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

更新时间:2024-03-22 19:52:2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北村沙织)

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

龙源期刊网

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

作者:景作人

来源:《歌剧》2016年第07期

4月29日至30日,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河南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

文姬》,在河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首演。这次首演,展现了河南省歌舞剧院在民族歌剧创

作方面的新成绩。

六幕歌剧《蔡文姬》(以下简称“蔡剧”)是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河南省歌舞剧院近年来发

展的重点项目。近两年来,为了创作这部凝聚着浓郁中原文化的民族歌剧,河南省歌舞剧院在

周虹院长(著名作曲家)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品的创演工作中。如今作品终于现

出雏形,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这部歌剧由刘麟编剧,关峡作曲,王湖泉导演,孙莹指

挥。主演:王庆爽、卢小川、李冬冬、宋沣润、朱昌铭、陈晓辉等。

观看“蔡剧”是一件很有新鲜感的事情,这部歌剧从创作伊始就被“定性”为大型民族歌剧,

即采用民族音乐语言作为主体而创作的歌剧。作曲家关峡依靠剧作家刘麟剧本中大量的中原文

化色彩,以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进行全剧的整体架构,并以豫剧、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的旋

律动机为基础,加以变化、发展、处理,写出了这部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大型歌

剧。

看过歌剧后,我首先对主创人员在作品定位方面的设想表示赞同,同时亦对剧作家及作曲

家的创作思路表示由衷的欣赏。我认为,“蔡剧”是一部有创意、有品位、有特色的作品,它的

个性与风格,反映出中华民族根本的文化特征,体现出中华文化伟大传统的精髓。

我观“蔡剧”,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题材优秀。文姬归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代才女蔡文姬,以其

“颠沛流离”的一生和才华横溢的作为,为中国漫长的汉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缩影。《胡笳

十八拍》是中国文学史上传世的瑰宝,亦是蔡文姬饱含生活体验、凝聚质朴心声的真实写照。

“蔡剧”以此为立意,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歌颂了伟大杰出的历史人物,展示了他

们丰富的心灵世界,达到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认为,这部歌剧题材的选择是有意义、有眼光、有魄力的,它既有包含正能量的时代精

神,又有情真意切的感人魅力,其主题是鲜明的,内涵是深刻的。

二、寓意深刻。“蔡剧”集中表现了对人性、对文化、对伦理的尊重,同时借助主人公“悲

欢离合”的情节,深刻体现出汉匈和睦、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和平思想。

剧中对蔡文姬、左贤王、董祀甚至曹操和单于的刻画,均显得合理而贴切。无论是当权者

还是臣下才女,都被编剧戴上了恰当的人性顶冠,他们虽然性格地位不同,但都以“文姬归汉”

龙源期刊网

这个故事为媒介,为汉文化的流传及汉匈和睦的大业贡献了力量。而蔡文姬本人,则以她对续

汉大业的执着以及饱含悲剧色彩的牺牲精神感染了观众,使人们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同情、怜爱

和敬畏。

三、构思新颖。“蔡剧”的编剧是一位有情感的剧作家。他写的剧本中,没有繁琐的史实叙

述法和更多的政治倾向,而是将剧中几个带有人性色彩的细节集中在一起,利用情感的巨大感

召力和渗透力,将人物间复杂的思想及关系连接起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点睛”效果。

