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降温短信)
踌躇满志的成语典故
踌躇满志的成语典故
在中华诸多成语中,有一句常用的成语—踌躇满志。这个成语
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因为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成就或进展而感到非
常自豪和自信,满怀信心,意气风发。这个成语的背后有许多
传说和历史典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春秋战国时
期。当时,中国的七个小国相互争斗,力量悬殊。其中,楚国
的大夫屈原非常勇敢,他提议要奋起反抗强大的齐国。然而,
楚国的国君却犹豫不决,犹豫了很久。屈原为了鼓励国君,写
了《九歌》这首饱含豪情壮志的长诗,希望能激发出国君的壮
志,振兴楚国。然而,国君却仿佛没有看到屈原的这番豪情壮
志,依然保持着犹豫的态度。屈原见国君不为所动,感到非常
沮丧和失望,他在《九歌》中写了一句“忽奔走,忽止息,忽
左右,忽翱翔,忽如狂风屡变”。这便是“踌躇满志”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和踌躇满志有关,那
就是白起和孙膑的故事。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之一,
他才华横溢,武功盖世。孙膑则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他
通晓兵法,对战争有着独到的见解。白起和孙膑曾经一同为国
家出过很多战功,他们一度被楚国国君委以重任,但是由于某
种原因,楚国国君对他们的功绩颇有微词,并且对他们的地位
有所削弱。白起和孙膑因此非常失望,并且决定离开楚国投奔
齐国。就在他们离开楚国的时候,楚国国君突然意识到了他们
的重要性,追悔莫及,想要留住他们。于是,楚国国君派人去
找白起和孙膑,向他们表示想要亲自道歉,并且保证让他们重
新回到楚国,并且给予他们更高的地位。然而,当时白起和孙
膑已经被齐国接收,正准备为齐国效力。他们关心国家的兴衰,
知道这一时间段对齐国来说是个机会,所以拒绝了楚国国君的
请求,继续为齐国效力。白起和孙膑的这番坚持,表现出他们
踌躇满志的决心和信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踌躇满志有关的典故,出自《汉书·范
睢传》。范睢是汉代著名的贤臣之一,他年轻时曾经参加过竞
争官位的考试,得到了第二等,而他的同学却得到了第一等。
后来,范睢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顾问,与武帝相处得很好,受
到了武帝的赏识。有一天,范睢在武帝面前自豪地说:“听说
文龙(他的同学)比我得过第一等,但是他不过成了举人,我
则成了官。”范睢的话意思是说,虽然他的同学在考试中得到
了第一等,但是最后只成了举人,而他则成了官员,地位更高。
可以看出,范睢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看起来非常踌躇
满志。
以上所述的典故只是踌躇满志的成语背后的一部分,还有很多
其他的典故。不过,从这些典故中可以看到,踌躇满志所代表
的情感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情绪。无论是屈原希望楚国国君
能够有所行动,振奋楚国,还是白起和孙膑拒绝楚国国君的请
求,继续为齐国效力,或是范睢在武帝面前自豪地展现自己的
成就,都传递出一种积极进取,自信自强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人们在取得一定成就时,获得一些进展时常常会表现出来的积
极情绪,是一种充满信心和斗志的态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绪。当我们完
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取得了一些迈进时,我们也会感到非常
踌躇满志。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信心满满,有着更多的干劲
和动力去接下来的挑战和努力。当然,在踌躇满志之后,我们
也要保持谦虚和理智,不可骄傲。因为只有在谦虚和理智的前
提下,我们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才能让自己不断提高。
总之,踌躇满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无论是屈原在
《九歌》中的豪情壮志,还是白起和孙膑选择为齐国效力,或
是范睢在武帝面前的自豪.都表现出人们在取得一定成就时,
获得一些进展时的积极情绪。踌躇满志是一种自信自强、意气
风发的表现,它鼓励人们不断进取,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踌躇满志的心态,不断
超越自我,展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7:5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65377168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踌躇满志的成语典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踌躇满志的成语典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