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黄山迎客松)
布衣中国观后感
布衣中国观后感(通用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
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
编帮大家整理的布衣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布衣中国观后感 篇1
深圳出品的五集服装文化纪录片《布衣中国》,将在中央电视台
纪录片频道首播。 播出时间为每天05:44/10:10/13:44/16:26,
共四个时间段。
布衣,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是衣服,也是平民百姓的代称。服装,
是社会变迁的地图、穿在身上的"国家史"。国民冷暖,时代明暗,生
活沉浮,在衣服上密密缝补,飘飘显现,无论霓裳,还是褴褛。
《布衣中国》,由台湾著名文化学者黄永松先生担任顾问,影片
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剥茧中国服装的生成,以及服装后面的人物命
运和时代变迁。从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山河
春秋的冷暖、浑然天成的密码。
据介绍,2014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布衣中国·百变
一身》曾荣获"金熊猫"奖人文类"亚洲制作奖"。 该片的获奖评语称,"
衣服是社会的皮肤,能感知时代的冷暖。纪录片《布衣中国·百变一身》
通过讲述从民间女红到服装产业的个人命运故事,重拾中国情结。影
片奇思妙想,画面干净优雅,将服装设计之美与视听语言之美融合,
让人在针头线脑中,丈量出布衣中国的社会变迁"。
该纪录片由深圳市汉唐韵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越众影
视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宣传文化事
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布衣中国观后感 篇2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风靡全国。衣食
住用行,排在"食"之前的是"衣",9月15日上午,一部以"衣"为题的
纪录片《布衣中国》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
这部讲述中国服饰文化的纪录片是一部地道的"深圳制造",是深
圳知名文化人邓康延继纪录片《先生》之后的又一力作。昨日,一场
别开生面的开播新闻发布会在深圳蛇口举行,早上10:08分,众人围
坐在一起收看央视纪录片频道实时播出的《布衣中国》纪录片,在结
束观看后,邓康延发表了感言并接受媒体访问。
"我们最早想做《布衣深圳》,以深圳三十年的服装变化反映城市
和个人的发展。"邓康延告诉记者,后来有人建议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寻
找服饰,于是就变成《布衣中国》。邓康延认为"布衣"有两层意思,
字面上指布织的衣服,代表平民百姓穿的衣服,另一个意思是暗示一
种"百姓的精神"。
纪录片《布衣中国》一共5集,其中第4集《百变一身》还在
2014"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荣获了"金熊猫"人文类亚洲制作奖。它
的获奖评语称:"衣服是社会的皮肤,能感知时代的冷暖。纪录片《布
衣中国·百变一身》通过讲述从民间女红到服装产业的个人命运故事,
重拾中国情结。影片奇思妙想,画面干净优雅,将服装设计之美与视
听语言之美融合,让人在针头线脑中,丈量出布衣中国的社会变迁。"
布衣中国观后感 篇3
因为好奇,看完《布衣中国》第一集《浑然天成》后,我决定把
自己观后感写下来,以下是一个业余观众的神神叨叨。
在微博上关注记录片之家后,刷屏时看到了央视播出的5集纪录
片《布衣中国》,当时匆匆掠过,心思只停留在音乐和文案的表层上。
今天再看时,发现了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纪录片的: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
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
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我的理解是:真人真事与艺术手法的结合,或者说纪录片囊括了
几个要素:人物、故事、不突兀的叙事手法、音乐、画面和旁白。
先不说第一集讲了哪些故事,看到片尾时,制作团队的信息滚得
飞快,我一秒一秒地暂停播放暂停播放,这些幕后的制作成员和他们
的角色分工也让我这个业余观众了解到纪录片制作的一点点程序。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02:0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217036295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布衣中国观后感(通用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布衣中国观后感(通用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