“蔡剧”的构思强调了细化的层次体现,它以诗意的表现手法,烘托出富有特色的戏剧发

展。既表现出事件合理的逻辑变化(人物关系的衔接),又增添了人物浪漫的情感推理。两条

主线交叉发展,反复“碰撞”,形成了主客观相结合的辩证思维与实际效果。

四、音乐强悍。关峡是一位富有创作激情和想象力的作曲家,他喜欢写戏剧性作品,数年

前创作的《木兰诗篇》,使他成为中国原创歌剧创作中的一名尖兵。

“蔡剧”的创作,发挥了关峡超群的民族音乐写作功力,在全剧的整体布局中,他强调了

“交响戏曲”的表现手法,很多唱段都自然地糅进了地方戏曲、民歌和西洋歌剧咏叹调的特点,

一些重点唱段,如第一幕“烈火诗魂”,特别是第四幕“旧怨新愁”中的几段大型咏叹调(初次

看,没记清咏叹调名字),其旋律、韵味、技巧、乐风,都配合得十分娴熟完整。而那些多种

多样的戏曲因素,则在各个唱段中得到了自然而协调的运用。

我个人认为,这部歌剧中蔡文姬的全部唱腔和唱段都是精华式的杰作,这些唱段入心入

髓、感人肺腑,听后大有刻骨铭心之感。

“蔡剧”是一部民族歌剧,作曲家在创作中延续了《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的许

多优点,即对民族音乐素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运用。然而,“蔡剧”在整体形式和风格上又与

以上三部歌剧大为不同,它是一部将戏曲性、戏剧性、交响性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大歌剧,是有

着巨大包容性和表现力的中国式原创歌剧。

“蔡剧”中没有宣叙调,对话的部分采用了道白处理,这种方法是中国歌剧的一贯传统,在

以往的民族歌剧创作中应用广泛。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民族歌剧的道白是话剧式的,它的

缺点是破坏了歌剧音乐的统一感,影响了音乐戏剧张力的展开。然而“蔡剧”此次采用的道白却

并没有削弱剧中的戏剧性张力,反而起到了简单明了的连接作用。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蔡剧”的道白中掺加了些许戏曲吟诵的特点,故而将音乐性与语言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收到了

相对良好的实际效果。

“蔡剧”中有很多重唱,如第一幕“烈火诗魂”中蔡文姬、董祀、乳娘的三重唱,第二幕“情

满霜天”中蔡文姬与董祀的二重唱等。这些重唱都写得很顺畅,但比起蔡文姬的音乐,它们似

乎都偏弱了一些。

龙源期刊网

“蔡剧”中其他角色的唱段风格不一,左贤王的音乐有气质,表现出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形

