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快乐其实很简单)
中国古代摔跤
摔跤是一种格斗技术,它需要各种类型摔跤好手之间的较量、切磋,以便从不同流派,
不同风格的摔拿搏击方式吸取营养,发展起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
摔跤。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摔跤
在《水浒》第七十四回中,有一段关于摔跤比赛的精彩描写,说的是梁山好汉、摔跤
能手燕青与号称“擎天柱”的任原的一次擂台赛。在这次比赛中燕青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
先以灵活的步法与对手周旋,待到这个大汉脚步一乱,就“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
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
旋,旋到献台边……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
从这一回的其他描写中我们还知道,摔跤在宋朝叫做“相扑”。摔跤赛是有奖品的,燕青
打擂的这次比赛,奖品除了一匹全副鞍马,还有在“山棚”上放着的其他一些“物件”。
宋代的摔跤有名为“相扑社条”的比赛规则,其中的一条是“不许暗算”,在比赛中还可
以用脚踢。摔跤比赛在当时深得人们的喜爱,不仅有州官亲自主持,观众也多达数万人。
摔跤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变化,上
面所讲的这种宋代的摔跤,正是漫长的摔跤发展史中的一个片断。
中国古代没有“摔跤”一词,最早是用“角抵”、“角力”,以后又有“手搏”、
“摔〔zuo昨〕胡”、“相扑”、“拍张”等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还没有文字记载的
远古。在秦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大约在距今4600多年前,黄帝的部落与蚩尤的
部落在涿鹿(现在河北涿县)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头上戴着角,“以角抵人”,
锐不可当。所以后来这一带的老百姓中流传着一种头戴牛角,三三两两互相抵斗的游戏,
叫做“蚩尤戏”(《述异记·卷上》)。这种角抵是中国最古老的格斗形式之一,后来的一些
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像拳术、摔跤,都与角抵有直接的关系。在西周,人们把徒手搏斗称为
“角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军事训练内容。每年冬天,周朝的天子就要把他的将帅们召集
在一起,让他们练习射箭和角力,并亲自检查训练效果(《礼记·月令》)。由于角力也是一
种比赛,角力的双方不仅要斗力、斗勇还要斗智、斗谋才能制服对手,这对于那些熊腰虎
背、爱好冲锋打仗的武士们来说,也是一项很富有刺激性的娱乐活动。所以,到春秋战国
时期,这种徒手肉搏的角力实际上成了一种练武与娱乐结合在一起的活动。人们常常以角
力取乐,1955年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的一件青铜制成的战国时期的摔跤透雕,使人
们看到了当时民间角力的生动情景。只见两个大汉只穿着长裤,上体赤裸,各自一手扣住
对方的腰,一手扳对方的腿,纠缠在一起,相持不下,难解难分。大汉们的身后各有一匹
马,在静静地等待着这场比赛的结果。这是至今人们所看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摔跤形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从此天下平定,可以永享太平了,禁止老百姓私藏武器,练
武习武的风气也衰落下去。角力改为“角抵”,成为一种专门供宫廷欣赏的表演,叫做
“角抵戏”。秦朝的第二个皇帝胡亥就很爱看角抵,当这位秦二世在甘泉宫中有滋有味地
欣赏角抵戏的时候,什么人也别想打扰他,就是丞相李斯有重要的国事来求见,也要吃闭
门羹(《史记·李斯列传》)。
到了西汉,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文化娱乐的需要更加强烈,于是,角抵戏的内容不断
增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包括角力、歌舞、杂技、魔术等各种娱乐
