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解说——精选推荐

更新时间:2024-03-21 17:33:0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云英语)

旅游解说——精选推荐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导游词

(征求意见稿)

(从西游进入景区的游客可以按顺序方式进行讲解;从

东游进入景区的游客可以按倒序方式进行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

“古词新曲歌不尽太行千古秀,名诗佳句写不完峡谷万般

美。”欢迎您来到千里太行山美景在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希望在这里,陪伴您度过一段舒适、愉快的时光。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太行山大峡谷西(东)游客服务中

心,本旅游观光巴士(方向西游-东游)途经黑龙潭、紫团山、

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最后到达终点站太行山大峡谷东

游客服务中心。

等闲抒发太行情,万紫千红峡谷景。各位游客现在我们

就进入了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绵延百里,

风光旖旎,气势磅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

庐山之秀于一体,绘北国粗犷豪放阳刚之美与江南清幽婀娜

阴柔之秀于一身,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被评

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攀

岩基地、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是北方最大的峡谷生态旅

游区,是全省内十一旅游标杆景区之一,现已对外开放的主

要景点有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紫团山、青龙峡等。太

行山大峡谷峡谷山高峰险,自古为兵家之所争,古道舟车流

转,从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曹操北征高干,写下了“北上太

行山,艰哉何崔巍〃〃〃〃〃〃”的千古悲言《苦寒行》;

王安石拒受紫团参,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千古佳话;于谦策马

大峡谷,抒发着“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的人

生慨叹。唐代的真泽宫,元代的三嵕庙,紫团山的白云寺,

一个传说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写就一段传奇。太行山大

峡谷沉积的丹霞岩层,记载了岁月的演变轨迹;遗存的三叶

虫化石,解释了自然的物种繁衍;千奇百态的山岩,诉说着

造化的神奇功力。

为了欢迎大家到来,我先给大家唱一首歌曲《千里太行

第一峡》。“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的峡谷在太行。千里太行

山,有三峡好风光。山峦叠翠紫气东来,神韵万万千。明月

伴清风,飞雁相思传。红豆花开映满山,两情相依天地间。

太行山大峡谷,烟雨赛江南……”大家听了我的天籁之音一,

是不是感觉到我们的太行山大峡谷刀削斧劈危崖、雄奇险秀

的山峦,正以春的生机盎然、夏的郁郁葱葱、秋的漫山红遍、

冬的银装素裹一幅幅变化着的山水画卷,恭迎大家的光临

呢!

既然我们的太行山大峡谷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管辖

现在对山西的一些情况作一下简要介绍:山西省,简称“晋”,

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

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

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

满民族,省会太原。

当大家踏上山西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时,第一瞬间

可能会想到山西有一个黑乎乎的称谓-“煤的海洋”,但今天我

要给大家说的山西不但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

主要发祥地,而且是一处绿油油的旅游胜地。早在远古时代,

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

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

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

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

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

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

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

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

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

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

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

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

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近年来,特别是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迅

速崛起,成为北方山水的一颗光灿夺目新星,敢与美国的科

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

说到我们长治市,大家一定知道上党。我们长治市就位

于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上党从来天下脊”之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

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

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

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

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

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诘屈难行的羊肠坂,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河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

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

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

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

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

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

绝妙的天然胜景。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

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

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

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精卫填海”、“参卢农耕”、“羿

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长治市居高涉险,关山伟固,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朱德、

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陈庚、簿一波等

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绘制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如

今,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砖壁、北村,黄崖洞兵工厂、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神头岭纪念碑、上

党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已经成为对青少中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活教材。

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东南段、冬雨河南省

林、辉两市相接、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

陵川县接壤,全县版图形似元宝,东、西长46公里,南北

宽42公里,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狭五镇七乡、一个经济

开发区,总人口30万人,是一个山区县、老区县、农业县

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壶关县也不列外。“壶”是

茶壶的壶,关是关口的关。据考证,壶关名称的由来,源于

汉代,据班固《汉书》记载,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东

出岳阳,与项羽争夺天下,他的大将韩信挺近中原,翦除项

羽羽翼,途经太行山大峡谷,见群峰对峙耸立,地势如同茶

壶,以壶口为关,峡谷为要,只有一条小路通过,可谓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于是请示刘邦派兵驻守修建关隘,设立壶关

县,2200多年来,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壶关县名一直沿用

至今。被誉为“千年古县”。

随着我们车辆的前行,大家随处看到的油松就是我们壶

关的县树。壶关拥有103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50.6%,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油松林,这在整个北方地区是少

