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光电耦合器的作用)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5篇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
(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1)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程
就行。这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尽管和我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您解决。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之交的北留镇皇
城村。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临樊溪,其枕山际水的地理位置可谓风水绝佳。皇城相府开
城门九座,城墙总长1700米,大型院落19处,总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皇城相府又分
为内外两城,河山楼和藏兵洞为其标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陕流寇横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晋南为之震恐。明崇祯四年
五月,王嘉胤率军由沁水进入阳城,次月在与乡兵的作战中被叛将杀害。王嘉胤遇害后,
绰号“紫金梁”的王自用率军再起,号称36营20万人马,几乎席卷山西全境,并在此后
两年多次侵扰郭峪、润城、屯城一带。屯城人张慎言曾任吏部尚书,是明代著名学者、书
法家,在他的笔下,曾详细地记叙了流寇对百姓生命、财产带来的重大侵害。
陈氏家族祖居郭峪,其明建祖宅“老狮院”至今仍由村民居住。明崇祯五年,也就是
公元1632年,为抵御流寇,自保于乱世,陈氏家族在樊山脚下修建了高达七层的防御性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建筑河山楼,第二年,在河山楼外增修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皇城相府的内城“斗筑居”。陈
廷敬显贵之后,家族兴旺,在这种情况下,又开始修建外城,即“中道庄”,并于康熙四十
二年全部完工,九年后,陈廷敬病逝于北京。
皇城相府城墙高达12米,与明建平遥古城和九边重镇太原的城墙等高,这圈享受州县
级规格、周长一千余米的城墙,便是陈家的院墙。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康熙
帝国》中,平定三藩之乱的几场戏,即是以此城墙为背景拍摄的。同样,陈家的院门也如
同城楼般高大宏伟,门洞上镶嵌着两块匾额:“中道庄”和“天恩世德”。
中道庄,既是皇城村的原称,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世德是指世德堂,这本是陈
廷敬曾祖经商时的商号名称,后来陈氏家族陈廷敬这支支脉也就以此来称呼,同样为富商
巨贾,陈氏家族的另一支树德堂则鲜有及第入仕之人,世德堂的子孙们自认为造成如此悬
殊差距的原因是上天对自己的垂爱与恩顾,于是悬挂了“天恩世德”这块匾额。
走进中道庄,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石牌坊。陈氏家族的第一座石
牌坊奉旨建于清顺治十四年,褒奖的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这一年,19岁的陈廷敬已经
考取举人的功名,牌坊的落成不仅为陈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激荡着这位青年书生渴求
功名显贵的雄心壮志,一座更大更能彰显天恩的牌坊已经在无形之中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
第二年,少年得志的陈廷敬即成为陈家第三位进士,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宦海坦途。
陈廷敬心中的那座牌坊最终在清康熙36奉旨建造,陈廷敬时任经筵讲官、刑部尚书。
新牌坊四柱三楼,正中上方的匾额上书写着“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
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冢宰总宪”两侧的匾额上,书
写着“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而另十四幅匾额则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
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赠,这便是一个莘莘学子在位极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人臣之后为昔日的寒窗苦读而得到的泽被整个家族的回报。抬头仰望牌坊上高达五层的匾
额,不能不叹服陈氏家族的显耀与辉煌,而匾额上一排排黑底白字的楷书更显得庄重威严,
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两道石碑坊,街道北侧,即是陈廷敬的私邸“冢宰第”,陈廷敬入阁为相之后,这
里又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冢宰第”是中道庄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整个皇城相府
最重要的建筑,也正因为如此,“冢宰第”的修缮工作必须得到专家学者更为细致的论证,
它的修缮工作被放在了最后,成为皇城相府唯一还没有修复的院落。
走入“冢宰第”,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照壁,照壁正中镶嵌着麒麟砖雕,两侧各垂直排
列有六幅内容完全不同的砖雕,这十二幅砖雕,通过谐音、象征、借代等手法各代表一个
汉字,共同组成了一幅楹联,由于年代久远,这幅楹联如今已经成为不可破解的谜语。
“冢宰第”内的正北厅堂内,悬挂有康熙御笔匾额“点翰堂”。传说康熙皇帝南巡驾临
皇城时,御笔钦点陈家第六位进士、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翰林,“点翰堂”因此而得名。此
后,康熙皇帝走过的正门也被称为御道,官员及庶民从此一律改走东西次间偏门。
走入皇城相府内城“斗筑居”,可以看到以陈氏家族两大分支命名的“树德居”和“世
德居”。世德居由三个院落构成,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皇城相府内现存
最早的建筑。明朝末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成为这里的主人,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
日,陈廷敬出生于世德居,与他的八个兄弟及堂兄陈元先后在这里接受陈昌期的儒学教育,
并从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世德居成为陈氏家族兴旺繁荣的发祥地。
斗筑居内,还建有御史府,这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的故居,陈昌言是陈氏家族的第二
位进士,他的儿子陈元,则是陈家的第四位进士。内城城门上的“斗筑可居”匾额即是陈
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昌言的手笔,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遭逢乱世的陈氏家族对平安生活的渴望与祈盼。陈昌言
在明清两朝均担任御史之职,也只有他这种出身于商贾家庭的知识分子,才不会像传统儒
生那样,与生俱来地背负过于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夷夏之防”的精神枷锁,得以从从容容
地脱去旧朝服,剃去头发,继续做他的“直指公”。
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崇祯五年,为抵御流寇侵
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
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
