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更新时间:2024-03-22 09:55: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数学练习册)

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一、创作背景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

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

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他被

尊称为“乐圣”。

1807-1808年间完成的《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是为数不多的贝多芬亲

自命名的标题作品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月光》、《命运》、《热情》等题目都是出版社或

者后人添加的。浪漫主义后期开始慢慢普及为交响曲命名,在当时也算一个不小的突破。

从创作时间来看,那个时期的贝多芬饱受病痛的折磨,特别是耳疾,几乎已经失聪的程度。

耳朵对于一个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已经不言而喻,这对贝多芬来说无

疑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以至于他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最终这位音乐界的殿堂级

人物战胜了命运的不幸,最后发出了英雄主义的宣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完

全使我屈服。所以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打破了以往一贯崇尚和遵循的英雄主义,返璞归真,

回归田园,带领听众领略了一番乡村田园之旅。

二、结构特点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采用了当时较为

流行的反复的写法,具有回旋的性质,此种结构布局虽不是贝多芬独创,但是在当时也是

十分具有前沿性的。主部主题为4小节,紧跟展开Ⅰ和展开Ⅱ,展开Ⅰ为11小节,展开

1

Ⅱ为14小节,使主部主题得以充分发展。富有歌唱性的副部主题结构上与主部主题构成

鲜明对比,副部主题采用卡农和赋格写作手法,各种乐器交叉有序进入,使得声部间的结

合横向、纵向不断变化,产生新的音响。展开部结构层次清晰,引入部分、展开中心一、

展开中心二、展开中心三、返回部分层次分明,符合当时古典奏鸣曲式的布局结构。

再现部之后有一个规模相当的总结束部即尾声,尾声是本首作品中的亮点,它的规模

十分庞大,其结束规模将近一百小节。把主副部的材料综合起来一定程度的充分展开,尾

声中的主题素材来自呈示部的结束部分115小节,这个主题在降B大调上展开,后在主调

F大调上重复,渐慢、渐弱结束,构成开放性终止。这种庞大的结束部写法在当时是非常

罕见的,也是贝多芬大胆创新之处。此种与众不同的庞大结束部的写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相当于第二展开部:结束部是相对于展开部的再次扩充,相当于第二展开部,这

样一来,使之整个展开部规模庞大,使展开部不仅有新的材料,还有对主部、副部材料的

重新组合发展。另一方面,相当于第二再现部:结束部是相对于再现部的再次发展,相当

于第二再现部,使再现部得以充分发展。

三、语言特点

和声部分,整部作品中和声中经统计发现,T、D、S、TSⅥ占绝大多数,正三和弦多,

副三和弦较少。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等连接处都是开放性终止。符合当时古典时期的

以正三和弦为主的特点。

调式部分,整部作品主调为F大调,在呈示部中,副部转到了F大调的属方向C大调,

尾声部分又转到了其下属调降B大调。展开部转换频繁,降B—D—G—E—A—D—g—C

—F,调性基本都是近关系转调,转调自然,再现部中调性又重新回归F大调。

2

力度方面,力度一直紧紧配合乐曲发展而变动,在展开部中的展开中心三部分,达到

全曲最高潮,255小节开始,力度就变为255sfp,257sfp,259sfp,261sfp,263ff,265sf,

267sf,269sf,271sf,273sf,乐曲进行十分紧张,与此对应的尾声部分的第二阶段,

448-457小节,每个小节都是sf,最后结束的506-508小节,每个小节也是sf,509-512

小节,力度逐渐降为p。基本重要的部分,每一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的力度和演奏方法都

有所标记,细微之处可见作者创作时的精心布局。节奏运用非常巧妙,x xx xx的节奏用以

模仿马蹄声,在主部主题的第一乐节中就已经出现,在17-25小节,仅仅力度从P—f—P

产生变化,表现马车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过程,画面感极强。另外在100小节中,还出

