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信的反义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倾听上帝的笑声
[摘 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才
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此作中作者以一位哲人
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境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
虑、审查和描述,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
风格。作者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峻且蕴涵智慧的
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通过
“他们”对世界的描写、“自我”的反讽和“媚俗”的质疑,
让我们倾听上帝的笑声,诠释了生命中不曾泯灭的真
理,即使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轻与重;困境;质疑;媚俗;笑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
的代表作,在作者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
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虽然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
人都在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但每个目的却都
有着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水月,求财者无非
身外之物。米兰•昆德拉本着一个作家的道德
与良知,代替历史学家见证一个黑色的时代,揭露极权
主义者妄图制造无人见证的历史的险恶用心,并把哲
理小说提升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
沉默中含有严酷的真理,雄辩中伏着美丽的谎言,困惑
的目光触及一个个辩证的难题,两疑的悖论,关于记忆
和忘却,关于媚俗和抗俗,关于自由和责任……
一 、“他们”的世界:轻松与沉重
昆得拉的作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那就
是: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情节也揭示出普遍的真理,而他
所揭示的真理你却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有了一定的人
生阅历之后才会发现并体会出来,而且一旦被你发现,
你就会禁不住感叹一声:“原来如此!”你不得不为作者
的睿智和深刻而折服。本书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位很
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因为发表了表示抗议当局的文章
而被秘密警察讯问,而且警方要求(实际上是强迫)他签
署一份亲苏、许愿效忠当局、谴责知识分子的声明,
但他拒绝了,他坚持自己的立场毫不动摇。第二天,他和
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一样,“自愿”地降到社会的最低层:
他成了一名窗户擦洗工。这个情节太深刻了,联系我们
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弗朗索瓦•里卡尔《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
午》是对昆德拉作品的评论,阿涅丝在那个宁静的下午,
朝着最不可能的方向,跨出了一步,这是无可挽回的一
步。里卡尔认为,这一步是小说最关键的一个动作。“那
个普遍的人的代表,阿涅丝,背弃了‘他们’的世界,不再
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他们’,可以理解为人类自我
限制的‘此在’之线――她已经‘站在爱的另一边’。这是对
世界、对自我的疏离――‘一种与世界、与自我、与世界
里的自我脱离的形式;这是一种迁移,一种流亡。’”①里
卡尔巧妙抓住了阿涅丝在生命的最后一个下午从惘然
到沉静的转向,“从这位女主角的情绪的一个轻微波动,
从浮现在她脑际的一个细小的问题,甚至从她向着烟
雾皑皑的群山一个随意的迈步,从这些毫不起眼的细
节中,窥见了昆德拉的美学体验的全息景象,窥见了小
说的模式和智慧,窥见了生命的几种可能归宿,最后,窥
见了通达存在的路径与存在的意义。”②读完《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轻》,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将选择什么?沉
重还是轻松?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把
小嘴乌鸦和奄奄一息的小狗卡列宁捡回家,那些文字,
不但使里卡尔,而且也使我感到眩目而又困惑。重读这
本小说,我们会发现作者的良苦用?┬摹?―《卡列宁的微
笑》是作者精心设计或精心维护的一个情节,这个情节
深具象征意义,里卡尔称之为“牧歌的再现”,但是一个
悲剧的世界怎么可能在一条垂死之狗的微笑的映照下
变得温馨起来?这就是昆德拉的高明之处,以乐写哀,
将幻灭的艺术推得如此之远,将我们的生命与思想藉
以为本的基本谎言揭露得如此深刻。随着托马斯和特
蕾莎的退隐,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座被遗弃的房屋,只有
一条狗在里面奄奄一息。
生命中何为轻,何为重?不经意的瞬间决定往往就
决定了我们将来的生活。不能承受的轻是生命失去维
度,就像摆脱地心吸力的一刹,自由以外是无尽虚无,我
们的心怎可轻易言信,而我们又能以什么量度悲哀?当
我们抱着正义的目的做了邪恶的事情,是不是需要赎
罪,需要忏悔,是不是需要接受惩罚?