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距一方,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
做为一座民用军事防御堡垒,河山楼的设计非常科学,考虑极为周全。河山楼三层以
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
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保卫城堡,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
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
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
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
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河山楼峻工的第二年,陈氏家族修建了“斗筑居”城墙,将河山楼、世德居、树德居等
建筑囊括其中。皇城相府内城墙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即全部完工,城头遍设垛口,东南、东
北二角设文昌、关帝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共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民勇藏
身休憩之处。藏兵洞大多为窑洞式建筑,具有明代风格,因为地势较高,站在远处即可看
到它们一字排开,显得颇为壮观。
4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皇城古堡为求自保于乱世而建,虽然明末的动荡很快宣告结束,但其军事防御功能在
此后的岁月中又多次发挥作用。顺治六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发动兵变,烽烟燃遍三晋,姜
(王襄)部将张光斗上门召请陈昌期,经历了明末十余年战乱的陈昌期不愿卷入政治旋涡引
火烧身,因而严辞拒绝。张光斗率兵围攻斗筑居,陈昌期坚守数月,直到清军解围,陈氏
家族和周边村民因为没有参与这次注定会以失败告终的兵变而逃过了一场政治灾难。民国
初年,政局混乱,河南土匪多次越境进犯阳城,动辄即以多达数千的人马一路烧杀抢掠而
来,皇城村坚固的城墙使得土匪不敢有所企图,再一次护佑百姓于乱世。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谢谢!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2)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程婷,大家叫我小程
就行。这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尽管和我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您解决。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之交的北留镇皇
城村。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
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
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
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
阳城封建史上进入中央集权核心层为相的殿阁大学士总共有两位,一位是咱们今天将
要参观的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另一位是陈廷敬的晚辈、清雍正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吏
5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部尚书田从典,雍正皇帝评价其为官“品行端正、老成廉洁、奉国公忠”,死后曾下诏“入
贤良祠”,受祀于山西的“三立祠”。也许是陈廷敬给康熙皇帝当了35年的讲经老师,又把
他生前死后的殊荣显贵不遗余力地用皇城相府这一极富立体感的形式定格下来传诸后世,
所以在阳城民间,“老前辈”陈廷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比田从典大许多。
陈廷敬除了是一位深受一代明君康熙皇帝赏识和重用的辅弼重臣之外,还领导编修了
《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鉴古辑览》和《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
言工具书和史志巨著,故他又堪称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和编辑家。陈廷敬的个人作品有
《午亭文编》50卷、《尊闻堂集》和《午亭笔话》等著作。其诗文作品品味极高,人称“燕
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当时居于权威地位的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另外,他还通
音律,精书法,对易经、理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研究。像他这样集诸家于一身、居
高位而多才的人中之瑞,在我国古代宰辅大臣中当属凤毛麟角。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虽有溢美之嫌,但却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皇城相府整个建筑分内、外两层,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宣德年间。(内城是明代遗构,
外城为清代所建)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有院落16座,房屋60多间,城墙总长780多米。
相府的主人陈廷敬,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荣获
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和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
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
人,享年75岁。陈氏家族历代以诗书、耕读传家,明清两代曾出现41位贡生、19位举
人、33位家族诗人,其中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被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好了,皇城相府景区到了,各位请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小程下车,咱们到景区内去
参观游览。
6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皇城相府迎圣驾表演时间:
夏季 09:00---09:30
冬季 09:30---10:00
表演时间:20分钟
好了,表演结束了,各位请随小程到府内参观游览。
咱们先到门楼上参观游览。各位,我们眼前的这座楼叫“御书楼”, 因楼内珍藏有康
熙皇帝御笔而得名。它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
的父亲而修建的。“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
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用他的晚号为其故居命名,是康熙皇帝对
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楹联的深刻寓意是说陈廷敬青壮年的时候,事业有成,
就像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带病编修《康熙字典》),
