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

更新时间:2024-03-24 17:23:0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向烈士致敬)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

人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卑情结。因为世上没有完人,与他人相比,都会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弱点和不足。有自卑情结并不可怕,关键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它。有的

人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会理性地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信心百倍的努力

奋斗,想法设法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不足,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断地完

善自我,取得人生的更大辉煌。有的人却杞人忧天,自认倒霉,沉浸在对环境、

对社会、对他人的抱怨中,封闭隔离自己,最后萎靡不振,走向灰暗的人生结局。

当我们面对自卑时,该如何超越呢?该书作者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

尔弗雷德·阿德勒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人是社会的人,既然是社会的人,那就必

须放到社会中去解决这些问题。给这种自卑赋予现实意义,并且把这种意义,建

立在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益处中。在付诸行动中加强与他人合作配

合,为了这个意义共同努力奋斗。这样,你才能超越自身的自卑情结,使得你的

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总结了制约人生的三大问题:第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必须适应地

球环境,在地球的适应中生存。第二,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我

们必须学会与他人相处。第三,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女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延

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个人如果可以将其人生意义定义为为他人和社

会谋取利益,那他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考虑他人。对他人对社会就不会冷漠,会更

加感兴趣。这样,对职业、社会和婚姻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很好地处理好。并能够

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战胜各种精神疾病,使人生光彩夺目。

当下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仅凭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胜任一

项工作的完成。这就需要团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帮助他

人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婚姻家庭中也是如此。男女之间要地位平等,相互忠诚、相互信赖,要有

责任感。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是最好的伴侣和朋友。

这种感觉,需要你要实际行动去证明。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如何获得幸福和快

乐,而不愿意受约束于婚姻,更不愿意去为对方考虑。这样的婚姻终将会葬送在

自己手中。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本身的样子,都是用我们的认知经验和标

准,经过大脑思维的过滤处理后作出的一种解释,它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我

们的一种主观判断。而这种主观判断都是人们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来感受出来

的。其实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

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因此,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要想

使自己活得快乐,就要永远用快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管世界和他人如何对

待你。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环境,也无法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和评价,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

可能我对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比如“自卑”这个词,本来我觉得这

就是一个贬义词呀,可当我看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它告诉我,这只是一

个状态,它本身并没有错,而为什么被很多人认为不好,是因为无数的人无法用

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它,以至于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很多自卑的人,会用

某方面的优越感来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自卑的确是一个不太好的状态,但是这本书告诉我,自卑的状态是可以改变

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么甚至可以获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为

他们常常需要思考,在一个更低的状态下进行提升,他们常常需要给自己打气,

不断得从失败中爬起来,这会让他们拥有常人难以拥有的坚韧品质,我想这也是

这本书的名字里为什么会“超越”两个字吧。

我曾经也是一个自卑者,在沟通这个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

会因为自己的话无法逗笑别人而感到沮丧,也会因为找不到话题而觉得自己不是

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曾经我一度认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是常常觉得不甘心,

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遭,怎么能这样算了呢?于是我疯狂的查资料,看书,我不

相信还有用心学不会的东西,事实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

正常的聊天,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找不到话题,但已经好多了。

小时候,身边的人都说“这小子很聪明”,那时的我觉得,我只要稍微努力

一点,就能把这件事做好,要么是觉得刚刚懂了一点就不再深入学习了,觉得这

知识太简单了,可后来我错了,我才发现,我的聪明也仅仅是和大家一样,我刚

刚学就能明白的,他们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们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

想着“我以前不会只是因为我懒,只要我学就一定能学好”这样的话,这是最无

用的,若是我们懒人可以靠这个,那对于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极其不公平的,就

如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已经不希望别人再告诉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个本来

很努力的孩子,你却告诉他你是因为天赋好才成功的,而忽视了他的努力,也许

他本身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他比别人努力很多很多。我们更需要重视努力,而

不应该总是盯着天生的东西,这东西本来就已经无法改变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话不是挺好的么,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99%的汗水其实

比1%的天赋要重要得多,毕竟天赋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

凡人,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而且天赋这东西,我个人感觉也分为天生的天赋,

和后天的天赋,我们要多找找学习的方法,比如背个英语单词,你强行记忆和我

联想记忆,肯定不一样,可能有的人就觉得我天赋好,其实不然,我只是用对了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后天可以形成的天赋。主观上,我是认可大部分的东西都可

以形成后天天赋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寻找这样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书,可以说只有一点点收获,有一点沮丧的同

时,我也很高兴,这说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么容易被别人超过的事情,也

许一开始会很难,很慢,但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变的,我还有一个想

法,我希望从自己从一个小白到最后的聊天能手的过程,整理出一套天赋模型,

可以教给以后有同样困惑的人。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著述此书,想要帮助更多的人们,正确面对缺陷,处