有的,壶关人栽植油松可是全国闻名的。改革开放30年以

来,全县有林面积由开放前的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13万

亩,森林覆盖率也由当时的7%增加到现在的50.6%,这也

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高,每立方

厘米高达35000个左右,有益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吸

氧洗肺的理想选择。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太行山大峡谷到处群山碧绿,林海莽

莽,可谓“层峦叠嶂太行山,林海莽莽绿浪翻”。我们的县花

为连翘,是壶关本土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连翘浑身是宝,

它的根、茎、叶、果可用于生产清热解毒的中药,花和叶子

可同时制作清凉解暑的凉茶。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县城绿化,

美化。这种植物分布极广,遍布大峡谷的山区、沟沟壑壑,

每到早春,如果大家来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能看到满山遍野

都是金黄色的连翘花,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说完了县

树、县花,就不得不说说壶关县的县歌,县歌名为《英雄壶

关》这首歌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郭新顺作

词,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和平、山西省音乐

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吕欣荣作曲。歌词澎湃激昂,

旋律铿锵昂扬,充分展示了壶关人民坚韧、厚道、睿智、奋

进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 五龙山的草,打

虎岭的松,给一滴泉水根就生。压不弯的腰,摔不散的魂,

掉一粒汗珠砸个坑。啊!英雄壶关,英雄壶关,沙窟垴有咱

祖先的梦,窑洞战迎来东方红。坚韧厚道代代传,神州大地

扬威名,神州大地扬威名······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峡谷深处,大家知道它是如何形成

的吗?据地质学家考证,太行山大峡谷形成已有数亿年的历

史,大约在五亿年前,太行山一带还都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之后,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印

度大陆插入亚欧大陆之下,使亚欧大陆直接隆起,也称为造

山运动,原来,淹没在大山里的亚欧大陆逐渐隆起,形成了

现在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这也形成了我们中

国阶梯状的国土地势。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太行山正处于黄

土高原的边缘,随着地势的升高和隆起,原来的海洋消失了,

形成了现在的太行山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壳断裂,

加之流水的冲刷作用,逐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大峡谷。

通过窗外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一处景观叫“阁老岭”,据

民间传说,明代当地有位郭姓书生,进京考中进士,在朝为

官,忠君为国,年老卸任后,被皇帝封为阁老,他的姐夫韩

丞相欺君罔上、奸诈无比,甚至谋划政变,编造谎言,

皇帝到壶关县巡游,他骗皇帝说:“瓜掌有个小偏桥,桥上有

二十四个金拔条,小小阁老山,举手够着天,如果够不着,

踩上一块半头砖,登上风则岭,一眼望见三座城,仙境神驰

无其极,处处都是好风景,口头塔店巍巍池,南北行头连掌

池,石坡安口盘马池,大河桥上杨家池,鹅屋柳泉二土池,

南北刁掌小苇池,东西王宅路百尺,淙上赛里龙君池,东西

归善黄野池,川底禾登四家池,十里七里常家池,辛村土河

有天池,打开石门看水池,铜帮铁底燕子池。”郭阁老识破韩

丞相险恶用心,大义灭亲,避免了政变发生。郭阁老死后葬

在此地,后人称为阁老陵。郭阁老死后葬于此,占尽了风水

宝地,郭氏家族越来越兴旺发达。阁楼陵后有轿顶山,陵东

北有官帽山,东南有笔架山,陵东有印把山,仿佛是墓主人

的随葬品。

马鞍驼村地处峡谷要道,是古代晋豫通商的必经之路,

马鞍驼村山势形如一个一匹向西奔腾的骏马,村正中东西走

向的石板山节颇像马鞍形,山节中两处居住的人家就像马驮

着两个搭子,故称马鞍驼村。有趣的是,居住在山节两处的

南圪道、北圪道两村的人口长期相等。比如说南圪道这边娶

进了一个媳妇,北圪道不娶也会有人生子,北圪道这边嫁出

去一个姑娘,南圪倒那边不嫁也会有人去世。从古至今,两

村人数长期平衡,这种要增俱增要减俱减的状况,有人说与

骏马驮东西左右平衡有关。

这里是十八盘景观,历史上也叫羊肠坂,过去曾是晋豫

通商之道,是一条过步需千虑,举步如蹒跚,心胆掉欲碎,

毛发亦为寒。”的险陡小径。因它弯曲如羊肠而得名羊肠坂。

当年一代枭雄曹操北上太行,征讨高干时,就路过这里,写

下了千古悲言——《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

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

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据史料记载,清代康熙十年时,

山洪暴发,此栈道被冲的荡然无存,后来官府又募捐钱物,

重新修复,人们在三百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1300个

台阶,打了九折十八弯的天梯通道,从而得名十八盘。也就

是今天看到的样子。

大家右前方可以看到长约100余米的热水湾河水,数

九寒天不结冰,清澈如碧玉常年不间断,冬天热气腾腾,夏

天凉爽宜人,是天然的温泉浴场,此河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现已开发出了太行山大峡谷瓶装矿泉水,甘甜

