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岛上书店读后感)
大田县民间艺术板灯龙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大田县许多乡村有迎龙的习俗。大田迎板灯龙的习俗历史悠久,
迄今已千余年。大田县十八个乡镇大多姓氏均有迎板灯龙的习俗,其中均溪镇玉田村范氏
的板灯龙最具代表性,气势恢宏,长达三千多米。
据大田玉田村范氏族谱记载,曾任中丞御史范元超于天佑元年(905年)辞官携眷,
定居于大田均溪,龙灯的“灯”与“丁”谐音,迎龙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平安之
意,于是大田有了板灯龙。为了让子孙不忘祖先,玉田村的板灯龙在每节龙身上都书写“高
平郡”祖籍地名称。“大田迎龙源于唐,而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今。”
大田板灯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龙珠镶金镀银,光芒闪烁;龙头
高近三米,以竹篾扎成,外面裱上油纸,再绘上色彩鲜艳的龙鳞,龙眼、龙角、龙须都经
过精心制作,形态逼真;龙身是由一节节硬实的灯板连缀而成,通常是六七百节至上千节
不等,每节板上长达2米,点着三盏花灯。龙体先用竹篾扎成,裱贴着透明剔亮的龙纸,
两侧的龙纸上或描画着栩栩如生的龙鳍、龙鳞,或贴以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的剪纸,而前
方、后方的龙纸上则书写着诸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一类的祈颂语;龙尾的灯板则
比普通的灯板略长,龙鳞、尾鳍彩饰活灵活现。迎龙开始时,由专人鸣起响铳。龙首龙尾
均有一队小锣鼓伴奏。龙由一人持龙珠引路,在乡间或街巷穿行,沿途房子主人均放鞭炮
或烟花迎接,至开阔处“穿龙”、“跑龙”,几百节上千节龙疾走穿行,景象极其壮观。龙从
祖祠出发,出发前先摆“龙头供”祭奠龙头,迎龙结束后再回到祖祠,一般迎到深夜。
大田板灯龙表演丰富多彩,前以响铳开路,由德高望重者手执“龙珠”,引龙前行,逗
引龙作腾、伏、摇等动作,;由六个身手矫健的青年合力舞龙头,由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操纵龙尾。一路上,长龙作巨龙漫游,龙头钻阵,街头夺珠,广场盘龙,游龙戏水,穿花
打旋等表演。有时几条龙相聚,盘旋翻腾,忽圆忽直,忽曲忽伸,配以大小爆竹、锣鼓唢
呐,大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之势。
大田的板灯龙既承传悠久的历史,又紧跟崭新的时代——从龙的造型、舞龙的习俗,
粗看似乎和千百年前如出一辙;然而细细品析,我们不难发现;往昔两龙相遇时“你砸破
我龙头,我踩断你龙脊”的争斗。早已化为彼此谦让、颔首致意的礼仪,那龙身上:“人丁
兴旺”、“富贵荣华”的祈语也逐渐增添了“和谐社会”、“国富民强”等祝词,而现代光电
技术又增加了龙的科技含量、使巨龙熠熠生辉、更显神威!更不用说那曾经是男儿一统天下
的龙阵里,也有了诸多青春少女靓丽的风采、飒爽的英姿……
大田板灯龙寓意深远,韵味无穷。既激励每个龙子张扬个性,又强调整个龙队的团队
精神——那一节节的龙灯,千百人各自制作,龙身上描龙绘凤、插花饰彩,各具特色,而
龙板的长度,龙灯的高度、龙纸的质地、烛的大小则完全一致,远观则整齐划一,你瞧这
—个个龙丁,舞起龙来千姿百态、挥洒自如,或扛或托、或提或摆,忽起忽落、忽左忽右……
而每一个龙丁却又瞻前顾后、相互照应,乃至各人体力的强弱、个子的高低、熟练的程度
等诸多因素,在“接龙”之时都约定俗成地做了统筹安排;在行进之中,每逢爬坡、过坎、
拐弯、腾挪、.跳跃等动作变化之时,均会前呼后应、相互提携,故而巨龙虽长,游动起来
却浑然一体、出神入化!
大田板灯龙保留了民众"龙信仰"的民间文化传统,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
画、剪纸、刻花、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是地道
的百姓文化,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广场性、广泛性、惊险性为其主要特征,其参加人数
多、活动范围广,具有民俗、历史研究价值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在闽中一带产生了深远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9:0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105716169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田县民间艺术板灯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田县民间艺术板灯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