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更新时间:2024-03-22 01:07:2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合作竞争)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任慧婷

【摘 要】哈萨克族每逢婚丧嫁娶、重大节日、耕种丰收,都栽歌栽舞.民间劳动舞是

以劳动生活为载体,以劳动的人体动态为舞蹈动作,以劳动互动过程为情感交流的基

础,以草原文化为游牧民族特色.特别是有关劳动舞文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尝

试进行解读阐释擀毡舞、绣花舞、挤奶舞、马奶酒舞、牧羊舞、驯马舞,填补了这

项空白.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18(023)006

【总页数】4页(P105-108)

【关键词】哈萨克族;劳动舞;文化

【作 者】任慧婷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705

哈萨克族同当地各民族共同劳动、娱乐,形成了马背草原文化和农耕田园文化相结

合的半农半牧劳动文化,由此也产生了原生态舞蹈“哈萨克族劳动舞”。哈萨克族

在天山北部和中东部300多年的定居历史,也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发展史。

[1]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拥有着草原地貌特征。哈萨克族的劳动舞同时也受着生态环

境的制约,哈萨克族的地域自然环境与特殊生产劳作方式是影响民间舞蹈的重要原

因之一。从而造就了哈萨克族舞蹈的风格、韵律、体态等方面,用舞蹈的肢体语汇

的表达都展现出地域环境的特点,以及该民族的风情风貌。承载和反映了哈萨克民

族的游牧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特征。

一、擀毡舞

新疆是我国最早发明擀毡的地区,已流传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天山南部是以哈萨克

族为主,汉、维、蒙、回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毛毡是

不可缺少的必用品,由于受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所困,哈萨克族人民当时都头戴

毡帽,脚穿毡筒,铺的是毡毯,用毛毡来做褥,坐的是毡垫,住的是毡房。所以在

汉朝远嫁到马孙的细君公主在其诗中所吟的“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

浆。”[2]就是现在我们走进哈萨克民族的房屋也能看到毛毡的使用,通常他们也

把色彩绚丽的花毡挂在墙上,即用于房间的装饰又有防潮取暖的功效。制毡因而成

为一项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毛毡做工精细,又被哈萨克人民称作为是工

艺品。

毛毡制作的工序第一是选毛,原料以羊毛为主,按颜色分类,合理利用;第二是除

杂,把羊毛中的杂物进行清理,便为下一步洗毛的工序打下基础;三是将整理的羊

毛洗干净,太阳曝晒;四是对洗净的羊毛开松,把羊毛放在皮张上,用弹毛细棍打

松,越蓬松越好;五是将弹好的羊毛用梳理机梳理,再次梳理即达到了对杂质的挑

选又更进一步松解羊毛分离;六是将弹好的羊毛铺在岌岌帘子上后,再次铺整,用

滚烫的开水洒在羊毛上,卷起用羊毛绳捆紧;七是擀毡,将一条4~5米长的绳子

接好,1~2人在前面拉,拉动绳子随之滚动,其他人排成一列,持续踩踏帘子

2~3小时;八是将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形成生毡,再把制好的图案与毡子粘