可口。

我们迎面看到的一座山峰直插云霄,我们称他为“独秀

峰”,此峰横看成峰,侧看成岭,正是“横看成峰侧成岭,远

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太行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据土圪

堆村80岁老人李爱菊讲,很久以前河南省东山底村营造大

水,有个做生意的四掌柜携全家逃荒来到了这个地方,见此

地乱石遍野,河谷交错,河水常年不断,只有这个大土圪堆

适宜居住,便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种植庄稼,建房开店,

后人便把这个地方起名叫土圪堆村,自古啊,这里就是晋豫

两省的交通要道,也是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的一处胜景。

从独秀峰的右侧沿公路走1.5公里的路程便到达紫团山

黑龙潭景点。黑龙潭内有龙王庙,古闻方圆百里的村民遭受

旱灾时拜祭甘霖的神圣之地,所在峡谷窈窕狭长,蜿蜒曲折,

峡谷俩壁陡峭起耸,峰峦叠嶂,奇石嘉慧,目不暇接,已然

开发的龙潭戏水,悬梯漫步,龙潭灵泽,凌空栈道,孤山巡

游等景点,等您一展身手,以舒豪兴。

紫团山因山头常有紫气缭绕而得名,又称翠微山,抱犊

山。潞安府志记载,宋以后之紫团及唐以前之抱犊也!古有

南武夷北抱犊之说,今留有游紫团诗百余篇,紫团山海拔

1500余米,其间乱纵横、层峦叠嶂、苍松翠柏、浓荫蔽日、

泉流潺潺。春夏鸟语花香、沁香荡溢,秋来红叶满目、松柏

苍翠,冬季堆银挂玉、碧青璀璨、现已开发的一线天、独石

桥、飞来石、断头龟、关溢、天书、探水千年龟、云梯、白

云寺、云盖寺、紫团洞等奇特绝妙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

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更使人亦痴如醉,赞口不绝。紫团洞

位于紫团山边白云寺下,洞内千门万户、曲折回环、深远莫

测、扑朔迷离。有各类不同的钟乳石构成景观上百处,壁虎

二鱼相吻,桃仙对石榴,二仙真人(二仙真人系商朝微子之后,

潞郡屯留人氏,乐氏先祖从屯留李村迁至今陵川县境内月牙

湾村,父亲乐山宝,母亲杨氏。二仙之父乐公精通医术,悬

壶济世,深得百姓拥护。二仙真人是孪生姐妹,幼年丧母,

境况十分凄凉。两女子16岁时,遇继母吕氏,受尽人间疾

苦。她们在逆境中,从无怨言,并且对继母倍加孝敬,后又

移家至壶关县紫团山益阳里。据碑碣刻石记载,二仙真人历

代功德昭著,灵验屡现,博得世人无限尊崇,生能纯孝于亲,

神能忠诚于国而恩泽于民。虽然其事实虚实无凭,但是就其

精神实质而言,实在令人敬仰崇拜)。豆山米山,南天门、五

龙碰首、万年灯、七音钟、唐僧取经、紫荆城等景观,惟妙

惟肖,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大家的左前方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我们称它叫仙人

