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消防安全职责)
小兴州 历史上的移民圣地
小兴州--历史上的移民圣地
[转贴]来源:新华网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
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
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
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
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河北小兴州就是其中之一。
河北小兴州位置图
兴州行宫遗址
河北小兴州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移民的又一集散之地。洪武初
年,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遁,元朝灭亡。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
居漠北,但仍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对明王朝北边构成很大的威胁。为此洪武初年
到洪武末年,在长城以外,东起辽东,西至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东西两千
余里,南北数百里的广大地区,屯兵卫戍。同时,为恢复和发展北平地区因战
乱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多次从燕山以北广大地区(俗称山后)向北平附近移民。
及至永乐皇帝登基,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北平地区社会经济,确保京城安
全,先后抽调长城以北27个卫所的将士圴 5万人,在北京附近屯边戍守。同
时,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安置于良乡、顺义、平谷、大兴、宛平、
通州、蓟县、宝坻、香河、遵化、卢龙、武清、丰润、清苑、容城、新城、安
国、徐水、任丘、涞水、霸州、定兴等地区和河北各县,移民总数达数十万之
多。涉及到张、王、李、刘、梁、孙、崔、邓、杜、魏、邢、徐等数十个姓氏。
由于小兴州是长城古北口外的第一重镇,位于辽东、内蒙古南下北京的交
通要冲,因而也就成为历次移民的集散中心。由于年久日深,历次移民后裔,
难以确知其祖上原籍所在,往往把先祖迁徙的集散之地视作先人故籍祖地。因
而在河北、山东、东北一带现存的众多族谱家乘中,追溯家世渊源时,多称其"
先世自小兴州,徙至XX地"。久而久之,小兴州成为河北、内蒙古、山东、东
北等地众多姓氏寻根问祖的朝宗祖地。
上述八大移民祖地,北起关外的小兴州,南至广东的珠玑巷,东起山东枣
林庄,西至湖北孝感乡,基本上涵括了清代以前汉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反映了
姓氏迁徙的大致脉络,是不同地域的家族姓氏寻根溯源的重要依据,也是海内
外炎黄子孙朝宗谒祖的人文景点。(原文载:《寻根认祖丛书·姓氏总论》)
行吟路上不该忘掉小兴州
《迁民的前路》4月26日刊发后,有别于山西洪洞,一个跟迁民有关的叫
小兴州的地名异常突出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之内。这中间,读者吴丽平的信最早
引发了我们的关注:"我的家乡在保定市安国县南离县城20里地大沙河北岸边
一个叫东吴庄村的地方,小时候听奶奶讲我们村与我们村北边里河村的祖先是
亲哥俩一起从山西搬来的…父亲告诉我说,我们村前些年有人到过我们祖先老
家---山西老鸹窝村---确实有这么个村子,我们对祖先是从山西迁来的就更确
信无疑了。可是去年我们村在拆除我们小学校过程中,拆出了很多石碑,这些
石碑据说是破四旧时从坟地里搬来的,它们有的垫了台阶,有的垫了地基,其
中一石碑写着我祖于永乐年间,从小兴州迁于此"。
小兴州不在山西,山西洪洞亦没有小兴州。然而,在河北,"原来我们祖先
来自遥远的关外并非山西,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村的乡亲,他们还有点不相
信"---这样的事情绝非在吴丽平一个人身上发生过;"小兴州的真实地理位置鲜
为人知,可能是洪洞移民广为流传,小兴州后人也觉得自己祖先也来自山西"--
-这样的困惑和尴尬亦绝非一个人独有。
寻根者为什么不知道小兴州在河北,小兴州之本来面目为什么为另一个在
地理上毫不相关的地方遮掩了呢?
1、
兴洲村在滦平县城东北10公里,金元时期宜兴州之治所,其遗址之大部,
即覆盖于民房之下。除残存的城墙之外,在这里尚有一座我不知道是否能和迁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6:3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60541293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兴州历史上的移民圣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兴州历史上的移民圣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