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篇

更新时间:2024-03-23 11:51:1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篇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之一,其也是国庆

档电影之中的霸主,而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

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

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所以关于观看《我和我的

祖国》电影的感悟体会,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

助。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重构,电影

和电视剧的蓬勃兴起让数字影像开始介入历史书写的过程。能够以生

动的影像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阶段重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与历史的交

叉从电影诞生开始就已经必不可免。一部呈现历史事件的电影,不仅

要能让观众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能让观众走进历史语境,从人物与

事件之中汲取现实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片,电影

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以来七个重要的历史瞬间。7位导演,

执导7个故事,演绎7个瞬间:《前夜》回忆新中国第一次升起五星

红旗,《相遇》致敬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夺冠》回顾女排

夺冠时刻,《回归》再现香港回归一秒不差的坚持,《北京你好》品

味一场“开在家门口”的奥运会,《白昼流星》演示神舟十一号飞船

返回舱成功着陆,《护航》述说巾帼飞行员蓝天故事。电影由号称

“中国电影梦之队”的七位导演陈凯歌、黄建新、管虎、薛晓路、徐

峥、宁浩、文牧野分别担任七个部分的导演,演员阵营庞大,既有老

戏骨葛优等人的加盟,也有演技出色、深受青年观众欢迎的朱一龙等

新生代演员的参演,这样一部背景波澜壮阔、制作精良、实力雄厚的

影片,其反映历史重大时刻的叙述语言与展现风格,在上映前,就已

经万众瞩目,万人期待。

沉浸在电影所赋予我们的共享情感里,我们为了那一面五星红旗

背后的故事而感动,为真实的科研英雄而赞叹,为女排的胜利而欢呼,

为香港回归仪式上护旗手的军姿而震撼,为奥运里小老百姓的诙谐而

欢笑……《我和我的祖国》,七个篇章,叙事角度各异,叙事风格不同,

但是全剧却有贯穿始终的灵魂:《我和我的祖国》在历史事件的叙事

结构上,平衡了历史电影的“真实性”和“虚构因素”的冲突,融合

了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深层关系。

■ 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电影必然要使用大量“虚构因素”,从而达

到展现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历史电影和电视剧,由于大量使用虚构

因素,从而导致了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偏移;而电影本身

所具有的通俗化、流行化的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对于历史

真实性的认知。 《我和我的祖国》却取材严谨,尊重历史事实,真实

再现历史场景,朴素刻画历史人物,保持了大方向的历史真实。从新

中国建立,到科研的发展,到香港回归,到北京奥运会……对重要历史

时刻的描述,毫无偏差,极尽还原。尤其在《回归》中,由朱一龙等

人饰演的护旗手,在仪式上分秒不差的升起国旗的那一刻,从走路的

姿势、到环绕的角度、到升旗的动作、到凝望的眼神,都与原场景高

度契合。 同时,在人物群像塑造中,电影更趋向于将历史拉伸到现实

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历史的变革和滚滚向前的车轮。部分小人

物和相关情节的“虚构性”创作,是导演和编剧们得以挥毫泼墨、精

巧布局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电影人能够进行一场裹挟着历史、

演员、观众、场景等诸多因素的“思想实验”。出租车司机、小护士、

沙漠青年、科研人员家属……他们“虚构”出的眼睛,倒映着历史的颜

色;他们“虚构”出的情感,澎湃着爱国的激昂;他们“虚构”出的群像,

衬托出中国的蒸蒸日上! 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小人物群像;真实的

历史时刻,虚构的细腻情节;真实的爱国情怀,虚构的情绪渲染……实

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平衡有道。

■真实与不确定性的融合 历史是“难以捕捉”的,“真实”其实

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历史事件的确是发生了,我们可以知其宏

观的结果,但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心灵和眼睛,任何人的看法都不