桥。此桥为单拱石拱桥,建于明代初期,据碑文记载,民初

年间,壶关百姓带头募捐,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

等五省,十八抚九十六县积极响应,出动劳工上千人,费时

一年才竣工,传说大桥即将合拢时,有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

骨的老翁翩翩而至,用了一昼夜时间精心雕琢出盤跤、飞龙

两块拱石,然后不辞而别杳无踪迹。翌日,大桥合拢,石匠

们自己雕琢的拱石均不合适,用老翁雕琢的两块拱石却是恰

到好处,天衣无缝,人们认为老翁是神仙鲁班下凡,便把大

桥定名为仙人桥。1987年仙人桥被确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

物单位、1989年仙人桥全面维修,1992年因民工路通车,

仙人桥闲置,仙人桥历经1200多年风雨沧桑,至今坚固,

吸引着专家游人到此考察观光,1992年因民工路修通前,

人们走过仙人桥,通过日月隧道上面的日洞,也就是慈母洞,

在踏上老爷坡到河南进行物质交换。民间传说,唐代时,河

南临县有位书生遵母命到并州,也就是现在的太原考取功

名,被此处的悬崖峭壁拦住去路,攀岩而上,不慎坠崖身亡,

死于峡谷羊肠鸟道,后来该母为祝天下学子赶考途中平安,

捐资顾工开掘了隧道,后人感念她的功德,把此洞叫做慈母

洞。走出日月隧道,豁然开朗,仅一洞之隔,风光和气候完

全不同,可谓一个江南一个江北!民谚有洞东种棉洞西村,

拿上红薯换地幔,你种一季我俩茬,小地不和大地换。

红豆峡到了,为何叫红豆峡呢,由于景区内生长着珍

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被誉为“中国情峡”红豆峡雄山秀水,

直壁断崖,整条峡谷由亿万年前的造地运动而形成,斧砍刀

削,绝壁对峙、河谷高段、瀑潭迭出、岩层丰富、化石众多、

这里林木葱郁、生态完好、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仿佛一

座天然氧吧。在峡谷深处的裙褶型沟坡上,成片生长有2万

余株天然红豆杉,这在我国北方地区实为罕见,方圆2.5平

方公里的石林公园,奇石林立、树木参差、植树相依、浑然

天成、独具特色。为专家学者拍案叫绝!峡谷内还开发建成

有极具观赏价值的杂果园和植物园,是情侣幽会、休闲观光

的好去处。这里有乡村人家、田园风光绝佳,民风淳厚、民

俗淳朴,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如诗画卷。不失为都市人返璞

归真的理想境地。这里有商烟隋砖,文化底蕴厚重,穿峡而

过的白陉古道。是上党古八陉之一。建于隋代和明代的滴谷

寺九连寺、遗址尚存。壁画、石刻、碑碣等遗产颇丰,是探

索考察研究史前文化、古代历史和佛教文化的现实教材。

此外,这里还有红豆峡保卫战炮台遗址、是开展爱国主义

教育的重要基地。峡谷山水供天祥地和,红豆情丝品和谐温

馨,红豆峡美美在自然,红豆峡奇奇在珍稀,红豆峡幽幽在

深邃,红豆峡秀秀在玲珑,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分体

现的是阴阳比和、古今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红豆峡的主要

景点有:七仙浴、三叠潭、紫云林、锯齿楼、龙眼泉、滴谷

寺、石树苑、红豆谷、植物园、鹅掌沟等。

接下来啊,我们变一下频率,请大家听一下壶关秧歌,

壶关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的时候没有弦乐伴奏,也叫

干板秧歌,广泛流行于晋东南地区,被称为“太行山上小黄

梅”,2005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有:《打

酸枣》,《仕女登科》等经典曲目。说得好不如唱得好,现

在啊我就为大家演唱一首壶关秧歌《打酸枣》。“那日头出来

一杠杆高,漫山遍野红滴溜溜好也么好山枣,杆杆拿在手,

蓝蓝跨在要腰······”

从此处进去便是八泉峡。 八泉峡是太行山大峡谷中气

势宏大、内涵丰富的一个高品位景点,她蕴涵了太行山之精

髓,实乃天赐的瑰宝,浓缩的盆景。最高海拔1700余米,

最低海拔600余米,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60.33平方公

里,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因峡谷中桥后沟有八股

大的泉水同出一地,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源均为8个泉眼,

三处泉数均合“八”倍数,易名八泉峡。八泉峡自然山水与

现代时尚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形成了4大游览区域:伟人

峰·伯阳山;云崖栈·天上人家;高峡平湖·八泉源;皮筏游·绝

壁走。该四大区域涵盖了伟人峰、雄鸡唱晓、八泉云梯、中

天门、北天门、玉皇阁、南天门、生肖令、瑶池、电梯广场、

时空隧道、高峡平湖、灵猴谷和小、中、大八泉眼等百余处

景观,突出了三大特色:地上游、水中游、天上游。乘208

米高的观光电梯靠岩壁上下,峡内风景一览无余,平步三层

空中透明观景台俯瞰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峭

壁对峙,峡谷中由南往北渐次抬升,顿生“心胆掉如碎,毛发

直发寒”的惊酥!穿越760米长现代化时空隧道,驻足坝顶,

凝视气势磅礴的拦水大坝脚下,既是“银瀑挂山间”绝佳欣赏

点,也是感官体验刺激的漂流起点。由外码头乘船及里,两

岸高山夹峙,峡中碧水荡漾,一种幽深、清爽的感觉油然而

生。站立船头,山峡碧水后移,船尾白浪逶迤,缕缕清风拂

面,点点碎雨浸身,不由得发出“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之感叹!蜿蜒11公里的长峡,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形成一

幅巨大的山峡风景画,徐徐展开,美不胜收。八泉峡景点的

同一条峡谷,同一面崖体,同一条河床间,依次出露元古界

长城季红砂岩和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灰溶岩、页岩等三

大古岩层,全面展示出了远古海洋生物漫长的进化史。国家

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八泉峡是太行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中心

