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

更新时间:2024-03-24 17:21: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强化自己)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

前段时间阅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受益颇多。这是一本从

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读物。其中,本书主

要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自卑感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消除自卑感

以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一、三类孩子

阿德勒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

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

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

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

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

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

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

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

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

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

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

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

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

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

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

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

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

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

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

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

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

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阿德勒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

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

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

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

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

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

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

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

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二、家庭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年对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

父母忽略,得不到应有的爱与关心,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很内向,很自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有所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欣

赏他鼓励他,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相反,过于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十分

依赖父母或其他最亲密的照顾他日常生活的人。我们都知道,溺爱环境

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

一笑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巨

大影响。一个母亲如果不合格,那么她的孩子也不大可能心理健康地成

长。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

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

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很多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

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

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

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因此,“爱”是一门深奥而又漫长的课程,

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去经营,去摸索和探求。

三、学校与老师

除去父母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老师们也在孩子的生命道路上扮

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孔不入的媒体也时常报道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震

惊或惋惜的校园事件:因学业压力大而轻生的;因老师的责罚而做出过

激行为的;甚至还有学生与老师大打出手的现象。媒体每次报道这样的

新闻,无论过错在谁,都将老师推至风口浪尖。然而,我们应该知道,

走向极端的过程必然积压着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了

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动机或者说心理需求,那么“爱”与“责

任心”在他们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成为催化他们与老师、与学校、

与社会对抗的增强剂。书中的几个例子很鲜明地表现了部分“懒孩子”

与“捣蛋分子”的心理。我回想了自己的学生,也有几个经常被我以责

任心的名义加以“关照”的,而自己上学年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

他们走向“更懒”、“更捣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特有的

优越感,而寻找这种变质优越感的本源正是他们某一方面引起的深深自

卑感。因此,目前此书对我很大的一个帮助就是:从心理上找到学困生

的问题所在,再去解决学习问题,或许能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本书成为我认识自我不足和寻求人生意义的一盏指路

灯,能够认识自我潜能,超越自我,转化意识态度,穿越时空,与作者

和作品进行灵魂的碰撞已经是一种幸福,而之后还能够有启发、有共鸣、

有学习和反思,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发现

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感谢《自卑与超越》,感谢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

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

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

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

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

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

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

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

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

析的新阶段。

首先,作者阿德勒的成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阿德勒1870年出生

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

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

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

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

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

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

要当医师。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

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

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最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她特立独行和

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

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最初可

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着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

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

__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

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

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

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

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

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

及其补偿》,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

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

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古

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演说

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

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

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宴婴身材矮小却

成为齐国宰相。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自卑,并超越了自卑,他们所获得成就弥补了他们生

理的缺陷,这就是阿德勒的补偿心理理论。

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从他的理论中我总结了

以下几点:

1、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

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

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但会影

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

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

问题。

2、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

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

势的动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

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

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

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

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

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

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

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自卑感

对于自卑,阿德勒给出的定义是:当一个遇到问题,如果他没有能

力采取应对措施,并且坚信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此时出现的便是典型的

自卑情结。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哭泣、推诿责任都有可能

是自卑情结的表现。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自卑感,只是轻重程

度不同而已。

自卑感的心理逃避

没有人愿意永远活在自卑的情绪当中,当人们疲于利用正确的方法

去消除自卑带给他的压力的时候,他就会采取一些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补

偿自己,从而获取虚拟的优越感,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急于证明自己

已经长大了,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束,公然对其进行反抗,从而获取自由

的优越感;犯罪分子失去了对社会的兴趣,他们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

的问题,希望通过捷径--犯罪解决困难,甚至以作案之后没被抓到为荣,

以为自己就是英雄;脾气暴躁的人缺少处理事情的耐心,其本质上是自

己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认为自己不行,从而利用暴躁的脾气掩饰自己

的自卑感。总体来说,错误的处理方式好似海市蜃楼,它并不能找到问

题的根源,并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它只会无限的温养我们的自卑感,

从而是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卑的________

为了更好的解决自卑情结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

解自卑情结的________。

早期记忆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5岁左右便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风格,这足

以证明早期记忆对其人生的重要性。记忆并不是偶然存在的东西,人的

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记忆只会存储那些他认为对他有用的

东西。但必须强调一点,经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本次经

历的看法,而早期记忆便是我们人生观的雏形,后期的'人生观,价值

观肯定是建立在最初的记忆之上的。

梦的影响。

梦境与人清醒时的生活并不对立,相反梦中追求的目标和现实生活

都具有统一性,梦是人生态度的产物,是强化生活风格的方式。人只有

在没有紧张感的压迫时,睡眠才会真正的放松,梦境是对睡眠质量的干

扰,当现实中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现实的压力就会潜入我们的睡眠,

我们就会做相关的梦。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在梦中没有现实问题的

紧迫感,我们可以不利用常识来解决问题,从而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违

背常识提供理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正确性。例如当一个人

总想象着一夜暴富,但他又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财富,他脑中可能

会迸现出赌博的念头,而梦中富有的画面激起了其行动的欲望,从而战

胜了现实生活中的理智,最后成了赌徒。

家庭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对不同出生顺序孩子的关注度会

对后期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母亲是孩子第一个关注的‘别人’,

母亲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当母亲和孩子关系变得稳定的

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将这种关系引导到父亲身上,而父亲不能将自己是

做当做家庭的权威,而只需将自己视作家庭的成员,只有和睦的夫妻关

系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而孩子不同

的出生顺序导致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关注度的竞争关系也会对孩子的人

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需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的影响

学校对于儿童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生活考验,本次考验会毫不留情的

暴露其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教师需要与

孩子建立起亲密的纽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孩子

的长项。我们必须清楚,对于所谓的‘另类的孩子’,打骂、批评都是

治标不治本的,教师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价值,而不是从

问题少年组织中获取成就感。另外学校也不应该以IQ测试以及遗传因

素来对学生的成长下定论,这样只会给孩子更多的负面的心理暗示,不

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

如何实现超越

阿德勒主张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在于与他人合作。拒绝合作的人

只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通过合作能得到帮助,他们关心的是‘我有

哪些好处’,如何逃避责任,从而获得自我的满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

任何价值体现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问题可归为三类:职业、社

会与两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

体会到被他人需要,被需要才能使人获得成就感,有成就感的人是很难

自卑的。

自卑感并不可怕,它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自卑感并不

会决定我们的命运,但是我们面对自卑感的态度却可以决定我们迈出的

下一步的方向。正确的认识自卑,学会合作,我们才能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17:2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72096296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pdf

标签:孩子   自卑   合作   生活   没有   心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