二、“自我”的讽刺:反省和拷问
讽刺是昆德拉惯用的手法,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
有清晰的痕迹。昆德拉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
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怦然关上时,
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
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③而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
轻》中昆德拉更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本书最后一部分
在一条垂死之狗的微笑的映照下变得如此温馨,这本
已不可思议,更荒谬的是这一节紧接在《伟大的进军》
这一部分之后,而在这一部分,探讨的是粪便与媚俗的
问题,小说家的讽刺也许比他在这部小说中的任何其
他一部分都表达得更彻底。
小说实际上讲的是几个人的感情生活,他们之间
的感情纠葛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而之中最关键的人
物亦小说的主人公是托马斯。他的感情生活可以用文
中一句话来形容:你可以和许多女人做爱,但只可以和
其中一个共眠。他也确实是这么生活的,现实中这样的
感情很少,但它代表了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无疑是每个
男人都向往却不可得的。这是另一种反讽,不但是对书
中人物的讽刺,也是对读者的讽刺。小说描述的是我们
的最深处的幻想、我们的潜意识,这种挖掘确实是惊心
动魄的、让人着迷的、痛快淋漓的。如果我们试着将
自己完全解剖,将会发觉,这种袒露是让人感到无比放
松和清凉的。能写出这么接近灵魂和本性的东西的人
无疑是最为诚实和经常自我解剖的人,昆德拉的深刻
正是建立在自我的反省和拷问之上的,因而其反讽的
风格本身就构成了对他自己和我们生活的另一种拷问。
历史的沉痛似乎早就离我们远去,关于强权与虚
弱,关于抵抗与背叛,关于灵魂与肉体,我们早已不再记
得。生命对于平凡的人来说,更多的是生活;生活对于微
薄的人来说,更多的经过,沉溺在无轻无重的日常起居
里,我们早已忘记有哪些利刺还深深地扎在我们的体
内。生命本身就是荒谬的,无所谓轻重,所以即使是托马
斯和特丽莎最后的死(死于一场车祸),书中也只是一带
而过。然而正是这样的结尾使昆德拉的小说更加凸显
了他的意义,“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
争。”④而人与生活的斗争,何尝不是这样?小说的结尾,
只能通过质疑,彻底去掉我们对这部作品所持的也许
过于单一的简单化认识。弗朗索瓦•里卡尔
说:“毁灭的作者也是牧歌的作者。”而我要说:“牧歌的作
者也是毁灭的作者”,但这种毁灭是对我们的拷问,让我
们反省,让我们记忆。
三、“媚俗”的怀疑:矛盾和荒谬
“媚俗”是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
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作者甚至花了专门的章节来阐述
他的观点。他写到:“我们在没有被忘记之前,就会变成
一种媚俗,媚俗是存在与忘却之间的中途停歇点。”⑤
萨宾娜对托马斯说过一句话:“我喜欢你,是因为你一点
不媚俗,在媚俗的王国里,你是个魔鬼。”⑥作者言说“媚
俗”其实也是对美的质疑。当弗朗兹问“什么是美”时,
萨宾娜无言以答,但她回想起大学时代在青年工地劳
动的岁月,有一天,她偶然进了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弥
撒,她被“迷住”了。在这座教堂里,她无意中遇到的,不是
上帝,却是美。与此同时,她很清楚,教堂和祷文本身并
不美,而是与她所忍受的终日歌声喧嚣的青年工地一
比,就显出美来。这场弥撒如此突兀又隐秘地出现在她
眼前,美得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从此,萨宾娜明白
了,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⑦这是因为此在的图景是
从工地的“高音喇叭中不断喷射而出的欢乐的军乐之
毒汁”――要实现升华的目的,只能通过贬谪存在的东西,
以有益于应该存在的东西。换言之,对美的质疑需要昆
德拉所说的“生命的遗弃”,即遗弃,消除生命中复杂的、
不一致的或脆弱的东西,以有益于一个简单化的、一致
的、没有分裂也不脆弱的大写的生命。正因为如此,
媚俗才对之表达得如此之恰当,媚俗以其对“生命的绝
对认同”,不得不以一切代价无视粪便,也就是无视生命
中矛盾和脆弱的一切;媚俗只能竖起“遮盖死亡的一道
屏风” 才能胜利。因为美化世界的愿望要得以实现,不
能不抛弃、摧毁世界中与之相抵悟或与之排斥的东西。
然而不媚俗又能怎么样呢?人生是痛苦的,这
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的错误把握。我们不选择媚俗,
又能选择什么?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
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
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
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这正是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
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
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
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
俗。人生便是如此的矛盾和荒谬。于是,在这里“媚俗”
一词被昆德拉赋予了多层次的丰富的含义。
四、上帝的笑声:悲剧和倾听
昆德拉发现了“笑”,而“笑”是昆德拉对人类存在本
质的又一次质疑。“笑”的最高境界是幽默,而什么是幽
默,昆德拉对幽默的定义是:“幽默:天神之光,把世界揭
示在它的道德的模棱两可中,将人暴露在判断他人时
深深的无能为力中;幽默,为人间诸事的相对性陶然而
醉,肯定世间无肯定而享其乐。”⑧这种悲天悯人的幽
默,将泪水与笑声浑然一体,而这正是人类的命运。昆德
拉对笑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借笔下的人物如是
质问:“当我们跨越边界的时候,笑声就响了起来,不可
避免。可是,要是走得更远,越过了笑呢?”⑨这正是昆德
拉的存在之问。我们都倾听到了笑声,一个没有笑声的
世界是可怕的,作者为了提醒我们注视这样残酷的事
实,甚至将现代小说的起源与笑声牵系起来。在《小说
的艺术》中昆德拉说到:“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
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
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
最后一点,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⑩
昆德拉又引述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犹太谚
语,然后感慨:“我总爱想象弗朗索瓦•拉伯雷有
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了第一部伟大的
欧洲小说的思想。我喜欢想象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
笑声的回声而来到这世界上的。”B11?U庵窒胂笫嵌
嗝淳?心动魄啊,它让我们都来倾听上帝的笑声,都来
倾听这个上帝的笑声的回声,而这回声就在《不能承受
的生命之轻》里,衬着美丽典雅的布拉格的景色,在一段
冷静而悲伤的爱情故事的背后无限蔓延,夸大,向我们
传来……
注释:
①② 羽戈:《从黄昏起飞》,花城出版社,2008年
版,第190页,第189页。
③ [捷克]米兰•昆德拉:《自序》,景凯旋译,
《玩笑》,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
④⑤⑥⑦⑨ [捷克]米兰•昆德拉:《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第263页,第335页,第115页,第131页,第281页。
⑧ [捷克]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孟湄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⑩B11 [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第199
页。
[作者简介] 黎安康(1986― ),男,贵州仁怀人,四川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20:0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09027169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倾听上帝的笑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倾听上帝的笑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