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拥护)
红色影片观后感(精彩4篇)
红色影片观后感作文 篇一
电影《雷锋之歌》的主要内容:雷锋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小时候,爸爸就被日本鬼子
打死了,哥哥当童工夹断了手,被资本家赶出了工厂,妈妈上吊死了。是党把他养大的,所
以,雷锋要为冤死的亲人报仇。其中,电影里的两个镜头最让我感动。一个镜头是雷锋在漫
天雪地里给别人修车。另一个镜头是雷锋冒着大雨去帮共产党员们堵住山洪,他看见有两个
沙袋快要掉进水里了,他赶紧跳下去用手顶住那两个沙袋。
雷锋不曾离开我们,就好像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林浩,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的房屋掩埋。
这时,他听见垮塌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他立刻安慰她,他们唱起了《大中国》。
后来,林浩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林浩又返回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同学拉出废墟。在
救援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和身上多处受伤。还有名人丛飞,他也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
曾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他很受别人尊敬,可是后来,丛飞
被确诊患有胃癌,不久后去世了。可他去世后,还捐赠眼角膜,救了5名眼疾患者受益。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毛泽东主席还专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学习”!今后我要
努力学习,将来我也要向雷锋那样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红色影片观后感 篇二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
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
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
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
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
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
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
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
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
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
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
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
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
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
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
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
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
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
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
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
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
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
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
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
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
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
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
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
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
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
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
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
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
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
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
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
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
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
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
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
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
“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
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
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
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
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
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
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
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
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
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
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
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
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
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
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
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
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
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
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
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
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
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
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
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
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
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
大笑,还可 c 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
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
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
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
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
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
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红色电影观后感 篇三
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
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
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
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
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
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
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
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
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
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
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
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
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
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
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
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
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
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
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
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电影观后感 篇四
前几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由一
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历程。看完之后,我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
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了。冬子时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有一
天,母亲对他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来了。”于是,东子就来到村口的一颗松树
下,从地上折下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闭上眼睛想:满山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
他成了其中的一员,神气地走在队伍中。当他陶醉在完美的憧憬中的时候,吴大叔来了,告
诉他:“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战斗!”搞笑说说
是的,吴大叔说的太好了,革命胜利不能靠等。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一代,要实现四
个现代化,我们就要自己去思考,去奋斗!此刻生活虽然好了,可这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
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你也等,我也等,那么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国家
何时才能强大起来?
因此我们此刻就要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做个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21:4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2864458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色影片观后感(精彩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色影片观后感(精彩4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