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

更新时间:2024-03-22 16:26: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心中的梦)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

郭敬明,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他光鲜的背后其实

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今天店铺分享的是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希

望你会喜欢。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篇一:郭敬明成长历程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

员,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儿时的郭敬明便十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

亲邹慧兰经常都给郭敬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

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每次在母亲讲解时,郭敬明都听得十分认真,

并且还不停地问这问那,邹慧兰便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讲解。

学历

曾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原自贡第九中学)、

自贡市富顺二中读书。2002年进入上海大学念影视艺术工程专业。

2005-2007年休学两年。2007年重新上学,转为影视艺术技学院。

2008年从上海大学肄业。

记忆力特好

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便完全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

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

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郭敬明的聪明和好学让

全家人很是欢喜,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

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

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因为母亲邹慧兰知道:"兴趣

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

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便不再主动为郭敬明挑选什么,每次领着郭敬

明去新华书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郭敬明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每

次买书回来,郭敬明便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饭他都

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书本。

编辑本段求学历程

1988年9月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上学 这时候的他也象别

小朋友一样,按时到校、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但这孩子在课堂

学习之余特爱读课外书,读完之后,他也写一些心得体会和读后感,

尽管十分短小稚嫩,但他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到小学

生写作文的年龄段时,他的长处便凸了出来,每次老师布置一篇课堂

作文,别的同学总是绞尽脑汁半天都写不出来,而他仅需考虑2分钟

就很快进入角色。他写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写得又好,经常被语

文老师拿去给班上的同学作范文学习。老师的一次又一次赏识教育,

不时给儿时的郭敬明在学习上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推动。 1995年考

入自贡二中 从小学升入初中,郭敬明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广

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

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

尽管如此,但看见儿子郭敬明课堂之余读武侠小说,父母邹慧兰、郭

建伟从不干预和制止,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

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

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

这首诗忧郁凄美。不久,他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

当时,郭敬明欣喜万分,当父母知道这事后,对儿子也倍加赞赏,鼓

励他继续努力。父母认为,尽管10元钱的稿费不是很多,但它给儿子

郭敬明带来的价值和益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因为,这是儿子十余

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

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

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

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

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

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

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

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作

爱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

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

不干扰,结果收获很好。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

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

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

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

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

二时,一篇《剧本》,高三时,《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连续获第

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

初显才华,无限风光

郭敬明感慨颇多,同时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

折点。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萌芽》杂志,

发现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萌

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

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本》的文章,然后寄往上海参

加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

知。自贡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又非

常紧,放弃了吧?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得

知此事,极力鼓励儿子乘飞机前去参加,尽管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

很宽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儿子的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夫妻俩多年攒下

的几千元积蓄,但他们认为值!因为这是给儿子能力展示的绝好机会,

别人想去还去不着呢!更为重要的是,儿子的此次远行,他们作父母的

决不陪同,他们希望让儿子在此次远行中培养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给儿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毕竟,在将来的社会里,一个孩子

的独立生活能力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将来能否找到一处好的立足之

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单枪

匹马直飞上海。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街巷纵横交错。他到了上海先

找一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决赛场上,全国高手

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没

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但这个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

采访中郭敬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只得了一个奖牌,没有一文奖金。尽

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

在全国颇具名气,它是由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和

《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的,担任评委的也是国内一流的文

学家和知名学者,在中国被公认为中学生当中的“茅盾文学奖”,这

次自己能在这权威的大赛上展露风头,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正因如此,即使在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郭敬明又参加