形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表演。角力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项表演,但是深受人们的喜爱。汉
代的许多皇帝,包括汉武帝都是角抵戏的热心爱好者和支持者,特别是汉哀帝对别的文娱
活动都没有兴趣,唯独喜欢看角力比赛(《汉书·哀帝纪》)。一些高官显贵也精于摔跤,如
汉武帝的重臣,金日磾〔di滴〕就善于摔胡,当他发现莽何罗谋反时,采用摔胡手法,一
下子就将莽何罗摔在殿下(《汉书·金日磾传》)。三国时吴国的亡国之君孙皓(公元242—
283年),也喜欢观看相扑。但是像许多昏庸的帝王一样,孙皓也有着病态的观赏心理,
他命令宫女们头戴饰有垂珠的金首饰进行相扑比赛,供他取乐,在相扑中这些贵重的首饰
大量损坏,就让工匠们不断制作新的更换(《古今图书集成》第四二二册引《江表传》)。
从出土文物来看,到汉代已经有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摔跤,一种是上面提到的战国摔跤
透雕中的摔法,一手抱对方的腰,另一手扳对方的腿;另一种摔法是1975年出土于湖北江
陵凤凰山秦墓中木篦上的漆画《摔跤图》中的方式:无固定抱法,可使用击、打、摔、拿
等多种形式;还有一种是吉林集安洞沟出土的东汉高句丽角力图中的固定搂抱对方腰部的
摔法。这些出土文物中的角力者都是上体裸露,只穿长裤,或者短裤,孔武有力的壮汉。
摔跤是一种格斗技术,它需要各种类型摔跤好手之间的较量、切磋,以便从不同流派,
不同风格的摔拿搏击方式吸取营养,发展起来。中国古代摔跤家们这种交流的机会是很多
的,如与摔跤术颇为发达的西域的交流就频频出现于史书,上面提到的金日磾就来自匈奴。
当然,由于当时人们狭隘的民族情绪,常使这种较艺交流成为生死之争,有时会出现伤残
甚至摔跤手当场殒命的严重后果。如晋武帝司马炎时,从西域来了一个精于摔跤的胡人,
所向披靡,晋人不敢与他交手,晋武帝感到面上实在无光,就到处招募勇士,最后征召到
有一身勇力的庾东,与这个胡人进行了激烈争斗,将其摔死(《晋书·庾阐传》)。
由于摔跤逐渐成为酒宴庆典、招待来宾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从南北朝开始
在宫廷卫队中就逐渐出现了“角抵队”,专门练习和表演角抵(《隋书·礼仪志七》)。到唐
朝,这种专业的摔跤手有了更加正规的组织叫“相扑棚”,这种专门为宫廷进行表演的职
业相扑队中集中了摔跤的高手,例如,唐代后期一个名叫蒙万赢的摔跤手,反应灵敏,动
作迅捷,十四五岁便被选进了相扑棚,长大后,与人相扑,所向无敌,不知赢了多少场比
赛,因此,不仅得到丰厚的赏赐,还得到“万赢”的美称(《角力记·考古》)。唐代的皇帝,
如穆宗、敬宗、文宗、僖宗都是摔跤的热心观众。唐代的摔跤比赛往往是在各种节目都演
完了之后,作为压轴好戏最后上场,把整个表演推向高潮。摔跤是在十分浓烈的气氛中进
行的,先由左右两队雄壮的军汉把大鼓敲得响彻云霄,在震得人心都要跳出来的鼓声中,
摔跤壮士们袒露上体,亮出肌肉发达的铜肩铁臂,雄纠纠,气昂昂地登场,然后,你来我
去,搂腰勾腿,使出浑身解数,不决出个高低雌雄,绝不罢休(《唐音癸签》卷十四)。摔
跤比赛往往进行得十分激烈,常常会发生“碎首折臂”的事故(《旧唐书·敬宗纪》)。比赛
在一些技艺高超的力士们之间常常要持续很长时间,依然难分难解,就像当时有人在墙壁
上画了一幅摔跤图,其上有一黑、一白两条壮汉扭在一起,各不相让。并题诗道:“愚汉
勾却白汉项,白人捉却愚人骹(即小腿);如人莫辨输赢者,直待墙?始一交”(《角力记·杂
说》)。这里作者非常幽默地说,只有等到墙倒了两人才能摔倒在地。
摔跤在唐代军队中也开展得相当普及,军中也出现了一些善于相扑的摔跤高手,这些
人粗犷勇武、气势豪迈。《唐语林》卷四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镇海守军的四名摔跤好
手,名叫富苍龙、沈万石、冯五千、钱子涛,在比赛前得到了一次特殊的“犒劳”,人们
煮了一大锅半生不熟、连筋带皮的老牛肉,切成大块,盛在大盘中请他们吃。其中三人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20:2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96930295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摔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摔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