在一起,这时多人排成一列,由胳膊肘用力滚动最后定型,使之成为熟毡。

哈萨克擀毡劳动过程不是简单的劳动生活,而是艺术的体现,研究价值很高。哈萨

克人民通过这个劳动过程,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在劳动的过程中传递彼

此的感情。擀毡的劳动过程不仅流传了哈萨克民族的传统工艺,又体现了哈萨克民

族在图案颜色挑选上的美学思想,同时又反映了哈萨克民族的当地风俗习惯等。民

间艺人通过抓住劳动过程的每一个瞬间,用舞蹈的肢体动作来表演擀毡的工艺程序。

擀毡舞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在表演中舞者通常会把生活中的劳动动作情不自禁的融

入舞蹈中。因此,擀毡舞并无严格而固定的表演程式与风格特征。擀毡舞自由性较

强,即兴表演多,形式不限,地点不受限制。

擀毡舞的动作特征为“颤、抖”,并贯穿于整个舞蹈动作中。步伐通常以剪刀步为

主。基本动作都是表现妇女制作毛毡的全部过程:挽袖、打毛、拢毛、抖毛、收毛、

送毛、放毛、洒水、卷毛柸、绑绳、拉绳、擀毡柸、清毛、展毡。舞蹈动作源于生

活,以哈萨克牧民生活为体裁,反映了牧区人民的劳动场景。舞蹈都是以哈萨克牧

民生产方式和生活场面为体裁,反映牧区人民的劳动生活。擀毡舞动作特点总结为:

双臂轻柔毡,上身多颤抖;手势剪刀状,右脚停靠步;身体向前弓,双手交臂打;

摊手多变化,胳膊着地压。

二、绣花舞

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手工业的发展。与农牧业同时存在并日益发展的手

工业生产,在哈萨克族人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刺绣是哈萨克的传统工艺。

在哈萨克人的传统观念中,刺绣技能的巧拙是衡量哈萨克妇女品性与能力的重要标

准之一。[3]能够绣一手好绣品被认为是女子心灵手巧的体现。哈萨克妇女也被称

为刺绣能手、艺术匠人。哈萨克族刺绣题材广、样式多、图案纯朴、内涵丰富。多

以象征与托物寄意手法来表现。通常在饰品中能彰显出对美丽家园与幸福生活的渴

望,亦或绣哈萨克民族的图腾崇拜,为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多以挑花、刺花、绣花、

贴边花、补花和勾花来装扮,色彩大方、鲜艳,大多用对比色,色彩的搭配隐含着

浓重的草原民族气息。刺绣这种传统工艺,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审美的

提高,虽大多用的对比手法,但表现风格不落俗套,不显生硬,不但集中了哈萨克

牧民的善良、勤劳、健康和愉快的思想感情及朴实的审美观,而且又反映和体现着

哈萨克族的传统美术水准和美学价值。解锁了复杂的文化密码,演变着哈萨克文化

的嬗变过程,融合着其他民族的文化素材,体现了深远意义的哈萨克发展的人文特

征,为草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光辉。

哈萨克民间艺人们在长期的仔细观察下把刺绣的全过程演变为“绣花舞”,列为哈

萨克族劳动舞之一。舞蹈主要表现哈萨克妇女在繁忙的刺绣劳动过程中的捕捉细节、

模拟实景动作。舞蹈动作比较简单,都围绕着绣花的过程来展开,如“捻线”“理

线”“穿针”“绣花”等,表演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从而各自即

兴发挥。绣花舞的风格特征为二指捏银针,三指向上翘。步伐多蹉步,单手向下折。

两腿交叉坐,上身稍后倾。半蹲跪地式,眼视双手看。双手提裙圈,头部向左摆。

三、挤奶舞

哈萨克牧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马、牛、羊、驼是哈萨克牧民千

百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哈萨克人民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