足以称其为“真相”。 历史微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创作者能够

根据历史资料而创新和植入的电影思维。《我和我的祖国》所展现的

历史事件由于时间并不久远,重要人物的塑造,多取材自真实的故事。

虽然创作框架缩窄,但历史“不确定性”的电影植入,仍然游刃而余。

回归篇中“一秒不差”的谈判是真实的,钟表店老板和香港警察的出

现是不确定的;科研人员三年与家人失联是真实的,在车上偶遇是不确

定的;奥运五环是真实的,出租车司机的满脸伤痕是不确定的;新中国升

旗瞬间、香港回归瞬间、原子弹引爆成功瞬间……群情激奋是真实的,

步调一致表达激情的方式是不确定的。 导演们遵循着历史的基本真实,

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艺术加工,使“不确定性”的表达相对合理,并

融入了真实的因素,形成了“真实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相

对真实”。也许“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历史真实的艺术魅力所在。如

果有一天,当后人不再去追寻历史真实的微观因素的时候,艺术的历

史也就成为了雕刻人们思维的历史。

《我和我的祖国》,找准了真实与虚构的平衡点,促成了真实与

不确定性的融合,平衡融合之后,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对于都有一颗中

国心的观众来说,堪称震撼。无数次举国欢庆的激动,汇成泪水的江

海;无数次爱国的激情,一次性汹涌澎湃;无数次涌起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重比日月河山!这些,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献礼片——献礼

崛起中华,谱写盛世之歌!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2】

很多对于白昼流星争议很多,,但是我真的最爱这个故事,其次

是葛大爷,然后就是徐峥的小孩子部分(吴京和马伊琍出来之后太尬了)。

关于白昼流星,讲的是扶贫和神舟十一号,李叔和沃德乐的人物形象

塑造的很好,特点鲜明,从刚开始偷东西抢东西的野孩子,到看到神

州降落之后落下的泪,很多人转变太快,但是总共就22分钟,不管怎

样弄都快,这样子刻画反而很好,偷李叔救命的钱之后,就有转变的

苗头,说这不是偷的不是给的,是借,以后会还的时候。其次就是扶

贫与神州的对应,前边的扶贫已经提现出来了,但是世界是留给年轻

人的,他们需要希望和爱,李叔对于他们更多的是精神扶贫,让他们

见证寓言故事里的白昼流星,进行心灵的洗礼。没有必要因为两个孩

子进去,而否定了白昼流星的全部。

前夜故事讲的很好,但是逻辑硬伤太多(前面剧评已经有分析了),

偏偏只针对白昼流星骂,然后找各种借口为前夜挽回,说什么电影需

要戏剧性,可以放弃一些逻辑,要不然没法看,那么同理,电影也需

要一些浪漫主义,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你可以觉得他不好,看不懂,

不感动,但是他真的没有烂到辣鸡的水平,毕竟立意摆在那里,能带

给人很深的讨论。

相遇很喜欢张译的表演和人物刻画,但是车上任素汐那一段完全

没有必要,占据太多部分,本来很期待科学家更多的人物经历的描写

的。

回归只讲了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没有其他的记忆点。

至于护航,耍帅镜头太多了,故事也没有特别吸引人。

真实故事的新闻,是两个牧民把副伞送过去的,也不必说普通人

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东西的这种话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抠字眼了,电影真的不能这样,如果这样,每

一个部分都说不过去,很喜欢评论里的一句话,衣服翻过来穿里子是

干净的,代表野孩子的内心也是干净的!

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观众偏偏要求他现实,就像你想吃甜的,

吃了辣的就要骂他为什么要是辣的一样。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3】

导语——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为了确保五星红旗能在0分

0秒准时升起,为了给祖国争取2秒钟时间,中方代表与英方斗智斗

勇,进行了16轮艰苦卓绝的拉锯式谈判。这是回归仪式背后,不为人

知的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总有一些时间

节点,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所有人为之永生难忘。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会展中心,五星红旗准时

升起,猎猎飘扬!经历了154年风雨飘摇,血脉分隔的香港,终于回到

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祖国和人民不可磨灭的共

同回忆。

恍然间,那一天已经过去22年了。2019年,由薛晓路导演执导

的《回归》,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一部分,真实的还

原了这一历史盛况,抒发了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短短一分四十八秒的预告片,让人心头触动,热血沸腾。导演薛

