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4-03-21 17:17: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春天的古诗有什么)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摘要】《牡丹亭》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冲击封建礼教

的叛逆者形象。杜丽娘还魂归来的传奇爱情,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理论,以其叛逆

性成为反抗礼教、解放人性的典型,以动人的魅力感染着世人。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反叛性;人物形象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绘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坚

贞爱情,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者形象。这一人物以

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本文通过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前后蜕变分析,透

视人物性格中的复杂性,着重阐释这一形象的反叛性并探视这一形象的价值所在。

一、从遵从到反抗——内心的蜕变

杜丽娘是传统封建礼教孕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闺秀,是南安太守杜宝与夫人甄氏的独

生女。对待父母她乖巧听话,她聪慧无比,擅长女工,精通琴棋书画。尽管如此,他的父

母却仍旧时常自叹,“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

眉娇女”①。因为丽娘不是男儿,所以她的父母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她能贤德淑慧,只

求找一个贤德的女婿来光耀门楣。面对这种守旧的传统思想,此时的杜丽娘似乎并无怨言。

她对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什么反抗,而是选择默默地接受。第七出《闺孰》详

细描述了杜丽娘读书求学的场景,腐儒陈最良要她早起读书,丽娘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

抗拒,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①;而当天真调皮的丫

头春香对先生“之乎者也”的说教表示不满时,丽娘甚至出声制止。举手投足间表现现出

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这时候的杜丽娘很端庄乖巧。可是在她封建闺秀的外表下,有着天

性使然的热切情感。

《闺塾》一出中,看似温婉的丽娘,其活泼自然的少女天性便借着春香的顽皮表现了

出来。春香为她打开了释放了内心世界的大门。青春年华的丽娘迫切的想看看在春香口中

“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①的花园是个怎样所在。于

是她踏出了深闺,看到了园中春色,不由从心底生发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①的

感叹。这一次的游园如同燎原的那一点星星之火,园中的景色是那样的美,“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想到如此动人的景致却少有

人观赏。从花中,丽娘联想到了自己——深居闺阁,空有如花美貌,却无人欣赏,时光虚

度,不正像这人迹罕至的花园吗?她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却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

运,感到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情难自抑之下便再无游园之意了。观之不足、兴尽而

归是假,美妙的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愫才是丽娘由喜转怨的真正原因。在杜丽娘的心中,充

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青春的向往,内心情感的激荡使她产生了对抗封建礼教的念头,而

对抗之法便在一个“情”字。

杜丽娘成长在森严的封建家庭环境中,没有任何机会接触任何陌生的男子,甚至家中

花园的春景也只能是偷偷一游。世俗的礼教像重重的枷锁禁锢在她身上,美妙的春光在她

的心里泛起了涟漪,可已经觉醒的热情却无处宣泄,她只好在梦境中与情郎幽然相会。最

终,丽娘为追求这一份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爱情郁郁而终。她的生命终结了,美好的爱情之

路却刚刚开始。杜丽娘的感情非但没有随着生命的消逝而终结,反而因摆脱了礼教的束缚

而显得愈发热情、直白、大胆、主动。面对柳郎,她真诚率直地表白爱情,在她的热情感

召下,同样渴望爱情的柳梦梅与她订下了白头之约。在一个没有封建束缚的世界里,她终

于自媒自婚,实现了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完成的爱情理想。

二、“情”与“理”——矛盾的聚焦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7:1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1265058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pdf

标签:爱情   形象   牡丹亭   没有   反抗   礼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