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书笔记15篇

更新时间:2024-03-21 13:53: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外购件)

《读者》读书笔记15篇

《读者》读书笔记15篇

《读者》读书笔记1

这个星期,我读了《读者——最珍贵的礼物》这本书。这本书里讲的是感恩

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了什么是爱。品尝美酒是一种味觉的幸福;欣赏美景是一种

视觉的幸福……而品读美文却是一种心灵的幸福!美丽的文字具备了音乐、绘画

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让我们在纷繁俗事中得到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其中,令我最感动的一篇是《爷爷的饭桌》,讲的是一位年老的父亲与他儿

子、儿媳妇和小孙子生活在一起,可老人家吃饭总是打洒牛奶、打碎碗,但他不

是有意的,因为他的手颤抖得厉害,吃饭十分艰难。他儿子和儿媳妇十分恼火,

于是,为他在角落设了一个小饭桌和一把小椅子,与俩夫妻分开吃饭,老人家的

碗是木碗,是为了防止他打碎碗。一天,孙子做的事让两夫妻恍然大悟,他们知

道了要孝顺老人家,于是夫妻俩不在厌恶老人家,表现得十分孝顺,从此,这一

家人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有所悟,这些或睿智凝练或甜蜜

温馨或理性思辨的文件,既可以启迪我们智慧,又能修炼我们的精神,放松我的

心灵,它使我们享受到了阅读的愉悦。让我们都一起来品读这本书吧!

《读者》读书笔记2

看完《朗读者》这部电影,才去阅读的文字。喜欢曹文轩为这本书写的序言。

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

义大国。流气在我们周遭的每一寸空气中飘散着。一次朋友的聚会,一个会议的

召开,我们已经很难再有进入庄重氛围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本就在应当庄重的场

合,也已无法庄重。嬉笑声荡彻在无边的空气中。到处是低级趣味的消化,到处

是赤裸裸的段子,人与人的见面无非就是玩笑与没完没了的调侃,说话没正经已

经成为了风尚。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

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一个本就没有宗教感的国家,变

得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缺乏神圣感。

小说短小而精悍,读起来没有负担。喜欢一切与阅读有关的电影和书籍。在

电影中,特别喜欢汉娜在监狱中听朗读的镜头。也喜欢他们有关系之前的朗读环

节,电影镜头拍得非常唯美。

有几方面想不通,一是为啥米夏为啥能比大她20几岁的女性之间有情欲。

二是汉娜难道因为文盲一事而特别难堪吗,这有什么好尴尬的呢?三是米夏实在

太爱太爱汉娜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他这般爱她?四是汉娜为何要自杀?

关于汉娜自杀的想法如下:

一是入狱之前的她是骄傲自尊的,不爱米夏,后来在狱中可能爱上他的;后

来入狱,坐牢到60多岁,出去怎么办,她自己没多大的把握,盼头也就是个米

夏,唯有他能带给她希望,结果他来监狱探视后无意中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了他

的内心,汉娜意识到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之前那样。她的自尊心显然是受到了伤

害(因为她比别人的自尊心强N多倍),二是她在狱中多年的阅读和阅历中,看

清了一些事,变得非常淡然。对人世没有多大眷恋。性格决定命运吧,总之,汉

娜是个为自尊而活的人。

也许人不应该为自尊而活,要为自己而活,不要把快乐和幸福寄托于他人身

上,独善其身就好。

《读者》读书笔记3

“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没有感动,而是缺少

能够感动的心灵。很多的感动,或许缘于瞬间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让

我们的心中充满感动。”是啊,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片毫无波澜的湖水,那么

《读者》便是这片湖水里泛起的点点涟漪,它用真挚的情感串起我们的心,亲情,

友情,爱情,都在这一刻化成一叶叶小舟,驶向那片名叫“感动”的彼岸。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读书经历。曾经,为那一篇篇美丽而真实的爱

情童话深深震撼;曾经,为那一股股感动人心的亲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泪;曾经,

为那一段段感性哲学的小故事思考人生……

情感的交织,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对比,就像一个个满满的包裹,充实着我

的人生。在《飓风中的两个瞬间》__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对

飓风时,选择牺牲自己换取其他8个人的生命,正如小说人物福尔摩斯所说:“为

了公众的利益,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死亡。”而作者最后的点睛之笔更是全文的

亮点,每场灾难都是对人类的严峻考验,就在这些考验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最光

芒四射、最铿锵峻拔的魅力人性。

在《一杯温开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开水都会蕴含着一份感动,蕴含

着一份爱,它启示了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事物,也许它看上去普

普通通,其貌不扬,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它会成为一份盛满感动

的小礼盒,让打开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泪。在《爱情的出口》中,我以一个特殊

的视角见证了一段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还记得那句话“因为有爱情,这

世上,就不会再有一个人的出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许我没有经历过轰

轰烈烈的爱情,但我明白了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

悉心的呵护,更需要能够承担那份责任的决心。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小故事,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

