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篮球传球)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
———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
杨金才
Ξ
内容提要
:
与一切物质文化的创造物一样
,
服饰也拥有具体形象
,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穿着者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对几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分析、解读
,
认为其中
不少女性人物都在按照幸运、有意义的工作和自我满足的理想构筑自我的殿堂。这些在不
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即讲述了女性的服饰和外表如何在自我形塑过
程中弥补了她们的性格。她们适宜地装扮自己为的就是建构她们的自我属性。
关键词
:
服饰 自我 属性建构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谈到服饰文化
,
有人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
:
女子好装饰的心理可说比什么都要发达
,
男
子绝对不能与之相抗。亨利・詹姆斯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刻画似乎印证了“女子好打扮”的说
法。在其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中
,
他虚构了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伊莎贝尔
,
并生动地描写
了她与默尔太太就衣着发生争论的情形。这场争论看似蹊跷
,
其实隐含了这样一个谜“
:
女
性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
”默尔太太强调她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对衣着的选
①
择”。在她看来
,
女人是靠衣装来打扮的。对于默尔太太来说
,
衣着本身就成了一种自我的
表征
,
它是女性体现自我的一种外在符号。在女性自我的确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等号
:
衣着
=
自我
,
自我
=
衣着。在这样一种似乎辩证的关系中体现了服饰与穿戴人的依附性。穿戴
者有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来装扮自己以便更好地体现自我。这里还包含了更为深层的文
化内涵
,
即穿戴者的动机。选择什么样的服饰除了满足审美要求外还有一种张扬自我的目
的。合适的服饰就像魔术师手中的斗篷一样可以改变穿戴者的形象。无论是男性还是女
性
,
只要穿上了自己选择的衣着就完成了一个自我转变的过程。
(
″早在
1914
年
,
弗劳伦斯・温特伯恩
(
FlorenceWinterburn
)
就撰文“得体穿戴原则”
Prin
2
)
,
并明确指出
:
衣着具有可以改变穿戴者形象的力量。她建议妇女充
ciplesofCorrectDress
″
(
avitaltouchofbecomingness
)
作为选择衣着的分利用她们能够选择穿戴的权利并把“得体”
依据。温特伯恩认为
,
裙子的式样、颜色和布料质地应有助于穿戴者的体型和肤色。她进一
步肯定时髦的装束
,
认为对衣着打扮的关注能使穿戴者穿上得体的服装进而充分体现个性。
如何通过衣着使人得体的概念可以作为研究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服饰与女性自我形塑
的切入点。本文关注的焦点就是服饰与自我的关系
,
尤其是女性自我的形塑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
,
如何得体显得格外重要
,
因为它不仅可以规范女性的审美权利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
Ξ
杨金才
,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
69
・
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
限定了女性自我的形塑。我们不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19
世纪后半叶
,
美国社会如何
对女性在外表和言行举止的得体方面提出要求
?
其所谓“适宜”“、相称”“、恰如其分”的文化
内涵又是什么
?
当时美国女性的自我确认是不是正如伊莎贝尔所说的与营造它的社会相分
离
?
有关女性外表和言行举止的得体问题其实关系到女性本人的自我转变问题。时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美国许多妇女开始关注自我的形塑问题
,
致力于自我观念的构建。她们
觉悟到家庭对女性的束缚性
,
提出走出家庭
,
参与社会的设想。她们还主张妇女应该像男人
一样从事某种职业或更有意义的工作。对这些女性心路历程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审视
19
世纪美国有关女性特征的不同观念。
《一位女士的画像》《、觉醒》《、欢乐之家》《、嘉莉妹妹》《、我的安东尼娅》《、荒芜地》等小
说都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妇女自我形塑的过程。这些女性都经历一个转变、适应的过程。詹
姆斯笔下的伊莎贝尔终于成了贵妇人
,
而另一个女性亨丽埃特・斯塔克普尔还成了一家报纸
的股东。不过
,
肖班笔下的埃德娜和华顿笔下的丽莉・巴特无论在追求个性独立还是在做成
功女性的实践方面都毫无选择地面对了死亡。倒是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凯瑟笔下的莱
娜和格拉斯哥笔下的多琳达都作出了异乎寻常的抉择。她们每个人都在按照幸运、有意义
的工作和自我满足的理想构筑自我的殿堂。如果寻着她们建设自我的足迹
,
我们不难发现
,
这些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即讲述了女性的服饰和外表如何在自我
形塑过程中弥补了她们性格特征。她们适宜地装扮自己为的就是建构她们的自我。作为小
