念创新及教育模式改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