许多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情感,明白了感动是需要去寻找,需要自己去感触的,它

一直都在你我的身边。去留心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许我们就不会再抱怨命

运的不公,取而待之的将会是会心而又灿烂的微笑,每当阴霾笼罩之时,不要低

头埋怨,抬起头仔细寻找,也许你就能找到那缕照亮心灵的希望之光。

也许,这本书并没有世界名著那么出名,那么深沉,那么伟大,但是它用朴

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微观的感动世界。如果说世界名著是正

餐,每日必须,那么这本书就是甜点,它会在我们酒足饭饱之时再送上一份来自

内心深处的甜。作文

《读者》读书笔记4

《读者》读书笔记5

今年寒假,我读了《寄小读者》这本书。我深受感触。

《寄小读者》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最为畅销的儿童散文集,之所以能长久的

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便在于那时年轻的冰心那未泯的童心,透明的真心,温

暖的爱心,还有他那充满女性气质的清新佳丽的文笔。这一切使得《寄小读者》

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至今仍温婉的流淌在我们的心底。

作为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翻译者、学者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冰心,她呕心沥

血,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作品和人品,成了真善美

的象征,布偶的我由衷的爱戴和崇拜。

《读者》读书笔记6

①我爱流泪,不过极少是伤心的泪,更多的,是因为感动。曾经把读者里一

个少年自强,又担负着照料单亲妈妈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学生还睁着大眼专心地

听着我读下去,我却哽咽着无法出声了。懂事的孩子马上有人站起来自告奋勇地

帮我往下读。那节课,整个教室教被一种感动所包围。有时,看书,读着读着,

不觉眼眶模糊。马上翻开另一页,怕感动进一步漫延。不过,

有人说,《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__中,有朋友聚会,要求每一个人说

一件能感动他人的事,谁能让大家感动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于是,一个又

一个故事讲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尽。畅快!是的,所有的感动都缘于心灵

深处的震撼,所有的感动都来自于灵魂深处,没有真情,哪儿来的感动?生活中

有那么多善良的心善良的人,怎么能不让我们对生活乐观呢?……就这样,在无

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里升华成了一

轮明月,一盏香茗。

②《信任》。__记叙的事情很小:因想为爷爷买助听器少带400元的我正为

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权当我借你的!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

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他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

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作

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那钱作者很快还了,而在作者和

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

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不需要有担心受骗的

惶恐,不需要有被骗的气愤,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戒备该多好啊!

《读者》读书笔记7

我一直烦恼于作文写得不够出色,当我把《寄小读者》这本书读完时,有了

两点体会。

第一点:要留心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每次写作时我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好,

脑子里一片空白。自从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读者》之后,我知道了我以前

是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想要有素材,就要养成仔细观察

生活的好习惯。第二点:要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语句。过去,我虽然读过许

多书,但是没有细看,看后一会儿就忘了。自从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就如饥似

渴地精读书目,摘抄好词好句,我以为这样我的作文就大大提升,但并未如愿以

偿,写作水平还是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没有了解词语的意思而

引发的,这样就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以我之后读书时候,我就注意了,看书不

要看得太快,要仔细看,遇到不懂的词语要,扫除拦路虎,不能就这样忽略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地这么做,我的写作水

平一定会提高。

《读者》读书笔记8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栏目一次次使我落泪。今天给大家

分享其中一位朗读者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村庄叫巴拉格宗,这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可以

说是与世隔绝,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的一个地方。朗读者斯纳定珠就生活在这个

地方。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铁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烧的通红的小铁块蹦

到眼睛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疼的像是针扎。无奈父亲只能带着他去县城求医。我

没想到的是他们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达县城的医院。就在小斯纳定珠因为第一

次看到汽车见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兴奋的时候,噩耗也来临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

疗时间他的右眼不可能复明。年仅十岁的孩子还没有见过我国的大好河山右眼已

经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绝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车开到自己的家乡。

