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蝗虫幼虫)
维普资讯
浅议蓝色国土上崛起的新能源产业
李震
(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三系防化教研室 青岛 26607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日趋增
工作。通过合作合同的执行,中方人员学到了不
少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经过20多年的
多,有限的陆地能源已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导
致能源价格飙升。目前全世界正面临着资源枯
竭、能源短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种危机,人们
把目光转向海洋,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依托。对于人口众多、受能源瓶颈制约的我
国来说,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一
努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建立了
与国际石油公司接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但掌
握了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配套技术,在消化吸
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优化集成,使我国在开
发建设近海油气田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2005年底,中国近海六大沉积盆地发现
66个油气田,其中油田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
北部湾等盆地,气田则主要分布在东海、琼东南、
莺歌海等盆地。中国近海海域累计探明石油地质
、
改革开放使我国海洋石油产业高速发展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海洋油气
资源调查和自营勘探开发,80年代初以来,通过
对外开放、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合作勘探
开发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日趋火热。几十年来,通
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建立了与国际习惯
接轨、专业配套齐全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国内海
洋油气勘探作业水深达到500 m,开发作业水深
达到330 m,目前已经具备了300 m水深以内的
海洋油气田自主开发能力。但总体上,由于我国
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深海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和
设备仍比较落后,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仍处于
初级阶段。
储量24.1亿t,可采储量5.13亿t,剩余可采储量
2.84亿t。超过80%的石油储量分布在渤海盆地。
我国近海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 734亿ms,
可采储量3 412亿ms,剩余可采储量2 917亿ms。
超过70%的储量分布在东海、琼东南、莺歌海盆
地。令人振奋的是,海洋石油2007年快速发展,
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滩海新发现10亿t大油田、
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
气田。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
告》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称,到2010
年,我国国内海洋原油产量将超过5 000万t,我国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海洋石油执
行了将自主经营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政策,利用
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来开发我国的海洋石油
资源。具体做法是在制定了有关法规和政策之后
实行对外合作招标,并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负责此项工作。到1991年已进行了三轮招标,共
海洋原油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届时天然气产
量也将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尚
处在早期阶段,已探明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
只占资源储量的17.6%和11.9%,80%以上的油
气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勘探。“十一五”期问,我国
将全面系统地进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海区
海洋开发 ・47・
签订合作合同66个,完成了大量海洋石油勘探
维普资讯
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力争提交一至两个具有大中
型油气田的勘探后备区域。据国家海洋局发布
62007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称,2007年中国海
洋油气业共实现增加值769亿元人民币,比
2006年增长17.3%。预计到2010年,仅渤海石
油油气总产量将达到3 000万m (当量),占中
国海上石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2007年海洋石油国际会议上,国土资源
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区块——渤海油田正在步
人开发建设的高潮期。
2.海洋石油资源还需加大技术投入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石
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立足于近海大陆
架、积极拓展深水领域,是我国未来海洋油气勘
探开发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必须
加快、加大技术投入、技术创新,缩短与世界先
进水平的差距。
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博士介绍:“我
国海岸线长达1.8万km,居世界第四。按照国际
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
张的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km ,接近陆地领土
面积的1/3,具有广阔的勘探面积。在我国包括
南海南部在内的300多万km 的蓝色国土中,石
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快海洋石油科技攻关,壮
大自主作业队伍。同时,继续做好海洋油气资源
勘查开采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
工作,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着力开发大
型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设备,特别要加强深水钻
采、储运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形成深海油气资源 油地质资源量约250亿t,其中约40%的石油资
源蕴藏于深水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
源,即有希望在2l世纪成为替代能源的“可燃
冰”。总体上,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前
景良好。
1.渤海油田建设掀起新高潮
勘探与开发的技术体系和高技术产品、重大技术
装备,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海洋工
程技术体系。
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
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针对我国的实
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成为中国能