了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而

进入复赛的仅有200人,但他还是力克群雄获奖了,并且在初赛和决

赛上双双获得一等奖。这让作评委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有点吃惊,因为

这项全国顶尖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多年来,能连续两次拿一等奖

的实在太少太少,目前全国仅有两人,郭敬明是其中之一,由此,郭

敬明名声鹊起。

文字的精灵

在郭敬明连续拿了两个新概念一等奖以后,郭敬明的朋友说出了

一个令我所有人都意外的一个现象。早在郭敬明参加第二次“新概念

作文大赛”前,他就给别人看过他的草稿,后来证明获奖的作文跟那

篇草稿相差无几。作文至于他来讲无非就是往一个框里填内容,要求

什么内容就填什么内容。不得不感慨郭敬明对于文字的掌握。

《幻城》

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幻城》,《幻城》2003年月底上

市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

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

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

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一起,

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引起轰动

《幻城》给新世纪的中国同人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使他也成为

新时期同人作家的领物,媒体报道他在名气和势力上已盖过了前

几年的新锐韩寒和郁秀,但关于他创作《幻城》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

知。 郭敬明告诉记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临近的那

段日子,学校经常考试,学习上的紧张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

释放自己,寻找到一分自由和轻松,他幻想一些东西来写,通过写一

些东西来解除心中的烦闷,《幻城》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他

构思《幻城》时看日本某大妈社的漫画,立刻文如泉涌,当天晚上他

吃完饭后从20:00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2:00,仅仅两个小时,

便完成了全文,约两万字。当他写完时,心底感到从未有过那么一种

轻松和兴奋,但他没有急于将文章打印出来。而是将它存放起来,然

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

他可以如释重负了。8月底,他才想起4个月前写的那部小说《幻

城》来,于是他便翻出手稿打印,然后E-mail给了《萌芽》杂志,没

几天,杂志社的编辑通知郭敬明,告知该小说拟在2002年10期推出。

所有的结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预料。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

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头条;《幻城》面世没几天,《萌芽》杂志和

他就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热线和信函,网站上关于他和热论《幻城》

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

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郭敬明将《幻城》短

篇改为长篇,创作期限为1个月,对此,郭敬明没有拒绝,他认为这

其实是对他能力和实力的一种最好检验。

幻城

由于白天学习时间紧,他只好挤晚上的时间,在长篇《幻城》创

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熬夜到天亮,他说他不敢马虎,面对读者的

眼睛,在这一个月,郭敬明瘦了将近5斤。 不负众望,2003年1月

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

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

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扩后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一青年读

者:“四维(郭敬明)的文字是绝美空灵的,有漂亮幽然的琥珀色,他的

笔法是行云流水,有镜花水月的美丽画面,他的文章是清丽飘渺的,

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有的读者还建议将《幻城》续写、拍成电视剧、出版漫画本等等。

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作协

副主席叶辛:“《幻城》是一种全新文字样式,值得肯定。” 北京大

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幻城》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

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能写出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

个岁数不大的人儿。”“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 复旦

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幻城》不失为一部天才同人之作。”面

对众多读者和文学前辈的真情赞许和厚望,郭敬明更是感动万分和自

豪。

2003年3月27日,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

“《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

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显眼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

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

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

满20岁的学生,在文坛上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2003

年11月,郭敬明再接再厉,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

多少》,2003年11月18日新浪读书频道发表题为《郭敬明新作〈梦

里花落知多少被指剽窃他人作品》的文章,到2004年12月7日由北

京市一中院对郭敬明与庄羽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判令郭敬

明、春风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的出版发行,

共同赔偿原告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在报纸上公开向原告庄羽赔礼道

歉,被告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停止销售《梦里花落知多少》一

书。 一中院经审理查明,原告作品《圈里圈外》发表在被告郭敬明作

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之前。郭敬明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作品《梦里

花落知多少》中剽窃了庄羽作品《圈里圈外》中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关

系的内容,而且在12个主要情节上均与《圈里圈外》中相应的情节相

同或者相似,在一般情节、语句上共57处与《圈里圈外》相同或者相

近似,造成《梦里花落知多少》与《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实质性相

似,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春风文艺出版社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致

使侵权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得以出版,其行为存在过错,除应当

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外,还应当与被告郭敬明承担连

带赔偿责任。被告北京图书大厦公司进货渠道合法,不存在过错,不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应承担停止销售侵权图书的责任。