他十三岁离开家乡去外闯荡到四十岁的时候已是三、四千亿的身家,他有了

自己的火锅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场等等。他终于可以开始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了,

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乡修路。

本以为一切可以顺顺利利的,没想到的是家乡的父老并不支持他,甚至有人

在他脸上吐口水。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去解释……取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接着又是

一个难题,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骂走了一批又一

批技术人员。最终有人愿意帮他修这条天路。然而在修路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次

的资金短缺,他就变卖家产,低价卖了火锅城,卖了五金市场。

可以想象他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终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在

悬崖峭壁上修出来一条天路。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

了。是他在地图上补上了自己的家乡巴拉格宗。

我想是当初的志愿,是信念支撑他走到最后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和他最大的

不同之处吧!最后愿斯纳定珠以后的生活一切顺利!

《读者》读书笔记9

今天,我一口气把冰心奶奶写的《再寄小读者》读完了。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两个小小的日记为例,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我把

主要内容理解为三点:

第一点:“他总是专心地听讲,笔记也记得很好。”读到这,我不由得想到

自己: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老想和别人说话,有时还搞小动作。

记笔记就更别提了,老师要求抄的,我就随便抄点,不要求抄的,我连看都不想

看,怪不得我的作文进步不大。我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专心

听讲,从课文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

第二点:“他尤其喜欢读书,辅导员和教师介绍过的书刊,他总是读得很仔

细。”多读课外书,积攒词语才能写好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虽然课

外书读得也很多,但总是读得很快,由于只注意故事情节,而不注意记忆书里的

好词语,所以老师的评语中总是写着“词语不丰富”几个红色的大字。可我的星

星姐姐却跟我恰恰相反,她也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得很仔细,她还特别喜欢爱

看一些词语丰富,对自己写作文有帮助的书——像《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她

读得可多啦。每次到她家,我看她的作文评语中总是写着“词汇丰富、语言生动”。

相比之下,我比星星姐姐差远啦。以后,我在看课外书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词语。

第三点:“你们现在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思想性很强的,写得很好的故事

和诗歌。”我读到这里,回忆了一下,我们的课本里几乎都是思想性很强的,写

得很好的故事和诗歌。我不由得想到,解放前的孩子只能渴望上学,相比之下,

我生活条件这么好,既有老师辅导,又有家长关心,可我为什么不好好抓紧现在

的有利条件认真读书呢?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下决心一定要像冰心奶奶说的那个孩子一样,上课专心

听讲,多看好的课外书,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读者》读书笔记10

走进艺术家的生活,我感受到了艺术的气息;走进户外运动家的生活,我感

受到了山水的气息;走进作家的生活,我感受到了书香的气息。走进文学家冰心

的生活,我感受到了母亲挂心子女的气息。

冰心,原名谢婉莹。高兴地,我走进了她笔下的《寄小读者》。

在这几十篇通讯录中,我看出了冰心老人以亲切的口气赞美了自然;赞美了

祖国;赞美了母亲的伟大以清丽、优雅的文笔将童心跃然纸上。虽然每篇通讯录

字迹不多,但我从十分精湛的语句中读出了冰心对国学的热爱,对于祖国的热爱,

对于母亲的热爱!

从几篇信件中,我也探出了冰心孝敬父母、关心兄妹的情怀。每篇的字里行

间,都充分表达了冰心对于父母的关爱,不经一个“孝”字涌上了我心头,停留

了太久太久。

冰心,我敬佩你的才华,是那样横溢、出众。我敬佩你的精神,是哪样令人

赞叹,使得无数的文学家向你致敬。我敬佩你那惊天动地的孝心,是那样让我感

动。我更敬佩你那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祖国后代的行为。你用自己的方式在那战

乱期间教育着祖国的花朵。用生命和笔为国家献出一点力量。

你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灵。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孝心、你

的精神。也要追逐你的才华!