区,出露的片麻岩是国内一大奇观。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

规划设计中心的专家们认为,八泉峡属“世界级极品旅游资

源”,“太行第一雄峡”,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地质科考、

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丁家岩村历史上曾名丁甲岩,因北宋时期杨家将在此抗

辽,杨六郎曾在这里招收铁匠,生炉打铁,制造盔甲,后来

当地百姓为纪念杨六郎便取村名为“丁甲岩”,后来又演变为

丁家岩,相传,丁家岩村一户姓秦的人家是酿酒的,他酿出

来的酒不仅口味儿正宗,口感好,喝了之后还可以预防百病

保健康,当年曹操北上太行山,路过大峡谷时,头疼之症突

发,唤来众多郎中都束手无策,结果曹操喝了秦家酿的酒之

后头疼之症得以缓解,后来才得知秦家酿的酒里添加了村里

的潭泊水,潭泊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元

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河村南面的悬崖上,矗立着一座高39米的塔,当

地人称之为“福寿塔”。与之相对的有一座福缘桥,说起这福

寿塔和福缘桥,就不能不提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院长如

睿大师,如瑞大师祖籍我县鹅屋乡南荒村,外婆家就在大河

村河西岸的河南村,如瑞从小在外婆家生活读书,得到了外

婆舅舅以及全村人的照顾,大学毕业后,皈依佛门,潜心研

究,弘扬佛法,时常回来看望外婆和舅舅,一次,他在外婆

家小住,正赶上天降暴雨,河水猛涨,河南村的村民全被困

在村里,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日常生活用品极其紧张,如瑞

目睹此景,回去后立即筹款筹物,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坚固结

实的水泥桥,取名“福缘桥”。

现在来到的是青龙峡,青龙峡融青山、绿水、峡谷、洞

穴、漂流等自然景观为一体,那太行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古道

雄关战事翰墨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游程约需4小时,青龙峡

的主要景观有:一线天、丹碧园、青龙潭、硕士苑、女娲洞

等,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秀丽风光,

也可以考察了解地质变迁的历史和现状,景区设有峡谷漂

流、闯三关、攀翘岩、荡秋千、悬撬杠、戏山泉等游乐项目,

山水醉游人,无处不消魂。

在我们的右手边,大家看到的就是女娲洞景观,女娲洞

原名女妖洞,因其洞窟形状有大地母亲的图腾,后改为女娲

洞,每到雨季,雷霆万钧,山水从洞中飞泄而下,而洞里的

钟乳石形成于6亿年前,钟乳石景观有鱼跃深潭、小妖吃奶、

精龟探海等,实为天下奇观,现在我们旅游观光巴士将缓缓

驶入我们的终点站太行山大峡谷东游客服务中心,请大家带

好自己的所有物品,准备下车,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

意见,或好的建议请提出来,我会及时改正,欢迎大家下次

再来,再见!太行山大峡谷等着您!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十日

附上党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长治县上郝村的天台山。

天台山有奇景:每年夏至这一天,不论是旭日东升的早

上,烈日当空的中午,还是日落西下的傍晚,游人站在天台

山上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身影。

传说盘古开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了人。先用黄泥捏成小

人,就是现在的黄种人。女娲累了,到河边散步,看见河里

有黑泥,还有顺山流下的石粉形成的白泥,就用绳子沾上泥

甩,溅出的泥点也成了小泥人,分别成为白人和黑人,因黄

人是女娲亲手所捏,所以就聪明些。女娲当皇帝以后,镇守

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并发水向太行山进

攻。大水冲走了女娲的许多“小泥人”,女娲十分痛心,即令

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

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

窟窿,遂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

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朝思暮想

要拯救生灵。一夜她梦见人们抬着巨石把天补好了,她高兴

得大笑,惊醒一看,天还是有个大窟窿,就决心炼石补天。

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

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场所。女娲选好地方,怕被人

占去,就脱下绣花鞋埋在山上,返回都城。女娲走后,山上

陆续来了诸多神仙,他们均是来躲避水火灾难的,都想将山

占为己有,便取出各自的宝贝埋于山上。等女娲带众兵前来,

他们都称天台山是自己的,与女娲争论不休。天台山的土地

爷见此状,忙上天禀告玉帝,玉帝降至,众神跪倒,玉帝说:

“天下有难,各位当忠于职守,现却逃避凶险,理该重罚。今

女娲炼石补天,各位要鼎力相助,将功补过。”众神跪地称

“是”,于是各神取回自己宝物,女娲取回鞋,随手磕了磕里

面的土,眼前堆起一堆土丘,这就是后来的无影山。

于是众仙人就在天台山周围住下,帮助女娲炼石补天,

现在天台山北半坡仍有许多庙的遗迹,南半坡、东半坡有“奶

奶庙”、“四大天王庙”、“龙王庙”以及“祖师庙”、“五谷神庙”、

“土地庙”等遗址。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十二丈、

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仿照此法,又用整

整四年时间,炼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头,连同前面的那

块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

虹、早霞和晚晖,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的一块留

在了海边。多少年后,这块巨石因是神仙所炼,众神路过都

要在此休息片刻。

天补过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

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

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作擎天柱,因

西、北两面的腿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从此以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

