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魂-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

更新时间:2024-03-24 02:21:3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陈仲维)

“布衣”魂-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

维普资讯

2002年3月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Feb.,2002 

第l9卷第1期 

journal()f J indoz' ̄gtlan"1 eachers( lege 

V01.19.No.1 

“布衣”魂 

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 

李 刚 

(益商律师事务所,广东深gi7 518033) 

摘要:文章从上党丰土作家王广元的散文集《臣本布表》出发管窥了出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间文化形态和氏本思想。 

关键词:散文;民间文化彤志;民间立场 

中圈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66f2002)0l~0044一()3 

中国的散文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当我们站在又一个 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对农民有血肉之情的现代作 

百年的起点上回视这一历史悠 、思想和艺术底蕴都博大 家。他是从中国民问倔强地挣扎出来的下层知识分子(不 

精深的艺术时,丝丝遗憾之情油热而生。 

少文学史将赵村理称为“农民作家”是不准确的)。他这样 

从先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散文一直背负着 的作家在20世纪是罕见的,他的努力是可歌可泣的,但努 

为圣人载道的包袱。纵观一部中国文学,高高在上的宫廷 

力丁三十余年,只能说部分地达 i r自己的目的。赵树理 

文人写的歌功颂德的御用之章不说,就是以体恤下情,为昆 及大批沿着 赵拊理方向”从事剖作的作家如柳青、周立渡、 

诉苦而名垂青史的牡甫、自居易、柳宗元等其实又能说出多 马烽、西戎、康灌等的努力在60年代夭折丁,他们未能来得 

少挣扎在社会最底屡的中国农民心底的声音呢?日Il使是在 

及更深步地进入农民的灵魂。当时的主客观因素从三方 

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巳提出几十年之后的今天,王小波 

而制约_r他们:一、当时盛行的“左”的文艺政策使他们不能 

的“沉默的太多数”的说法仍然是一个惊世骇倍的命题,每 

自如地选择自己作品的题材、主题、人{葑等;二、当时盛行的 

个真正关心中国9亿农民的生存状况的作家都应认汉到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局限了他们的“深化”;兰、对外国文学 

这一命题的沉重 我还段有傅书华先生那么乐观,“感到了 的偏见使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仅止于外部描绘。2O世纪80 

‘沉默的大多数’已经不再沉默了,他们正在丹始发出自 

年代后,中国文坛在将笔融仲A普通小儿物的心灵辣赴方 

的声音”,我以为,起码到20世纪为止,他们的心芦主要还 

面较前有了质的飞跃,许多作家在各方面都为中国文学的 

是靠文人替他们在媒体婉转发出的。自2f}世纪韧陈独秀 

现代化做出T极为可贳的贡献,但我们叉不能不遗憾地感 

等五四运动的先驱人物倡导反映社台现实、表达普通人真 

到,与我国农村改革先盛后衰相类似,反映中国最大多数人 

情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始,一代代进步作家在为“沉 

一 

农民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的作品也呈先盛后衰态势, 

默的太多数”立言方面作了前赴后继的努力:特别是到了 

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成功之作越来越少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山西的东南部,太行山的山凹里 

具体到散文来醣.笔者以为2[.世纪有两次 散文热”: 

了一位奇^——赵树理,他想拆低 文坛”变 文摊”,全力创 

次是20世纪初以局氏二兄弟为先锋,朱自清、林语堂、梁 

造一种农民能看得懂.喜欢看,既能反映农民生活,义符台 宴秋、谢冰心、郁达夫等继之而形成的大寡选出的散文大 

农民审美习惯,还能引导农民前进的新的白话文学,并以之 观:这般“热风 热得新鲜、热得厚实,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 