品节昭明,好像临霜的菊花,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这幅楹联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
功绩的充分肯定和至高评价。当时康熙皇帝已年近花甲,这些也是他的封笔题字。
请看,在“午亭山村”匾额上方还有一块玉玺大印,上面刻有“康熙御书之宝”。)(御
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面覆盖着与故宫相同的明黄色琉璃瓦,端庄
富丽,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帝御赐无与伦比的尊贵,是皇城相府规格最高的建筑:第一高,
位置最“抢眼”;第二高,名字最专用;第三高,颜色最特别:明黄色是皇室专用颜色,所以
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建筑都只能用普通的灰瓦覆顶。当然,陈壮履修建御书楼之举,
就是为了将先祖的功业和名誉传诸后世。)
7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好了,各位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
同时也是相府的正门,是以条石筑基,青砖砌墙,一门三匾:竖匾、中匾和下匾。各位请
看,竖匾是“相府”二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中匾是“天恩世德”四个大字,是陈廷敬拜
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接嵌入庄门之上,
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造福子孙;第二层意思是说
历代天子给予陈家祖上、后代的恩赐,陈氏家族将世世代代以德相报。大家再看下匾,刻
有“中道庄” 三个大字,意思是说,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者,不高
不下,不偏不倚;“道”者,道德文章,规则规律,同时也是陈廷敬对自己家族的一个整体
的评价和标榜。
好了,各位,我们继续向前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正前方有大小两座石牌坊。
牌坊在古代是用来宣扬礼教,标榜功德,纪念先贤或者起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同样,这
两座石牌坊也是陈氏家族用来标榜功德的功德牌坊。我们先看这一座大石牌坊,建于1699
年,是四柱三门石质仿木结构,枋额雕龙镌凤,基
座瑞兽环拥,牌坊通体以砂石雕造,气势恢宏。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
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为百官之首;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事部。“总
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察院是清廷中央最高一级监察机关,肩负监督考察各级
官吏的重任,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律监察机关,而左都御史就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在
“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从下至上分别镌刻着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
职和功名,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最下方一格陈廷敬所任官职的具体名称。咱们先看这一格,
“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
敬”,清朝的中央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陈廷敬曾在吏、户、刑、工四部担
任过尚书,最后拜相入阁,声名显赫。
8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清制规定,一品官赐给官员本身
及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赐予官员本身的叫“授”,赐予他们的父母及祖先,生者叫“封”,
已经过世的称“赠”。因此,以上三格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
乐被多次封赠的官职。不过这些封赠的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目的只是为
了光宗耀祖。大家再看,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
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部分则详细记
载着陈廷敬同门八兄弟及其3个儿子所授的官职,计有:
左:
己亥科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元
壬子拔贡国子监学正候补行人司司副陈廷继
候选知县改补府同知陈廷愫
征仕郎广东廉州府钦州州判候补知县陈廷扆
奉直大夫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改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加一级陈廷统
右:
湖广岳州府临湘县知县陈廷弼
甲子科举人拣选知县陈廷翰
9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江南淮安府邳睢灵壁河务同知加一级陈谦吉
甲戌科会魁赐二甲第十二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豫朋
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
请看,右边最下两格分别是他的二儿子陈豫鹏和三儿子陈壮履所取得的进士功名和所
授官职。【陈廷敬是陈氏家族的第9代,陈廷敬有三个儿子和十七个侄子,总共20人。其
中陈廷敬的三个儿子,长子陈谦吉考场不利,次子陈豫朋,他19岁时参加乡试,高中经魁。
23岁参加会试,又高中会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陈氏家族的第五位进士、第三位
翰林。
陈廷敬的七个兄弟,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七个侄子中有两人中进士。陈廷敬的六弟陈
廷统之子陈观颙,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七位进士,终年45岁。陈廷敬的七弟陈廷弼之子陈随
贞,陈随贞考中翰林时三十五岁,他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位进士,第五位翰林。陈随贞考中
翰林,但他无意做官,所以,他到翰林院不久,就请假回乡,不再赴任,过起了隐居的生
活。陈氏家族的第十一世,也就是陈廷敬弟兄八人的孙子辈,共38人,其中以陈豫朋的长
子也就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最为突出。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位进士、第六位翰林,也就
是说是陈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也是最后一位翰林。他虽考中翰林,但未到翰林院任职,
因为当时西南地区正在改土归流。
(少数民族地区,原来皆由土司管辖,雍正五年实行官府统一管理,以加强中央对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叫做改土归流。“土”就是少数民族的土司,“流”就是国家派遣的
流动的官员。)改土归流需要一大批人员充实地方官员,所以陈师俭就被派去做广西泗城府
的同知。陈师俭做了泗城府同知后,第二年就病故了,终年30岁。陈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
1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至清雍正年间,共出了陈天佑、陈昌言、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观颙、陈随