人们在天台山迎驾女娲归朝,女娲十分欣喜。到天台山后,

观望到普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笙萧。

后来,人们把女娲吹笙箫、望儿女的地方称作“望儿台”,

建娲皇庙,每年农历二月二十日人们就做些布娃娃带来,说

谁若带回布娃娃,就会有喜事降临,以此祭祀女娲恩泽万世

的功绩。

神农尝草

神农氏属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一般认为“三皇”是燧人

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与其同时代的传说人物还有有巢氏、

女娲等;“三皇”时代的传说,传颂了我国古人类摩擦取火、

织网渔猎、农业种植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创造,反映了我国古

代从用火和取火、采集和渔猎到农业生产的三个不同的和连

续发展的社会历史阶段。神农氏时代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形

成、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考古学上前仰韶文化时期及仰韶文

化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期和衰落期。传说神农氏

尝百草,试水泉,制耒耜,始教民耕种五谷,创医药,开市

交易,制琴作乐等,为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炎帝属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一般认为“五帝”是黄帝、

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炎帝早于黄帝之前是公认的。

与其同时代的传说人物有蚩尤、太暤、少暤;共工、祝融、

鲧,等等。炎帝所处的时代,约相当于考古学上仰韶文化中、

晚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初期阶段。“五

帝”的传说所反映的时代,约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或从原

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炎帝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后期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部

落与“火”有密切关联,《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而火与原始农业中以火焚山沃土的“刀耕

火种”的原始形式具有紧密联系,自汉代以后的学者大多认为

他们是一人,合称为炎帝神农氏,其事迹也合二为一,被尊

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传说炎帝部落原居于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宝鸡境内姜水

一带,《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后顺渭水东下向东向南

扩展,逐渐迁移发展到了中原地区。曾先后在河南洛阳、山

西长治、河南淮阳、山东曲阜等地“建国设都”,最早形成定

居的部落集团,融合华夏,凝聚四方,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

和统一之基础。战国《竹书纪年》载:“炎帝神农氏,其初国

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 据学者考证,伊在

今河南洛阳一带,耆在今长治市长治县黎岭一带。传说炎帝

神农氏的部落正是在上党地区首先进入并完成了从采集、渔

猎到定居、农耕的历史发展阶段。

上党地区今长治市区、郊区、长治县、长子县、高平市、

壶关县、潞城市、黎城县、沁县、沁源县、武乡县一带流传、

分布有很多炎帝神农氏活动的神话传说与遗址、遗迹、祭祀

性建筑、碑碣记载等;其中反映尝百谷、得嘉禾、兴农业的

传说的遗迹,主要分布在百谷山和羊头山两处,羊头山又有

炎帝陵的传说遗迹;反映“建耆国”于上党的传说遗迹分布在

黎岭(羊头岭)附近。长子县发鸠山和潞城县古潞子国遗址,

则有有关炎帝少女女娃和炎帝之后参卢的神话传说故事遗

迹。概括讲,遗址类有羊头山、百谷山、黎岭、潞子婴儿墓

地、发鸠山五大区域19处遗迹,祭祀建筑有北齐庙址及唐、

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筑20余座,碑碣有北齐、隋、

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共20余通,这在全国其它

有炎帝神农传说地区中占有很大优势。详细考述见山西人民

出版社《文明之光——上党炎帝文化探微》第一编,此不多

述。

由炎帝可联系到其后裔参卢居古潞子国的传说,今潞城

市东北25公里西流乡古城、潞河、续村一带,分布着大量

的古城址和古墓葬。其在续村的大坟冢,据传为潞子国婴儿

王之墓,俗呼“龙嘴圪堆”。考古发掘与调查表明,这一带为

春秋时期赤狄潞子国的所在地。古潞子国,据传为炎帝之后

裔。南宋罗泌撰的《路史》中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

空桑。…黄帝时为有熊氏,…爰代炎辉,是为黄帝。乃封参

卢于潞…潞是后繁于河之北东,商周别为赤白之狄,狄历啬

咎,皋落九州之戎。” 明代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中考证

羊头山炎帝陵时亦曾对古潞子国作过如下的考述:“《路史》:

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

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参卢之后,政衰,其国浸削,

至春秋时为晋之附庸焉。盖因国小无纲纪礼法,而民俗鄙陋,

颇同夷狄,然以火王,犹知尚赤,故谓之赤狄潞。潞子婴儿

娶晋景公之姊伯姬为夫人,其臣酆舒专政,虐伯姬而杀之。

鲁宣公十五年夏六月,晋荀林父帅师灭潞。事载《左传》。

今潞城县东北四十里有古潞城,即其国也。其国至神农冢一

百六十里。”

