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短跑教案)
2009年5月
第3期(总第171期) 中州学刊
May,2009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3
【法学研究】
论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
高留志 李 琼
(郑州大学法学 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诉权是一国国民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请求权是一种不通过
起诉来表述自己主张的权利,其价值在于节约成本。将请求权混淆于诉权的历史原因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系出
于误解,都是站不住脚的。请求权与诉权在主体、发生基础、内容、性质、与诉讼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
关键词:请求权;诉权;混淆;区别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1003--O751(2oo9)03—0097— 3
虽然请求权与诉权均脱胎于罗马法上的“actio”,但这并
益受到学界和司法实务界重视,该说的合理性在于,“民事诉
不能成为混淆二者的理由。在司法实务中,涉及请求权与诉 讼也如仲裁、调解一样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
权关系的问题并不鲜见,如在请求权罹于时效的情况下,当
从既存的实体权利出发来确认当事人之间原有的权利关系。
事人是否还享有诉权?理清请求权与诉权的关系,发现二者 因此,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而非达到案件的客观真
的区别,不但有利于认清请求权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正确行
实。因为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不同,如果加进时间因素的
使和保护诉权。 话,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随时在变化,因而只有变化的真
一
诉权的发生基础及其现代含义
实,而无绝对的客观真实” 。从我国司法制度设置、人民法
、
院审判权的作用以及民事诉讼的构造等方面,也可以看出解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诉权的概念,各种教科
决纠纷在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第二,公民的民事权利受
书和论著中关于诉权的主体和内容的表述较为一致,但关于
到侵害且与他人(加害人)发生争议,才有提起诉讼的必要
诉权发生基础的观点不尽相同:有认为诉权的发生基于民事 性。如果某人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但没有与加害人发生争
纠纷的存在,有认为诉权的发生基于民事权益受到侵害,还 议,则其没有必要提起诉讼。例如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手
有的认为诉权的发生基于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
术行为使病人的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侵害,但这一侵害行为
争议(该观点与认为诉权的发生基础是民事纠纷的存在的观
得到了病人的事前同意,如果医生没有医疗过失,病人就没
点并无本质不同)。关于诉权发生基础的不同观点实际上是
有理由以自己的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侵害而起诉医院和医
有关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分歧在诉权概念上的反映。关于民
生。另外,如果某人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而加害人事后及
事诉讼的目的,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三:权利保 时对受害人作出了合理的赔偿或与受害人达成了赔偿协议,
护说、维护法律秩序说和纠纷解决说。根据权利保护说,诉 则受害人也没有必要起诉加害人。第三,即使一个人的权利
权的发生基础是民事权利被侵害;根据纠纷解决说,诉权的 没有被他人侵害,其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必要向法院起诉,请
发生基础是民事纠纷的存在。那么诉权的发生原因究为民
求法院解决纠纷。例如,在义务人对自己义务的范围、义务
事权利受到侵害还是民事纠纷的存在?笔者认为应当是后
是否已经全部履行与权利人发生争议的情况下,即使权利人
者。原因有三:第一,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纠纷解决说”日 不起诉,义务人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义务的范
收稿日期:20o9—0l一11
作者简介:高留志,男,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
李琼,女,郑州大学法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
围以及义务的履行情况。这种诉的类型在民事诉讼理论中 对明确的情况下,当事人自己就可以成为纠纷的裁决者,而
称为“确认之诉”。既然诉权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而发生,那 无须再耗费更多的成本求助于法院。出于节约纠纷处理成
么可对其作以下界定:诉权是一国国民基于民事纠纷的发 本的考虑,人们根据法定的权利内涵直接向对方主张权利,
生,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不再通过起诉来表述自己的权利主张,如果他要表达的权利
二、请求权概念产生的经济根源
主张具有给付的内容,那么这种权利在内容和外观上显然就
是现代法上的请求权。这种权利的特征是,主体可以不通过
罗马法中实体法与诉讼法不分,权利和诉权不分,这意
起诉(即向法院提出强制对方为一定行为的请求)而直接向
味着许多权利的行使必须通过诉讼来实现。.罗马法中之所
对方提出为一定行为的请求,当对方拒绝此一请求时,该请