说家的詹姆斯、肖班、德莱塞、华顿、凯瑟和格拉斯哥都有意无意地对女性应社会的变化而装
扮自己作出了评价。如果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美国社会进行一番细细的考察
,
也会发现美国
社会本身就经历过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
19
世纪后期
,
美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历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都把这种社会的变
革归咎为经济的发展。美国社会经过一个无序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很快转入了垄断资本
②
主义发展阶段
,
出现了由生产主导的文化逐步向消费文化转变的局面。这种文化转向给广
大美国人民带来了精神阵痛。对于他们来说
,
这种变化意味着“给每个人重新定位”“接受
,
不同的工作方式”和“面对不断涌现的来自他者文化的人群”。美国从此不再是一个由手工
业者、农民和自由民等不同阶层组成的社会。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
,
美国已
发展成为一个由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不同劳动者群体组合的工业社会。富有节奏感的工业
化城市生活使得一向恬淡、悠闲的农业生活方式成为过去时。在许多美国人看来
,
他们的生
活缺乏稳定性
,
为了谋生不得不呆在生产线旁从事各种枯燥的计时劳动。凡是读过《欢乐之
家》和《嘉莉妹妹》这两部小说的人都不会忘记书中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的描写。两者
不同程度地叙写了一群在以科学管理和精细分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劳动的妇女。其中最
为典型的是《欢乐之家》中的那些帽子厂女工。她们并没有从事帽子生产的全过程
,
而是每
个人只做这一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工作。大工业生产方式将她们牢牢束缚在生产的流水
线上
,
彼此虽然干不同的活
,
但是互相联系的。作品写道
:
“巴特小姐
,
瞧这些亮晶晶的东
③
西
,
”工头说道。“她们每个人都弯着腰缝纫”。
这样一种分工意味着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分。不妨用一句裁衣的行话来说
,
那就
是有白领与蓝领之分。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
许多白领职业也应运而生。从事
这类工种的一般都是经理、设计员、管理员、工程师和财会人员等。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美国
社会结构
,
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
即所谓“白领阶层”、“中产阶级”。他们在社会上享有
・
70
・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一定的政治权利
,
但没有土地。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框架可以用来界定他们自己这
一独特的阶层。他们一方面想摆脱一般工人阶级的地位
,
成为一个令人仰慕、尊敬的社会群
体
,
但由于他们缺乏这个阶层应有的文化渊源而不得不看好欧洲贵族的礼仪传统。他们从
欧洲贵族那里借鉴礼貌用语并使之适合美国的生活现状。这些外来的礼仪习俗难免让美国
中产阶级的社交活动趋于程式化。譬如
,
妇女到别人家做客时要在中午与下午
5
点之间造
访或留言作别
,
而男人脱帽致礼也有规矩
,
注重身份和性别的差异。邀请信的发送也是十分
讲究的。一个地位高的人往往只留下一张卡片代替回话
;
一个地位低的人如果想与比自己
社会地位高的人发生某种关系就有越界的危险。当时
,
这种习俗在美国的大小城市都很普
遍
,
而且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初。当
19
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热切地拥戴这些欧式礼仪时
,
他们
又不得不将自己同开国元勋的后代们相区分。与这些可以从其祖先那里继承财产和地位的
贵族完全不同
,
他们是凭着自己的艰苦创业而发家致富
,
因而有一种独特的劳动理念和价值
观。亨利・詹姆斯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卡斯帕・戈德伍德的形象。他“发明了改进棉纺工
序的方法”
,
是个“对一些复杂而棘手的工作感兴趣的人
,
喜欢从事组织、竞争和经营管理方
(
105
)
。肖班在她的面的活动……懂得管理人员的艺术”《觉醒》中刻画了庞迪里埃这个经纪
人的形象。他看重礼仪
,
而他的妻子不以为然
,
认为它们不过是一些束缚人的陈规陋习“
,
不
足挂齿”。庞迪里埃对妻子不尽妻子责任义务的做法大为恼怒
,
认为“作为一家之长的主妇
,
作为孩子的母亲
,
整天把日子浪费在画室里而不把它更好地用来让家庭过上舒适的日子
,
真
(
Chopin71
)
。凯瑟笔下的吉姆・是愚蠢到了极点”伯丹是美国西部一家大铁路公司的法律
顾问
,
公开声称美国的社会进步。从这些文学形象身上可以看到
,
美国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发
展与其艰苦创业和积极向上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记录这一阶层奋斗历程的是创作
于
19
世纪后期和
20
世纪初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为新兴社会阶层的美国中产阶级势必要建
设一整套法则用以规范本阶层的行为方式和维护自身利益。他们的精神追求
,
渴望得到社
会尊重的心态以及制控行为的种种手段都被小说家作了酣畅淋漓的描写。
美国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工厂生产结构的调整恰好又与改进生产技术的科学发明密不可
分。技术改造大大完善了产业结构
,
使得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
生产出大量更为价廉、大众化
的产品。产品的大众化又促进了美国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从而影响美国人的家庭生活。