贞、陈师俭九位进士,其中陈廷敬、陈元与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以及陈师俭三代共六
位翰林。在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陈师俭这六位翰林中,陈元、陈师俭
英年早逝,陈随贞辞官归隐,这三个人在历史舞台上都没有大的成就,有较大成就的只有
陈廷敬、陈豫朋、陈壮履父子三人。】
牌坊上除了这些详细的文字记载外,美轮美奂的雕刻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家请看牌楼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部分组成。“鼓”有鼓舞士气、
催人奋进之意;狮子的“狮”与老师的“师”谐音,是陈廷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民间有俗
语:“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各位
可以过来摸摸狮子,沾沾福气!
好了,各位,我们再去看一下前面的小牌坊,两柱一门,它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也就是陈廷敬乡试中举之年。其正面刻有“陕西汉中府西乡县尉陈秀”至“儒林郎浙江道
监察御史陈昌言”等6人的名字和官职;背面刻有“嘉靖甲辰科进士陈天祐”至“顺治丁酉
科举人陈敬”等6人的科举功名。其中,陈天祐是陈氏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他的爷爷陈
秀则是陈家历史上第一个外出做官的。
而陈昌言则是在陈廷敬之前家族中最大的官,先为明朝御史,后入清廷,担任提督江
南学政,不仅文章做的好,字也写得不错,皇城内城现存的很多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笔。“顺
治丁酉科举人陈敬”,指的是陈廷敬,陈敬是他之前的名字,之所以改名字,还有一段真实
的故事: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在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
天府通州的陈敬也榜上有名,顺治皇帝下令给泽州的陈敬加“廷”字以便于区分,就这样
便称名陈廷敬了。
1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
观一下。宰相府和大石牌坊是同年修建,请看门额上“冢宰第”这三个字,我们前面简绍
过,“冢宰”是宰相的别称,“第”是封建社会贵族官僚的宅院,“冢宰第”指的就是相府院,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门楼上只挂有“冢宰第”这三个大字,4年以后,陈廷敬
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前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
(清朝初年,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大家请看,相府院门楼高大,威严壮观,俗话说的好:
“官有多高,门有多大。”所以通过门楼足以看出院落主人当时高官显位的不凡气度。好了
各位,大家请随我到院里参观,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
“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两边的民间八宝和四艺吉祥图案,显
示出主人的风雅、高贵和门第的尊荣显赫。
【民间八宝:八种民间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八宝指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
芝、松、鹤。四艺:琴、棋、书、画。】
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门。这仪门面阔三间,中间之
门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
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的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
好在历史发展到了现代,所有的游客朋友进出相府都是贵宾和“上帝”,我们都可以享受从
正门出入的礼仪。(仪门的两侧还设有八字砖雕影壁,分别为鹿、鹤、桐、松、花、鸟图形,
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
看完影壁我们再看二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
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
姓称为“皇城小故宫”。皇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
1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
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所以为了避嫌,他把大门移到中轴线西侧,巧妙地避开了等级森
严的封建礼制。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
为“点翰堂”。
各位请看,大厅上方悬挂着3块匾额,中间的一块是“点翰堂”三个大字,是300多
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赐的龙匾。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
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大家再看“点翰堂”
两边的御匾,这两块“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赐。“博文约礼”是康
熙皇帝赞美陈廷敬文学才华博大精深,以礼自重,品格高尚。
而“龙飞凤舞”则是称誉陈廷敬的人品及其书法气韵奔放、舒展洒脱,并含有龙为君、
凤为臣、凤随龙舞、君臣和睦、纲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陈廷敬与康熙皇帝浓浓的师生情
谊与君臣关系。旁边的仪仗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半副銮驾,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
信任和器重。屏风左右两边,陈列的是陈廷敬任各部首脑的官阶牌,表明陈廷敬一生忠于
朝廷,勤于政务,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好了,“点翰堂”先给大家简绍到这里,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相
府的中院。相府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陈廷敬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
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用红木做的梅、兰、竹、
菊墙屏4块,象征着主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室内南侧所放琴、棋,显示出了陈
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学素养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参观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
时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以及两边的诗作,都是康熙皇帝赐给陈廷敬的。(过去,皇帝能够
13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赐赠其诗、画,这对朝官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大家再看这边,这边是东厢房,陈列的