晓路以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

月1日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他们是坚毅果决的中方外交官、庄严肃穆

的仪仗队、英姿飒爽的香港警察和赤子拳拳的钟表师傅。

《回归》这个片段,不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还

将首度揭示香港回归谈判桌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纷

争”。

让我们回溯这一段历史,来看看当时发生的故事。

1996年年底,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

先生,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

然而,类似这种的主权交接仪式,世界上无一先例可循。于是,

一切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中央交

给筹备组的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在7月1日的0

时0分0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如期回归祖国。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外交官安文彬先生曾经

在朗读者节目中回忆道, “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钟。我跟英

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0时0分0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

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

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

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2秒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能准

时收回香港的主权,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要再多2秒!

英国要把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归还给中国,心里本来就极不情

愿,因此,在交接仪式的具体安排上,英方设置了众多障碍,与他们

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安文彬先生的谈判对手,是英国的戴维斯大使,他们进行了大约

16次正式谈判。而非正式会谈举行了多少次,安文彬先生已经无法记

清了。

在最后一次谈判中,安文彬先生非常果决地站了起来,对英方的

谈判代表说了一段话。

“香港已经被你们占领了150多年!而现在我要的只是2秒钟,你

却是这样无理相拒。我认为英方这种态度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

也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不是一位中国外交官用坚定的立场、强硬的态度为国家争取

到这短短的2秒钟,恐怕香港回归也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时,要让中国国旗准时升起,仅仅得到英方口头同意是远远不

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把每一个环节用秒来计算准确,连仪仗队

每一步走多远,都要提前计算好,不能有丝毫误差!

安文彬先生为此专门从美国买了一块相当精确的手表,与伦敦格

林尼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好了时间。他还让两个司仪专门

掌控时间,设立了礼宾总协调和中方技术监控人,严格掌握时间。而

军乐团的两名副指挥,用读秒的方式掌握国歌响起时间。

“整个交接仪式的过程,虽然只有三十分钟,但是这三十分钟,

有二十五道程序要执行,每一个程序,用一分多钟要完成,而且要准

确无误的完成。”安文彬先生如是说。

然而,当仪式进行时,为了不让中国如愿,英国用尽了各种方式:

查尔斯王子致辞,超时了23秒。于是,随后的活动加紧进行,司仪讲

话速度加快,仪仗队行进步伐加快,终于把23秒又抢了归来!随后,

英国奏国歌时又突然加速,缩短了12秒,导致现场出现大约12秒左

右的真空时间!

当时全场一片肃穆,安文彬站在乐队指挥旁边读秒,一直到11时

59分58秒时,才让指挥抬起了指挥棒,保证国旗百分之百精确地于0

时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154年的血脉分离,寸土必争,秒秒必争!香港这条回归之路漫长

坎坷亦波澜壮阔,其间也是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

在《回归》这部影片中,当我们看到演员杜江、朱一龙等人迈着

整齐的正步出场时,那庄严肃穆又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又将我们带

入了22年前的历史性一刻,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

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0年风雨兼程,大陆和香港始终一路同行。这种关系,过去是,

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4】

七个故事,七位导演,陈凯歌、管虎、张一白、薛晓路、徐峥、

宁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后是电影的高品质和对细节的把握。

再现那些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他们选择从不为人知

的细微之处着手。

新中国旗杆的设计师,为了找寻制作旗杆的合适材料而跑遍整个

京城。

参与原子弹研发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弹爆炸那天才在街头和多年

失去联系的女友相遇。

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中国外交部和英方争夺五星红旗升起来

的第一秒。

......