如今《圈里圈外》依然无人问津,《梦里花落知多少》依然感动

着无数人。这个“被抄袭”了的“原作”似乎与《梦》差得不是一点

远。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篇二:郭敬明的成长故事

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郭敬明

工作人员,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儿时的郭敬明便十

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邹慧兰经常都给郭敬

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

每次在母亲讲解时,郭敬明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且还不停地问这问那,

邹慧兰便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讲解。

学历

曾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原自贡第九中学)、

自贡市富顺二中读书。2002年进入上海大学念影视艺术工程专业。

2005-2007年休学两年。2007年重新上学,转为影视艺术技学院。

2008年从上海大学肄业。

记忆力特好

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便完全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

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

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郭敬明的聪明和好学让

全家人很是欢喜,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

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

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因为母亲邹慧兰知道:"兴趣

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

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便不再主动为郭敬明挑选什么,每次领着郭敬

明去新华书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郭敬明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每

次买书回来,郭敬明便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饭他都

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书本。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篇三:郭敬明光鲜背后的奋斗

郭敬明,1983年6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国大陆“80后”作

家群代表人物之一,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副总编辑,最世文

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最漫画》主编,24岁开始登上

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连续6年入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相对于这些惊人的头衔,郭敬明本人似乎更具有“梦幻

感”――“范儿”十足的他被各种奢侈品包围着,任何时候出现在公众

场合都一副娱乐明星式的穿戴;他的工作室是一个300平方米的大编辑

部,有Swarovski水晶灯,装潢极富现代感,穿着时尚的年轻员工们

在那里编着童话般的畅销书和精美的漫画……

无数人羡慕郭敬明精致、小资的生活,无数人羡慕他年少成名的

幸运,而事实上,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儿的作家兼商人,他

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幸运。

成功的开始:17岁那年的我无限勇敢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郭敬明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从《诗经・鲁颂》中摘了“敬明”

二字,作为孙子的名字,意为“品德光耀”。

不过,郭敬明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

里有些书,但并不多,父母也从未刻意培养他文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只是,郭敬明找他们要零花钱买课外书时,他们从来不会拒绝。

正是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让郭敬明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他攒零

花钱,买喜欢的《少年文艺》和安徒生童话。上初中以后,他更是广

泛地阅读名家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大

量的阅读为郭敬明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清冷、唯美的写作风格

就是受到安徒生童话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为对文字敏感,小时候,郭敬明的语文和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

茅,这使他有信心尝试着投稿。1997年读初中二年级时,他在全国公

开发行的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处女诗作《孤独》。

第一次成功的投稿经验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但他又觉得诗歌的篇

幅太短,于是,他开始写散文和小说。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

学习之余阅读《萌芽》杂志,发现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

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萌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

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

本》的文章,然后寄往上海参加初赛。一个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

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四川自贡距上海几千公里,坐火

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而正读高二的他学习又非常紧张,但他和父母商

量后,还是决定参加。

就这样,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单枪匹马直飞上海。

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让第一次出远门的他有些

头晕。下飞机后,他先找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

决赛场上,全国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

他凭《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

第二年,面临高考的郭敬明又参加了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

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但他还是力克群雄,获得了一等

奖。连续两年在这项全国顶尖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上夺冠,郭敬明名

声鹊起,开始有各个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不久,他出版了第一本

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

高三那年,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出了两万字的短篇小说

《幻城》。高考后,他将《幻城》投给了《萌芽》杂志,在《萌芽》

2002年第10期头条发表,并引起了重大反响。11月上旬,春风文艺

出版社找到郭敬明,请他将《幻城》短篇改为长篇。2003年,长篇玄

幻小说《幻城》出版了,2003年1月底上市至当年的12月,累计销

售84万册(至今已卖出130多万册)。 而《幻城》带给郭敬明的,除了

近百万元的收入,还有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知名度。

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所有人都认为,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就了

郭敬明。而很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独自千里迢迢去参赛,郭敬明说:

“17岁时的我无限勇敢。”