是同牧畜和放牧有关。他们善于用羊奶加工奶疙瘩、奶皮子、乳饼、奶茶、酥油等。

至今哈萨克人中流传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4]牧民离不

开奶茶,因为哈萨克民族占有特殊的地域环境,牧区田多茶少,需要奶茶助消化和

补充维生素。长期生活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哈萨克民族的特有的饮食文化。

挤奶舞也是从生活的体验中演变而来的。挤奶舞是动物与哈萨克人民之间情感的延

续。至今挤奶舞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哈萨克妇女在家里饲养着自家的家畜。

从小羊、小马、小牛出生的那一天起,这位妇女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伴着

它们成长,每当去挤奶时,除非自己去它们才肯接受,如是别人去,小羊都会表现

出一种强烈的不情愿,乱踢乱动。由此,这种人与牲畜之间无声情感相互传递的方

式,只有它们所知道与体会,人类用言语的表述是苍白无感的。哈萨克艺人们在仔

细观察、深度研究她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交流方式,以幽默、默契为舞蹈题材,

创编出挤奶舞的动作,此舞就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喂养、撒草、给料、挤

奶来表达相互之间交流的情感,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人与动物的传递方式也不同。

此舞主要由女性表演,即兴发挥较多,有时相互竞赛,没有固定的程式动作与舞路。

挤奶舞则是独具草原特色的劳动舞之一。从挤奶、倒奶、搅奶、尝酥油、铺装步、

献奶茶、走步。挤奶舞是哈萨克族女性集体执具舞蹈,一般是演员手执挤奶桶,参

加人数4~8人。动作特点:众姑娘充分地运用哈萨克族女性舞蹈语汇,通过队列

的变换,单手、双手、举桶、上下戏桶绕花,下蹲跪在台上做挤奶状,身体前赴后

仰,抖肩动背,起立往挤奶桶中倒奶。该舞充分发挥跳舞虚拟性特点,是反映哈萨

克族女性劳动情绪的集体舞蹈。挤奶舞动作特点总结为:上下戏桶绕花,下蹲跪地

挤奶;身体前赴后仰,平趴抖肩动背;站立桶中倒奶,内心情绪丰富;队形碎步多

变,眉眼多变传神。

四、马奶酒舞

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从古至今在哈萨克流传着这样一句谚

语“奶子就是哈萨克人的粮食。”[5]马奶酒具有丰富的营养,也是给哈萨克人带

来强壮的体魄。它还代表着哈萨克人民心目中吉祥的象征,维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纽带,填充着一个个文学作品的主题。

马奶酒的酿成简单不繁琐。刚挤下的马奶倒进皮囊中,发酵的乳饼砸碎(作为奶引)

放入和青稞煮熟,随后封好皮囊,每天用木杵搅动几次,经时间发酵,数天后酒味

散出。这时的马奶酒却算的上是色、香、味俱全,味似融甘露,香酿醴泉。马奶酒

不仅可口香甜,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高,有助于开胃补养的功效,起到

万应灵药的作用。马奶酒不单纯是一杯牛奶,更是一份情意,一片关怀,它除了能

强生健体、治病救人。是款待贵客和盛会中高级的饮品,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情感

交融的体现。正是这种情感之间的传递,马奶酒舞也成为哈萨克古老的生活习俗舞

蹈之一。马奶酒舞在哈语称为克模孜毕。马奶酒舞通常表演时间为每年7月下旬

和8月盛产马奶的季节,都是每年第一次马奶酒成熟后的时间。每当马奶酒成熟

后都会邀请阿吾勒中有威望老人来进行开囊饮酒仪式。仪式开始时这位老人将酥油

抹在漂亮的公马臀部上,舞者便将奶酒依次献给在场的英模或有威望的老人与祝贺

者品尝。哈萨克族克模孜毕这段舞蹈的主要意义在于庆祝马奶酒丰收。克模孜毕全

舞共分为三段。第一部分以黑走马为引入;第二部分是舞者技能的即兴表演;第三

部分是品尝马奶酒的模拟表演。在观看全舞调研中舞蹈的动作特征可总结为:踏步

半蹲双手挤奶,单膝跪地单手擦汗,右手拿木棒多搅拌,双曲腿转身360度,身

体前倾后仰横移,顶碗绕圈上下翻腕。面部似醉引人垂涎,双手捧酒碗敬酒而上。

五、牧羊舞

自古以来,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古代典著中时常将“羊”与“吉

祥”放在一起,如《春秋说题辞》说:“羊者,祥也。”羊多以亲和温之,吉祥善

良,交善平等,这些字发生关联,称之为祥和之物。[6]哈萨克民族家家户户都有

羊群,把羊也称之为吉祥之物,给人带来好运,在他们的礼仪之邦上流行举头敬客

的交际风俗,也反映出他们对羊性格中至孝知礼的崇拜与赞誉。如《哈萨克牧羊女》

这幅图中也深刻描绘出哈萨克族牧羊人平时的生活状态,善良淳朴的少女与一群活

泼可爱小羊,远处一个个密集的毡房衬托在一起的场面。无论是内心情感对人与动

物的共生之美还是人与自然的依生之美,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出哈萨克人与羊之间相

