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

更新时间:2024-03-23 09:23: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关于爱的诗)

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

R

研究探索

earch

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问题探析

◎ 于俊杰 李保莲 李华超

蓝色国土又称海洋国土,是一个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

辖海域的形象统称。当前,我国经济对蓝色国土资源的依赖

程度大幅提高,蓝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

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

战略意义。

一、我国蓝色国土资源现状

空间资源

。我国大陆海岸线1.84万千米,岛屿岸线1.4

万千米,管辖海域约470万平方千米,适用海域面积约38万

平方千米,领海宽度12海里,有400多千米深水岸线、160

多处港湾资源。在海岸线向海和向陆侧延伸一定范围(含海

洋岛屿)内拥有150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面积大于

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

生物资源

。我国海域有20278种海洋生物,占世界海洋

生物种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鱼类3032种、螺贝类1923种,

蟹类734种、虾类546种,藻类790种。鱼类中有300多种

是重要经济鱼类,60至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

要经济鱼类,年可捕鱼量可保持500万吨以上。

能源资源

。我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已

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

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按第三次全

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

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

米,占总量的30%。我国潮汐能可开发资源约2200万千瓦,

海流能可开发资源约4.41亿千瓦,波浪能可开发能源约1300

万千瓦,温差能可开发能源约13亿千瓦,近海及海上可开发

利用的风能约7.5亿千瓦。

海水资源

。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有着容

量极大的海水资源。海水可直接利用,也可用于海水淡化、

工业冷却、化学资源利用及综合利用等。我国庞大的人口总

量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都决定了大规模利

用海水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矿产资源

。在2千米至6千米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洋锰结核、海底多金属结核、多金属

软泥、钴结核等。我国滨海砂矿种类较多,已发现60多个矿种,

28

资源导刊

2016

/

07

估计地质储量达1.6万亿吨。

二、我国蓝色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海洋围

垦、港口建设、交通运输向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旅游、

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展。近40多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平均

每年围堤面积约4万公顷,已围面积中60%已垦殖利用。

我国已建成商业港口166个,码头岸线长度63千米,泊位约

400个,其中可停泊万吨级船舶的港口有22个,泊位191个。

海滨旅游业的发展较快。秦皇岛、大连等地有我国主要的海

岸风景区;辽宁的长山岛、大连的蛇岛等,都是我国主要的

海岛风景区。

生物资源

。近年来,海水养殖空间不断拓展,从传统的

池塘养殖、滩涂养殖、近岸养殖向离岸养殖发展。远洋捕捞

作业渔场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

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无法无序无度的问题仍很严重,造成生

物资源迅速丧失,沿海生态系统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养殖过

度造成有机物污染和海水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导

致海洋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

能源资源

。中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

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73%和美国的探明率

75%。中国天然气的平均探明率为23.0%,海洋为10.9%,而

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因此,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

探明率很低,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从产量看,海

洋油气业所占的比例是逐年提高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我

国海洋能开发有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潮汐能

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最为成熟的技术,但现有潮

汐电站整体规模和单位容量还不大。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多

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波浪能、潮流能新技术与新装置,并已在

实海况条件开展实验研究。

海水资源

。我国目前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每天60万吨,

已建成一批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如每天5000吨反渗透海

水淡化工程、3000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已自主研

发、制造出每天3000吨和4000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成套装置。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已超过600亿立方米。

.. All Rights Rerved.

矿产资源

。我国的海洋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

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

发程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

有限;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等元素的海底

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三、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海洋权益尚存争议,权属观念过于陈旧

。我国与周边8

个国家存在约12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权益争议,由此在黄海、

东海和南海与多数国家就空间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存在矛盾冲突。海洋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但一直以

来,人们认为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祖宗海”的传统

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所

执行的是资源无价和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不仅造成资源

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而且导致国家资源

私有化。

生物资源开发过度,生物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受“唯

GDP论高下”政绩观的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人们过快、过

急追求海洋生物资源的产量和收益,使得许多海洋生物面临

灭绝的危险。更严重的是,这种过度的开发利用已经或终将

导致我国海洋生物结构的失衡。

海洋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社会活动不断向近

海拓展,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

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船舶污油泄漏、油田溢油等突发

海洋污染事件频发,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逐年增加,航运

船舶的排污增多,矿床开发力度加大,均加剧了海洋生态环

境的污染和恶化。

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协调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

用仍以海运、捕捞、海盐业等传统产业为主,高附加值的养

殖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规模小、比例低,海洋药物、海洋

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近年来,虽然海洋经济

三大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管理体制不健全,发展规划不完善

。我国海洋资源管理

一直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各管理部门基本都是陆

地管理部门向海上的延伸,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导

致许多政策法规难以落地生根。另外,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

列的海洋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往往只是针对海洋开发中的

某些方面,针对全局的规划还相对欠缺。

法律法规不健全,实际操作性不强

。涉海法律法规尚未

形成体系,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使得执法人员难以操作。

海洋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不统一,以及相互“打架”的现象

仍然存在。如滩涂围垦、无人岛的管理、外来物种入侵等都

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四、开发利用我国蓝色国土资源的建议

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强化资源产权管理

。在海洋问题上,

我国政府历来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政策。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

周边国家已经纷纷染指我国的海洋资源,我国政府需给予强

有力的回击,旗帜鲜明地捍卫海洋权益,为海洋资源的开发

利用获得政治保证。要加强对公众的海洋意识教育,使公众

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另外,要通

过立法的途径明确海洋资源的产权归属及主管部门,实现海

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通过完善资源的产权流动机制,确保

海洋资源能够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树立陆海协调

联动理念,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强化各相关部门在海洋保护

方面的合力,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

集预防、监测、控制、惩处、整改为一体的海洋环境管控网络。

陆地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截断

陆地污染物源头。海洋环保部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时

监测,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治理。渔业、能源等海洋生产管

理部门要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严格执行国家

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依法合理开发与管理海洋,且要根据新

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与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同时,

要加快我国海洋法规与国际海洋法规的接轨,扩大海洋立法

方面的国际合作。另外,要大力开展海洋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提高海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改造传统的海

洋产业,着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制品及医药等战略性

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开发油气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开发国外

资源;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海上风能发电产

业,适度开发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培育海洋信息服务、

海洋技术服务、海洋金融、海洋保险等海洋新兴产业;应用

和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循环利用海洋资源。

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大力发展海洋科技

。强化海洋管理

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各方利益分配,对海洋资源的开

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审批与协调;加强对海洋的科技研究,

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多

方面引进海洋科技人才,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多方式培养

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在海洋生物科学等关键领域,加速“政

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河南省鑫地土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RESOURCES GUIDE

29

.. All Rights Rerved.

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09: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57020170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国蓝色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pdf

标签:海洋   资源   开发   发展   海洋资源   经济   海水   利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