去与封建贵族文学、封建谜信文学抢占中国农村文化阵地。 感,既有个人性,叉有杜会性,其艺术形式及主导精神至今 

赵拊理是一个在农村低层社会生活了25年,比较了解中国 在文坛们有较深刻的影响。第二次当是20世纪70年代束 

“沉默的太多数”的主体——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 

至今尚未停且的 散文热”:这次“散文热”的戚因较为复 

收稿日期:2o01—1l——03 

作者简介:李刚(1977一),男,山西襄垣人,律师,主要从事法学研究,兼及散文研究。 

44・ 

维普资讯

李剐“布衣”魂 

经断代了。前不久.相继读了沈琨、王广元、杨吉玲等长治 

杂:一是对上次“散文热 的旧作重刊(这可算作对“文革文 

学”的一种反弹);二是因为文学期刊的空前增多;三是因为 

随着国民教育的迅速发展.散文作者大量增加;四是因为散 

文以其短小精悍、自由随意.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经济社 

会赢得了最大量的读者。这一次“散文热 虽比前一次晚了 

市的散文作家的散文集,特别是读了王广元的《臣本布衣》 

后,心弦不禁为之一动,看来上党文坛还有熟悉太行山农 

村,了解太行山农民的作家! 

王广元成长于太行山之巅、严重缺水的壶关县一个贫 

六七十年.但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涵上都与前者有相 

当差距,最明显的不足是映乏前者的那种厚实的文化底蕴、 

献身的悲剧精神以及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平民性。还有 

穷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尝尽了贫穷农家生括的艰辛.也同时 

耳闻目濡受到了代代承传的“民间文化形态”的熏陶。目一 

偶然的机遇通过跳出“农门”的渠道之一——学唱戏(上戏 

剧学校)变成了“城里人”(即使是在建国后.干部们、城里人 

相当多的散文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或走向媚俗或躲^ 

象牙塔.因而这一农“散文热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远不能与 

上一次比。由于经济、政治等诸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两端 

的中国社会在文化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存的状况。在经济 

生活方面,少数人的生活水平巳达到或接近默美发达国家 

国民的生活水平,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比载低, 

般是不会把自己的子女进去学唱戏的)。后叉去西北当 

兵.很受了些西北大汉为朋友两肋插刀、豪放爽朗性格的影 

响.转业后回上党地区从事文化工作。笔者在与王广元有 

限的几次交谈中能明显地感到太行山和太行农民给予他的 

创作灵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体昧到他对生活在大山里 

的乡亲们的血浓于水般的儿子对母亲般的眷恋之情.能使 

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是由商素 

质到低素质呈上小下大的态势;与此相适应,作为上层建筑 

之一的文学也呈多元共存由高雅到低俗的金字塔形。由于 

映乏适当的宏观诵控和一些文学评论的贵族化式的引导, 

中国的作家中有太多的人往塔尖耙.只有太少的人甘愿在 

塔底劳作。这部分耕耘于塔底的作家多为基层作协的作家 

和从事其它职业的业余作家。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民众中 

的作家了解老百姓的柴米袖盐、欢乐忧愁,能从具体生动 

的、活生生的角度去观照“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历史。文 

学是什么?说来说去不外乎是一种人类用语言文字创造出 

来的满足自身审美需求的艺术。这艺术一应能使人产生审 

美愉悦.二应对人生有用,对人类前行有利。如果文学是 

人认定他属于那种从中国下层社会挣扎出来而又从未割断 

自己与农民精神相通的脐带的沈从文、贾平凹、陈忠实式的 

作家。 

《臣本布衣》中的乡土散文共28篇,主人公皆属每FI为 

衣食奔波的农民。这里有乡村教师、老光棍、寡妇、普通农 

妇、放羊祝、妓女、酒鬼、癌症患者、客家飘流者……还有太 

行山的土地、牲是、狼群。他笔下的这些坚韧地在生命线上 

挣扎的山民们身上渗透着他们千百年来代代相承的伦理道 

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王广元虽没有着意美化他所热爱 

的乡亲.有时还现实地表现了他们的守旧和愚昧,但主导上 

还是贯穿着千百年来奋斗在太行山的中国“布衣 们的那种 

海洛因 ,纵然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 我们也应弃之不顾; 

