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纸箱手工制作大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
的典型。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
深闺绣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
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
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
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
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在严格
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
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当春香提议去后花
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
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
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
心思绪澎湃。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在梦
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在梦境与现实
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大胆
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
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
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
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杜丽娘历尽艰辛,终于在幽冥中找到了梦中的
爱人。在这样一个阴阳合二为一、没有封建礼教压迫的境界中作为一个幽灵,她可以毫无
顾忌地和柳梦梅尽情大胆地谈情,但此时杜丽娘所要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情欲的满足了,而
是要与柳梦梅生同室、死同穴地做对夫妻,可见杜丽娘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至此,杜丽
娘成功地完成了从欲望到爱情的升华和跳跃,是继身死的悲剧之后而出现的追求心的解放
的颂歌!在她的要求和指示下,柳梦梅挖坟开棺,杜丽娘从此获得新生。“如丽娘者,乃
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
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至情之至,宣扬了真情的神圣和超越生死的力量。
时代必然——封建意识的残留
虽然杜丽娘高举反抗封建礼教的大旗,可那些渗入骨髓的封建残余是不可能短时间消
除的。为争得家人的同意,死而复生的杜丽娘在经历死死生生的波折后,她需要社会的认
可,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仍希望要有婚姻的 “实礼”形式“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
不仅期待自己有完美的形象和良好的表现,还看中夫婿的政治地位的实现。柳梦梅赶考并
高中状元,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现实基础和社会的认可,金銮殿之上的指婚才能让杜柳二
人终成眷属。这使得一个超乎现实的完美形象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健全的人格。
总的来说,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从现实一一梦境一一幽冥——再到现实四个阶段,从
生而死,由死而生。这个过程就是杜丽娘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者塑造了
一个反封建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有情人,并且是达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这种形象,
是封建的礼教、理学排斥的,大胆否定了传统理学的“去人欲”荒谬思想。极具强烈时代
特色的杜丽娘的形象反映了反礼教的普遍情绪的强烈的要求,歌颂了为争取合理的生活愿
望得到满足而奋不顾身的坚持精神,执着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汤显祖与<牡丹亭>》 金开诚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2]《汤显祖说情》 章颖 山东书报出版社 2007
[3]《牡丹亭》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7:2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132762932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