际情况,兼顾引进与创新,集国内外深水油气开
发技术之优势,联合攻关,使我们的深水油气勘
探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是我
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也是海洋石
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源战略的新部署,渤海海上石油开发建设掀起新
高潮。2002年底,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莱
19—3油田投产后,渤海海上油田产量占到中国
石油总产量的1/5。2006年,渤海石油年度总产
量达到1 561万ms(当量),从而超过南海油田
成为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区块。近3年来,渤海
海上石油作业量逐年攀升,2005年、2006年、
2007年,仅渤海6个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提油船
艘次、原油产量就分别达174艘次、870万t;183
艘次、1 090万t;199艘次、1 210万t。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
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
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
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
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
与此同时,渤海海上油田开发建设步入高潮
期,渤中25—1油田、曹妃甸一1 1油田、旅大油
田、南堡35—2油田相继建成投产。蓬莱19—3油
田正在紧张施工,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
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目前的科研考
察结果表明,它仅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
2008年上半年投产,预计年增产量1 000万t。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
-
48・ 海洋开发与管理
维普资讯
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因此,人们形象地
称其为“可燃冰”。“可燃冰”极易燃烧,而且燃烧
后污染较少。科学家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
的能源”。世界上“可燃冰”的总资源量巨大。据
估算,其有机碳含量大约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
炭、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这些“可燃冰”资
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难题。据中
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博士介绍,由于“可燃
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因此开采难度大。“可
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并存在
的,若环境发生变化,“可燃冰”就会迅速分解、
挥发,易造成井喷,还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甚至
源可满足人类未来1 000年的需求。世界上已发
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
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
我国从1997年开始组织开展对天然气水合
海啸。另外,它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因为甲
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更严重。同
时,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m ,折
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m ,而目前国内天然气造
价仅在1元/m ,这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
不面对的问题。
物的前期研究。199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天然
气水合物的海上勘查,开展了18个航次的调查
工作,发现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存在非常有利的天
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地球物理
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明显证据。
2003年12月底,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次
在南海北部海域,利用海底摄像技术在3 000 m
深海底发现了灰白色团块状的沉积物质。经分析
世界其他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
“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全球已在79
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可燃冰”。其中日本是世
界上“可燃冰”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可燃冰”
探明储量大约为7.4兆m ,预计可以维持使用
一
百年。日本政府计划,在2016年前完成将“可
认为,这种灰白色团块状物质是深部地层中的
“可燃冰”分解后,甲烷气体沿海底断裂喷溢出
海底后形成的。该结论得到国际“可燃冰”权威
专家的认同。这一发现证实,中国南海北部海域
有“可燃冰”。据悉,中国近年已在南海北部陆
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3处地方发现“可燃
冰”存在的证据,而中国的科学家2007年6月刚
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新发现了潜在的“可
燃冰”发育区,这里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可
燃冰”开采的首选区。
燃冰”用于商业化的必要技术开发。而我国直到
1990年才开始,与国外相比至少差了20年。目
前,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可燃冰”的开采研究,而
实现商业开发目前还有待技术上的突破。国家
“863”项目“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关键技术研
究”正在攻关“可燃冰”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专家
估测南海“可燃冰”储量大约在700亿t,我国有望
在2008年前后摸清南海“可燃冰”资源的家底,
2015年进行“可燃冰”试开采。这表明我国南海
“可燃冰”勘探开发开始进入快车道。
参考文献
[1]钱敏.蓝色国土上崛起油气化工产业.中国化工报
【N],2008—02—26.
根据地质条件分析,“可燃冰”在我国分布十分
广泛,我国南海、东海、黄海等近300万km 广大海
域以及青藏高原的冻土层,都有可能存在。据初步
预测,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
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如果开采技术成熟,“可燃
冰”将成为替代石油、天然气的高效新能源。
据统计,1 m “可燃冰”可释放出相当于170 m
[2]邓卫化.渤海油田建设掀起高潮.中国化工报【N],
2008—02—05.
[3]石珂.可燃冰有望成为21世纪新能源.中国石化报
【N],2005-1 1-30.
的天然气,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气的2~5倍。但
海洋开发 ・49・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09:2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57375295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议蓝色国土上崛起的新能源产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议蓝色国土上崛起的新能源产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