冰心老人你用《寄小读者》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航帆……

《读者》读书笔记11

《读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开放,不需要别人去观赏或者赞美;《读者》

又或者小巷里的女生,幽雅地立在那里,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总之,没有《读

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两条平行的流水线。

有一天,不经意间,又碰到了《读者》,娓娓读来,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热

烈;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读者》包罗万象,既有大家、专家之雅,也有

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学经典,也有小品随笔。总之,《读者》是一本真正的

打破了精英与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杂志。之后,我每个月都会按时买回最

新的《读者》,弥补自己正因上网过多,落下的阅读功课。最近的《读者》对我

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譬如对于中国大学教育扩招的思考,譬如对于全球气候变

暖的凶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读者》是一本比较适合这个时

代的人们补充知识与精神财富的杂志。

《读者》杂志与互联网也有莫大的关联。首先,《读者》采用的读者推荐机

制,很类似于这天互联网的机制,从这一点来说,《读者》的读者不仅仅仅是信

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搜寻者,不仅仅仅是消费,也有劳动付出。其次,《读

者》是一本贴合博客精神的杂志,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读者》分享的是

知识,是情感、是期望。再者,这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之因此

流行,与《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对广袤无垠的知识或者信息中,为网

民或者读者寻找到最能满足读者(网民)需要的信息。

很喜爱《读者》,没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爱。

《读者》读书笔记12

《寄小读者》此书是冰心奶奶在19到19间给小读者写的通讯,整整一共二

十九封。冰心奶奶还写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我十分喜爱这本书,

不由得心醉其中。

阅读着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读者》,我总是觉得,冰心奶奶此时就坐在我的

面前,与我拉家常,说说自己的喜怒哀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随意得很。在这

些信中充满了,冰心奶奶对母亲、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小动物的怜爱,凝结了

冰心奶奶对孩子们未来的希望。

《寄小读者》中的通讯五里,冰心奶奶在即将出国时,对母亲的不舍,以及

深深的爱。有母女二人上车,女孩不住的撒娇,而那母亲又似爱怜,又似斥责地

与她谈话。冰心奶奶此时心中有几丝难过、酸楚,因为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即

将与母亲离开,表面上虽然满不在乎,但是心中却充满了不舍。于是,冰心奶奶

写下了这封信,与小朋友们谈了起来……

我感受到母女情深何忍别。是母亲养育了我们,是我们的”避风港“。而此

时冰心奶奶却要与自己的母亲分别,那是多么的不舍啊!冰心奶奶是那么的爱自

己的母亲。

当冰心奶奶写到出国时,便表达了她希望有小朋友来陪陪她的念头。如”我

十分的恨这次舟行中没有几个小孩子。“到了国外,冰心奶奶因为生病,而去山

中修养。那段时间里,冰心奶奶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玩的可谓不亦乐乎。我似乎

感受到了冰心奶奶此时的快乐,充满了童真……

当冰心奶奶不慎把一只小鼠送到小狗虎儿的口下,非常的后悔,心中充满了

内疚之感。从此,冰心奶奶只要看到小鼠,就会避让,希望不再发生这种事。我

感到冰心奶奶十分仁慈,爱怜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

读完此书我觉得有一股暖流涌入了我的心房。是呀,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

习,要珍惜母爱,感谢母爱,回报母爱。

《读者》读书笔记13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的作品,它以爱温暖世界的新房,以爱融化冰封的

灵魂,以爱传递耀眼的光芒……

这本书主要围绕三个中心来写的:母爱,友谊,祖国。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

便是友谊。

在《通讯九》中,我在冰心寄给家人的信中得知:冰心在旅途中病了。很多

朋友都给她寄信,送花,这些朋友中有多年相交的好友,也有素不相识的朋友,

和外国友人。这让我想到:朋友是不分国籍,不分年龄,不分贵贱的。我联想到

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冰心不待人友善,处事大方,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朋友

呢?这些朋友怎么会不远万里给她写信呢?这很值得大家来思考,”我们在生活中

能做到吗?怎么做?“我认为在与人处事方面,一定要宽容,大度,比如我们班有

的同学,别人不小心踩了他一下,他就会很生气,并且总会找时机去报复,这就

是心胸狭窄的人,久而久之就当然交不到朋友了。

雨果说过一句话:”真正的友谊,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说得真好,我就

亲身经历过。那是我一年级时,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一位同学的水杯,当时我很

恐慌,不仅怕她大声骂我一番,更担心她告诉老师。可出乎我的预料,她却一点

不生气,还叫我小心点,别烫伤,从此,我和她成了无话不说的”死党“。由此

可见,想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就肯定要付出一点”代价“,要能平息自己的怒火,

说话要和善,不要为一点小事而生气。但是友谊绝不是像”梁山帮“拉帮结派那

样的,讲究哥们义气,或者只是酒肉朋友,用金钱来收买他人,这可不是真正的

友谊,由此看来友谊也应有一个度。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友谊,那么日子一定会变

得黑暗,枯燥,犹如美丽的花儿失去了迷人的芳香。

我喜欢冰心奶奶的作品,她让我变得珍惜友谊,热爱生命。

《寄小读者》让我十分感动,而我现在也深切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

定的信念。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冰心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

