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朱丽叶的秋天)
具体分析江姐刚柔并济的性格与品质
红岩江姐的性格品质:沉稳、冷静、沉着、坚强
江姐,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提起她,眼前就会清晰
地浮现出身穿蓝旗袍,外披红线衣,从容自若,英勇就义时那
坚强不屈的身影。谁都知道,她就是罗广斌、杨益言一九六一
年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主要人物。
江姐,原名江雪琴。她是自幼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九岁就
在纱厂当童工,后因患病,被老板赶出工厂。因此,从她懂事
起就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来,她参加了革命,
加入了共产党,在城市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又参加了开辟农村
根据地的斗争。她有胆有识,在斗争的磨炼中逐渐成了一位英
勇无畏的坚强战士。但不久,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进
了重庆集中营。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江姐又同国民党特务展开
了顽强的斗争。最后,在十月的礼炮轰鸣、共和国诞生的时候,
这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过不朽功勋的战士被国民党政府
下令残酷杀害了。
江姐,这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她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献
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
战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
崇高品格。在作品中,作家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比较成功地刻划
了江姐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
通过江姐同凶恶的敌人展开正面的斗争来表现她的战斗
性格,是作家塑造江姐形象的重要手法。比如在刑讯室同徐鹏
飞等反动特务以及和叛徒甫志高的斗争。以表现革命英雄监狱
斗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是刻划主要人物性格时不可或缺的
重要一笔。然而,作家也有自己的特点,他没有大肆铺陈,让
江姐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以表现她的革命精神,而是用
极省俭的对话,赋以不多的动作、心理等其他描写手法来揭示
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惨无人道的酷刑面前,江姐只说了两
句话,第二句只有一个字。当特务怎么用刑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时,他们即施以重刑:手指钉竹签。特务以为这下子她总会开
口了,但江姐却坚定地回答: “不!”当江姐确认甫志高是叛
徒之后,作家描写了“她只想着出门不久的华为,应该等他走
得更远才好”的心理,又写了她“拿起梳子静静地重新梳理她
的短发”的动作。当叛徒终于向江姐拔出了手枪时,江姐只“昂
然命令道:‘开枪吧’”,然后“逼视着不敢回视的叛徒”,
“清脆地赏了一记耳光”。此处无声胜有声。江姐热爱、保护
,鄙视、憎恶敌人的强烈爱憎,以及她临危不惧、坚贞不
屈的崇高品格全在这静默之中得到揭示。
在塑造江姐形象时,细节描写是作家主要手法之一。她下
乡前、被捕前、临行前的三次梳头;她和战友们一起秘密绣制
五星红旗;她就义前的先让孙明霞看她头上是否“还有乱发”,
继而请明霞帮助“扯扯衣服”,接着又吻了吻“监狱之花”,……
这些都是极富含义、极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当然,最精彩最
深刻的莫过于对江姐惨睹自己爱人鲜血淋淋头颅时的那段描
写。作家是这样描画遭到突如其来打击的江姐的:她没有告诉
同行的华为,她目不忍睹,匆匆离开城楼,脚“不断踏进泥泞,
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
道”……,“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
重量;提着箱子伴随她的华为,渐渐地跟不上了……”。这个
细节给读者以丰富的回味余地。此情此景,江姐有千言万语要
诉说,但无从说起。她的仇恨比眼泪更多,比痛苦更深,但此
时此地她只能深深地将它埋在心底,她抑制着自己满腔的悲愤。
这千般仇万般恨,千思万绪集于一身。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
江姐此刻的悲愤心情,这实在是个难题,但作家却举重若轻,
只用了“愈走愈急”这极简单的动作精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走着走着,江姐在刻着“前仆后继”四个大字的石碑前停住了,
她凝视着。这先烈的遗训正是此时此刻江姐心情的最好写照。
她决心化悲愤为力量,踏着丈夫的足迹去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
心理描写在塑造江姐形象、揭示她的战斗性格时起了重要
的作用。其实心理描写往往是和其他描写手法交错地使用,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上面所分析的这一细节描写中就有相当典
型的心理描写。当江姐看清了城楼上的木笼里装的正是自己丈
夫老彭的头颅,因而“热泪盈眶,胸口梗塞”,“禁不住要恸
哭出声”的时候,作家描画了她当时的心理“‘我在干什么?’
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
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
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于是,她满怀悲愤,匆匆离开
了城楼。
在欣喜地获悉,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胜利诞生的
时候,江姐既兴奋又激动,同时她又“想得很多,想得很远。……
她看到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
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但她宁
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江姐的
预见是正确的。果然,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很快就开始了。就义
前,江姐“异常平静,没有恐惧和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
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
满了希望和幸福的感受”……这些地方,作家是以并不浓艳的
笔墨来勾画在动人心魄的重要时刻,江姐“异常平静”的心情。
正是这些看似过于冷静的心理刻画,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江姐
作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沉着、冷静、乐观的性格和
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
作家也很重视以侧面的烘托描写刻画人物。江姐受刑前的
环境、气氛描写就是为了衬托江姐形象的。那是“一个深沉的
暗夜”, “带着萧瑟的寒意”的刑讯室里“挂满刑具”, “魔
影动荡,吆喝声不绝”。渣滓洞集中营充满着黑暗阴森的气氛。
这环境、气氛的描写显然是为突出江姐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服
务的。紧接着作家就着力描画难友们为江姐受刑而担心、焦急、
痛苦、激动的心情。虽然正面描写江姐的笔墨不多,但从难友
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子钉在每一个人心上”的感受里,
我们分明已经见到了江姐是以怎样顽强的意志在忍受着敌人
野蛮的酷刑。在江姐从刑讯室回来,难友们激动地迎接这位凯
旋的勇士的描写里,我们分明又见到了江姐在难友们心上的分
量。
作家就是如此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配合使用,比较成功地
刻画了江姐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使江姐形象如浮雕一般凸
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8:5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182621682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具体分析江姐刚柔并济的性格与品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具体分析江姐刚柔并济的性格与品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