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jǐ)”的词性

更新时间:2024-03-22 00:03: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儿童节礼物)

关于“几(jǐ)”的词性

关于“几(%”的词性

岳海燕

―、现代汉语辞书中“几”的词类标注

“几% 是现代汉语常用词,其词义是

显豁的,但从现代几部权威词典的标注来

看,人们对其词性的认识是模糊的。

从词典标注来看,“几”更多地被认为

是数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

第5版列两个义项$数①询问数目(估计

数目不太大):来了 ~个人?

I

你能在家住

_天?②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

目$ _本书1十~岁卜百人。

《现汉》第5版将两个义项整体标注为

数词,第6版和第7版进行了改动,将义项

①标注为代词,义项②仍标注为数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现

规》)“几”列四个义项都标注为数词,现已

发行的三版标注皆相同。

《应用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应用》)

“几”列三个义项都标注为数词。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

所举的例子以古文献为主,兼有现代汉语

用例。《大字典》标注类似于《现汉》第7

版,将两个义项标为不同的词类。“表示疑

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义标注为代词,

所举例子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少子废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唐

关于“几(%”的词性81

江为《江行》:‘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

归?’”“表示数量甚少”及“表示数量不少”

的两个义项标注为数词,前者所举例子有:

“《左传•昭公十六年》:‘韩子亦无几求。’

宋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

是花无几。’”后者所举例子有$“元宋无

《春日野步书田家》:‘陂塘几曲深浅水,桃

李一溪红白花。’闻一多《贡臣》:‘月儿圆

了几周,花儿红了几度,还是老等,等不来

你的潮头。’”

可以看到,因为“几”用来表示不确定

的数目,故被直观地认为是数词。但在疑

问句中“几”用来询问数量,代词特点表现

相对显豁,故又被列为疑问代词。怎么看

待“几”的词性呢?代词与其他词类有所不

同,它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其语

法功能与其所替代的词类一致。语法学上

将代词独立分为一类,是因为这些词有一

个共同点,即它的替代性。“几”是代词还

是数词,不能单看它是否具备数词的语法

功能,还要考察其意义来源及意义特征,分

析其是否切合一般代词的特点。

二、“几”的历史发展演变

“几”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项“询问

数目”产生时代很早,从先秦文献可以很容

易找到相应用法。如: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夫有大功而

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

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大夫之

祭,鼎俎既陈,笾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

几?’孔子曰:‘九。’”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 ‘汝罪

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范雎曰:‘汝罪有三耳。……然公之所以得无

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82辞书研究2017年第6期

疑问代词主要表示询问,询问的内容

可以是人或事物,如“谁、什么”;可以是处

所,如“哪里”;也可以是时间,如“多会

儿”;也可以是方式、状态等,如“怎样”。如

果横向和这些疑问代词进行比较,可以看

到“几”就是在询问数量,回答、替代的是数

量,如上所举《礼记》例中替代“九”、《史

记》例中替代“三”,其疑问属性和常用疑问

代词完全相同。

“几”在先秦中期已经是疑问代词,从

其外部使用形式上也可以得到验证,那就

是与疑问代词“何”的连用,如: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

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

民,玩岁而偈日,其与几何?”

《国语•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

曰:‘刍豢几何?’对曰:‘远不过三月,近不过

浃日。’”

“何”与“几”的连用结构等同于单用

“几”,是对数量的询问。反映出在上古时

期“几”已经和“何”的功能相同,都是疑问

代词了。而且这一连用结构在上古前期已

经出现,《诗经》中已经有所反映,如:

《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

几何?”马瑞辰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

几何也。”

虽然“几”单用来表示询问只能追溯到上古

中期,但这只是囿于传世文献稀少,不能完

全反映“几”的实际使用情况,“几”用来表

询问应该还要更早。

从古汉语看,“几”的疑问代词属性是

没有疑问的,询问数量,后面不加量词。传

承到上古晚期尤其到中古,“几”后往往添

加量词使用。如:

汉王充《论衡•谢短》$“殷自汤几祀而

至于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于秦?……汉

国自儒生之家也,从高祖至今朝几世?”

唐李适之《罢相》$“避贤初罢相,乐圣且

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唐张鹫《朝野佥载》卷三$“唐益州新昌

县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

几颗?’曰:‘三颗。’”

《太平广记•卷二十三•神仙》$“又问:

‘家有几口?’云:‘妻儿五口。’授以丹药可百

余粒。曰:‘日食一粒,可百日不食。’”

这一用法一直传承到现代汉语。如:

冯志《敌后武工队》$“近来,他恍惚地听

说,夜袭队里有人和武工队有勾串,到底是

谁?有几个?他很想弄个明白,但大权没在

手,干着急,只是狗咬刺猬没处下嘴。”

礼平《小站的黄昏》$“申涛不由得皱了

皱眉头,‘你家兄弟几个?’ ‘四个。俺是

老三。’”

贾平凹《秦腔》$“夏雨说$‘家里现在还

有几头猪?’书正说:‘一头母猪,十二个猪

娃。你去看不看?’”