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泪下,离不开选角的精准和演员的演技。

故事的演员阵容实力强。

从惠英红、黄渤、任达华、张嘉译,到朱一龙、刘涛,再到张子

枫、刘昊然、欧豪、周冬雨,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

群戏的调度有别于以往献礼片中明星的快闪,而是以故事为主导,

让故事来挑选适合的演员。

每个角色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或成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点,

或调用年龄优势成就角色。

正如管虎在选角时所说:“并不是看谁的名气大、流量多就请谁,

标准只有一个——合适。”

在《相遇》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无名科学

家。

当时与原子弹相关的人和信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高远已与恋人

方敏三年不曾相见,且因原子弹研发身患重病。

导演张一白将画面定格在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恋人久别重

逢的短短几小时里,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时间点。

通过爱情去讲述历史,用“平凡”爱情中的波澜表达“不平凡”

时代人物的波折,导演知道怎么样最打动人心。

而要把高远对将死的绝望、对恋人思念的压抑和原子弹成功的欣

喜,在短短20分里演得充满层次感,演员的演技必须具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而且几乎

全程戴着口罩,台词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传

达。

张译的“适合”不仅在于外形的贴近,还在于他对于角色心理的

把握。

当爱人认出他时,他眼睛不住地躲闪,身体向外倾,完全是拒绝

的姿态。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离开,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总拿眼角瞥着

爱人。

爱人向他讲述他们相遇的故事,他侧转向她,是倾听的姿势,眼

神里是一片哀伤和柔情。

最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乐人潮中,他似喘气般爆发出的笑

声。

这既是一个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隐忍科学家,也是一个虚弱

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与角色融为一体,再难区分。

在《北京你好》里,导演宁浩将“一张奥运会门票”作为这个故

事的切入点。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眼中的分量,引发

了后来一系列的闹剧。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须是性格跳脱张扬的,足以把一场闹剧变成

一场喜剧。

这部作品中葛优大爷交出了这几年最令人满意的卷子,那种又蔫

又痞的腔调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们带回了葛优时代。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得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葛优把

这个人物的嘚瑟劲儿表现得令人又爱又恨。

把门票塞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大截儿,恨不得满世界宣告他得

了门票。

随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语,开

个出租车就忍不住和乘客显摆一番,将门票送给儿子时虚张声势的一

番做作,丢失门票时闹得鸡飞狗跳的操作,无不清清楚楚彰显这个小

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后带着的酸楚,又带出了奥运会期间,普通国人的在

意和骄傲。

其他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前夜》篇中,主演黄渤很好地压住了场子,严谨的外表下掩

不住的韧性和痞气,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轻演员饰演的高材生小号手也毫不出戏,那种挺拔而清

傲的青年姿态被很好地融合进时代背景里。

王洛勇的外交官、刘昊然的大小伙子、惠英红的港警等,都调用

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戏路。

只见角色,不见演员,表演上浑然天生,毫无凝滞之感。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去表现浩荡的历史。

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我们随着演员们的

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

如同经纬交织的画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

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见证了,参与了大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的回忆,也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而

是切切实实地亲身参与其中。

我们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第一次被父母允许熬夜看电视,看镜头

里中国国旗时隔百年飘扬在香港上空,那种洗雪耻辱的复杂感受只有

中国人才能体会。

2008年奥运会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火炬被阻,

从来没有那样一刻能让我们觉得彼此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整个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看完点映,我觉得太值了!

这样好的电影,值得所有人去电影院支持!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

一部电影七个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优秀的导演联袂创作,将七个短片合为一体,将自1949年新

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他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

感融入电影中,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笑泪纵横,有温度、有细节,

同时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书写一笔的

事情。

创作团队提出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遇”的创作思路,

由创作者投入超强的专业能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

将普通人的命运融入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让大国小家的自豪感和

烟火气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点一滴,勾起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

的共同回忆。

细品沧桑里的况味

令我哭起来的单元是《前夜》。

开篇没多久,黄渤扮演的林治远就用南方口音说道,28年革命,

2000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仅仅就这2个数字,就忍不住让人

热泪盈眶。而我喜欢这个单元,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宏大与豪情。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

本来就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但导演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而

是选择了一个最最细微的点——修理旗杆顶端的“阻断球”——从而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用最细微的元素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

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

的伟大功业。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11:5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65879259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感悟800字_《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5篇.pdf

标签:历史   电影   中国   香港   祖国   故事   事件   演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