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关系。哈萨民族放牧更是能够体现出实践之美的天人合一的理

想状态。

六、驯马舞

马在古代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核心的地位。在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本

着“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的观点,积极发展马业,形成了“众庶街巷有马,

叶陌之间成群”的繁荣景象。[7]马更是游牧民族的放牧与交通工具。在人类开始

乘马、练马作为驾骑之前有漫长的驯化历史。在草原游牧文化的环境下,马与哈萨

克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重大节日里都离不开马。至今流传着一句谚语“马和

歌”是哈萨克民族的两个翅膀。哈萨克族对马情有独钟,唯其最尊。人群相互接触,

就得不停的变化移动。变化移动使人群之间有了直接的碰撞,互相传递文化交流,

相互撞击才能碰出智慧的结晶。仅靠人的双腿,迁徙的速度随之变慢,距离也遥不

可及,大漠绿洲也无法穿越,但有了马的存在世界将不会被分离成的小块。可以说,

马在人类文明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马拓展了游牧民族的流动区域,原来无法完成

的征途可以启程,原来不可超越的地方可以涉足。驯马的技艺沿用了几千年,这是

一种特殊的技能,综合知识的积淀。“马匹的驯化从狩猎开始,逐步到捕捉幼马,

再到圈养驯化”这种演化过程与牧业的发展不谋而合。马选好后通过较长一段时间

训练,跑马、叼羊马或姑娘追麦用技能马。民间艺人将这些训练过程演化为模拟马

的各种动态为内容。舞者仿佛置身于千里马之中,生命的全部能量都能振奋起来。

七、打草舞

人们常常形容新疆的冬季有童话般的雪景。在阳光的照映下,天山的白雪如黄金似

的洒在山上。草原的白雪如绿宝石似得闪烁在草坪上。我们像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两面性的。新疆的冬季虽美,但也给我们哈

萨克族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更是给牧畜带来了一个严重的缺草问题。解决这个

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多打草。打草的过程,是先把青草割下,趁天气好及时翻晒

等干枯后堆成剁。最好放在一个空房间里,避免雨水渗透,发霉变质。 哈萨克民

族至今保留着这种劳动方式。哈萨克民族随之也把打草的全部过程记录下来,在舞

蹈作品中也常出现。通过对生活动作的提炼与加工,总结出一套打草舞的要领与要

求。上身平趴90度,手持镰刀状。双手握拳式,右腿后踏步。左脚移步走,重心

来回移。头部微左靠,眼睛直盯草。

传承文化,促进和谐。舞蹈是劳动生活的写照。哈萨克人民在千百年劳动过程中以

动带舞,以舞传情,以情交融流传下来。舞蹈内容之渊博,文化内涵之深谷。擀毡

舞、挤奶舞、马奶酒舞、绣花舞、驯马舞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代表着哈萨克民族的文

化符号,每种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都与文化有关,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传递人与人

之间情感的纽带。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中祥.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国家出版社,2005:239.

[2]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83.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刊编辑组.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91.

[4]周亚成.哈萨克族的食奶习俗及其文化[J].民俗研究,1995(2).

[5]任慧婷.哈萨克舞蹈中的骏马艺术形象[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5).

[6]任慧婷.新疆哈萨克舞蹈天鹅舞形象的文化阐释[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7]黄中祥.草原诗人的创作特色—兼谈哈萨克族诗人唐加勒克.卓勤德的创作特点[J].伊犁师范学院学

报,2015(3).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1:0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40842168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pdf

标签:劳动   舞蹈   动作   文化   生活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