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八谷)
浅论《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文学的典型代表著作,塑造了大量我们耳熟能详
的人物形象,笔者将以现代女性观点出发去认识书中塑造的各色女性,试图寻找当时阿拉
伯女性的生存情况,并借此探究中古阿拉伯文化,以期更加了解阿拉伯文明。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女性;形象;典型人物
《一千零一夜》是中近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
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
到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
本定型。从成书时间来看,伊斯兰教的兴起与繁盛对书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因此书中的很多女性形象带有了浓重的伊斯兰教的色彩,例如男尊女卑的伊斯兰教
义;另一方面,因为书中的故事大多是闲聊时的谈资,因此又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民间传奇
的色彩,例如《哈·曼丁》中的人神之恋以及《阿拉丁和神灯》中都有这方面的反映;同时
因为这些故事寄托了叙述着的美好理想,因此里面还有很多勇于解放、大胆追求爱情的女
性形象,例如桑鲁卓、马尔基娜等。总之,可以说《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形象体现着不
同时期社会规范与个人追求的结合。
一、顺从依赖的女性形象
穆斯林民族是一个顺服安拉的民族,穆斯林女性在婚姻中充当顺服丈夫的角色。《古兰
①
在伊斯兰教义中,经》教导:“贤淑的妇女是服从的,在暗中谨守安拉为她们防守的节操。”
①
《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8页。
1
妻子对丈夫的义务主要是“忠诚和顺从丈夫,孝敬公婆,生儿育女,管理家政,维护稳定
和幸福的家庭。”
①
因此,伊斯兰女性长期在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顺
从、保守、依赖的性格。她们更多的是选择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即使偶尔出门也在自己脸
上蒙上纱巾以示遮掩,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逐渐失去了自主意识转而成为了男性的附庸。
这种形象在《第一个巴格达女人的故事》中典型的代表:
然而,正当我们生活十分快乐之时,两位姐姐却对我说:“妹妹,我们还想结婚,我们
必须要有丈夫,否则将无法生活。”
②
这个故事中两位姐姐结婚后和丈夫准备了一些货物带着父母留下的钱财出门旅行,两
个姐夫在钱都花完了后就抛弃了两个姐姐,让她们在异乡流落街头,靠乞讨过日子。两位
姐姐回到家乡时,衣服和鞋子已破烂不堪,头发散乱,像个疯子一样,是靠着妹妹的接济
又过上快乐的生活,但是她们还是想要结婚,婚姻制度、男尊女卑观念已经深入到她们心
里,她们早已经丧失了生活的自主权,男性和婚姻是她们的依靠。
《一千零一夜》中很多故事都在传递一个信息:顺从的女子是有福的。最具代表性的
是《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中的公主,补鞋匠迈尔鲁夫通过欺骗娶到了公主,婚后计谋
败露,公主并未告发丈夫,反而竭尽所能帮助他避难:
“你去换一套宫服,带上我的私房钱共计五万金币,骑匹快马,尽量逃往父王管辖不
到的地方去,并用这笔钱在当地从事生意买卖。一旦在他乡定居下来,便赶快写信来,让
我知道你的情况,这样我便可以随时接济你,你就可以安心地客居异地。一旦父王逝世,
我便会马上把消息告诉你,那时候你回来就会同样受人尊敬了。万一不幸,你先我而亡,
或我先你去世,那就只有等来世再见面了。我觉得这样应付是对的。分别之后,只要你我
①
②
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218页。
《一千零一夜·1》,纳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06页。
2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5:4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06883168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论《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形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论《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形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