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换寝室的申请书)
山西悬空寺建筑赏析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
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
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
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美国《时代》周刊日前评
出全世界“最危险”的十大建筑.悬空寺名列其中。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
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
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寺内有铜、铁、石、泥
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蜃楼疑海
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
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
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
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
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
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
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
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
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
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
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 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
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
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
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
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
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
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
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
吊”来形容县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
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
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
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
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
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
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
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
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
伟大的业绩。后人据此碑认为,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了三教合一的
寺庙。现今更有一些基督教学者认为,悬空寺第十三室内,二尊北魏太武帝复兴道教前的
佛像,即法身佛和如来佛,其实是天主教的,分别表示天主的人性权能和主会再来尘世。
可以说,悬空寺给我们透露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国各种宗教之间相互融合其实早在北
朝时期,也就是悬空寺的始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悬空寺而言,虽然名为“寺”,却佛
道儒三教合一,时僧时道,僧道融合。有记载的明代以前是僧,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
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人,以后又一直是僧人。
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
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
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明崇祯六年,
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据介绍,浑源县历史上曾有多次地震的记载,最近50年发生了3次6级左右的地震,
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但悬空寺安然无恙。
“中午1点48分,我们刚吃完午饭,正在接待室休息,突然外面轰隆声巨响,好多
石头飞落下来,悬空寺里灰茫茫一片,但值得庆幸的是,悬空寺安然无恙。当时正接待一
批42人的德国游客,全部在寺院里,也毫发无损。”亲身经历1991年浑源地震的时任悬
空寺管理处工作人员王霞说。
已故中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当年揭开了悬空寺在历次地震中幸免于难的原因。他说,悬
空寺横梁立柱采用的是榫铆结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防震,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
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
关于悬空寺的来由,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很多年前,悬空寺对面山上,有一座寺庙。
寺庙不大,山高坡陡,除了一些家中有重病的香客外,很少有人来。寺里有个和尚,名叫
白马法师,寺院也叫白马寺。白马法师不守佛规,每当看到悬空寺的香客来来往往就很嫉
妒。一天,白马法师决心要和静悟道人见个高低,他用拂尘向南一指,唐峪河发起大水,
水势很凶,很吓人;再用手一指,大水向悬空寺冲来。静悟道人正在寺里打坐,听见水声,
知道是白马法师作怪。他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冲来的水慢慢退下去了。一连七次,
水离悬空寺只有五尺远,但一点儿水也上不去。白马法师没法子,又用手一指,水顺流而
下,把浑源城刮掉一角。静悟道人见白马法师寻事,也火了,向空中大喊:“黑鹰,你在
哪里?”话音刚落,从山洞里飞出一只大黑鹰,落在悬空寺角楼上。静悟道人说:“黑鹰,
白马行为不正,是佛门的败类,如果不管教,百姓将不得安宁,你去教训教训他,不要伤
了性命。”黑鹰啪啦啦,展开翅膀飞起来。白马法师不知静悟道人的道行有多大,更不知
大弟子的神通,只见黑鹰飞来白马寺,用翅膀一扇,呼啦一声,眨眼间大火熊熊。白马法
师闪在一边,好险啊,一座寺院很快化为灰烬。白马法师怕了,忙骑了一把扫帚,向空中
逃去。临走时,一甩拂尘,把大水抽出一股,朝黑鹰窝冲去,怎奈他法力有限,只把黑鹰
洞口的碎石、泥渣冲洗了个干净。
现在,人们到悬空寺,走进唐峪口半里地,抬头仰望,就能看到半山上有一个洞。再
往里走,与悬空寺相对的恒山山峰上,有一块平地,隐约可见一些残垣断壁,这就是黑鹰
洞和白马寺的遗址。
本文发布于:2024-03-23 09:0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55614170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西悬空寺详细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西悬空寺详细介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