生活的便利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使广大美国人对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大众对生活质量
的思考证明他们开始关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当不同阶层的人对商品进行评价并作出取舍
标准时也正是商业经济繁荣之时。他们对美化生活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装饰
业的发展。各类时装、饰品和艺术画充斥美国市场。彩印术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大大增添了
饰品的色彩
,
而且还使美国装饰业一时走俏市场。美国中产阶级的这种时尚也遭到来自上
流社会的种种非议。他们指责这种在客厅墙上乱挂饰品和艺术画的做法不仅显得缺乏艺术
修养
,
而且亵渎了高雅艺术
(
Schlereth194
)
。《欢乐之家》中巴特小姐的“几位像猪一样生活
的亲戚”在他们乱糟糟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库尔名画《人生旅途》的复制品
(
39
)
。这类小说
对商品的描写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大都致力于美国各阶层家庭里卧室、客厅、餐桌和阳
台的描摹
,
展现了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家庭生活的斑斓景象。它们对中产阶
级生活方式的刻画令人咀嚼、玩味
,
从中可以透视美国社会的一面。在这些现实主义作家的
笔下
,
美国的日常生活几乎都是由物质来支配的
,
是不同的商品装扮了美国生活。
时至
19
世纪末
,
美国市场日益繁荣
,
大量商品倾销市场
,
有效地促进了全民消费主义文
・
71
・
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
化的发展。时尚的商品不仅可以刺激人的感官
,
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
让人通过逛商店消磨时
光
,
享受乐趣
,
而且还直接进入百姓生活
,
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诚如
历史学家所言
,
商品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使得一种社会秩序不得不让位
于另一种社会秩序。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商品的大众化直接有关。在消费文化的形成过程
④
中
,
自我也以新的面目出现
,
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在一些文化批评家看来
,
日益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所表现的“自我”不再具有早期自
⑤
我意识中那种一元的、自治的一统性。正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新秩序需要一种互相依存
的自我来支撑。对于这一社会变革
,
不少文化批评家都作过深入的社会分析。他们认为这
与过细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依赖性有关。随着人们离开故乡、出人头地而出现
的这些变化
,
每个人在公众面前的行为及其仪表变得愈来愈重要。依附于衣着和仪态的自
我表现在城市生活中尤其显得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注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因此
,
一
种前所未有的公众意识开始深入到人们的自我形塑中。得益于消费文化的媒体宣传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生活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广告宣传和报刊杂志中的人物形象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大众的自我形塑。注重商品外表的包装和通俗文化的普及又使美国
人在自我表现方面多了一份考虑。
当时首先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及时作出回应的是威廉・詹姆斯这样一些思想家。大卫・
(
TheoriesoftheSelf
)
一书中对自
17
世纪以来莱温
(
DavidJeromeLevine
)
在其《自我理论》
有关自我探讨的主要论述作了详细的考察后认为
,
詹姆斯在
1890
年出版的《心理学原则》
(
PrinciplesofPsychology
)
一书涉及到许多自我形态方面的内容
,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自我表
现方式。詹姆斯在分析和界定自我时往往把自己的观察和与之交流思想的别人的看法结合
起来
,
因而融入了许多个可供参照的自我镜像。他进而把“自我”分为具有物质、社会和精神
(
EmpiricalSelf
)
和可以综合自我变化流程、等多品性的“经验性自我”联结过去和现在事物
与经历的天然本我
(
PureEgo
)
。
(
me
)
和全然可以定为
(
mine
)
的东西构成了经验在詹姆斯看来
,
把自己称作“我”“我的”
性自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
,
他把人的衣着看作自我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
他在书中写道“
,
很可能
,
一个人的自我是其能称作他自己的东西的结合体
,
不仅包括他的身
体和心理因素
,
而且还涉及到他的衣着、房子、妻子和子女、家庭背景和朋友、声誉和职业、庄
(
James,
ThePrinciplesofPsychology
279
)
。这里
,
詹园和马匹以及假日游艇和银行帐户等”
姆斯把构建自我的许多外在东西统统纳入其分析自我的视阈
,
把观念与物质两类不同性质
的事物串起来。他认为我们称之为情感的东西其实就是人与物体结合的投射。在两者结合
过程中
,
外在的东西被逐步内化并成为自我形塑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成分。就人的穿着而言