数词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

子成分是数词最基本的语法特征,“几”后

加量词的用法,使其在语法形式上与数词

更为相近。

尤其使单纯的代词性质不再明朗的,

是“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再限于表

疑问,如:

宋朱熹《朱子语类》$“自古未有人说

‘学’字,自傅说说起。他这几句,水泼不人,

便是说得密。若终始典于学,则其德不知不

觉自进也。”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师师开瓶,

觑了天子道与杨戬:‘你与我取几瓶酒去。’”

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这几个乔人

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

衣服。”

明二南里人《三宝太监西洋记》$“判官到

了府堂上,请出几位来相见。出来的都是通

天冠、云锦衣、珍珠履,左有仙童,右有玉女。”

这种用法汉魏隋唐时期偶见,宋代白

话作品中亦不多见,一直到元代口语、话本

中成为常用用法,传承到了现代汉语。这

一用法兴起,使“几”的疑问特征不再强烈,

“几”加量词表示不确定的数量,与数词的

用法几乎没有区别。人们习惯于用数词的

特征来识别“几”,故在标注词性时存在犹

疑、矛盾。但实际上,判定“几”为数词还是

代词,不应该只看其语法特征,还要和其他

代词横向比较来看。

三、“几”的代词属性

《现汉》所列“几”的第一个义项“询问

数目(估计数目不太大)”,表示疑问,正是

疑问代词的基本特征,不再举例说明。第

二个义项“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

数目”,不表疑问,按词典注释来说,是属于

概数词。实际上,以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

的普遍情况来看,不表疑问也是常见的。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2011):

“疑问代词可不表疑问,引申为任指和虚指

两种用法。……一是任指。表示任何人或

任何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

外。……二是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

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

齐沪扬《现代汉语》% 2007)分析“疑问

代词常见的用法”比黄、廖本更细一些,分

为四种:

A

.疑问代词用于反问,不表示疑

问。例如:1)我多会儿答应过你? 2)我

哪儿知道你没参加?

B

.疑问代词成对使

用,或与指示代词连用,说明在所说的范围

内没有例外,表示任何人或事物,即有的语

法书上说的任指或泛指。例如:1)谁准备

好了,谁先发言。2)哪个班人少,就把他

安排到哪个班去。

C

.疑问代词虚指,指代

不必说、不想说或说不出的人或物。例如:

1)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否则不

会这样。2)暑假,我想去哪儿玩儿玩儿。

关于“几(%”的词性83

D

.疑问代词用于列举。例如:1)什么金

钱啊、地位啊,我都没考虑。2)今天商店

里有了我们需要的书刊、报纸、文具什

的。

其他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也都会涉

及疑问代词的这些用法,只不过详略不同,

用例有别。我们以齐沪扬《现代汉语》教材

的疑问 词的常 用 来 “ ”,

可以发现“几”适合于齐书的四种用法:

!'儿”表示反问

1) 我几时和你说过这件事?

2) 他才来了几天?

2. '儿”成对使用,表示任指

1) 咱们不等了,来几个人算几个人。

2) 书都放桌子上了,想拿几本拿几本。

3. '儿”表示虚指

1) 上午有几个人来过这儿。

2) 他们几个一起去了北京了。

4. '儿”用于列举

1) 老张、老李几人都去参加他家的婚

2) 他家店里新进了陀螺、悠悠球、弹力

可以看到,“几”几乎符合疑问代词的

所有用法,将其标注为数词而不是标注为

替代数词的疑问代词恐怕并不合适,代词

既已划分为一个独立的词类,符合其特点

的“几”应该归人其中。

四、“几”与“若干”“多少”的对比

现代汉语中“几”的同义词有“若干”

和“多少”,还有传承的文言词“几多”“几

许”“几何”等。那么,词典中又如何标注这

些同义词的词性呢?

《现汉》和《现规》两部辞书无一例外

将这 词 词。 以《现 》

第2版为例来看这几个词:

若干:

H

指未确定或未说明的数;询问

84 辞书研究2017年第6期

数量多少& ~问题

I

预算资金_ 4

多少:①

H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数量&

今天来了 _人?②园指代不定的数量&

-_,给_

I

今年招_新生早已确定。

几多*

H

〈文〉多少&问君能有~愁?

几何:

H

〈文〉多少&青春_ 4

几许:■〈文〉多少;若干&庭院深深

探~?

两部辞书关于这几个词的标注是没有

问题的,但这几个词与“几”一样表示疑问,

《现规》将“几”下“用来询问数目的多少”

“表示二至九之间不定的数目”等义项一律

列为数词,与这几个意义、用法相同的词的

标注不同,明显存在矛盾。《现汉》经过修

订,在最新两版中将“几”下“询问数目(估

计数目不太大)”标为代词,这个修订是正

确的,但仍将义项“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

不定的数目”标注为数词,也与“若干”下

“指不定量”及“多少”下“表示不定的数

量”的代词标注矛盾。

《应用》的标注与《现汉》《现规》不同,

《应用》多数标注为数词,唯独将“询问数

量”的“多少”标注为代词。请看$

几多:数(西南官话、客家话)询问数

量:你带了 ~钱?

