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

更新时间:2024-03-21 15:45:2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关于兔子的作文)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

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是激励和鼓舞全中国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爱国人

物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

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

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

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

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

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

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

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

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

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

昭昭”八个大字。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

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

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

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

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

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

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

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

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

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

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

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

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

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

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

俗。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3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

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

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

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

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

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

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

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

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

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

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

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

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

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

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

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

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

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

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

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

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

影响深远。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4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

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

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

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汉武帝回

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

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苏武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

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

是公羊,要求苏武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苏武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

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

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

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

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

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

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苏武。他们瞧见白胡须、

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苏武

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5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就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

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

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

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

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

师。

但就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就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

劝他:“科学就是没有祖国的,就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就是

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

“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就是科学家就是有祖国的。我就是一个中国

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

建造的。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6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

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

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

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

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

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

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

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

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

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

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

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

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

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

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

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

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

(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

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

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

械、阵图等都有创见,戚继光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7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

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

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

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

“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

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

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

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

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

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

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

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

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

葬于苏州灵岩山下。十大经典爱国故事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8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

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

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

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

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

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

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

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

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

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

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

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

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

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

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

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

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

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

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

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

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9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

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

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

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

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

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

了。每当大集的时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购买和换取内地的丝绸、

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他们的皮毛等产品也是汉族商人喜欢要的。场

面十分热闹。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

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

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

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

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0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

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

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

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

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

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

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

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

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

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部将写给袁绍的,

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

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

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

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1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

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

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

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

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2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店铺生。他们都就是些少年。有个

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之后他学

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

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

着要修,因为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

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

他们就什么也不带给。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

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

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就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

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

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

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

铁路。这就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

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3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

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

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

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

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

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十九

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4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

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

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

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

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5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

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

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

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

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

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

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

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

“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三十九岁。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6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

误会,积怨非常深,感情非常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

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

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

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

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

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

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

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

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十分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

说:“国家危急,咱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了。”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

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7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

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

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

随卫青出征。他率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两千余人,战功冠

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

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十万余人。汉武帝非常喜欢这

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

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

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

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8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

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

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在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

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

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

歌》。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9

老革命家吴玉章,在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在1904年元旦,因

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

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

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

否则,就要举行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0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

“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

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

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

吉鸿昌非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

自己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

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

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

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就是中国人!”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1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十六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

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

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

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

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

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

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

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

动。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2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

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

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

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3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

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之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

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

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

然是个文官,但是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

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

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

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

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

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

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

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

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

祥投降,但是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

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

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

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

“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

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

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

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

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5:4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071211681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爱国人物故事(通用23篇).pdf

标签:匈奴   中国   倭寇   屈原   爱国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