以没有独立的请求权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权利发现
求仍然可以通过起诉来实现。⑨
和权利证明。首先,随着公权力的扩张,私力救济日益受到
限制,人们之问发生的纠纷最终要通过诉讼解决,但在权利
三、混淆请求权与诉权的历史原因
体系还不够发达的罗马法时代,成文法的规定无法概括全部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请求权和诉权是不同的。但
生活领域,许多权利依赖于诉讼而被发现、被创造。其次,由
是在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仍有混淆
于权利的证据体系不够发达,人们之间的法律交易和法律关
请求权与诉权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学界认为主要有两
系的建立需要通过诉讼这一庄严的程序来完成,需要诉讼作
个方面的历史原因。
为权利和法律关系的外观来证明某种交易和法律关系的真
1.请求权与诉权均起源于罗马法上的“actio”,而罗马法
实性。通过诉讼生成和证明权利的情况在法国法的发展中
上的“actio”兼有实体法制度和诉讼法制度的双重性格,其不
发生了变迁。19世纪初,法国颁行了包括《法国民法典》和
但发挥请求权的功能,而且发挥诉权的功能。由于罗马法上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在内的诸多法典,实现了实体法与诉讼
的“actio”并不是纯粹诉讼法意义上的诉权,而是和实体权利
法的分离。《法国民法典》规定的权利已经相当完备且类型
处于一体未分的状态,以至于罗马法时代“人们经常用说有
繁多,其对物权、债权、亲属权、继承权都有规定。但法国法
没有诉讼权利或诉权,来表示有还是没有权利” 。在罗马
仍然没有规定请求权而仅规定了联结实体法和诉讼法的诉
法时代,由于许多情况下不通过诉讼人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
权。《法国民法典》制定时,法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享有实体权利,所以当时人们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对纠纷
会转变的阶段,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们之间的交易关系
行使审判权不但是诉权的表现,也是通过诉讼请求对方当事
尚未达到高度复杂的程度,人们之间的日常纠纷的数量并不
人给付的表现。正是由于罗马法的“actio”兼具请求权和诉
比罗马法时代有更多的增长,即使这些纠纷均通过法院予以
权的功能,所以当人们仅从整体上看而不看具体内容时,
解决,法院也不会不堪重负。因此,在《法国民法典》制定的
“
actio”的提起既像诉权的行使,又像请求权的行使,诉权与
时代,包括当事人协商处理在内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的重
请求权相混淆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罗马法的“actio”也
要性仍未彰显,请求权并未在《法国民法典》中予以规定也就
分为两个阶段,如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诉讼程序就分为
不足为奇了。
在执法官面前的法庭程序和在审判人面前的程序两个阶段,
但《德国民法典》制定时,社会经济形态与罗马法、《法
前一阶段称为法律审,后一阶段称为事实审或裁判审。“法
国民法典》制定时已有根本不同。《德国民法典》制定时德
律审”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原告是否有权起诉,“事实审”的主
国已处于交易高度频繁、复杂的工业化阶段,由此必然带来
要任务是查明原告的请求能否得到审判机关的支持。两个
交易纠纷数量的增加和纠纷性质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仅
审理阶段的划分实质上已经具有现代法上的诉权和请求权
靠诉讼来解决人们之间的所有纠纷使法院不堪重负,当事人
相对立的模样了。因此可以说,即使在罗马法时代请求权与
也没耐心排队等待法院处理纠纷,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势在
诉权也没有真正混淆过。
必行。“只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
2.萨维尼(Savigny)提出的私法诉权说中诉权的含义与
多、更复杂,人们必然不堪忍受诉讼这一耗时耗力的方式,而
后来学者们提出的请求权的含义几乎完全相同。萨维尼在
要寻求更为简便的方式。否则,交易的效率就会极其低下,
《当代罗马法的体系》第五卷中对“actio”作评述时认为,“ac—
社会资源的流转就会极其低效。因为必须通过诉讼来行使
tio,’既是实体权利通过诉讼实现时出现的一个阶段,又是实
权利才使得权利的行使过程缓慢而低效,要提高权利行使过
体权利的一项权能。他把基于债权和侵权行为而产生的用
程的效率,必然是使权利的行使过程摆脱诉讼的束缚,也就
以保护债权和消除侵害的权能添加到“actio”的含义之中,认
是不通过诉讼来直接地行使权利。” 除诉讼之外,哪种行使 为这种权能具有与债权相似的实体法的性质,但不能将之与
权利的方式成本更低呢?《德国民法典》全面系统的权利体
起诉混为一谈,因为起诉行为本身以及起诉的要件等属于诉
系不但使人们根据权利的内涵行事成为可能,而且为人们私 讼法的内容,而在提起诉讼以及实现诉权之前,诉权只具有
下解决纠纷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在权利内涵和法律规定相 潜在的能力,其只是债的法律关系的胚胎,这种胚胎只有在
98
论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
提起诉讼之后才会变成真正的债。这样,萨维尼把“actio”又
分为两个含义:要求加害者消除侵害的权利和进行诉讼行
权作为公权可以放弃,但不可让与。利益冲突的双方当事人
之间,只能由一方对另一方享有请求权;而在诉讼中,原告和
为。萨维尼将前者明确地称为“诉权”,对后者则并未进行概
括。仔细研究萨维尼的观点就会发现,其所谓的诉权与罗马
法上的诉权在含义上已经相差甚远。罗马法上的诉权不仅
有向对方请求之意,还包括向对方请求所要依据的基础权利
以及向法院提出请求的纯粹诉讼法意义上的诉权;萨维尼所
说的诉权虽然在概念上仍然使用了“诉权”一词,却剥离了罗
被告均有诉权,都可向法院起诉。第五,从与诉讼的关系看,
请求权是原告获得胜诉判决的根据,而诉权是诉讼程序发动
的根据。原告基于诉权可以请求法院为审判行为,但要获得
胜诉裁判,其必须用证据说服法官自己对被告享有请求权。