现了马蹄节奏的抒情化处理,使马蹄节奏以各种形态出现,151-186小节,连续32小节

由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分别演奏,使得这一节奏型始终保持。

151-186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51-174小节,上方声部持续马蹄节奏,有

中音提琴和大提琴在下方声部持续奏出三连音的节奏型,用以描绘坐在马车上的人的心跳

声,马蹄节奏与心跳节奏相互交错,形成节奏错位。另一部分为175-179小节,这5个小

节属于节奏华彩部分,力度ff,全部乐器强奏,上方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和中提琴,只

有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一直持续马蹄节奏,用以表现马车上看风景的愉悦激动的内心活动。

四、主题

主部主题建立在F大调上,发展充分,4小节主题蕴含无限发展,在主部主题之后就

紧跟两个展开,展开部中展开中心一、二、三和返回部分的材料均来自于主部主题的不同

乐思。

这是整个奏鸣曲的核心主题,呈示部中主部开始部分的四个小节,7拍半,前面是休

止,后面延长。作为主部主题,也是整个主题核心。它交代了整个乐章的基本材料,下面

3

的发展基本上就是从这一乐句中抽取最原始的材料。从构成来看,可以将主题分为两个乐

思,每个乐思又可以划分成两个动机,共四个动机,整个主题由9个因素组成。两个乐节

中的第二个乐节的两个小动机都是由第一个乐节发展变化而来,第一个动机6-7-2,7作

为承上启下的音,属于闯入终止,先级进后跳进,闯入终止在本首作品中运用广泛,这种

创作技法加强了音符之间的联系,看似统为一体,实则内有区别。第二个动机1-76-5-1,

先级进后跳进的结构方式与第一个动机保持一致,结束音1本乐节的结束音,又是下一乐

节的开始音,这种鱼咬尾的结构方式贯穿创作始终,使得整个4小节的主题平凡中透着不

平凡,简约而不简单,细小之处蕴含作者的大智慧。副部主题出现在67小节,与主部主

题形成明显对比,主部主题节奏紧凑,由小提琴奏出,欢快跳跃,似乎在描绘坐在马车上

的律动感。副部部分运用了极为典型的复调手法,主旋律与另外两个辅助声部不停地变换

位置和进入的时间使得横向、纵向不停变换,产生新的组合形式,进而产生新的音响。副

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相比则有所不同,由大提琴缓缓奏出,十分悠扬,调性也移到主调F大

调的属功能调性C大调,副部主题采用了复对位、卡农等手法,体现了巴赫的复调思维,

先后分别在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圆号等乐器上分别呈现,声部的叠置使得整个主题在

横纵线条上都有所运动,79小节开始,出现了小题琴与长笛的主题声部叠置,83小节在

两个外音声部出现了主题,长笛与大提琴纵向产生了混合音响,因为是乐队中的两个极端

乐器,这样就使交织辉映的副部主题旋律线条凸显,纵向、横向都有音响叠置,体现了创

作者的缜密的创作思维。再现部中,从346-371小节,副部主题又得以分别在大提琴、小

提琴、圆号上呈现。

五、结语

贝多芬作为西方音乐发展长河中举足轻重的集大成的音乐大师,其重要性已不必一一

赘述。《田园交响曲》展现了贝多芬用柔情欢快的乐观精神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也展示出这位铮铮铁骨面对病魔的折磨,扼住生命的喉咙时的傲人姿态。作为贝多芬首部

4

标题作品,也是作者为数不多的表现自然风光的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在此之前,并没有亲自标注过曲目的名字,从田园交响曲之后,作者开始亲自为作品注释

标题的创作,这使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开始了书面化表达的倾向。从创作时间来看,《田园交

响曲》始于古典晚期,浪漫前期,它是整个古典时期最完美的结晶,同时对于整个浪漫主

义时期的标题音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开拓性影响。

5

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9:5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72541293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pdf

标签:主题   小节   部分   节奏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