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商贸业)
《国外社会学理论》
课程作业
20XX
年
X
月
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摔跤吧!爸爸》
摘要:《摔跤吧
!
爸爸》是
2017
年在中国地区引起巨大反响的印度影片,其讲述了马哈
维亚和吉塔、巴比塔父女三人之间的职业摔跤奋斗历程。但影片并不局限于摔跤本身,其中
对女性价值的讨论、女性自我意识的探索在其上映后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本文从社会性别
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当下印度女性的现状来展开对女性自我性别意识
觉醒过程的探讨,以期对两性关系的平等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性别理论《摔跤吧!爸爸》性别意识女性主义
一、选题简介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摔跤手马哈维亚一直梦想获得
世界冠军,没有如愿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却接连生了
4
个女儿,濒临绝望
的他,突然发现女儿们的摔跤天赋,便开始训练女儿。后来,两个女儿名扬印度,先后斩获
英联邦运动会女子
55
公斤级摔跤冠军,圆了马哈维亚的梦。影片努力把枯燥的训练及摔跤
竞赛贯串于感人、绝妙的故事之中,其中呈现的父爱以及对印度现实社会歧视女性的深刻批
判,具有现实意义,涉及了家国话语、体育竞技、性别话语、家庭伦理(父女、母女、姐妹)
等内容,该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印度的现实社会问题——城乡差距、社会阶层的禁锢等等。
[1]
关于本部电影有不少有关的分析,包括带有个人主观性的影评,多发表在各大网络社区,
主要集中在金牌对国家的意义,个人通过其中体现的对女性地位的反应,以及关于是否反映
了“男权”“父权”的争论,从不同方面来解读,正体现了电影深刻的思想性。而较为专业
的影评则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展开分析。有的学者主要有从强烈的自主意识与群体观念的对立、
不同语境下的情感共鸣、女性和男性的形象塑造四个方面进行的现代社会学视域下的文化解
读
[2]
,还有的从社会互动、社会文化、女性主义、全球社会学等角度的解读
[3]
,以及从生活
原型、思想性、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等角度对这部电影的文本的分析,侧重于文学角度
[1]
。
从主动与被动等角度对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4]
和从“柔软”的主题叙事,传统与现代之间
的抉择,父爱、女权以及文化身份的重建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等等
[5]
。这些分析多多少少都
涉及到了女性主义,但是比较侧重于从女性角度分析主角,或者从主观上号召女性要自立自
强,并未探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角色转变冲突。本文尝试用社会性别理论
探讨电影中反映的特定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自我价值和性别意识的觉醒。
1
二、研究内容
(一)理论简介:社会性别理论
“Gender”
一词最初只是表示词汇的阴性或阳性的语法术语,在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努
力下,逐渐发展成一整套关于男性、女性的概念体系。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学者们区
分了生理性别
(x)
和社会性别
(gender)
,认为前者是人类生理上的事实,由染色体决定;后
者则指社会文化建构的性别事实,即两性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行为、角色、情感等方面的差
异。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内部成员对社会性别概念及其理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社会性别理论是由女性主义发展而来的,因此社会性别理论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强
调要改变女性和男性之前的从属关系,并且也应该变女性和国家之间的从属关系。它认为,
女性要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社会,不应当对社会做出无原则的妥协
和牺牲;同时女性应更多地依靠自己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战胜人生和社会中对自我发展的羁
绊;同时,作为主体的女性也应与男性拥有平等的关系,两方需要相互尊重而不是以牺牲对
方是哪个作为自我发展的前提;最后作为主体的女性不应当成为国家或社会为达到某种目的
的工具,她们有自己的诉求,这些诉求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满足。
[6]
(二)影片分析
1.影片背景分析
印度深受宗教、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男权主义根深蒂固,性别歧视严重,女性地位低下,
无法像男性一样拥有受教育权、就业权等,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早期印度教的经典《摩奴
法典》中就以宗教的名义、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妇女在印度低下的地位,“女子必须幼年从父、
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印度妇女所面临的精神和生活压迫,主要
源于其封建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束缚,使得妇女的权利在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中便存在根本的
差异。
冲突理论传统下的社会性别研究认为:是社会的政治组织,而不是家庭垄断了权力的合
法使用。政治结构中存在的允许男性享有压迫妻子权力的程度是解释性别差异的最重要的因
变量。
[7]
因此在印度男性压迫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两个女儿吉塔和芭比塔的社会角色和
社会规范只是女儿、妻子和母亲,社会所要求的她们这一生要做的事情也只是和其他印度女
孩一样:早早被嫁,生子,在厨房与菜市场中度过一生。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马
哈维亚看出了她们的摔跤天赋,于是她们的命运脱离了原本的妻子与母亲的社会角色的既定
轨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2.