从作家到商人:谁知我光环背后的苦苦奋斗

《幻城》的成功并未让郭敬明安于现状。在上海大学读书时,他

通过网络结识了身在大庆的高三学生Hansy。Hansy擅长设计,自己

有一个文学网站,郭敬明看过,很欣赏,两人因此成为好友。在网上,

两个年轻人踌躇满志地计划组建一个工作室,一起干一番事业。

Hansy还为此选择报考了上海的高校。

不久,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邀郭敬明一起吃饭。席间,郭

敬明有意无意地说起:“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帮助朋友一起

发表作品。”听者有心,很快,春风文艺决定出资和郭敬明合作,在

青春文学出版物上做一些尝试。

2004年6月6日,这一天,是郭敬明21岁的生日,也是他和

Hansy、痕痕等5位朋友一起开始创业的日子。他们成立了“岛”工

作室,英文名为“I5land”。

郭敬明很自信,他觉得只要有好的设计,再加上优秀的文章,给

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阅读上的享受,就肯定能做好。他们并没有

多少资金,在上海闸北区租了一套14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公寓房作

为工作室,吃住都在那儿。工作之余,吃饭、K歌,是郭敬明和朋友们

最大的乐趣;但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对于文字、插图和版式,郭敬明

很苛刻,甚至追求极度完美,这让他的合作伙伴及员工都备感压力。

现任最世文化公司副总经理的痕痕至今还记得,一天晚上,她听到有

人在啜泣,扭头一看竟是小四(郭敬明的昵称),他一边哭一边抱怨:

“事情那么多,那么忙,而自己写东西的状态也没有,这一切何必何

必……”

还好,《岛》系列图书甫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快从最初

的四五万份飙升到每期20万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滚滚的财源。当年,

郭敬明就被中国《福布斯》选入名人排行榜,位列第94名。

郭敬明很快就显露出一个优秀出版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市

场嗅觉,对图书视觉样式的准确判断,以及不可或缺的敬业精神。痕

痕说:“当时我们只能一个人作图,一个人排版,小四约稿写稿,我

审稿。常常通宵排版,通宵打印。 ”

《岛》系列图书为郭敬明积累了大量的编辑和出版经验,但是接

踵而来的是沉重的打击:庄羽状告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

郭敬明的声誉跌到冰点,与春风文艺的合作也暂告一段落。

朋友们都能感受到他心情的低落,但郭敬明并未就此沉沦,而是

很快振作了起来。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郭敬明共同投资,在

“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敬明和他的

伙伴们,也从吃住工作一体的公寓里搬了出来,搬进商务楼170平方

米的办公室里。一切,又开始步入正轨。

当年10月,与长江文艺合作的《最小说》开始试刊。郭敬明自信

满满,“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有成功的把握。”果然,《最小说》

成功了。

在出版界,集作家和商人于一身的郭敬明渐渐成了一个“传奇”。

人们羡慕他的成功,可是只有亲近他的朋友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

少努力,忍受了多少委屈――他的图书赢得了粉丝们的尖叫,但随之而

来的也有数不清的讥讽与批评。对于这些,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不以

为意,其实,压力都积在心里。有一次,在KTV里,听着《掌声响起

来》那首老歌,郭敬明突然勾着痕痕的脖子,说:“我要哭了……为什

么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看不到我的努力?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

了!”