I

来了 _人?

几何:①数〈书〉多少:价值_?

I

区区

薄礼,能值_?②園表示不多(时)$人

生~ ?

几许*数〈书〉多少:不知_

I

庭院

深~?

多少:①园用来询问数量:花了 ~钱?

I

这本书一共_字?②圓表示不定的数量$

要~给_,充分供应

I

来_人住,准备_床

位。③数表示数量少(用于否定式)$没

有_人来买戏票,戏只好停演了。④國表

示数量多(用于肯定式)$天气很坏,_人都

感冒了。

若干:①数多少(用于约计)$ ~年前丨

~地区已呈旱象。②数多少(用于问数)$

共得_ ?

I

尚余_ ?

《应用》的标注同样存在矛盾,“多少”

下“用来询问数量”标为代词,“若干”下

“多少(用于问数)”则标为数词。《应用》

的标注偏向于数词,对这一系列词的指代

性几乎是无视的,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

《应用》专门对“几”和“多少”进行了

辨析:

a

)在询问数目或表示不定数目时,

常通用。如“印度有几亿人”也可以说“印

度有多少亿人”,“他没几年”也可以说

“他没多少年”。

C

) “几”除了用于

“十、百、千、万、亿”之前,一般表示十以内

的数目;“多少”可以表示较小的数目,也可

以表示较大的数目

。G

“几”后面很少直

接跟名词,一般都有量词;“多少”后面可以

直接跟名词,量词可有可无。如“你家来了

多少客人”可以说成“你家来了多少位客

人”,也可以说“你家来了几位客人”,但不

能说“你家来了几客人”。

《应用》未就“若干”和“几、多少”进行

辨析,其他辞书也未见。对照《应用》“几、

多少”的辨析来看,在条件4)下,“若干”或

可以和“几、多少”通用。如也可以说“印度

有若干亿人”,“他已经几年了”也可以

说成“他已经若干年了”。条件

C

)下,

因为“若干”表示的不定数目偏大偏多,和

“没”意义相对,而“几”表示较小的数目,

两者不能互换。条件

G

下,“若干”后可以

直接跟名词,量词可有可无,如“他想了若

干办法”也可以说“他想了若干种办法”。

这样来看,“几”“多少”“若干”三者最

主要的区别,在于所代表的数量大小不同。

但无论大小,都有一个数量,只不过这个数

量不方便、不需要或不愿意去具体统计,因

而用“几”“多少”“若干”等词进行替代。

无论是表示疑问,还是表任指、虚指,都是

对某个数词的替代,其代词的属性应该明

确。几个词的词性标注更不容二致。《现

汉》经过修订,将相对明确的表“询问数目”

义项定为代词,但“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

不定的数目”仍标为数词。其实,“几本书”

“十几岁” “几百人”中,“几”就是一种虚

指,是代称,代替的是一到十之间的某一个

具体的数,仍应标为代词。

“几”“多少”“若干”的另一个主要区

别,在于与量词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几”之所以很容易被当作数词,一个主要

原因就在于和量词的结合太过紧密,而与

量词结合使用正是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但是,代词的特点就在于其语法功能是和

所替代的对象一致的,即替代名词时和名

词的语法功能相同,替代形容词时和形容

词的语法功能相同,等等,与量词的组合不

应该妨碍“几”被判定为代词。更何况,代

词与量词的组合也并不限于“几”,指示代

词“这、那”也可以和量词组合为“这个、那

个、这位、那位、这条、那条、这朵、那朵、这

帮、那帮”等,疑问代词“哪”可以和量词组

合为“哪个、哪位、哪条、哪朵、哪帮”等,这

几个词都是公认的典型的代词,也和量词

关联密切。

五、结 语

综上,“几”在先秦已经明显发展为疑

问代词,中古以后逐渐发展出虚指的用法,

任指、列举等用法要更晚些,这些都是疑问

关于“几(%”的词性85

代词的常见用法。“几”和“若干”“多少”

的指代性相同,词典在标注词类时应该将

三者统一标为代词,才更符合将代词独立

于体词、谓词、加词之外的一贯做法。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

料库.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成

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3.

3. 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2.

4.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

5.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第

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2010、2014.

6. 齐沪扬.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

2007.

7.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 袁毓林.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9. 张斌.现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10. 张延成.中古汉语称数法研究.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13.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7版).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2012、2016.

(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责任编;郎晶晶%

馆,

3

关于“几(jǐ)”的词性

本文发布于:2024-03-22 00:0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37023586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几(jǐ)”的词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几(jǐ)”的词性.pdf

标签:代词   疑问   数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