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解读

更新时间:2024-03-24 19:50:1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我为钓鱼狂)

朱自清背影解读

朱自清背影解读

《背影》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

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对于这个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下面是店铺为大

家带来的朱自清《背影》解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自清《背影》解读(一)

一个最突出的镜头——父亲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在文章中的出现、作用以及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父

母的生活与情感,从而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对父母的爱。本文打算从

以下几方面来解读。

一、四写背影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故全文以“背

影”为线索。文章中,“背影”时时写到,前后出现过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写作

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略写背影。

惦记背影:开篇点题,表明父亲背影在“我”心灵留下的深刻印记——虚写背影。

第二次是车站送别中父亲买桔子时,详写背影。

刻画背影: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和儿子的感动——实写背影。

第三次是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时,略写背影。

惜别背影:再次写父子分手的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实写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详写背影。

再现背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虚写背影。

二、四次流泪

文章所以感人,除了父亲的言行之外,“我”的情感也是重要的,其中我的四次眼泪

有力地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一次流泪: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 “满院狼藉”,触目伤怀时的凄凉悲怆

的泪。

这次流泪是悲哀,为后文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后文人物情感的变化

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

第二次流泪:分别前,父亲老态蹒跚地去为“我”买橘子时的盈眶热泪。

这次流泪是感动,用眼泪表现出背影的感人,着力刻画出父子间的感情,有力的烘托

父亲的爱,渲染了真挚的感情。

第三次流泪: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逝在人群中时的潸然泪下。

这次流泪是留恋和不舍,表明我领悟到了父亲深沉的父爱,也增添了淡淡的哀愁别绪,

也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第四次流泪:文章结末,眼前再现的父亲的“背影”时晶莹的泪光。

这次流泪是伤心之泪,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表达了我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

使文章格外凄切动人,情长绵绵。

三、分析构思

1.文章第2、3节有何作用?

交待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家产,借新债办丧事。这是送

别时的背景,渲染了全文悲凉的气氛,既为下文人物流泪作了自然铺垫。又使后文字里行

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2.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一点都不介绍这一天的活动?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写背影,由于中心无关。

3.在写“背影”前,作者还简单写了一些父亲犹豫要不要亲自送儿子、照看行李、拣

定座位、嘱托茶房等琐事,有何作用?

写父亲对我细心照料,关爱倍加,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

4.年纪大走路蹒跚的父亲为什么要亲自去买橘子,而不让“我”这个身强体轻的儿子

去买?

父亲是传统的,那时的父亲不会对儿子直说自己的情感。他想通过买橘子来表达自己

对儿子的关爱。

5.父亲买橘子和返回时的情景为什么不详述?

买橘子和返回时父亲的背影描写不到,父亲返回时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与区时异样,

为避免了重复不再复述。

6.父亲去买橘子为什么特别感人?

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年纪又大,步履蹒跚,穿过铁道很

费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所以来回买橘子使感情真

挚而灼热,达到了最高点。

因为年老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我担心父亲的艰难。此时我的情感也达到

了高点,有力地感染读者。

7.父亲买好橘子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是轻松吗?

父亲这种轻松的心情一方面是真的。父亲买好橘子,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关爱,能为

孩子尽心尽力,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觉踏实满足。

另一方面,父亲这种轻松的心情是装出来的。母死、失业、家破产,父亲不可能轻松,

但怕儿子难过,父亲是故意显出轻松的样子,所以原文还加了“似的”。

8.对人的描写,从正面写比较好刻画人物,为什么作者着力描写的却是背影?

从背影这种视角写人,构思新。而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更好地

引起感情的激荡。

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忽略人物本身,抓住父亲“背影”集中笔墨描绘,抒发特定环境

下的思想感情,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语言描写

本文父亲只有五句语言描写,通过体会语言描写,感悟话语包含的感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其实父亲遭受的打击远超过了我,但却还宽慰我。表明父亲关心儿子超过关心自己,

体现父爱的无私。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父亲急于谋事,但是为了儿子,最后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尽

管儿子已经来回过几次。表明儿子在父亲心目中远远高于自己。体现父亲的爱的体贴和深

挚。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执意去买橘子,说明父亲为了儿子,心甘情愿自己劳累和不便。还生怕儿子跟着

出来,忘了行李,自己买好橘子找不到儿子。体现出父亲的关怀无微不至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自己必须离开,可心里又不愿意离开,于是父亲说了这句话。写出父亲离别时的担心

和依依不舍。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父亲的挚爱跃然纸上。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父亲要儿子先转身,其实是想多看

儿子几眼,可当时父亲又不能体现这种儿女情长。所以父亲这么说。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依

依不舍。

五、主题思想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抒发了儿子对

父亲的思念,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朱自清《背影》解读(二)

一部文学作品往往会有多个主题,即所谓的多元主题倾向,经典作品亦是如此。在中

学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这样多元主题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方便教学,增强教学的可操作

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把作品的主题简单地总结概括为一到两个,最多不超过三

个,因而在有些时候会对作品的理解造成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为例,对作品进行了多元主题的分析,主要参考了各文献中关于《背影》主题的理解,