象。然民族化与音乐性的结合略显生硬,远不及蔡文姬的音乐听来自然。董祀的音乐分量不

轻,作为全剧中唯一的男高音角色,它的唱段本应更有感染力。然实际中除了几个典型唱段

外,他的音乐多少有些“怪异”,欠缺庄严和稳重的感觉。曹操和单于的音乐都很有气质,尤其

是单于在第四幕“旧怨新愁”中的一段咏叹调,可以说是男低音歌唱家的“试金石”。

五、表演出色。执导“蔡剧”的是中央歌剧院导演王湖泉。王湖泉原是男中音歌唱家,他熟

悉音乐、熟悉演唱、熟悉表演,是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歌剧导演。

王湖泉导戏很会抓重要节点,“蔡剧”中他导出的蔡文姬形象,是一个胸怀大志且又历经苦

难的女人(又是文人雅士),其与众不同、内在轩昂的气质,深令广大观众为之敬佩和感叹。

执导中,王湖泉在蔡文姬这个角色上花费了很大心血,排练时,他对于王庆爽的表演提出

了很多建议,使这位年轻歌唱家从各方面加深了对角色的认识与了解。后来的演出实践证明,

王湖泉所提出的建议都是正确和有益的。名导演的敏锐功力,在此可见一斑。

在处理人物方面,王湖泉并没有在蔡文姬身上蒙上太多的悲切色彩,反而在其歌唱和言谈

举止中增添了一种坚定感。这种设计,使得观众很快就对蔡文姬这位非凡才女有了与众不同的

了解,加强了整部歌剧的戏剧感染力。

至于蔡文姬弃子离夫的悲剧情节,王湖泉则通过对戏中母子分离时的场景处理(尤其是两

个孩子与母亲的对话),恰到好处地揭示出蔡文姬女性及母性的本质,很好地表现出蔡文姬内

心深处的复杂矛盾。

在执导“蔡剧”中,王湖泉对整体场面的掌控与把握非常老到,剧中无论是主要人物的对手

戏,还是大场面的群舞及合唱,他都调配得严整有序、不忙不乱,给人们带来了细腻、诗意、

成熟、大气的印象。

青年指挥家孙莹敏感而聪慧,指挥如此庞大的歌剧的首演,他的表现是胸有成竹、毫无惧

色。孙莹感觉好、反应快,对抒情段落的处理富有分寸感。当王庆爽演唱蔡文姬的几段抒情咏

叹调时,孙莹控制着乐团“徐徐而动”,以流动而清晰的音型为之衬托,表现出虽浓且淡、虽静

且动的柔美意境。孙莹对歌剧大场面的控制与调配富有激情,他是当今一位有基础、有能力、

有灵感的指挥新秀。

孙莹的弱点在于经验,特别是指挥歌剧时的临场经验。“蔡剧”中乐团与角色间、乐团与自

身间、乐团与指挥间,都存在着很多有机性的联系。一个指挥家在指挥歌剧时若不能发现和做

好这一点,那整部歌剧音乐就很难形成一个整体。我说这些是为了帮助孙莹做一番总结,希望

这位年轻有为的指挥家,能够通过这次指挥“蔡剧”以及今后的广泛实践,多多积累歌剧指挥方

面的经验,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和技艺。

龙源期刊网

“蔡剧”的演出阵容完全是以河南歌舞剧院为主的,除主要角色,蔡文姬的扮演者王庆爽和

匈奴单于的扮演者宋沣润外,其余角色均由本院青年演员担纲,如卢小川扮演的左贤王、李冬

冬扮演的董祀、朱昌铭扮演的曹操、陈晓辉扮演的乳娘等。

王庆爽是现今颇为“走红”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声音圆润清脆,气息坚定沉稳,演唱中技

巧的运用和音乐的表现十分自如。她饰演的蔡文姬温文尔雅、气度非凡,集美貌与才华为一

身,聚胆略与豪情为一体。人们看到她,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个端庄得体、智慧娴淑的才女形

象。

王庆爽的唱演俱佳,舞台表现老到。本剧中,作曲家为她写了大约十首咏叹调,且每首都

有着强烈的情感、别致的风味和艰难的技巧。然而这位功力深厚的歌唱家完全没有被任何困难

所阻碍,全场戏下来,她的唱演大获成功,其鲜活流畅、如泣如诉的歌声,令现场的所有观众

为之感动而潸然泪下。

王庆爽还是一位成熟的表演人才,她在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能显现出训练有素的“影子”,

而举手投足间的细微表现,又无不浸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神秘精髓。

饰演匈奴单于的宋沣润是中央歌剧院的青年演员,他是一位很好的男低音。剧中作曲家所

写的单于的咏叹调,最低音达到了Low D,然宋沣润却毫不费力,演唱中通透、响亮、厚重的

声音令人赞叹不己。

宋沣润的缺点是表演上不过关,他饰演的匈奴单于缺乏帝王气派,在舞台上的动作举止和

步伐,都欠缺专业上的“讲究”(范儿)和规矩。这个弱点是由于他的年轻和缺乏训练所造成

的,今后若想成才,他必须格外注重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其他本土年轻演员都很有实力,他们在剧中表现得都很好,很尽力、很投入,为此应该深

深地鼓励和表扬他们。若非要我向他们进一言的话,我希望这些年轻演员今后要抓紧机会大量

观摩、学习和实践。要不怕失败、反复进取,如此才能学到本领、获得经验,继而成为真正的

优秀歌剧演员。

“蔡剧”演出的其余方面也颇有亮点,剧中的舞蹈场面富有个性,风格上针对性强,与全剧

的情节较为融合,没有过多的晚会色彩。河南省歌舞剧院合唱团在剧中扮演群众角色,他们的

演唱和表演都很投入,富有激情。两场演出下来,他们给人们留下了积极敬业的良好印象。

河南省交响乐团是近年来国内进步最快的乐团之一,在此次歌剧演出中,他们的表现与发

挥有目共睹,赢得人们的掌声与称赞,应该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蔡剧”的舞美、灯光、服装设计都很有特色,并非大制作,却显现出了不俗的效果,这就

