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日记文章)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男权中心进行颠覆与解构,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体验,尤其
是部分美女作家发起的“身体写作”在文坛掀起了一股风暴。一些
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很
多成功的女性文学形象。
从“身体写作”到“肉体的狂欢”,从“小女人散文”到“独身
知识女性的孤高”,毋庸置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
无一不彰显着对传统文学审美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中国数千年隐
藏在受传统政治道德文化背后的男性话语权的桎梏的现状,直接导
致了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误置,我们有理由重提女性文学的审美重
置与哲理思考。
一、“女性文学”的多重内涵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评论界对之分
歧很大,主要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女性文学就是
女性作家所写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如陈漱渝认为,“只有女作
家以女性意识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描绘,
并在艺术方法上对传统男性中心社会文化建构进行颠覆和反叛的
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女性文学。”第二种认为所有对男性中
心主义进行建构的文学都可以纳入女性主义文学范畴,不管作者的
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持此观点的是刘慧英,她认为,“我们试图
建立的研究范畴已不再是对作家群的关注,也不是对一种文学流派
或者风格的剖析,而是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和文学观念持一种具有
女性立场的批判态度,对由来已久的由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形
成的特定的文学主题、故事程式、人物形象类型,乃至整部文学史
进行发掘、梳理以及重新审视和评价。”第三种认为创作主体是女
性即可。如阎纯德说,“我始终认为中国有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
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据此,阎纯德将女性文学分为三种:一是
有“性”的;二是无“性”的;三是作家追求的作为“人”和作为
“女性”价值的双重自觉。
总的来说,第一种定义显得过严,第二种很有见地,但是在具体
的操作中颇有不便。第三种定义失之宽泛,稍有不慎容易陷入庸俗
化。尽管三者有互相抵牾的地方,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不少共同点:
首先女性文学应该是抒写女性意识——包括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
处境和生活经历诸方面的作品。其次女性文学价值取向应该倾向于
女性自身,对男性中心主义能够形成一种反叛、颠覆的力量。再次
女性文学要关注作家文本,从鲜活的作品中寻找女性的特有体验和
内在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
(一)走出男权的樊篱
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在发展中确立了新的主题,加强了对自我存在
的感知和女性个体重要性的挖掘,女性作家的作品一般回避宏大叙
事,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体验,包括性体验。作品更多的是关
注女性问题,以女性细致的情感撰写内心世界的感受。当代女性文
学致力于走出男权的樊篱,像铁凝的《玫瑰门》,有意识地让男性
在文本中退场,以“老女人”或者“小女人”代之。其他如徐坤《女
娲》中的于祖贤,蒋子丹《从此以后》中的闻布衣等,这些作品中
男性都不再具有中心的地位与象征。命运的机缘巧合与无法复制的
可怕重叠,使方方用她女性独特的触角探索着人性与命运的交响
曲。在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反映独身知识女性的清高孤傲
及展现她们在现实中陷于困境并无处逃避之现状的作品同样引人
关注,而在这一类作品中,蒋子丹的《桑烟为谁升起》与陈染的《无
处告别》最富有代表性。
(二)女性本位的回归
当代女性文学曾经努力回归女性本位,她们努力构建女性独立的
精神性别,与其他大众媒体共同影响女性的发展。女性的细腻婉约,
面对日常生活时的津津乐道,特别是对琐碎细节的眷恋。在散文写
作还远离个人生活的时候,“小女人散文”受到市场的追捧是可以
理解的。在小说方面,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就
是不懈努力建构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的作品。方方的《桃花灿烂》
中多次提到星子不仅是个“能拿大主意”的女孩子,而且不是个低
声下气可怜兮兮流着眼泪以求博得男人怜悯的人,她要的是纯真的
爱情,不容第三者插足,星子付出的是一份水晶般纯洁的爱情,她
就要求对方陆粞以同样的爱来回报她。
(三)经验、片段式的叙事逻辑
女性写作对传统男性话语进行颠覆和解构,女作家以个人经验、
片段式的感受来组织作品,以女性的发散性思维来打破男性的叙事
逻辑。个人化写作显示为一种私密性写作,一些女作家像陈染、林
白、卫慧、棉棉等关注的基本都是女性的生存体验。陈染、林白的
写作“将那些曾经被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
记忆中释放出来”。陈染在《与往事干杯》、《站在无人的街口》、《破
开》等作品中,叩问女性的内在体验与外部环境的关联问题,那是
没有男性的一个场所,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与女性的心灵交流成
为被描写的中心。林白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作时采用回忆的
观念,在《守望空心岁月》、《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
等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从历史深处和神秘黑洞打捞出来的
女性生活场景。之后的女作家卫慧、棉棉分别推出了《上海宝贝》
和《糖》,把女性身体写作推向了极端,她们的创作表现了都市青
春女性的私密生活,大量描写女性的个人化世界。卫慧的小说集《蝴
