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攘组词)
生活叶圣陶阅读答案
【篇一:很现代的叶圣陶 阅读答案】
【篇二:《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阅读答案】
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
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 2)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
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
响邪
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
声
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
没
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3)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
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
光和轻淡的云影[乙]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
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
[丙],
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
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4)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
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
就
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5)大概我
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
味
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
比
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惟有这个淡漠无味! 6)所以心如槁
木不如工愁多感,迷朦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
忘。
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
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7)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
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
起
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8)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
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
想
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 22、
从下列三组词语中分别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在文中
[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甲] ( )①安静 ②安闲 [乙] ( )
①覆盖 ②遮盖 [丙] ( )①练习 ②训练 23、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味
道”的含义。 24、阅读全文,说出“没有秋虫的地方”和“有秋虫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25、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
案: 22、②①② 23、如同“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一样
的
由秋虫引发的各种内心感受。 24、①“没有秋虫的地方”冷寂沉闷,“有秋虫的地方”生
趣
美妙。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秋虫”的描写,表现了各自的特点。 25、作者追求自然、清
新、
淳朴、富有滋味的生活;只有在这样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篇三:《邻居吴老先生 叶圣陶》阅读附答案】
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
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
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
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
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
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
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
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
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他
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
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
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
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
——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
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
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
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
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
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
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
,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
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
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
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
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
“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
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
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
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
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
理?”“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
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
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
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
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
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
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
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
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
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
e.作品
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
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2)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试
题答案:
11.(25分)
(1)答b给3分,d给2分,a1分,c、e不给分。(c项,“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
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分析错误。e项,“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
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分析错误。a项“气得大病了一场”表
述不准确。)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③
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吴老先生眷念故土,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着回去。②
吴老先生正直爱国,因为家乡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乡名
为耻。
③吴老先生重视气节。尽管思念家乡,但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喃喃地念着:
“其俗柔靡,人轻节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人物形象上,表现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形象更别丰满; ②情节结构上,暗示家乡
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与前文呼应;③思想内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深化主题;
④情感表现上,借吴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4:2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75012170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活叶圣陶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活叶圣陶阅读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