由神农氏还可联系到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泽州府志》

载:“釜山,(高平)县北三十里,形如覆釜,上有仓颉庙,

名朗公山。朗公,仓颉也,《路史》谓史皇,神农后。神农

已作穗书,书与穗相因起。今上党羊头山神农始种五谷处,

西连仓颉古庙。”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

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

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不而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

注于河。”《山海经》是我国早期重要的地理著作,其《山经》

部分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这段出自古老典籍记述的神话

传说,其发生地点确指为长子发鸠山,目前没有人提出疑义。

发鸠山,又名鹿谷山、发苞山、方山、亦名西珏山,位

于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山势雄伟,苍秀挺拔,蜿蜒南北,

属太岳山脉中段东支,东山脚下有清泉汩汩,为浊漳河之南

源,《水经》:“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发鸠山”。

发鸠山脚下浊漳源头处“泉神庙”,为祭祀炎帝之少女女

娃所建。其庙创建甚早,已不可确考,宋代政和元年(1111

年)长子县令王大定的《灵湫庙额记》:“县西四十里,有山

曰发鸠,其麓有泉,漳水之源也。有神主之,庙貌甚古,岁

时水旱祈祷,无不应验。政和元年,……天子敕名„灵湫庙‟,

褒神利国惠民之功也。”

《山海经》中“发鸠山”条下吴任臣所作《广注》引《律

学新说》:“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

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

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盖以精卫之事而傅会之也。”

明朱载育《羊头山新记》中说:“…发鸠山,山下有泉,

泉上有庙。宋政和年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

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

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

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致暴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

此两段所述,可以明显看出是炎帝少女化为精卫的神话传说

在民间不断地演变流传的结果。

灵湫庙正殿前原有木刻对联一副,内容为:女娃理水,

南经北纬,汇集神泉出灵湫;漳源泻碧,西流东注,灌溉上

党万顷田。祭祀女娃精卫的原旨仍存。

发鸠山主峰东南,现存女娃祠一座,面阔三间,为祭祀

女娃之殿,残破不堪,名称不存,殿内塑像全无,砖砌供台

尚存,上有烧制砖文“海水”或“海波” 等数字与精卫有关字

迹、字样存在,可略作印证。殿前有一残砖瓦砾沙石泥土聚

成的大堆,上面杂草丛生。传说为女娃之墓。惜无碑记等记

载可查详情。

在主峰之西北山坡密林里,有沙石雕砌古坟一座,依山

坡趋向,坐东南,朝西北,俯临山下杨家沟村。年代无考,

百姓俗呼黄(皇)姑坟,传说为女娃之墓,因女娃末嫁,属黄

花闺女,故称黄姑坟。亦有说为炎帝之女,称为皇姑坟。1976

年被盗掘,墓顶全开。石雕墓室构建尚留存完整。墓坐东南

向西北,通体用沙石雕砌,前设墓道,呈长方形单室结构,

其左、右壁及后壁各设一小龛式耳室,前墓道门石额上题刻

“视死如归”,石门框刻有对联倾覆不能视;墓室后壁上嵌石

质扇形扁额,题刻行书双钩“藏真”二字,旁有两竖石,阴刻

草书联为:“难随河山留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字体皆为

摹王羲之行草体;墓前散有石柱二根,石横额一根,似原有

牌坊之设。

关于“黄姑坟”名称由来,在长子县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

一个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发鸠山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

女娃之母一日去海边洗衣,不幸落水而亡,女娃为报母仇,

发誓要填平大海,于是变为精卫鸟,衔石填海,所以发鸠山

上的石头全是小碎石,因女娃末找婆家嫁人,所以葬她的坟

称为黄姑坟。这段民间传说,与《山海经》所载内容大致相

同。传说中的东海,很可能指现在的长治盆地,在远古时期

有古大泽存焉。

精卫填海的古老传说,蕴涵着民族矢志不移、百折不挠、

不畏强暴、人定胜天、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信念和精神,

千百年来流传不息、咏叹不断,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岑参、

韩愈等以及后来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志士,屡有诗文咏

赞。

羿射九日

羿是神话传说中又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英雄,是发明弓

箭的人。《淮南子·本经篇》:“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

杀草木,而民无所食。锲狳、凿齿、九婴、大风、封豕、修

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

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锲狳,断修蛇于洞

庭,禽封豕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羿凭他威武

勇敢的精神和神奇的射技,射日诛害,为民解忧。

屯留县三嵕山相传是羿射九乌的地方。《古今图书集

成·职方典》:“三嵕山,一名灵山,一名麟山,在(屯留)县西

北三十五里,三峰高峻,为县伟观.相传羿射九乌之所。”

