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4 18:48: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分手挽留的话)

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

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

TheResearchonThreeGorgesCulture

《三峡文化研究》第15辑

第007~043页

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

和“神龙”文化探讨

黄权生 陈文倩

  摘 要:盘古神话和盘瓠神话都是创世神话,鄂西《黑暗传》和

夷陵《盘古传》都含有盘古和盘瓠神话;盘古神话与《道德经》有一

定的渊源,盘古神话之“生”来自天地之“道”,盘古神话之“死”

为世界“生”之“始”。盘瓠文化源于“南方”民族,自古“苗蛮”

为军,在朝廷眼里皆为朝廷之“鹰犬”,而峡江自古是“蛮汉”地理边

界,“盘瓠为犬”则是盘瓠神话的“蛮汉”政治和文化边界的体现。但

盘古和盘瓠文化在峡江交融,在《黑暗传》和《盘古传》中,盘古夫

妻与伏羲女娲夫妻都是“神龙”。峡江是盘古和盘瓠文化保存和传承最

为集中地域之一,“神龙架”或神龙山与神农氏无涉,指的是盘古、伏

羲和女娲混合的“神龙”,峡江“神龙”文化也是盘古和盘瓠文化交融

的结果。峡江“神农”为“神龙”之讹,对“神农架”之名当重新认

识。峡江“神龙”地名,是理解峡江多盘古(盘瓠)地名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峡江 “蛮汉”分界线 盘古 盘瓠 神龙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以来武陵山地人口外迁与文化交融史研究”(18BZS060)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

❋❋

黄权生(1977~),三峡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峡和西南历

史地理;陈文倩(1991~),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

学。

·007·

第15辑

盘古研究成果非常丰富,2017年11月6日9点在中国知网检索,检索

条件“标题=盘古并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共有809条记录;检索条件

“摘要=盘古并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共3213条记录。与盘古相关的盘

瓠研究成果也不少。检索条件“标题=盘瓠并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共

212条记录;检索条件“摘要=盘瓠并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共454条记

涉及盘古和盘瓠的研究文章超过3600篇,这在中国神话研究中是比较罕见

的。其中,盘古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有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茅盾的

《神话研究》和《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袁珂的《中国神话史》等论著。在

研究盘古和盘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文献和盘古文化遗址。

三峡(以神农架为中心)发现了与盘古相关的史诗《黑暗传》,宜昌夷

陵的《盘古传》有8章800行。目前也兴起了研究小高潮,检索条件“标

题=黑暗传并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共46条记录。两部史诗是民间流传

的盘古文化,是寄生在鄂西、渝东等地丧歌文化中的神话史诗。袁珂的

《中国神话史》指出:“广义神话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不仅最初产生神话

的原始社会有神话,就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有神话。旧有

的神话在发展,在演变,新的神话也随着历史的进展在不断地产生。直到今

天,旧的神话没有消失,新的神话还在产生。”

事实上,鄂西《黑暗传》

和宜昌夷陵《盘古传》是鲜活地传承的神话史诗。

刘守华的《夷陵盘古文化的珍贵价值》一文指出:“盘古庙、盘古歌、

对盘古的信仰等在国内其他地方并不罕见,而宜昌市夷陵区将它们串接在一

起,交叉重合,民众对盘古的信仰怀念如此浓烈,神人之间的对话交流还如

此鲜活,不能不使人震憾。”

夷陵区盘古遗址和地名甚多,共有6处盘古

庙,现已考证,夷陵境内建有6座盘古庙,分别是太平溪古村坪盘古庙、雾

渡河盘古山盘古庙、黄花香炉山盘古庙、黄花青树垭盘古庙、樟村坪店子坪

盘古庙、邓村古城坪盘古庙。夷陵区周边有盘古峰、盘古根、盘古顶、盘古

录。对研究一种神话而言,直接研究盘古和盘瓠的研究文章超过1000篇,

袁珂:《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2007,第1页。

刘守华:《夷陵盘古文化的珍贵价值》,《三峡论坛》2019年第1期。

·008·

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

TheResearchonThreeGorgesCulture

山、盘古小学等地名。

由此可见,峡江盘古文化非常丰富,对峡江的盘古

文化应当重新认识和思考。

一 “盘古”文献(化)索源

(一)盘古神话之“生”来自天地之“道”

  本文所探讨的盘古、盘瓠,不见先秦文献,但盘古等神话显然吸收了先

秦的文化元素,而其文献则是主要来自老子《道德经》。盘古神话思考的是

万物之源的根本性问题,是古人无法理解世界时对世界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

考,该神话带有明显的哲学思辨思想。故袁珂《中国神话史》指出:“神话

是原始先民思想意识的总汇,它不仅有着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审美的东西,

还有着属于宗教崇拜的、哲学思辨的……其他多方面的东西。”

三国吴人

徐整《三五历纪》整理盘古神话显然受到了老子《道德经》潜移默化的

影响。

盘古神话具体出现在三国的吴地,先看看盘古神话的文献描述。如唐欧

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纪》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

极长。后乃有三皇(按:天、地、人谓之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

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杨建章:《盘古庙与盘古文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昌市夷陵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

会编《夷陵国宝》,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第85~90页。

袁珂:《中国神话史》,第4页。

2~3页。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一《天部·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

·009·

第15辑

徐整《三五历纪》一书已散佚,其内容传世,经多类书引用,其中,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和唐朝的《艺文类聚》以及宋代《太平御览》都进

行了引用。由于唐朝的《艺文类聚》流播广泛,故《艺文类聚》所引徐整

《三五历纪》成为研究盘古最重要的文献。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所描述

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可谓描写盘古的“生”,是典型的创世纪神话。茅盾指

出,徐整《三五历纪》“大概是更近于南方民族的开辟神话的本来面目;然

最后一句‘后乃有三皇’大概是徐整所加添的”

。徐整《三五历纪》整理

盘古神话,显然添加和借鉴了已有的文化以及传世的哲学思想,而三国徐整

《三五历纪》盘古神话则借鉴了道家《道德经》的思想。也就是说,三国吴

人徐整《三五历纪》收集整理的盘古神话传说的哲学思想根源来自道家老

子的《道德经》,或者是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老子《道德经》第四十

二章指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这里《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影响

了徐整《三五历纪》的“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

故天去地九万里”。而徐整《三五历纪》“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的思想显然来源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指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的文化溯源显然是

茅盾撰《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35页。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第65页。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第120页。

·010·

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18:4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77319259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峡江“蛮汉”分界线盘古(瓠)和“神龙”文化探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盘古   神话   文化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