爱。爱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每

当我们看见那一只只珍贵的野生动物被捕、被杀害、被关进冷冰冰的笼子里,从

心底发出愤愤不平的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

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一丝波澜。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

的爱。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爱,也可以让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变得

善良。

当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读者》,那第二篇通讯始终使我难忘——“……一

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

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

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

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从冰心写的字里行间中,我们

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鼠,仿佛要忍不住想去静静地将它捧在手心,细

细地去观赏。若在平时,我们看到老鼠的时候,绝对不会起一丝的怜悯之心。但

是那只老鼠是多么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对这一只小鼠的时候,我的心跳加速了,

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么小,这还只是一个刚到世界不久的小生

命。读着冰心的__,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

地跳动着。

爱就像是雨露,浇灌我们心灵的种子;爱就像是小船,我们乘着它乘风破浪;

爱就像是翅膀,我们拥有它,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爱是生活的信念,因为有

了爱,我们幸福地活在了这个世界上。以爱作为我们生活的信念,去感恩生活。

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父爱、母爱;感谢朋友给予我们真挚的关爱;感谢陌生人在我

们困难的时候向我们伸出了爱的援助之手……因为爱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体会

的情感。用双手轻轻地放在胸口,你感觉到了吗?这是你的心跳,是你的生命,

是你的爱。爱就藏在你的心中,爱是生活的信念,是一生都陪伴着你。

《读者》读书笔记14

《寄小读者》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它就像一位最私密的知心朋友,时刻

陪伴在我身边;又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讲做人的道理、讲搞笑的故事、

教我写作的技巧。其中,《说几句爱海的孩子的话》这篇__最让我百看不厌、思

绪万千,也是最受益匪浅的了。

冰心奶奶十分喜欢大海,海的蔚蓝,海的空阔,海的活泼,海的动与静,都

让冰心奶奶流连忘返,所以她在休养半年身体新愈后,最想去的第一站就是大海。

山和海,冰心奶奶更喜爱海。四围是大海,与四围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

味,看古诗便可明白。"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两句诗的境界与灵动十分能体味冰心奶奶的感悟,同样是月出,光景却如何等妩

媚,遥远,璀璨。海没有一刻是静止的,从天边波光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

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烂然万朵的银花!我觉得这句话描述得真是精妙

绝伦!大海的一生都在奔跑,从太阳升起的天边奔向岸边的礁石,欣赏完美丽的

浪花后又开始新的奔跑,欣赏更美丽的浪花······永不停息。看着书,我

仿佛真听见了大海的涛声。我想,如果我们在学习与工作上也能如此勤奋、坚持

不懈、永不停息、不知疲倦,那也必须能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佼佼者、胜利

者,笑傲群雄。

我想,冰心奶奶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诗篇,是因为冰心奶奶有一颗热爱

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我必须向她老人家学习,力求多观察自

然界、多欣赏生活,做生活与世界的主人!

冰心奶奶让我对海有一种冲动,玩海成了我一向的心愿。去年暑假,很高兴

和爸爸妈妈去青岛玩海。海轮的颠簸摇摆,就像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中起伏,使

我心惊肉跳、至今记忆犹新。我已经越来越被冰心奶奶同化了,十分喜欢大海。

只要有机会,我必须还要去看海。

《寄小读者》,看似简单的一封封书信,其中却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期

望大家与我一样,多多体会吧,让书香伴你成长!让大海伴你海阔天空!