是他们最为成功的地方。

龙源期刊网

六、缺憾尚存。“蔡剧”是一部全新的歌剧,它目前还处在首轮的试演当中,如此可见,这

样的一部新作品,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我在此仅想对编剧和作曲多说几句,因为他们是创

作成功的关键人物,同样也是问题存在的担当者。

先说编剧。刘麟的剧本是精细而震撼的,但看完全剧后,总觉得有一种松散感。思考之

后,我发现是剧本中缺乏带有强烈震荡效果的戏剧场面所致,而这种场面,应该是一种能够将

战乱、宫廷斗争和文姬遭遇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整体构思。我建议作者增添一些此方面的环节。

很多专家建议这部歌剧要大做减法,而我则认为,只要对歌剧的整体效果有益,适当做些加法

也未尝不可。

再有,第四幕“旧怨新愁”中的文姬归汉段落,董祀作为汉使,他所陈述的理由和劝说文姬

回归的话语都不够有理有据,再加上此处情节安排和处理不够充分,其效果很容易令人对蔡文

姬弃子离夫的行为产生不解,甚至会生成完全相反的错觉。我建议编剧在此处稍动脑筋,能够

让观众在思维上自然而然地顺应剧情的发展,从而得到戏剧与情节上的正确引导。

再说作曲。关峡的音乐写得很有特点,其中核心唱段的优秀,完全可以作为该剧成功的重

要砝码。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给作曲家提几条小意见。

第一,歌剧音乐上的内在动力感欠缺。剧中的音乐有一些“中断”(内在动力的中断)的现

象。也许作曲家在创作时受剧本诗意化的影响较重,故而忽略了戏剧张力的凸现作用。我有一

种感觉,现在的歌剧音乐似一种平铺的画面感觉,欠缺的是立体化的丰厚韵味。

第二,男声的唱段比之蔡文姬的唱段相差较远。也许是作曲家笔下蔡文姬的唱段写得太精

彩、太感人了,故而使得几个男声唱段相形见绌。我建议作曲家能否再发挥一下他的才能,为

男声唱段做些修改,争取使其同样精彩感人。

第三,歌剧中有道白过多之嫌。一般来说,中国民族歌剧使用道白是无可厚非的,它在形

式上也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然歌剧中倘若道白过多,其意义就发生变化了。由于道白多,它

们失去了原本的连接作用,反而成为了话剧般的主体表现形式,这样就很容易损害歌剧以唱为

主的根本特征。

在我看来,“蔡剧”中的很多道白的地方都可以用重唱来代替,作曲家可以大胆尝试和实践

一下,多写一些重唱,继而使歌剧中的音乐与道白比例显得更加协调而合理。

第四,希望作曲家将歌剧中的乐队部分写得再独立和灵活些,不要总有一种大段伴奏的感

觉。

加强歌剧音乐乐队部分的戏剧化、独立化和“角色化”,是使歌剧音乐形成综合整体的必要

手段。关峡先生和声、复调、配器技术均很高明,相信一定会做到、做好这一切。

龙源期刊网

以上说了很多,不过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由于我只粗看了两遍歌剧,所以得到的感受

或许都是片面的。我是真心希望《蔡文姬》这部歌剧能够交上好运,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得

更远,故而斗胆提出了以上的看法和建议,在此仅供“蔡剧”创作者们参考。

一切艺术精品的形成都是需要长期打磨的,在人们看来,形成精品的过程也许十分漫长,

但它却是一条必经的道路。“蔡剧”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也同样要走一条艰苦的漫长之

路。然而我坚信,以周虹院长为首的河南歌舞剧院的全体艺术家,他们一定会抖擞精神、锲而

不舍,为“蔡剧”最终成为民族歌剧的精品而努力奋斗。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9:5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08343294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歌剧   音乐   作曲家   创作   唱段   歌舞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