如果文学是远在月球上的“桂花酒”.我们决不能一窝蜂全 

去酿造这种我们还喝不到的佳酿。所以作家们不应将散文 

做成“文化快餐”.也不应将散文视为知识分子独有的心灵 

存在方式,中国时下需要大量雅俗共赏的、具有社会承担 

的、充满大众情怀的、浸透忧患意识的散文。因此,虽然这 

些“塔底 的散文目前还难得在通衢大埠的“高贵”文学刊物 

坚韧的生命力、凝聚力、重鬟际黜玄想的务实精神,安土乐 

天的生活情趣,特别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那种刚健有为、自强 

不息的精神的。尽管笔者很不喜欢“臣”这个字眼,因为我 

认为这个字眼散发着浓浓的为皇帝老子当奴才的封建气 

息,但我叉很喜欢“布衣”这个词,因为这个诃显示着对立于 

“绫罗绸缎”的平民精神。关注现实,凝视人生,关怀生活在 

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是健康的、有前途的文学 

的永恒的主题,平民精神在整个文学史上从来都是一种最 

可宝贵的精神。尽管这本集子仅仅为读者描绘了28幅小 

人物的生活片断,其中不少还是速写式的.但我以为这是太 

行山阃的岩石、是干旱的黄土中冒出来的嫩芽,是对生己养 

己的中国农民的真爱,无论它在技术上是粗拙的还是圆熟 

的.都是当今文坛所缺少的、都是值得喝彩的。 

在以农民为描写对象的散文中,笔者尤其喜欢孙犁的 

散文(也包括他的小说和文学短论)。读孙犁的作品时,有 

上露面,大多还仅仅是敬见于各类报纸的文学哥I刊或中小 

城市的文学期刊上,但近加年来,它们还是倔强地、缓慢地 

以一种“随风潜^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了中国文学 

的消费市场 目前,此类散文在中国当代散文界还不占明 

显的位置.但笔者以为,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以自己深厚 

的人民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显示出自己应有的光彩。 

基于上述对文学的理解,笔者常痈感象鲁迅、沈从文、 

萧红那样深情地、真实地、形象地表现农民的散文还是太少 

了。笔者也是太行山里人,也算了解一些生活在这片山地 

种感到似在山光水色中流连,于鸟语花香中徜祥的感觉; 

上的大大小小山凹里的各色人等,我探爱他们的勤劳 节 

俭、朴实、善良、坚韧,也痛惜他们的懒惰、吝啬、油滑、软弱, 

常恨也算爱好文学创作的自己无能去描绘他们,常觉得自 

赵树理之后能扎扎宴实地生耩在农民中间.了解农民的外 

既像旅途劳顿中喝到一口甘泉,又象渴极时品味一杯温馨 

醇香的清茶,人性美艺术美尽在不言之中。我喜欢王广元 

的这本集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在读它们时产生了读孙犁 

作品时的鄢种感觉。孙犁常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写得很 

美,他说:“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 

部生活和内部生活,并去深情地刻划他们的作家们似乎已 

45・ 

维普资讯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 

它 是来自中国民间社会主体所固有的文化传统。”他具体 

月,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 我的职责,就是 分析了“中国民间文化形态 的特点:“(一)它是在国家权利 

如实而高昂淮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王厂元笔下的^ 

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存了枷对自由活泼的形式, 

物特别是女性形象也写得裉美。对故乡的爱,特别是对故 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 

乡人文传统——诸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 

情绪世界。”“(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民间 

爱国.克己奉公,见利恩义,勤俭廉正,笃实忠厚等,特别是 

的传统意味着』、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 

源于血缘亲情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馨的感情——爱:这 

程.由此进发出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 

样华北平原上的老作家和太行山上的小作家创造出了有共 

任何道德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律都无法约束,甚至 

同特色的美。从《臣本布衣》的字里行间能明显地感觉到上 

连文明、进步、美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 

党人文传统对他的授润,乔姐、二姨、针针姑、表嫂、姑姑、舅 

在 ”“(三)它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 

舅、姑父、黑孩哥,迫狼后生等美好的人物的言谈举止无不 

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神与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 ” 

散发着生活在这片古老山地上的乡民所创造的人文传统的 

王广元正是因为长期浸润于中国民间人文传统较为悠久和 

精神。笔者并非文化保守主义者,一向还比较欣赏西方的 

深厚的上党文化之中,才自党或不自觉地汲取了这一地区 

些文化传统,但并不想否认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部分,特 的“民间文化形态”1在这一点上,他之于上党文化相似于贾 