《读者》读书笔记15

十五岁的米夏意外遇上三十八岁的汉娜。汉娜活力,热情,像一座有生命的

美丽雪白的雕像一样吸引着情意萌动的年轻米夏。他们悄悄地交往,每次幽会由

米夏的阅读,汉娜的思考和评说,两人的沐浴和缠绵构成,以更多的阅读和透过

窗帘的阳光下的悄声交流结束。米夏为汉娜沐浴后清新的气息和不时的大发雷霆

神魂颠倒,汉娜却更倾向于从米夏的阅读中对她没有历经的世界作一番别致的评

价。

然而汉娜不辞而别,这一别是八年。他们都变了,米夏是优秀的法学生,跟

着教授参加法院的审理,不期而遇那时已是戴罪之身的纳粹分子汉娜。其他被告

把罪责推卸到汉娜身上,证据是汉娜的通信。汉娜把罪名一一供认。但彼时米夏

才意识到,汉娜根本是文盲。米夏去和汉娜谈话,此时汉娜已变得像是破败的布

偶,不再是米夏记忆中的热情洋溢。

米夏没有说出真相,汉娜被判二十年监禁。米夏后来了解到,即使在集中营

中,汉娜仍找了几个少女为她朗读,也格外对那些少女宽厚一些。米夏觉得悲哀。

他开始不定期地朗读,录成带子寄到监狱给汉娜,没有书信,因为知道汉娜不认

识字,没有见面,因为他心中的羞愧阻挠他。

汉娜出狱前,监狱长找到米夏,请求他帮助汉娜重回社会,米夏便去筹备。

就在出狱前,汉娜踩在一堆书本上上吊自杀。她在狱中听着米夏的阅读,对照着

书本,学会了认字。故事以米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汉娜墓前结束。

故事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为何米夏和汉娜都没有在审判过程中,其他犯人指控

汉娜通过书信对集中营进行控制时,说出汉娜是文盲,因此那个指控根本是无稽

之谈的真相。

作者通过米夏的心思,道出一个答案,那就是羞愧。

这个答案看起来多么无稽。但却那么真实。作为一个法学生,米夏心里对于

真相和公平的审判本来有一种不顾忌的追求,可是一旦为汉娜辩护,他必须承认

曾经和汉娜的情爱,三十八岁女人和十五岁男孩的关系会如何被人指点?米夏无

法面对那种流言,他对曾经的感情抱有难以启齿的羞愧,他希望一切埋在土里,

无人知晓。汉娜则是由始至终(除了在监狱那个安宁得如同令一个世界的地方里

以外)羞于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她曾经是那么充满生机,对世界有

那么多见解,她身上的汗味对于米夏都是一种新鲜的气息。哪怕她在集中营里工

作时,也仍保持着听书的习惯。文盲其实没有阻挠过她对文字的喜欢,这矛盾的

两者被她长久地粉饰太平。

匆匆读完之后,合上书本,目光再一次落在书名上的时候,才发现作者留给

所有人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这个故事里的朗读者?

自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或是甲骨文头一次在历史某个不能被确定的时刻

凿下起,文字自成了一个世界,从人类口语构成的抽象而且脆弱的信息世界里,

以具象的形式连同一种巨大的力量架通了无数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一字一句刻在

石板上的文字,说明了法律,记录着变迁,真实而且公正地传递哲学,情感。我

确信因为有了文字人类才开始去考虑记载自身历史,如何记载,才开始去学习和

反省,才开始思考。

可是在汉娜的世界里,文字是无意义的笔画,是密布的符号,是讽刺性的谜

语……她永远不会解开。所以将书中的朗读者理解为以和条文打交道为生的米夏

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我知道,汉娜才是朗读者。在米夏和汉娜的关系里,文字是被排除在外

的。纵使米夏为汉娜读书,但是对于汉娜来说,米夏读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母亲在

床边为孩子讲述的神话,而汉娜的回应,不过是孩童对人物的思考,这样的传播

与远古时期人们把传说口耳相传没有区别。这样的朗读是一种异常直接简单的传

播。

而我们了解,传播的内容虽说不外乎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的目的却要深奥

的多。在这段故事里,米夏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托尔斯泰的小说,雪莱的诗歌,

《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但是汉娜总是有一些让米夏意

外的反馈。更为重要的是,与汉娜曾经的缠绵和得知汉娜被判处,重新为汉娜朗

读,汉娜的死,这个女人留给米夏的所有(包括米夏时常提到的几幅汉娜的肖像

“以前,我特别喜欢她身上的气温,她闻上去总是那么清新,像刚刚出过汗或刚

刚做过爱。有时候,她也用香水,可我不知道是哪一种。”)才是一本真正的书,

汉娜的生命那么意外地和米夏纠缠,那么意外地用一种深刻而无声的方式,给米

夏朗读了一本书。汉娜在米夏的记忆里,凿下了第一个文字,动摇了他的世界,

然后具象地重塑了他。

故事里最直达心底的是,通过朗读,比文字更深厚的东西得到传递,那些对

尊严和生存的态度,人生在世的情感,理想和现实的权衡博弈。

汉娜的世界没有文字,可是她用生命,写了一本书。

《读者》读书笔记15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3:5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1000428258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者》读书笔记1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者》读书笔记15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冰心   没有   读者   生活   奶奶   感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