,
服饰纯粹属于外表的东西
,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免不了以貌取人。这是因为作为物体
的衣着已将穿戴者物化
,
并使其客体化。于是一定的服饰就成为个人自我表现的载体。
之前
,
没有哪位理论家提出过人的情感是由人与物体结合的投射这一说法
;
也没有谁
明确说过人的自我行为是由注视他的别人来决定的。他在决定自我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别人
是如何看待自己等等
(
Levin74
—
77
)
。难怪后来拉希
(
ChristopherLasch
)
毫不讳言
,
商业社
(
Lasch59
)
。会造就的自我说穿了就是“别人眼中的形象”
毫无疑问
,19
世纪美国消费文化的兴起是一个有着问题意识的文化现象
,
值得进一步
审视。尤其需要阐明的是商品在社会关系和自我形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往不少研究
・
72
・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并没有关注物质商品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语境来观照商品文化
,
深入
考察这些商品对使用它们的人所起的作用。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斯图亚特・尤温充分肯定
商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他认为商品在人的自我属性建构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直
接影响到人的社会关系
,
因为
19
世纪后期美国出现的新型社会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这里
,
商品的自我属性很强
,
对个人的社会成就、自我意识、休闲和
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只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满足
(
Ewen47
)
。
19
世纪
90
年代
,
许多妇女出于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开始追求经济独立
,
梦想以平等
的资格同男人缔结婚姻或其他的关系。因之
,
越来越多的白人妇女成为职业女性。她们大
都进入教育、医疗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不少中下层女性也在工商业界谋职。这些女性在经
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
,
社会和家庭地位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整个社会的性别歧视依
然十分普遍。妇女们非但没有能够享受同工同酬
,
反而还要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
在家
庭仍处在男性的控制之下
,
在婚姻、财产、子女抚养权上也依然处于弱势。她们在政治生活
中并没有投票权
,
她们的声音在当时的国家机构很难听到。《嘉莉妹妹》这部小说深刻地刻
画了性的魅力和经济依赖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盛行的妇女家庭杂志和少女丛书基本上表
达了这种思想。妇女出入社交场所被说成是“参加一种交易”。这种场合成了一种广泛的交
易场所
,
里面摆出了各种货物
,
或者展示那些经过一番装潢打扮的人与物以求招徕买主。
19
世纪美国社会上还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
,
尤其体现在类型学的分类方面。这个时
期的文学创作也受其影响
,
譬如华顿的小说《欢乐之家》就有这一影响的痕迹。作品对女主
人公巴特小姐刻意营造的艺术画面作了相当别致的类型描写
:
她扮演了英国著名肖像画家
雷诺兹笔下的劳埃德夫人。当幕布再度拉开
,
出现一幅毫无装饰、真真实实的巴特小姐的画
像时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
但他们所赞扬的并非是雷诺兹笔下的劳埃德夫人
,
而是活生生的、
娇媚的巴特小姐。她“选择这幅画像足以表明她的艺术鉴赏力
,
因为这种类型的人物和她自
己如此酷似
,
以致无需扮演就能把角色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
仿佛她步上了雷诺兹的画布
,
(
178
)
。这而不是从画中走出来。她那充满活力的优美仪态赋予画中人有血有肉的生命”
里
,
巴特的表演属于艺术上的新柏拉图主义
,
旨在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这样的艺术倾
向基本上符合
19
世纪艺术理论注重内容与形式、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主张。如此看来
,
自
我表现与美学观念在服饰话语里也是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着
,
因为服饰在一个文明国度里
时常可以作为评价人的某种依据。正如梭罗所言“
,
我认为不能说在这个国家或其他任何国
⑥
家里面
,
衣服已经上升到艺术那样的崇高地位”。在他看来
,
人们在穿着方面所做的选择其
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种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
,
想让服饰上升
到能把人的外表与内心世界统一起来的艺术高度。如果没有衣服的话
,
人是很难保持他的
身份。正是穿在我们身上的衣服能够“一天天和我们自己浑然一体”
,
显示我们的“性格特
(
26
)
。总体而言
,19
世纪后半叶有关服饰的话语基本上从审美的角度对衣服进行褒奖
,
征”
尤其突出服饰在表现穿戴者身份方面的特征。穿戴者用艺术的眼光选择服饰本身就是要通
过一定的着装来表达或强化自己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专门讨论服饰的论著比比皆是
,
充分展示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其作为艺术形式的风靡程
(
The