说这话时,他的眼泪已经把眼眶撑满了……

郭敬明是双子座,而且是AB血型,性格中有多面性。有时候,他

又会变成一个“暴君”。为了追求完美,他会在审稿时撕下脸皮大声

呵斥:“没有一篇稿子是满意的!”“这次的初审质量都非常差!”“看

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

常常,他歇斯底里地发飙,音量放大到全公司的人都能听见,而

痕痕只是安静地听着,不太说话――这位跟郭敬明并肩战斗了8年的女

孩,有时也不得不忍受着郭敬明的坏脾气。

可是,正是他的这种坏脾气,为日后的公司“地震”埋下了伏笔。

2007年,在《最小说》发行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场内部的风暴

正在酝酿。柯艾公司的元老、时任柯艾公司美术总监的Hansy因不满

郭敬明的一些做法而选择离开,连同原本在柯艾公司的晴天、不二等

人一起创办了《Alice》杂志。

旁观者都以为,兄弟反目的伤痕将难以弥补。谁知3年后,他们

又重新走到一起――2010年,《Alice》停刊,Hansy重新回到了郭敬明

身边,负责柯艾公司旗下《文艺风赏》杂志的设计。

对于兄弟的“背叛”和后来的回归,郭敬明显得很坦然,“我觉

得他们做的《Alice》还是没把握住市场的定位,所以最后销量没办法

维持发展。我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我觉得Hansy很有才华,我很看

重他。而他出去一圈之后重新选择了我,那也证明了我的价值。”言

谈间,郭敬明的自信一如既往。

头顶光环,在争议中前行

短短几年的时间,郭敬明的公司像热带植物一样飞快成长,原来

在静安寺和大连路的办公室都已容纳不下不断增多的员工。2010年,

柯艾公司更名为“最世”,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年,

郭敬明以2300万元的收入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次席――自2006年

以850万人民币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五)以来,这已是他第5次进榜,

其中,2007年和2008年他蝉联榜首。

与此同时,郭敬明还被正式聘为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副总

编辑,变身“副处级干部”。头衔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忙。在上海

工作时,他上午会在大连路的公司分部,下午赶到公司总部。不过,

他每个月在上海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外地签售、做节

目。他全国各地到处跑,却从来没有旅游的机会――在任何一个城市,

他都只能出现在酒店、工作的场合和机场,完全没有时间和闲情逸致

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说:“其实我的生活很枯燥,每天只有

‘忙’和‘非常忙’的区别。”

但是,在旁人看来,郭敬明活得比谁都精彩――他就像娱乐圈的当

红明星,身上从来不缺话题。出现在公众场合时,他永远都是一副娱

乐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会彬彬有礼地问候致意。跟媒

体打交道时,他会热情地滔滔不绝,也会精明地闪烁其词――在面对公

众的任何场合,这个28岁的年轻人似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言谈举止

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光鲜的另一面,郭敬明又是如此真实,从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渴

望。2008年底,郭敬明高调与天娱传媒签约,坦言“希望签约天娱能

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钱”。他在生活上随性而为,晒出汤臣一品的豪宅

也无所谓。经常“被封面”的他,很注重穿衣细节,也习惯了为自己

挑选配饰,所以生活总被各色奢侈品包围――笔记本是爱马仕的,手提

包是LV的,就连小熊钥匙扣也是PRADA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

爱马仕笔记本……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

有用的,随手拿来拍照应付一下新栏目,早知道,我就拿我的纯黑色

的PRADA钱包了……输给安东尼(郭敬明公司的签约作者)。我恨!”

郭敬明的高调“炫富”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反感,人们通过种种途

径挖苦他、讽刺他,对他展开恶毒的人身攻击,甚至连他老家的父母,

都成了攻击的对象。一次,郭敬明用20万元稿费为父亲买了一辆车,

父亲开心地试车时,一些媒体闻风赶到,拍了照片。第二天,一家媒

体刊登了这张照片,配上的标题竟是 “看一看暴发户的可笑嘴脸”!

那位本分老实的老人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可想而知。郭敬明对此

悲愤不已,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含泪说:“你们可以批评我,

但不要牵扯我的父母!”

而对于自己遭受的批评,郭敬明虽然委屈,却坦然得多,“在很

多人的印象里,作家都是忧国忧民、两袖清风的,而我比较年轻,性

格又不太像传统的作家,超出了人们给作家界定的框架,所以不被一

些人接受。但是,是谁规定作家就不能锋芒毕露、不能有钱、不能穿

金戴银呢?”他说:“我是年轻人,我喜欢拍照,喜欢时尚的东西,喜

欢奢侈品,这纯粹是我的个人爱好,跟职业没有关系。就算我不是作

家,但只要我经济条件允许,我也会这样做。”

对于郭敬明来说,委屈只是一时的情绪,他没有时间和精力计较

别人的评价。即将“三十而立”的他正抓紧青春的尾巴,步步为营,

实现自己的梦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元化商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完成文学、商业、娱乐等相关资源的整合,谋求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军

地位。

这就是郭敬明,一个在商业和文学间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年轻人。

他在商业上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也正在书写着一段中国青春文学出

版的梦幻神话。

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6:2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95991169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郭敬明经典励志文章.pdf

标签:没有   公司   父母   幻城   上海   作家   大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