我国有许多学者将诉权称为“起诉权”,将请求权称为“胜诉
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享有请求权与获得胜诉裁判并
马法中诉权含义里的基础权利和起诉权利的成分而仅指向
非完全一致,如果原告对被告享有请求权却不能提供证据予
对方提出请求的权利,这也即温彻夏德(Windscheid)在后来 以证明,其诉讼请求也不能被法官支持。
所提出的请求权的含义。当1856年温彻夏德提出请求权概
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即使就给付内容发生民事纠纷,也
念后,请求权概念实际上已经取代了萨维尼的诉权概念。此
不一定同时享有请求权与诉权。在有些情况下,一方虽对另
后,《德国民法典》采纳了温彻夏德的请求权概念,萨维尼的
一
方享有请求权,但其并无诉权,“当事人可能享有实体法上
诉权概念被《德国民事诉讼法典》所采纳并被后来产生的权 的请求权,但其起诉不符合诉讼法关于起诉条件的要求,其
利保护请求权说的诉权论所继承,在德国长期处于支配地 起诉被驳回或不予受理。在此情况下当事人仍然可以基于
位。⑨这样,在民法学者的眼中,请求权就是萨维尼所说的诉
其请求权向行为人提出请求,所以请求权未必完全等同于诉
权;在民事诉讼法学者的眼中,诉权又是权利保护请求权。
权” 。例如,甲与乙签订合同,乙后来违约,甲对乙享有请
由以上分析可见,将请求权混淆于诉权的历史原因都是
求权。如果甲乙在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只能向仲裁机构请
站不住脚的。这些原因要么根本就不存在,要么系出于误 求仲裁,那么即使乙违约甲也不得向法院起诉。此时,甲对
解。为了以简单的方式获得请求权与诉权的清晰界限,除从 乙有请求权,但无诉权。在另一些情况下,一方享有诉权,但
历史上理清这些所谓的混淆因素外,还要对请求权与诉权的
对另一方无请求权。在请求权罹于时效的情况下,当事人是
区别再行明确。
否还享有诉权?我国司法实务中早期对于请求权罹于时效
四、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
的起诉是不予受理的,认为请求权既已过时效,诉权就消灭。
但是后来,人们在观念上逐渐认识到请求权与诉权存在区
请求权的形成史有力地说明:请求权属于实体法上的权
别,于是在请求权罹于时效的情况下就不再限制当事人的诉
利,其与诉讼法上的诉权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实体法与诉讼
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的关系来看,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
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
两大权利救济制度,构成了对基础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双层
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
结构。由于实体法以规定权利的实际享有为核心,强调私法
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该规定是将请求权与诉
自治,属于私法范畴,而诉讼法以规定对权利的保护为己任,
权区别对待的适例。
强调国家干预,属于公法范畴,所以存在于实体法上的请求
权与存在于诉讼法上的诉权具有不同的理念和内容。具体
注释
而言,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权
①[13]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
利的主体看,请求权是个人针对个人的权利,其权利主体是
1995年,译者前言。②③⑤段厚省:《民法请求权论》,人民法院出版
基础权利或原权受到侵害的人,义务主体是侵害他人基础权
社,2006年,第l0、10、53页。④[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
利或者原权的人,而诉权是个人针对国家机关即法院的权
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5页。⑥王利明:
利,其权利主体是与他人发生纠纷的国民个人,义务主体是
《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7页。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第二,从权利的发生看,请求
参考文献
权基于基础权利或原权受到侵害而发生,而诉权基于民事纠
[1][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M].范德一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7.220.
纷而发生,其不但存在于给付之诉中,还存在于确认之诉和
[2][德]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下)[M].华
变更之诉中。第三,从权利的内容看,请求权是一方请求另
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79.
一
方恢复基础权利或原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诉权是国民个
[3]张述周.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历史轨迹[J].河南师范大学
人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权利。在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2.
实践中,请求权的内容中最典型的是赔偿损失,而诉权无非
责任编辑:林墨
是要求法院就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作出裁判。第四,从权利的
性质看,请求权作为私权可以放弃,许多请求权亦可让与;诉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9:2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93350170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请求权与诉权的区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