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要数玛丽・哈维斯
(
MaryElizaJoyHaweis
)
的《服装艺术》
(
TheArtArtofDress
,1879
)
、伊娃・法恩索斯
(
EvaUlneyFarnwsorth
)
的《服装艺术与伦理》
(
ArtinDress
,&
EthicsofDress
,1915
)
和莉迪娅・博尔玛
(
LydiaBolmar
)
的《艺术服装》
・
73
・
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
1916
)
等。这些著述对服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在今天仍不乏参考价值。当代著名时
(
SeeingThroughClothes
)
一书
,
装评论家安妮・霍兰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著有《服装透视》
全面阐释了服饰文化的性质和特征。霍兰德认为服饰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文化的副产品来研
(
Hollander
究
,
而是应该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式
:
“审视和研究服饰应该像研究绘画一样”
xvi
)
。他主张把服饰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内涵的视觉艺术来研究
,
因为服饰艺术承担了“用可
(
311
)
。在谈及服装与艺术的关系时
,
霍兰德这样写道
:
见的自我作为媒介的形象制作工作”
穿着通常是一种根据心理图像所进行的活动。这种图像是由现实图像进行个性化
加工剪辑而成。穿衣者形象的风格无论用什么样的再现艺术法来展示在一定时期常被
作为一种现实受到欢迎
,
而且常常被人们乐意消费。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主宰了我们创
造或审察自我的方式。这样的艺术形象完全可以当作模特来接受的
,
因为他们原本不
是作为模特提供的
,
而是当作一种真实的复制品。
(
350
)
鉴于身体再现上的这些特点
,
霍兰德认为艺术和形象可以教人如何穿戴。只要对
19
世
纪美国服饰文化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的穿戴者来说
,
服饰的
选择是依据某种艺术原则的。衣着的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审美和自我表现两个方面。应该肯
定
,
人的装束的确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始终与家
用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联系在一起。用文化批评家的话来说“
,
女人的身体属于一种准商品
,
看似难以捉摸
,
但早已成为她们社交场合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女人可以在她的自我描写与
(
Orbach196
)
。和一切文化的创造物一样
,
服饰拥有具体形身体描述之间划上一条鸿沟”
象
,
直视显眼。人们可以从作家笔下女性人物的着装领略到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
,
从而深入
地品味服饰这一物质文化所内蕴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内容。
注解【
Notes
】
①
James,Henry.
ThePortraitofaLady
(
NewYork:AirmontPublishing
Co.,1966
)
172.
以下引自该书的
内容只标页码
,
不再另注。
②有关
19
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转向问题的具体讨论
,
可以参阅
eth,
VictorianAmerica:
TransformationsinEverydayLife,1876
—
1915
(
NewYork:HarperCollins,1991
)
,,
Cul
2
tureasHistory:TheTransformationofAmericanSocietyintheTwentiethCentury
(
NewYork:Pantheon,
1984
)
和
JacksonLears,
NoPlaceofGrace:AntimodernismandtheTransformationofAmericanCulture,
1880
—
1920
(
NewYork:Pantheon,1981
)
等著作。
③
Wharton,Edith.
TheHouofMirth.
(
NewYork:BantamBooks,1982
)
380.
以下引自该书的内容只标
页码
,
不再另注。
④对于自我属性形成及其特点的具体讨论散见于历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的著作里。这里不妨可以参阅
CharlesTaylor,
SourcesoftheSelf:TheMakingoftheModernIdentity
(
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89
)
和
,
CultureasHistory:TheTransformationofAmericanSocietyintheTwenti
2
ethCentury
(
NewYork:Pantheon,1984
)
等论著。
⑤有关类似的观点
,
可以参阅
JacksonLears,
NoPlaceofGrace:AntimodernismandtheTransformationof
AmericanCulture,1880
—
1920
(
NewYork:Pantheon,1981
)
,WalterSusman,
CultureasHistory:The
・
74
・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TransformationofAmericanSocietyintheTwentiethCentury
(
NewYork:Pantheon,1984
)
,Christopher
Lasch,TheCultureofNarcissism:AmericanLifeinanAgeofDiminishingExpectations
(
NewYork:Nor
2
ton,1991
)
等著作。
⑥
Thoreau,HenryDavid.
