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

更新时间:2024-03-22 04:23: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五年级方程)

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

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

作家鲁引弓有一次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送朋友,正值8月末的开学季,

一群一群十几岁的小小留学生在国际出发口和父母挥手告别。一个女

孩的妈妈之前一直是忍着的,但当女儿的背影最终看不见了,她泪流

满面,“从没见过一个大人在陌生人面前哭成这样”。

“真的没有哪个民族,会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为了孩子以后过得好,

而忍受当下的骨肉分离。很多老外教师无法理解这种夫妻、子女的分

离,竟然是为了小孩以后过得好。”鲁引弓直击“中学生留学潮”系

列小说的第二部《小别离2》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而由该系列第一

部《小别离》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热播 中。

据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

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摆在很多中国家庭

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困境:不走,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

找不到好工作;走,学费高昂,骨肉分离,孤单寂寞。

这个次留学潮来自对未来生存的焦虑

《小别离》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方园海萍夫妇,为了送学习中等的

女儿朵儿出国留学,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和力量。和以往印象中出国念

书都是非富即贵家庭的孩子不同,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正在拼尽全力

搭上留学这条小船。

中国孩子念书的辛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在书中,中

学生李想离家出走,给老师留了一封信《像梦一样自由》。信中写道:

大人告诉我一个“真理”,即12年苦读甚至痴读的未来承诺是——12

年后,几十年的好职业、好生活。

“主要是不想让小孩拼得这么苦了”“想让他有一个好一点的环

境”“想让他学点有用的东西”“想让他心态宽松点”……在《小别

离》中,为了送女儿出国念高中不惜脱离母女关系、将独生女过继给

姐姐的吴佳妮这样说。

曾在媒体工作的鲁引弓发现,从五六年前开始,经常有这样的新

闻,一个中学班里隔段时间就少几个学生,一问,都出国留学了。鲁

引弓说:“和清末民 初第一次留学潮、上世纪50年代留苏、80年代

出国热相比,这个次留学潮有着显著差异。从以前色调明快的报效家

国、洋插队捞金,到如今纠结惆怅的两难选 择,理念在变,年龄段在

变,这个次留学潮来自家长对未来生存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全方位的:升学、求职、房价、环境、食品安全、医

疗、养老……中国人是精明的,中国家长决定送孩子出去,一定是算

了又算之后的选择。 有家长告诉鲁引弓,当孩子从国外打回家第一个

电话,告诉爸妈国外的牛奶怎么这么好喝的时候,他觉得送出去是对

的,“是为了让孩子更从容地成长”。

“送孩子走,未必是因为对彼岸的认知,而是对此岸的不满意。”

鲁引弓说。

这大概是一种骨子里的继承。在《小别离》中,方园的父亲在临

终前对方园说:“一代人改变不了自己和周围的时候,就想让小孩去

个好地方……当年你 爷爷摇着船把爸爸送到城市里来读书也是这样的。

那天他在船码头上和我分手的时候说,别想着家里,一点都不要想。

住到一个大地方去,不但为自己,也为后 代……一代代人都是这样

的。”

留学可能并不是捷径 最后得用十倍的艰辛还回来

不过,彼岸并非那么美好。鲁引弓说,小说中的人物故事,70%到

80%都有真实的原型。

寄住别人家中不给午饭吃、遭遇校园冷暴力,最可怕的,是孩子

无边的孤独、寂寞……一个温哥华的中学老师告诉鲁引弓,班上有很

多中国孩子,平常都看不见他们的爸爸,只有临近春节,爸爸们都突

然出现来开家长会。

在朵儿的高中,中国小孩基本只跟中国小孩玩,最多跟母语不是

英语的其他亚裔小孩有些来往。虽然也知道多跟西方同学说话对提升

口语比较好,但总之不会有太多人能与西方同学玩在一起。

高中快毕业了,朵儿想念心理学,但爸妈的最爱是商科和计算机

——因为好找工作——这也是绝大部分留学生父母的逻辑。在朵儿初

中的家长群里,爸妈们也有同样的疑惑:怎么你们这些小孩都喜欢心

理学?朵儿一言以蔽之:我们想对照自己心理是不是有病。

“天下的爱基本上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的爱是以‘分离’

为目的,放孩子走远,只要他们过得好。” 鲁引弓说,“一方面,我

们否定这种行为,它隔断亲情;另一方面,我们也怜悯,这是迫于压力

的无奈选择。念了好高中、好大学,却失去了亲人的陪伴。”

出国不容易,回国也一样。因为小小年纪出国,孩子的价值观生

成于国外,回国后如何对接、适合原来的水土?“他们和在国内成长起

来的同龄人相比,所谓的‘情商’都比较低,通俗点说,就是搞不定

事情。”鲁引弓说。

书中有一句“精辟”的话来形容:“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老实、

本分、讲规矩,那么他适合出国;如果你的孩子机灵、会混,那么他适

合在国内发展。”

以前一度很多人认为,女人嫁到发达国家是改变人生的捷径。在

《小别离2》中,就有这样一位上海美女。多年之后,她已是一家颇有

规模的华人超市的老板娘,但她伸出变得粗糙的双手告诉他人:“你

以前走过的多少捷径,最后都得用十倍的艰辛走回来。”

像小降落伞飘落他乡 回家是永远的召唤

为写《小别离2》,鲁引弓于今年二三月间到美国和加拿大采访这

些小留学生,当地媒体用“小降落伞”来形容这些孩子们。

“在大街上、站台上、超市里、公交车里,中国学生随处可见,

耳畔不时掠过普通话,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交织着懵懂,让人印象

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4:2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52610258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别离背后:中国家庭的两难困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中国   孩子   留学   出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