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建筑工程安全员)
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白居易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中的故
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能够在历代
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下面是对此篇诗词的赏析,欢迎参考!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婉转曲折,催
人泪下。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被任命为盩(周至)县(即今陕西
省周至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等一同观览仙游寺时,谈起这个故
事。照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转》。
据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中载:“及再来长安,又闻有
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
同他妓哉!’由是增价。”白居易自己在《集拙诗成十五卷因题卷末戏
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
成。”足见《长恨歌》这首诗既被诗人视为压轴杰作,又深受时人所
欣赏,熟诵于“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元稹《白氏长庆集
序》),流传很广。
从开头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诗人主要针对
唐玄宗重色贪欢,朝政荒废,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姊妹权重一时的
情况进行了讽刺、揭露。对玄宗,首句就“重色思倾国”,“重色”
则轻国,也就必然导致“倾国”。重色的君王遇到天生丽质的杨家女,
二人朝夕相处,芙蓉帐里度良宵,春日出游赏春光,玉楼宴饮,玄宗
皇帝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时间都耗费在贵妃杨氏身上,也就必然疏远
臣下,荒误政事,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正含蓄
地道出了这一点。杨玉环本是薛王李瑁的妃子,也即玄宗的儿媳,
“养在深闺人未识”等句是对本朝皇帝避讳的说法。
作为一国之主的玄宗,为了求得绝色美女而置父子伦理于不顾,
已足令人反感,加之又因此荒废朝政,置国家百姓于不顾,玄宗之无
道自不待言,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始终都是处于被奴役、任人支配的
地位,杨玉环面对这个重色的国家最高君主,无论如何不能主宰自己
的命运,她的入宫本是被动、不由自主的。但这个天生丽质,一笑百
媚的女子,在得到玄宗的宠爱后,竟恃宠而骄,让她的姊妹弟兄皆得
封官赏赐,尤其是其兄杨国忠为相期间,专横跋扈,祸国殃民,民愤
极大。这个艳冠六宫的女子,已经堕落成骄奢淫逸的皇帝宠妃。同时
也透露出玄宗皇帝为了获得这个娇艳妇人的欢心,是不惜一切来满足
她的贪欲。所有这些事实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只是极含蓄地用“遂令
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句,点出杨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的情势。可以看出,诗人在立意上就要用这首长诗来对玄宗的荒唐与
贵妃的骄纵进行谴责和抨击,题为“长恨”,就包含这一层意思。
“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禄山起兵反
唐,唐朝君臣狼狈出逃、杨贵妃被缢死等事的经过。正当玄宗沉迷于
轻歌曼舞之际,一阵鼙鼓声从渔阳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霓裳羽衣
曲”,也惊醒了李、杨二人永远享受荣华富贵之梦的幻灭。同时,
“惊破”之“破”字也暗示着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将自此一蹶不振,
昔日的繁华将永远成为历史。这一段,作品逐渐转入对李杨二人不幸
悲剧的同情,他们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痛苦的直接承受者之
一,在叛军制造的战火烟尘中,曾经尊贵无比的唐玄宗不得不携带着
杨贵妃等仆从妃嫔,仓皇向西蜀逃奔。
然而,这场悲剧更深重的受害者——广大的将士百姓不再沉默了,
他们要求惩办酿成灾难的罪魁祸首。于是逃亡中的玄宗皇帝被迫将杨
玉环在马嵬坡前缢死。杨氏实际上充当了玄宗的替罪羊,她的死是社
会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环境导致了她的堕落和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讲,
她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所以,诗人在叙述她的死亡时,是以
同情的笔调来描述的。
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描写玄宗对贵妃的
追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挽救自己心爱的人于一死;及至叛乱平定,
一人独返长安,物是人非,其凄惨悲伤之情不难想象。途径马嵬,触
目伤情,痛不可遏;独处旧宫,对景思人,刻骨之痛,这些都写得感人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5:3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06420168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