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入党个人鉴定)
中国春节的禁忌
中国春节的禁忌
中国的过年,大致都会在每年立春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故此,也
称春节。其目的,主要就是辞旧迎新。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春
节的禁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夕夜禁忌:
1、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2、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3、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4、忌打碎器物。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
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
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
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5、不能留湿衣服过年。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
祸临头。
6、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
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
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
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7、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
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
灶”,来年要倒大霉。
8、除夕之夜,不能听到猫叫,民间说法“猫来孝家,狗来富家”。
想来是夜猫子喜欢到整夜守灵的孝家去凑热闹,狗却喜欢到富人家去
啃骨头。
大年初一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早餐忌吃稀饭。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
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
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
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
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
5、忌吃药。有什么小病小痛,最好不要请医生。否则,象征一年
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不过,如果是重病,急病,还是要吃药,该看病,还是要看病,医生
也要解人危难,该出诊还是要出诊。
6、忌动针钱。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
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7、忌斧子劈木柴。柴者财也,主要意思就是容易破财。
8、忌借钱,忌催债。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
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有会倒霉一年的说法。
9、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忌打碎器物。初一打破
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
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10、白天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
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11、不能更换、洗涤衣被。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
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12、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
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13、忌洗衣。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
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14、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15、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16、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17、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18、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
则不吉利。
19、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啼哭是“歹头
彩”,兆示疾病、凶祸。
20、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
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
能的不祥后果。
21、禁忌动刀子和剪子。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
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此外,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
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大年初二
1、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
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女儿回娘家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
家的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单数则不吉利。
2、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
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大年初三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另外,
初一到初三都是岁首,禁忌与初一基本相同,可参照初一的忌讳。羊
日,易生口角,与人交往,需要谨慎。
大年初四
禁忌出门,都在家,因为民间说这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
一天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
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不可外出。
大年初五
民间称“破五”“五穷”,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
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1、忌走亲访友。
2、这一天可以打扫卫生,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
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3、这一天应吃水饺,而忌讳吃藕,并且忌梳头。
4、“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大年初六
初六没有任何的禁忌,属于好日子,大家不必要忌讳什么,放心
的宴请朋友,或者去做客。旅游,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年初七
称“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
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
免外出远行。这一天忌讳动针线,依然不能用刑法,不应罚孩子等。
大年初八
这天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
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俗言多变,物随人意,各地风俗不同,
但是无非是讨个口彩,图个吉利。
东方朔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
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是说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
次牛、次马、始生人”。为此又有“正月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 狗、
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用刑”
之说。
一般过了初七、初八之后,主要年日就算过完了,大家都开始返
回工作岗位,各种春节禁忌也基本上没有了,可以像平常时间一样生
活。
中国的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
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
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
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
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
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
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
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
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
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
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
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
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
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
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
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
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
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
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
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
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
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
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
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
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
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
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
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
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由来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太古
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
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
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
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
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
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
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
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
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
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
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一夜连
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
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
传至今。
春节起源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
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
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往往
自立历法(在历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
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
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
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
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
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
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
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春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
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
和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
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
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
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新
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
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
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
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
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
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
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
至今。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
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
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
了下来。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过年对中华民族可
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而“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
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
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
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
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
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
从人。小篆的“年”写作“秊”,《说文解字·禾部》:“秊,谷熟也。
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
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见陈初生《金文常用
词典》)。“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
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
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
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
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象征着人
们丰收后的庆祝。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
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
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
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
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
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
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
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
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
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
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
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
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
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
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
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
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
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
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
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
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
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
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
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
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
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
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
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
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
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
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
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
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
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
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
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
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
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
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
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
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
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
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
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
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
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
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
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
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
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
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
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
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
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
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
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春节象征意义
1、团圆
不知何时起,人们已经不再像先前那般对春节另眼相看了。至于
其中的原因人们早已说得尤其不少的了。然就个人而言,或许还不至
于不把春节放在心里,因为就着这样的节日可以图个全家团圆,共叙
一年中的悲喜得失苦乐酸甜,证明家庭仍然是现在的社会中的最牢不
可破的组成单元。
2、联谊
在国人的`心目中,在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中没有哪一个比春节更让
人看重的了。春节里除了自己家人团圆之外,走走亲戚串串邻居也是
必不可少的一项。这样不仅使人们在交流相互信息的过程中,增进了
解彼此间的其他相互的盲点,也让人们的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
近,和谐了家人也和谐了朋友更和谐了社会,和乐融融。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
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
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
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
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
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
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
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
节的习俗。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
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
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
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
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
(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
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01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
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
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
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
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02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
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
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
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03年夜饭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
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
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
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
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
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
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
的一顿晚餐。
04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
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
守岁火。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
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
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
即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
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
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
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05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
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
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
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
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春节对联带横批
1、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
2、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
3、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横批:莺歌燕舞
4、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5、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欢度佳节
6、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
7、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
8、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
9、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10、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1、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12、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13、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14、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15、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6、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17、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18、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9、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20、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22、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23、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24、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25、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26、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27、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28、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29、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30、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31、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32、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33、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34、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35、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36、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37、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38、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39、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
【中国春节的禁忌】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13:1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97803293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春节的禁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春节的禁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