理人生问题,避免人生失败。他认为人生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

而对这三类问题的错误回应,是由于人们对人生意义的错误解读,从而树立了不

恰当的人生态度,最终导致不当行为。作者指出,人类从出生就开始对人生意义

探索,从出生就想弄清楚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成人中的失败

者,大部分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没有对人生意义形成正确认识,并让这种错误一直

发展。之所以没有对人生意义形成正确认识,树立正确人生态度,是因为人们为

了摆脱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走上了歧路,不是通过发展与人合作的精神,而是追求

不合理的优越感,如战胜假想敌,诋毁别人或自我中心。

推演至此,作者进一步十分明确指出,只有学会与人合作,为人类发展贡献

自己力量,才能形成正确人生态度,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即“真正的人生是懂

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为人类的福祉作贡献。”

这其中与人合作在童年时期就要得到培养。如果没有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合作精

神,容易误解人生意义,不会发展责任感和独立性,就无法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

折。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家庭,母亲首先要让孩子信赖她,

然后将这种信赖延伸到父亲身上,再延伸到整个社会。父亲要关心妻子,与妻子

合作,共同承担养育孩子任务。父母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宠溺或冷落任何一

个孩子。在学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谋生的本领,还要教育孩子有为社会作贡

献的思想。教师要和学生亲密相处,警惕自己对孩子思想的限制。总而言之,家

庭和学校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中的一员,让其成为人类平等中的一员。

这样,孩子今后才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人生的挫折,处理好职业,交际和婚姻三大

事情,才可以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自身就不再有自卑和挫败感。

掩卷而思,有些想法不禁涌上。

一、人的精神为肉体运动指明方向,肉体反过来会影响精神。那么,对待孩

子的行为要谨慎。当孩子行为出现错误,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想方设法理解这

个行为背后的意义,它有什么目标,承载什么情感。只有越了解行为背后的目标,

才能越容易和孩子发生共情,从而更好帮助孩子改正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最终引

起行为的真正改变。

二、作者提供了两条理解一个人的途径,早期记忆和梦境。梦的解析,对于

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比较难操作,但我门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早期记忆,

更好觉知自己和理解他人。因为“记忆都不是偶然存在,每个人都是记忆认为有

用的东西,并用记忆告诉或提醒自己。”我门可以依据早期记忆,尝试判断人对

自己地位的认识,如是否弱势,是否安全,是否受到重视等。(以后孩子谈对象,

可以给他建议多多了解对方儿童时期的早期记忆,呵呵)

三、我门的文化氛围从学校开始就是基于竞争。自卑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

不恰当的比较,家长的焦虑也往往因此而起。超越自卑,关键调整价值尺度,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影响他人,我们有承担起我们

自己的人生责任,我们就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4

断断续续总算是把《自卑与超越》看完了。我没办法记得书里说的每一个细

节,只能记一个大概。

这本书首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

的“生活方式”,不单单是指生活习惯,而是包括了一个人对以往经验的总结,

以及他从小就奠定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而我们活在世上的目的,从个人心理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获得自身的优越

感,不论以什么方式,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优越感。我们关注一个人的

时候,要看他的行为模式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然了,这个“好处”是

要从他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以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

换位思考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虽然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在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型,但这也并不是无法

改变的,儿童无法意识到“他的心灵已经为他建立起了一个生活方式”这一点,

所以即使是一个外人看来无药可救的人,只要能弄清楚他的行为模式,或者说,

找到令他变成这样的原因,那么他仍然是一个有救的人。

我只能说,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学校和家庭对他的教育真的极其重要,这直

接影响到他的一生中,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逃避,还

是勇敢面对?而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一定要学会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就在于对

他人产生兴趣,这个人不能只关心自己,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

结合之前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逃避问题是邪恶的________,而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会与人合作,那么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勇气,读

后感.但又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想尽快摆脱自己的窘境,得到自己心理上的优越

感,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严重的话会导致

犯罪问题

我感觉书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犯罪行径是懦夫在模仿英雄的行为。”所

有的罪犯都没有勇气去正面解决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许是他觉得这世界对

他充满敌意,也许是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解决不了,也许单纯是因

为他想得到其他人的关注,但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逃避问题。

关于梦:作者说,既然做梦的人和清醒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格,那么梦境都是

为了维护做梦者的生活方式而由大脑产生的保护机制。梦是想要找出问题解决方

法的企图,它们显露出个人勇气的丧失。换个说法来说,我们即使是在做梦的时

候,都想要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梦是个人所造出的感觉,而且必须和他的生活

方式保持一致,当现实问题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出挑战,甚至在否定现在的

生活方式的时候,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总结一下吧,这本书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学上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个人