对影片中的吉塔性别意识觉醒过程的分析
2
从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影片中吉塔的女性主体意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觉醒到主动认知
的过程。
在男性权威的启蒙视域之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变得相当被动和艰难。影片中,父亲马哈
维亚過吉塔和芭比塔穿上男性衣裤、剪去她们的长发,让她们吃鸡肉补充营养等诸多举措,
招来了村人的议论和白眼,也使吉塔和芭比塔遭到男性的肆意嘲讽。女孩们被迫直面来自男
权世界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逼压。因为不是主动觉醒,因此女孩们以为只要反抗父亲的权威,
不再进行摔跤训练,回到旧有男女角色分工的社会秩序,身体的疼痛难熬和心灵的挣扎屈辱
便会自动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们“无知”的恶作剧与父亲的远见卓识形成强烈对比。
这一阶段吉塔的性别意识是混沌的,
为了使女性的被动选择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主动热爱,影片安排了十四岁的小新娘来“启
蒙”姐妹俩。满面愁苦的新娘从自身的悲哀生命体验出发,道出女性除了成为家务的承担者、
生育的工具之外毫无其他人生选项的残酷现实,充满说服力。因此,父亲的人生理想被女儿
正视并大方接受,父亲的梦想与女性的梦想连合为一体,为国争光也变成了她们人生理想的
组成部分,于是,民族国家话语的表述再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女性意识也有了合适的觉醒
契机和表现的可能,这在影片后半部分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强大的摔跤对手,吉塔问父亲
明天该使用什么比赛策略,父亲的回答是:“如果你明天获胜,不是你一个人的胜利,是成
千上万的女核赢得的胜利。那些认为女孩不如男的人就会闭嘴,她们被迫禁锢在家务中,
一生的价值只是结婚生子。因为明天你将对阵的不只是澳大利亚选手,还有所有轻视女人的
人。”父亲的话语瞬间燃起了吉塔的斗志,推动了吉塔的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从而最终完
成了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心灵引领和性别意识的启蒙。
影片中吉塔的女性主体意识从被动觉醒到主动认知,从顺从父亲的权威到敢于反抗和质
疑,其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女性主体的自我指认,终究是跨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尤其是
在片尾,吉塔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千万妇女的人生梦想的实现被连结在一起,女性与女性之
间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与震颤,于此,影片的女性关怀达到了普世性的高度。同时,穿行于
男权世界之间,吉塔、芭比塔和父亲建立起亦师亦父的精神同盟,影片就此表达了一种超越
性的女性关怀。身为父亲的马哈维亚井不是毫无人情味的暴君。他虽然表面严厉,暗地里却
是在女儿熟睡时偷偷为女儿按摩的平凡父亲,而他的那句“当我作为教练时,我就得放弃我
父亲的身份”更是超越了印度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的舒服,从而为男女两性平等提供了一个
可能。
3.“父权”与“赋权”的冲突
3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女性主义强调“赋权”对于女性的重要性,赋权的核心就是通过
资源的提供、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个人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使个人由弱者变成
强者。
[8]
影片中芭比塔对父亲从始至终的信任和崇拜,吉塔在摔跤成绩溃败之后,第一反应是打
电话寻求父亲的帮助,及至与澳大利亚选手交战,比赛过程中也一直在搜寻父亲的身影,渴
望他来指导一二。吉塔和芭比塔对父亲的依赖,恰恰是反映了她们希望能够从父亲那里得到
指导与力量,而这种期盼也体现出了女儿们其实是在向父亲寻求一种对抗外界压力的勇气和
权利,因此她们是“被赋权者”,“赋权”的主体的也并非她们自己,而是她们的父亲。这种
向父亲求得求赋权的行为实际上是体现出了女儿们作为社会受害者的角色,因为这种行动的
前提就是社会剥夺了她们的权利。
根据性别理论中性别平等和自由的观点,女性的觉醒是要自己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的,
但是在影片中女儿们前进的动力其实是来自于父亲意愿的压迫,甚至包括身为男性的侄子都
要在父亲的要求下作为女儿们的“陪练”。在父权主义的笼罩下,一切似乎都变成了工具。
在影片的最后,女儿夺冠的金牌仍是由父亲亲手带上的,仿佛这这一切的掌声都是给了父亲,
也仿佛是在说只要有父亲的支持,任何一个追逐梦想的女孩都可以成功,芭比塔的成功,不
过是因为她是父亲的女儿而已。
导演在影片中虽然竭力体现了女性主义对性别歧视的反驳,但是不可不承认的是,这部
影片仍然是以男性导演的视角出发的,也就是说,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男性眼中的女性