对《背影》主题做了一个综合性的归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作

品单一化的解读,多角度思考作品主题,还原作品本真。

一、爱

人教版的语文书中,编者将《背影》分入主题为“爱”的单元中,课文导读中也点明

这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其实这里的爱,不仅有父爱,也有子爱。

首先是父爱。一提到《背影》,想必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个矮矮胖胖的艰难地

爬月台的中年男子的身影。朱自清先生对细节的描写甚是入微,以至于这个象征父亲的背

影已深深地住进每个人的心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

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

子。”“父亲”是一个胖子,再加上年纪大了,爬月台这样的事情自然就显得有些难度了,

不过“父亲”还是坚持要去。接下来,朱自清先生便用了文字照相法,把父亲攀爬月台的

这个场景用文字细腻地描绘出来,像电影的特写镜头。“蹒跚”、“慢慢”地“探”、

“攀”、“缩”、“微倾”一系列精准的动词让父亲“努力的样子”跃然纸上。当父亲买

回来橘子,扑扑衣上的尘土,露出心里很轻松的样子时,不禁让人觉得那满满一袋的橘子

装的是父亲沉甸甸的爱,红彤彤的,是父亲爱子的赤诚之心。

其次是子爱。文章中作者有四次流泪。第一次是因为家境惨淡,祖母去世而流泪;第

二次是望父买橘而留下的感激的泪水;第三次流泪是背影消逝在人群中流露的惜别的眼泪;

第四次是读到父亲的家书,潸然而下的百感交加的泪水。作者的四次流泪,是文章的另一

条线索脉络,也是作者对父亲之爱的最好体现。亲人之间总是这样,“正面相对时交锋的

总是矛盾,爱意深浓时却彼此背过身去”。在写《背影》的那些年里,朱自清父子之间发

生了许多恩怨,还曾有过一段时间较长的冷战。1925年,父亲写下了文中的那封家书。

朱自清先生读后百感交集,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至此,两人心中的冰山终于融化,

言归于好。冷战的解冻,除了朱自清父子逐渐忘却彼此的不是,惦念起对方的好之外,我

想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成长吧。在长达数年的冷战期间,朱自清先生也由一个血气方刚的少

年成长为人父,历经风霜,更懂得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对父爱的理解更深刻了,儿子对

父亲的爱也就更为复杂而深厚。

二、忏悔

细读《背影》,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有三个重要的角色:过去少不更事的“我”、年长

的父亲和现在年事稍长的“我”。而隐藏着的现在的“我”事实上是作品中最重要的角色。

作品的故事是通过现在的“我”的叙述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读者跟随着现在的“我”的

视角去重新审视、体会这一事件。因此我们会看到文章中这样的字眼,“我心里暗笑他的

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真是太聪明了”是作者对年轻时自己的

嘲讽。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现在的“我”正是处于过去的“我”与父亲之间的位置。

也许作者当时并没有饱经风霜,所经历的也没有父亲的多与曲折,但此刻的“我”已经以

一个孩子父亲的身份出现,再也不是那个年轻的莽撞的小伙子了。“我”开始了解处世的

不易,明白了个人在世界中的渺小,努力在命运中的无奈。“我”开始理解父亲老境的颓

唐,也不再嘲笑父亲的迂,而是反过来嘲笑自己,为自己当年的幼稚无知感到可笑与深深

地忏悔。文章中表现类似忏悔、愧疚的地方还有几处,虽然语句不多,但还是可以看出作

者的忏悔、愧疚之情。作者的这种惭愧与由此产生的对父亲的认同甚至仰视、崇拜,是作

者逐步告别昨日的“我”而走向父亲的一个标志。

三、怀念

这篇描写父爱的温暖文章写在父子冷战时期,从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的婚

姻,父子生隙,到1922年父子间真正的冷战,再到1925年父亲写信给儿子。时间磨光

了所有锐气,卸下了父子身上的利刺。待到时间洗尽铅华,父亲写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时,那些矛盾、不和都已不再重要。两个人血脉里流动的亲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分割的

吧。既然是彼此挚爱的亲人,为何还要再互相伤害呢。朱自清先生在《关于散文写作——

答编者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

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

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背影》所写的不仅仅是父亲深厚的爱,还有“我”对父亲的回

忆与怀念。

四、哀怨

《背影》开篇便交待背景:正是父亲的差使交卸,家里祸不单行的日子。变卖典质只

够偿还亏空,丧事还要借钱才能操办。父亲虽然镇定地劝“我”“事已如此,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但是路在何方?结尾写“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

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这是很内敛而有深味的文字。父亲曾经“少年”谋生,“独立”

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绝非庸碌之辈;而“我”,北京大学毕业,受了中国最好

的教育。但何至于均“东奔西走”之后,家境还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呢?如果民众靠智

慧和诚实艰辛的劳动都换不来幸福美满生活的话,那就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

文章的写作年代是在1925年10月,当时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之日,北洋军阀各霸一

方,他们在日、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互相争夺地盘,国家战祸连年,经济破

坏,生灵涂炭,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看似作者只描绘自己一家的情况,

但实际却是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哀,哀社会给人们造

成的不幸;人们怨,怨给人们造成不幸的社会。人们无力改变现实,进而转变成对所遭遇

的不幸的哀怨。这样的哀怨,是人们对黑暗时世的不满和消极的无力的反抗。

有人说,一部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像《背

影》一样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从“父爱”到“生命”,关键在于你的角度。无论是教学

还是作品赏析,我们都应以多元主题的视角去审视作品,体味作品,理解作品的深意。

朱自清背影解读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19:5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81014296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自清背影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自清背影解读.pdf

标签:父亲   背影   儿子   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