是陈廷敬的诗作和书法展。西厢房摆放的是陈廷敬在朝为官期间所写的奏折。(陈廷敬不但
文学才华冠盖群英,而且还精通满族文字,对满、汉文化的融洽功不可没。)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这里是陈
廷敬3个女儿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
仆和贴身丫鬟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
鼓瑟抚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绣楼屋顶的建筑式样,这种屋顶叫做“卷棚顶”,前后
屋坡的相交处呈弧形曲面,没有屋脊和脊兽,好像一张巨大的弓俯卧在屋顶上。
我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形式很多,总共有7种,分别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
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盝顶。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等级最高,其次为单檐
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卷棚顶是等级较低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线条柔和,造型优美,常被
用在皇家园林建筑中,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见的。小姐院完全采用卷棚顶的屋顶形式,
有两层寓意,一方面寓意着陈家子女必须温柔贤淑、恪守妇道;另一方面显示出陈家崇尚男
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意识。
虽然陈氏家族受封建礼教约束很严,但毕竟是名门望族,对千金小姐们还是有所娇宠,
在严格执行礼教规矩的同时,也给她们安排了花园和望河亭来消愁解闷。现在我们来到的
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形似珠
蚌的鱼池,内有两股泉水喷出,形成许多水泡,极似珍珠,故称“珠潭蚌池”。人们常说蚌
能生珠,这里暗喻着小姐是陈家的掌上明珠。蚌池东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
石堆砌成的假山,据说是模仿泰山形状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称。假山脚下有绿竹数
丛,山腰有腊梅一株。山上这个小亭叫“望月亭”,是陈氏家人赏月的地方。后来又在外城
靠近西花园的这一段城墙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阶与花园假山相通,从而扩
14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大了小姐们的观景范围。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登上城墙参观。这座望河亭上的楹联:“城中
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据说这是陈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行参观。大家请看,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的这块
石匾,上面刻有“斗筑可居”四个大字,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为了防御义军建造内城的
时候所写。“斗筑”意思是说城堡狭小形似斗状,“可居”表示保安求全安身之地。明朝末
年,朝廷腐败,烽烟四起,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经常遭到义军的侵扰。为了使生命财产不
受损失,他们修筑了这个城堡。整个内城仅城墙一项就用了青砖3000万块,土石料20万
方,在当时交通、技术和施工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
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站在内城西城墙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宅院,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大家一定会心
生疑问:一个家族怎么会置下这么大的产业呢?肯定有人会想,古谚有:“三年清知府,十
万雪花银”之说,何况陈廷敬当了那么久的一品大员,会不会是贪官呢?)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3)
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村(午亭山村),是太行山麓的一座城堡式村落。皇城,枕山临水,
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
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
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
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
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陈
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
15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在
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清代初
叶,就在这一方厚土上,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在陈廷敬的
故居,留下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一处官僚巨宅,巨宅中走出来的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数清代康熙年间官
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陈廷敬。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
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
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
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陈廷敬是一位
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
官,同时主持编篡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 文化典
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
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
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
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在中国文化上的一大贡献,而实际主持《康熙字典》编纂的,
却是陈廷敬与张玉书,由于张玉书在康熙下令编纂《康熙字典》的第二年去世,《康熙字典》
的主编之责实际留在了陈廷敬一人身上。
公元1710年6月,也即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受命与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共同负责
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当时的陈廷敬已经72岁高龄,既是内阁宰相,又是当朝老臣,他