《潞安府志·卷四·山川》:“三嵕山,在(屯留)县西北四十

五里,递高三十里,周三十余里,三峰巍峻,一名徐陵山,

一名麟山,一名灵山.相传羿射九乌之所。”山巅有庙,宋崇

宁间(1102年——1106年)封“显应侯”,赐额“灵贶”,每年

六月六日有司致祭;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三嵕山之

神”,敕有司春秋二仲、季夏致祭。泰岱豫洛等邻地异土之众,

也于此时长途跋涉,络绎不绝,前来祭祀。

古人有诗赞三嵕山曰:“罗列诸峰峙远空,霏微烟雨仰三

嵕。屋台似耸前朝钺,仙掌疑擎昔日弓”。

古来民俗认为“三嵕山之神”能致雨司雹,祷祀灵验,故

长治及紧邻的山东、河南地区多立有祭祀羿神的祠庙。长治

市现存主要的祠庙有城区邱村护国灵贶王庙、北石槽三嵕

庙;长治县司马乡辛庄三嵕庙、郝家庄乡安城村三嵕庙、北

呈乡北张村三嵕庙;壶关县黄家川乡南羊护村三嵕庙;长子

县宋村乡王郭村三嵕庙、常张乡大中汉村三嵕庙、南郭村乡

崇仁村三嵕庙、色头镇琚村护国灵贶王庙、大堡头乡两水村

三嵕庙、张店乡瓦张村三嵕庙;平顺县西沟乡流泉沟村三嵕

庙、北社乡北社村三嵕庙等。

相传,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他们的活动中

心在上党西边的晋南地区,有关其神话传说上党地区也流传

不少。中条山主峰历山,居于沁水、阳城、垣曲、翼城交界

处,山顶上修有舜王庙,传说是大舜耕治活动的地方,所以

又叫舜王坪,山腰东南有一天然溶洞,传说是舜王拘圈有罪

动物的处所。当然,实地考古发掘表明,这一带为下川细石

器文化遗址,其时代远远早于尧、舜活动的时代。丹朱是古

帝尧的长子,因其不肖,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而封丹朱于今

长子县一带,传说长子城包括熨斗台为其所建,县名亦由此

而来。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

鲧之子,姒姓,亦称夏禹,传位于子启而建夏朝。以善治水、

兴农业著称,历代受到赞颂崇祀。禹治水十三年,行遍九州

山川,足迹多次履及上党地区。战国地理文献《禹贡》载禹

为导水,曾经过“壶口、雷首,至于大岳;砥柱、析城,至于

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大岳即太岳山,上

党境内有其余脉,析城、王屋二山在晋城市阳城县境内,太

行山南段在上党境内。因此,上党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

禹的动人传说和“禹迹”。

平顺奥治村西有错錾沟,相传为大禹治水的一处遗址。

《潞安府志·卷四》:“土人传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

逆水不能下,被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凿痕今存”。

潞城县三池南里有大禹泉,《潞安府志·卷四》:“相传

大禹经此,相地穿井得泉焉”。

潞城县大禹山,相传大禹治水曾经驻留于此,因以名山;

山腰有洞,山巅有石砌大禹庙三间。《潞安府志·卷四》:“大

禹山在(潞城)县南十里,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

连长治百谷山,上建庙”。

《泽州府志·卷十三·古迹·凤台县》:“邑(今晋城市)东

南二十五里太行山北有龙门峡,传为禹所凿,盖丹水所出之

地”。

祭祀大禹的古祠庙,在上党地区也分布众多,《潞安府

志》中多有记载:潞城县“禹王庙,旧在县南大禹山,今移城

内。春秋二仲有司致祭”。屯留县“禹王庙,在北三十里浮山

巅。一在南十五里李坊村”。长治县“大禹庙在东十里壶口山

之西,宋咸平中重修”。壶关县“大禹庙在辛村,元延佑六年

建”。平顺县“大禹庙三:一在侯壁,一在三池北,一在东禅

南”。平顺县现存的还有北社乡北社村大禹庙、西青北村禹王

庙;阳高乡奥治村禹王庙、廻源头村北大禹庙、后壁村东北

禹王垴上禹王庙、任家庄东北禹王庙等。

邻近地区的 “禹迹”著名的有晋南运城地区河津市西北

的禹门,禹门又称龙门,峭壁千仞,对峙如门,黄河至此,

豁然奔放,喷风吐雷。《水经注》:“龙门禹所凿,广八十步,

岩际镌迹尚存。”山腰有禹庙。顾炎武《龙门》诗:“亘地黄

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旅游解说——精选推荐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7:3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13588293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旅游解说——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旅游解说——精选推荐.pdf

标签:太行山   女娲   传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