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生日祝福语简短的)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进步思想
摘要:《牡丹亭》是一部传唱至今的优秀作品,作者所塑造的“至情”的化身杜
丽娘的形象折服了无数人,同时他在作品中直白的情欲的描写也饱受争议。但更
多的人认为,不论是“至情”化身的人物形象,或是男女之事的表现都体现了超
越时代局限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牡丹亭》至情情欲进步思想
汤显祖曾自谓
: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
))
’’明人沈德符在《顾
曲杂言》中也说
:
“《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从中我们不
难看出《牡丹亭》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几
点是必须具备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发人深思的进步
思想。在大多数时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正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或者说“载
体”。在《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汤显祖思想的代言人。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
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汤显祖为了表明自己“情”
的赞扬,将杜丽娘塑造成了一个“至情”的化身。但在我看来,杜丽娘的“至情”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她身上“至情”应该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戏剧的最初,杜丽娘是以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的身份出场的,这时的
她学着那些被闺塾教师陈最良用“后妃之德”所歪曲过得诗句,身上还背负着父
亲赋予她的不辱没门楣的使命。因此这时候,杜丽娘心中的“至情”最多算的上
是一粒未能发芽的种子。直到在春香的帮助下,她来打了自己家中那个满园奇花
异草,莺歌燕舞、亭台林立的后花园。园子中的一切都打动了杜丽娘,在“良辰
美景”的刺激下,她心中的种子开始发芽了。在《惊梦》中,“【山坡羊】没乱里
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
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
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就是从正面写出了杜丽娘
对爱情的渴望,是“种子”发芽的开始。就在这个当口,柳梦梅出现了。他的一
句“小姐,咱爱煞你哩
!
”打动了杜丽娘的心。而杜丽娘的“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道尽了自己的无限辛酸。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长久的压抑是的杜
丽娘找到了柳梦梅这个缺口,所以她可谓是尽情的发泄了一次。所以就发生的这
种在他人看来有点荒唐的“一见面就云雨”的事情。甚至我们可以说这是此二人
之间的并不是纯粹的爱情。但这毕竟是在梦中,因此梦醒之后杜丽娘感觉到了无
比的失落。于是在第十二出,杜丽娘寻梦不得,更是让人为其哀伤失落。梦中的
书生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深深的牵挂以及寻而不得的哀愁中,最后她因思
念成疾而香消玉殒,死后更让母亲将自己葬在梅树之下。在《诗经国风摽有梅》
中,节满果实的梅树隐喻了年轻女子焦急的等待追求者的心态。显然,杜丽娘把
自己认同于这棵梅树。这些都是杜丽娘心中的“至情”的种子的壮大的时期。知
道杜丽娘获准离开冥府,并且碰到了那个对着自己的画像痴心不易的书生,并认
出了他就是柳梦梅的时候,这颗“种子”才真正的成熟了。
对于《牡丹亭》这部作品,历来另外一个让人争论的焦点是作品中对于“情
欲”的直白的描写。“汤显祖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这正是明王朝乃至整
个封建社会日趋没落时期,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封建
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断在政治上采用高度集权形式加强统治,同时更
从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控制,特别是对妇女,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更
加严重。明代统治者不仅极力表彰贞节,提倡“女德”,皇帝、后妃还亲白出马
编写妇女道德教科书,以虐杀她们的精神生活。”
1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牡丹亭》
与当时的时代氛围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因此,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显得很微妙了。
“汤显祖的《牡丹亭》的写作处于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
17
世纪
早期将爆出一种从男性文人角度出发的对年轻女子的纯洁无邪的迷恋,这也许是
对当时正兴盛不衰的色情文化的响应。”
2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
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
人物形象方而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
3
流传于清代的《牡丹亭》的各种评本中
最罕见及特殊的版本—《才子牡丹亭》,该书的批者抓住了“情”与“理”的对
立,提出了情欲是一种自然而不可压抑的力量。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牡丹亭》
中的“情欲”的描写的看法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在最初读《牡丹亭》的时候我
认为作者在剧中拿出这么一段,无疑使一个“败笔”,因为它是很不真实的。是
想,对于未婚男女之间的这种情事,即使是在当代依旧是讳莫如深的。而现代人
的思维与古代相比较,那肯定是进步了太多,所以如此前卫的思想是在是出人意
料。更何况这种事情是发生在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身上,而且这个大家闺秀
还深受来自自己的父亲,以及闺塾老师的传统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所以这一行
为就更是无稽之谈。我甚至觉得这是作者为了迎合中下层的市民观众的低级趣味
而刻意设置的情节,甚至就是上文中的对情色文化的响应。也许如上文中提到的,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人的本性被压抑太长时间之后的一次激烈的反弹。但这种想法
依旧不能让我信服。但在考虑了诸多观点之后,以及许建忠老师的意见,我觉得
这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但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给此事披上了“梦”的外衣。诚
然,如许建忠老师所言:“你可以指责一个人的行为不端,但是你不能指责你一
个人的梦中的行为,因为现实与梦境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杜丽娘的复生之后
的“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的做法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经过了这种处理之
后,读者就不会觉得有失妥当,反倒觉得这是一种人的性情的正常的合理的抒发。
所以,对“情欲”的直白的描写应该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情”与“理”的对立的
一种手段,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一般的庸俗的色情描写是有区别的。在
《惊梦》中的描写,“含笑不行、牵衣、低问、羞、抱、推、合等一系列的动作
都可以看出男女自然属性的复苏,少女固有的娇羞和渴望被怜爱的想法是那样浓
4
由烈,由含笑到羞怯到推再到合至一处,都表现出丽娘自然可爱可怜的一面。”
此看出,如此露骨的描写,并没有让杜丽娘的形象黯然失色,反倒是她更具魅力。
总之,《牡丹亭》所标榜的正是这样一位青春少女所代表的“情”对抗道学
的、传统道德规范的“理”的过程。杜丽娘身上的对爱情的渴望及追求,以及种
种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大胆做法,或者说想法,都体现了作者的开放的思想。
注释:
1.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对人性复归的追求》张文霞
2.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睡情谁见?——汤显祖对本事材料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7:2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12941168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中的进步思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中的进步思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