形象,而在男性的眼中,女性的成功不可避免地要依靠男性。
(三)内容延伸
从对电影的分析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来看,电影中女儿的形象不免会使人联想到现代中国
社会中“女强人”、“女汉子”的形象。
“女强人”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很强的女性,但是她的“强”与社会传统的女性
观相比较而言的,“女强人”不同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认知: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从属于
男性,而是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一系列特质。这类人群既从男性身旁独立了出来,又与传统的
女性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这使得“女强人”既不属于男性,也不属于传统女性范畴。而在
男性霸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女强人”更是明显挑战了男权体系中的社会秩序和传统观念,
于是为了维护男性原有统治地位,便从男性角度与话语中,将这类女性归为无法正常分类与
定位的群体,并冠以“女强人”的称谓,呈现出男人、女人、女强人的怪诞的分类体系,使
得“女强人”处于女性与非女性之间的尴尬境地。
[9]
4
“女强人”这个词虽然易于接受,但它背后所体现的性别不平等却往往被人忽视。因为
“女强人”突出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自主“赋权”意识的觉醒,但是社会上不仅是男性对于
“女强人”存在曲解,一些女性自身就存在着误解,她们认为“女强人”就是拥有者和男人
一样简单利落的外表,和男人一样坚强的性格和忍耐力,她们渐渐把“女强人”的形象男性
化,从而达到她们所认为的女性的坚强与“崛起”。如一些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革命就是要
“模糊性别”甚至是“去性别化”
[8]
,她们并没有从性别独立和平等的角度出发,仍然是认
为女性的强大是要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特征,这种误解会加深女性对男性的从属,从而造成两
性在社会权利和机会上的进一步分化和扩大。
三、总结
本文对《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主要分析了影片中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父权”压
迫下女性自主“赋权”的艰难,同时通过延伸到社会对“女强人”形象的评判,突出了社会
性别理论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在于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则是要发现
一些生活与工作中容易被接受但也容易被忽略的两性不平等现象,避免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权
利和机会上差距的产生或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李璇
,
王超
.
印度电影《摔跤吧
!
爸爸》文本分析与思考
[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
38(12):33-36.
[2]
:杨丽彦
.
现代社会学视域下《摔跤吧
!
爸爸》的文化解读
[J].
电影评介
,2017(13):79-81.
[3]
:赵盼超,李鑫
.
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社会学解读及思考
[J].
数字艺术
,87-92.
[4]
:韩笑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摔跤吧
!
爸爸》
[J].
大众文艺
,2017(23).
[5]
:马瑞华
.
《摔跤吧
!
爸爸》
:
体育电影主题叙事的新探索
[J].
当代电视
,2017(8):108-109.
[6]
:王毅平,社会性别理论
:
男女平等新视角
[J].
东岳论丛,
2001(22)
:
059-061.
李叔君,高红艳,社会性别理论的辨析及研究拓展
[J].
理论与实践,(
01
):
[7]
:
2008079-081.
[8]
:杜洁,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在发展中的运用
[J].
浙江学刊,
2000(02)
:
094-098.
:
092-094.[9]
:严小刚,解读“女强人”
[J].
学理论,
2012
(
28
)
5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20:2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96738295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案例素材4——从社会性别理论分析《摔跤吧!爸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案例素材4——从社会性别理论分析《摔跤吧!爸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