蝶的尖叫》和棉棉的长篇小说《糖》,对传统的写作进行了彻底的
颠覆和解构,充斥着大量的性描写,寻求一种新的美学原则,提供
并建立一种新的反秩序、反神圣、反异化的感觉方式,以表现审美
碎片化的都市生活。她们关注被宏大叙事轻视的一切:气味,色彩,
呼吸,内心的疼痛,身体的神秘变化,质感的肌肤之亲,每一段不
可漠视的生命经历,无法抓住又确实存在的自由的风。女作家的这
种创作,过激的反应和失控的释放,形成了一种另类的风景。
身体从幕后走到台前,并最终发展至“肉体狂欢”的境界,具有
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消费时代的语境下,对
女性身体的“整体消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而永远追求性感身材与漂亮脸蛋的女性大半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
张无形的消费之网所捕获。波德里亚一针见血地指出:“将女性和
性解放混同,使它们互相中和。……一切给人看和给人听的东西,
都公然地谱上性的颤音,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
而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的妇女,她们比任何时候都要珍
视自己的女性性质,她们并不一定非要和男子做同样的事情,而是
要以与男子同样的自信和才能,去做适合她们的事情。”女性生命
因文学而焕发光彩,文学因女性的风格而倍添风姿。一方面,我们
肯定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与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去做适
合她们的事情”,但同时也要警惕这“声音”陷入自说自话的话语
真空,必须走出“身体写作”的怪圈,尊重展示身体又不限于身体。
(四)妇女形象的新视野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妇女的生活现状、解放程度及社会地位
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关注农村妇女命运仍是当今乡村小说
作家的任务。未来的乡村文学将如何在展示个体生命意义的基础上
建构自己新的价值体系?如何展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农村女性
形象?这是我们探讨农村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初衷和意义。当然
有一点是明显的,众多乡村小说家正试图从传统价值体系的一些优
良规范中寻找建构新价值体系的元素,也由此来塑造真正能代表我
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新型妇女形象。一些作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
极的探索,写出过几部比较优秀的作品。陈源斌的《万家诉讼》就
刻画了一个初具法律意识、执拗地逐级状告村长的新女性形象何碧
秋,为了找回人的尊严,她勇敢使用法律武器,突破缠绕在周围的
僵硬的令人窒闷的“人情”束缚。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农村新女性
形象包含了很深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展现了农村女性在面对情与法
的纠缠时的困惑和觉醒。关仁山的《九月还乡》塑造的在市场经济
中站起来的青年农民形象九月,她的身上虽然不乏鲜明的时代特色
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总的看来,这一形象所包含的女性觉悟的意
识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他的作家像贾平凹、铁凝、刘恒等也
都塑造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农村妇女形象,但总的来说,这类作
品还是比较少的。在当代的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农村妇女的形
象大多都是落后愚昧或善良淳朴的,真正反映农村妇女生存或生活
状态的作品和所谓的都市题材的作品相比是少之又少了。
改版成女性文学专刊的《百花洲》杂志宣言:“不做男性中心的
玩偶,也不提倡女性霸权主义。”女性文学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真正
的人的平等的文学,这是女性文学应该具备的新内核。愿作家们能
够直面现实,以一种公平的心态去从容地思考历史、感悟人生。单
一的女性视角和单一的男性视角同样狭隘与偏激,文学中的男女两
性始终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彻底的自我和彻底的解构,都将导致
自我的毁灭。但愿小说中的男女能够解除彼此间的对抗与隔膜,走
向平等、共存、和谐的生活道路。
(本文为200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当代视野下女性
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思考”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
生活》评析[j].开放时代,1999,(3).
[2]贺桂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j].文艺研究,2003,
(6).
[3]陈漱渝.云霞出海曙,辉映半边天[j].长城,2000,(6).
[4]刘慧英.走出男权的樊篱[m].北京:三联书店,1996.
[5]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02,(8).
[6]张永清.新时期文学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7]孟繁华等.女性文学与“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j].中国女性
文学,2001,(1).
[8]波德里亚著,刘成富,金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0.
[9]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2223.
[10]王宁宁.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3,(1).
(郭笃凌,尹德峰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文法系) 271021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02:1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178761707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