别是不想否认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螟乐中 平凹之于商州文化.路遥之于关中文化,刘绍棠之于京郊文 

自然而然、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些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应 

化,汪曾祺之于吴文化…・・当然.王广元的创作成就还不能 

遵循的一些准则。看得出,王广元是醉心于这些人文传统 

与上述诸家比肩.但在质上是一样的。他的散文是从太行 

的,他这样描述因难产而逝的表嫂的葬礼:“依照老规矩,娘 

山的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一束野草,谈不上高壮,但吸天地之 

家的亲人们上门到婆家为她送行,亲手为她梳头.洗脸,上 灵气.蕴大山之精华,蘸百姓之血汗.是健康而有前途的散 

妆,更衣。装殓的时候,就象打发闺女上花轿那样,将一朵 文。依这种感觉,我曾说过希望王广元能写出象贾平凹那 

朵色彩艳丽的纸花从领口、袖口、衣襟一直插到裤角.把她 

样的反映一个地域的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小说来的话。我想 

打扮成一位醉卧花丛的神。”多么美的死亡j乡民们是怎样 他还在壮年,为了不离故土的人文环境,不得与远在天涯海 

想的呢々“老祖母告诉我:‘你姑姑死于难产,流了那么多 

角的妻子团聚,仅 这种精神,他也应该取得这样的成就 

血,就这样到了阴曹地府,阎王老爷对遗了血光之灾的女子 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从艺术家的精神熔炉中铸造出来 

不肯收留,叉不准还阳,且处处刁难,死者的灵魂不能安息, 

的,是由作家用自己的生命气息吹嘘过的,王广元是 一种 

活着的亲』、也不得安宁。这下就好了.插了花遮住血迹.带 牧歌式的情调来描绘他的艺术世界的,因而他的散文便有 

着满身鲜花去见阎王,他老人家当然高兴。若问起死因,就 

了一种优美的审美特征。在王广元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我 

说在后花园采花时,不当心踩空了。阎王老爷一定 为这 

们看到的是人的善良、淳朴、勇敢、真诚,太行山的悬崖峭壁 

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可惜了了的,就去后花园当差、护 

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老百姓面对死亡时心灵的崇高优美。 

花、绣花、赏花吧。这样,你姑姑在那边就有好日子过了.咱 美的变形处理。再加上语言的洁净明丽.叙事的简捷单纯, 

们也就放心了。’说完这一段话,老祖母的脸上绽开了花朵. 

抒情的丰腴吉蔷,使人觉得《臣本布衣》是散文,也是诗。 

露出安祥的微笑。”多么善良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情饲:l在 

朱光潜先生把文学批评分为四类: 导师自居. 法官 

这里,王广元是服膺老祖母的,他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民 自命.重考据和重在自己感受的印象派批评。笔者取后者, 

闻有许多传之久远的人文景观。 陈思和先生曾提出一个 谈了谈个人的感受。我偏爱以“布衣”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民间文化形态”概念,我以为这是一个重新发现——好象 品.犹爱真切地再现“布衣”灵魂的作品.王r元部分地做到 

度中断了的中国文学之流的一股潜伏的洪流的发现。陈 

了这一点,所 我将这篇杂谈命名为——《“布衣 魂》。 

思和认为.“民间文化形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 

The Spirit of“Commoner” 

——

Read“I Am Originally a Cx)mmoner”and comment the contemporary pmse 

LI Gang 

(Shang Yi Lawye*‘’ Office,S1.*nzhen,Guangdong 518033)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prcxse eol!eetion“I Am Originally a Commoner”by the natb,-e writer。f 

Shangdang.Wang Guangyan.the author wams to have a restricted view on folk cultural forms and folk idesa 

of the Chin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Key words:silent majorities;folk cultural forills;folk standpoint (责任编辑:张佳惠) 

46・ 

“布衣”魂-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02:2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18095295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布衣”魂-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布衣”魂-读《臣本布衣》兼议当代散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中国   农民   散文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