16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在接受《康熙字典》的编修工作后,力辞官职获准,康熙命他以原官致仕,留京,专事《康
熙字典》编纂。就在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康熙字典》的编修,
全部落在陈廷敬一人身上。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
全书42卷,字数达47035个,比明代《字汇》多13000多字,是中国当时的字书之最。
《康熙字典》是一部宏篇巨著,它对中国古代汉文字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部字典取材丰富,文化内涵颇为深、广,具有辞典的作用,
可称为大而全。它可以查找到清康熙以前所有字书所失收的字,成为一部经典 传世之作。
陈廷敬在编纂《康熙字典》的过程中,精选了30多人的编纂班子,日以继夜,呕心沥
血,就在字典初具规模时,陈廷敬于公元1712年4月逝于任上。他未能看到《康熙字典》
的成书,也未能参与成书时康熙皇帝举办的大型庆典,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却留在了《康熙
字典》中。在编纂过程中,康熙皇帝曾巡视书局,看到白发老人陈廷敬伏案躬耕的情景,
颇为感动,当即泼墨挥毫,奋笔疾书,为陈廷敬写下了“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
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对陈廷敬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康熙还动情地说:“朕
特书此匾与卿,自此不再与人写字矣”。
经过六年的努力,这部大型字书问世,康熙对这部宇书以“善兼具美”予以评价,同
时以自己的年号为这部工具书命
名《康熙字典》。于是,《康熙字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官文化”的集中展示
17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皇城相府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这组规模庞大的古城堡式建筑群是明清建筑文化精
品。
皇城相府背倚青山,俯视河川,依山随势建成了层楼叠院。院内,御书楼立于最前端,
楼上陈列康熙为陈廷敬题匾“午亭山村”四个大字,同时还有康熙为陈廷敬题词:“春归乔
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相府正门,有高大巍峨的城堡式门楼,上方书有“中道庄”
三个大字。中道庄,为皇城相府的旧称,习惯指皇城相府的外城。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修
建,主要建筑有外城城墙,家宰第、点翰堂、小姐院、翰林院、书院、花园及功德牌坊等,
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城堡式官居建筑群。这组建筑群落风格别致,空间布局合理,充分
体现官居特色,同时又与地 方建筑风韵相吻合,体现着传统的封建礼制文化,又体现着清
代官居建筑文化,同时还折射出封建建筑文化,几种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皇城相府
的建筑文化理念。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4)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
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
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
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
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
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
18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
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
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
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
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
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
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
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
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
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
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
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
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5)
各位旅客,大家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御书楼。御书楼因有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午亭山村”四个大
19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字和“春归桥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而得名。
穿过御书楼,我们就进入了皇城相府。相府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外城是清朝时期修建的。我们参观了功德牌坊、冢宰第、点翰堂、东书院、内府、内宅、小
姐院、南书院、花园、九曲桥、状元桥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位于外城的小姐院和
内城的百尺河山楼。
小姐院是陈氏女眷及待字闺中的小姐的住所。正房称“绣楼”,是小姐们的起居室,西
厢房是丫环的住处,东厢房则是小姐们吟诗作画,对奕弄琴的场所。刚走进院子里我就发
现这里和别处不同的地方——房顶都是光秃秃的。听导游说,小姐院的屋顶采用的都是卷
棚顶,屋顶上面没有屋脊与脊兽,因为那时女子地位低下,即使生在侯门相府也不例外。
另外,这里最为珍贵的是樟木雕成的三层透花雕竹隔扇,据说全国除故宫有个紫檀木的外
别无他家。
河山楼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楼共7层,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楼
顶建有垛口,底层深入地下,建有秘密地道。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
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远远望去,河山楼巍然屹立,,成为皇城的一大景
观。
从相府出来,我站在广场上举目仰望,整座建筑依山就势修建,气势恢宏,四周青山
连绵,溪流潺潺,树木葱茏,草盛花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我相
信,所有来这里的游人都会被皇城相府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人文景观深深震撼……
2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7:3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63883258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介绍皇城相府导游词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