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它真的为普通人提供了很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

生活,去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至于我,我也真的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后患无穷呢,

所以我也会努力改变自己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走下去。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超越自卑这本是,这是一本让人看完后非常想反省的书。

阿德勒在书中认为“自卑感”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象先天的生理缺

陷、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时的情绪。他认为有这

种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态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利用自卑来逃

避现实还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格。

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

达到新的境界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在自卑

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

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

与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

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

处体现着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

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种途径),帮助病者找出产生这种

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

正确的生活风格。

这一观点,本书编译极为欣赏,他在代序中写到: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匮

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学犹如浸入沙漠的一缕甘泉,让人重新体味到人生活

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物质和泛滥的私欲,它还有更广阔的,也更令人

神往的精神园地。 阿德勒在书中认为“自卑感”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

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时的情

绪。他认为有这种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态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种自卑。

是利用自卑来逃避现实还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风格。

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

达到新的境界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在自卑

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

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

与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

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

处体现着他独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

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种途径),帮助病者找出产生这种

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

正确的生活风格。

本书另一大优点是语言平实易懂,例子丰富生动,笔触细腻,分析精辟,在

愉快的阅读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6

听过樊登老师读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我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回顾了我

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挫折和做出的选择,发现自卑感一直存在,它没

有变成我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在一些时候变成了生活中的麻烦和桎梏。它

让我对待工作不再有热情,变得消极;它让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有了不好的影响,

带给孩子一些悲观和不自信。

我的人生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我要我的人生之旅充满秀美的山河景色,充

满快乐,幸福,我要和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带着希望不断前行。我要把自卑抛诸

脑后,看清它、理解它、

放下它。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

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

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

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对这三

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自卑情结

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而超越自卑的原则则是:

1.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有多少种人类,就会有多少种他们解读出的生命的意义。然而真正的生命意

义绝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对他人无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

——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

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

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

下去。

2.学会合作

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会和性,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类进行合作,

才能更好地完成它们。学习合作本应是儿童时期要做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年幼时

错过的,就来认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们再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合作了——

并不是这样!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

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

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

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在

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

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

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

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是要化自卑腐朽为神奇还是在自卑的路上走到黑,也得看自己有没有遇到点

化,而今我遇到了!

是的,这本书点化了,让我正确的认识了自己,知道怎样才能克服自卑,超

越自我,努力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

假期里,每周听樊登老师讲书已成习惯。《自卑与超越》也是听完书后感觉

到全身经脉被打通一般,赶紧去图书城找纸质版的“武功秘籍”。在写这些文字

时,我还只是第一次粗略地看完它。《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

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读物。其中,本书主要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

自卑感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消除自卑感以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生活中大部分人对自己所处地位或从事的工作有所不满,从而产生不同程度

的自卑感。因此,我们想要追求更加优越的待遇或地位,以此获得优越感,也是

很正常的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年对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父母忽略,

得不到应有的爱与关心,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很内向,很自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父母必须有所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欣赏他鼓励他,从而增强他的自

信心。相反,过于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十分依赖父母或其他最亲密的照顾他日常生

活的人。我们都知道,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不是随

便当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一个母亲如果不合格,那么她的孩子也不大可能心理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母亲,

我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儿童心理,分析自己当下的各种行为以及面对儿子的行为

所作出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例如:我一直认为小孩子睡不好,是缺钙

或身体不舒服导致的结果,却从来不知道过渡的关注和溺爱也会导致孩子用这些

不良行为来成人的关爱!“爱"是一门深奥而又漫长的课程,不是所有的“爱”

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除去父母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老师们也在孩子的生命道路上扮演了不可

或缺的角色。无孔不入的媒体也时常报道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震惊或惋惜的校园事

件:因学业压力大而轻生的;因老师的责罚而做出过激行为的;甚至还有学生与

老师大打出手的现象。媒体每次报道这样的新闻,无论过错在谁,都将老师推至

风口浪尖。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走向极端的过程必然积压着大量的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动机或者说心理需

求,那么“爱”与“责任心”在他们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成为催化他们与

老师、与学校、与社会对抗的增强剂。书中的几个例子很鲜明地表现了部分“懒

孩子”与“捣蛋分子”的心理。我回想了自己的学生,也有几个经常被我以责任

心的名义加以“关照”的,而自己上学年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他们走向“更

懒”、“更捣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特有的优越感,而寻找这种变

质优越感的本源正是他们某一方面引起的深深自卑感。因此,目前此书对我最大

的帮助是:从心理上找到学困生的问题所在,再去解决学习问题,或许能事半功

倍。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17:2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72188296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pdf

标签:自卑   孩子   生活   问题   社会   超越   人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