Walden
(
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3
)
28.
以下引自该书的内容
只标页码
,
不再另注。
引用作品【
WorksCited
】
Chopin,Kate.
TheAwakening.
NewYork:BantamBooks,1988.
Ewen,Stuart.
AllConsumingImages:ThePoliticsofStyleinContemporaryCulture.
NewYork:Basic
Books,1988.
Hollander,Anne.
SeeingThroughClothes.
NewYork:Avon,1980.
James,William.
ThePrinciplesofPsychology
.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1.
Lasch,Christopher.
TheCultureofNarcissism:AmericanLifeinanAgeofDiminishingExpectations.
New
York:Norton,1991.
Levin,DavidJ.
TheoriesoftheSelf.
Washington:HemispherePublishing,1992.
Orbach,Susie.
″
PsychologicalProcessofConsuming.
″
BritishJournalofPsychotherapy.
10.2
(
1993
)
:186
—
203.
Schlereth,ThomasJ.
VictorianAmerica:TransformationsinEverydayLife,1876
—
1915
.NewYork:
HarperCollins,1991.
责任编辑
:
苏晖
・
75
・
thencomparesIbnwithShakespeareandBeckettbygivingananalysisofthethemesandthe
iclehighlingtsIbn
’
scontributiontothemoderndramatic
art.
Keywords:Ibn
tragic
2
comedy
themes
openending
Author:SunJianisassociateprofessorofEnglishatForeignLanguagesInstituteofFudanUni
2
versity.
Title:Dress,SelfhoodandSocialChanges:Women
’
sSelfIdentificationinAmeri
2
canRealisticNovels
Abstract:DescriptionsofclothinghavepermeatedthewritingsofAmericanrealistssuchas
HenryJames,KateChopin,iontodressandthe
socialbv
2
elingthewayswomen
″
identify
″
themlves,weareactuallytryingtoexpothewarpofsocial
classandgende
thisinmind,theprentauthorattemptstoexplorethesocialconstructionsofthefemalelfin
Americanrealisticnovels.
Keywords:dress
lfhood
identification
Americanrealisticnovels
Author:earchinterestisin
Anglo
2
Americanliteratureandcontemporarycriticaltheories.
Title:ReadingtowardtheTextofSexualLiberation:
StoneButchBlu
Abstracts:
StoneButchBlu
isapioneeringtextonxualliberationattheendof20thcentu
2
ingthemodelsoffeministandpost
2
modernistwriting,thenovelportraysanewtype
ofrebel,ax
2
marginalandtransxualimage;anddisplaysanewtendencyofwesternsoci
2
ety,thatis,ekingabsolutefreedomofindividuallife,rejectingallprescriptiverules,includ
2
ndencyhasbroughtaboutfear,
2
thoughthetransxualimagedemonstratesarevolutionarycharacter,italsohassomenegative
effectsontheenhancementandperfectionofhumanityaswellasontheexistenceandreproduc
2
tionofhumanbeing.
Keywords:
StoneButchBlu
LeslieFeinberg
xualliberation
transxualimage
Author:XiaYinyingisassociateprofessorofChineattheChineLanguageandLiterature
Department,earchinterestismainlyinWesternliterature.
Title:Singer
’
sReligiousThinkingfromaMultiplePerspective.
Abstract:ThereligiousthinkingofthefamousJewishAmericanwriterIsaacBashevisSinger
r,whatmostofthecriticshavedoneistosumupthe
majoraspectsofSinger
’
esis,employingthedeconstructive
method,isintendedtorevealthecomplexityandcontradictionofSinger
’
sreligiousthinking
idersSinger
’
swrit
2
ingsandthinkingfromdifferentanglessoastoenablethereaderstofindtheprismaticperspec
2
tivesofSinger
’
swritingsandthinking.
Keywords:Singer
religiousthinking
JewishAmericanliterature
・
167
・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15:4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934262587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服饰_自我与社会变革_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服饰_自我与社会变革_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