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传统服饰

更新时间:2024-03-21 09:12: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手留余香)

回族的传统服饰

回族的传统服饰

服饰是回族的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已经历史悠久了,服饰

也在随着发展在变化。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是在头部,男子们

都喜欢戴白色圆帽,圆帽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顶,一种是六棱

形。而回族的女子喜欢戴盖头,盖头也是有讲究的,老年戴白

色,中年戴黑色,未婚戴绿色,已婚的戴白色或者黑色的圆

帽。回族的服饰的作用是可以保护身体,还具有信仰的作用。

下面一起看看回族的传统服饰。

传统回族服饰的三大作用

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

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

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

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

盖头、搭围巾等等。

二是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

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

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

第三,它具有宗教的功能。为了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或受宗教影

响,一些回族穆斯林戴上头巾,穿上白色和袜子,妇女戴上盖

头。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之外,还有宗教因素,这些因素构成

了回族服饰的多重民间性。

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回族特别是其宗教人员的一些服饰,其渊源与阿拉伯国家

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关。如回族妇女的戴盖头习俗,是受阿拉

伯妇女习俗的影响。又如平顶帽和一些头饰,均来源于波斯和

阿富汗。教长戴的红、绿色高詹硬壳带穗的帽子,则来自土耳

其。陇东南回民(主要是哲赫林耶派)所穿的宽大长衫和戴的

六角帽,与阿曼、也门一带的衣帽很相似。

回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头部。回族聚

居地区的男子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

民族说》一文中说回族“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素有白帽回

之称。”史载元、明时代回族因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

斯它尔”。到清代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和残害,提倡

穆斯林精诚团结,以无沿白帽作为队伍标志。抗日战争初期,

以马本斋为首的回民支队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头戴白帽奔赴

抗日前线,杀敌立功,为抗击日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的学者说,戴伊斯兰教徒无沿白帽是为了礼拜叩头方

便,达到额头、鼻尖着地,全身心贯注在一点上。如《回回原

来》一书载;“叩头交还一点心,生时面地是根本。”回民叩

头时认识到,人生活在士地上,也要死亡在土地上,这是谁也

不能违抗的规律,人类之所以能生活,应报答真主的恩赐。所

以,无沿白帽以称为“礼拜帽”或“白孝帽”。

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需要,认为白帽轻薄凉爽,物美价

廉,方便易做,便成了男性穆斯林普遍的头饰了。回族因地

区、季节不同而帽饰有别。如北方回民冬天由于天冷头凉,多

戴蓝、黑平绒或呢子圆帽。云南的回族喜戴尖顶红帽;海南岛

的回族则在白帽上绣出“清真言”的阿拉伯文字;宁夏山区哲

合林耶教派回民多戴六角帽.

回族聚居地区的男子除了戴白帽外,一些偏僻山区还有穿

坎肩的习惯,夏天往往在白衬衫上再套穿黑色坎肩。黑白分

明,清秀素雅,别具特色。据史书记载,回族先民骁勇强悍,

善骑射,好拳术,有尚武精神。为使衣冠整洁、利索而多穿坎

肩,打扮成武士模样。宁夏的吴忠、泾源、同心,青海的民

和、大通,甘肃的临夏、张家川等地的回族妇女,有戴盖头的

习俗。戴盖头是从《古兰经》上的规定“令她们把头巾垂在衣

领上”而来,意思是把头发、耳朵、脖子等都遮盖起来,集中

精力礼拜,眼不观邪,耳不听邪,口不说邪后来发展成为一些

回族地区妇女的普遍服饰。盖头一般有三种;青年妇女戴绿色

盖头,清新秀丽;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清雅庄重;老年人戴

白色盖头,清净洁白。过去一些青壮年妇女多戴圆顶撮口白

帽,旁绣花朵,显得灵巧素雅,俊俏秀美。同时老年妇女冬天

多戴黑、褐色头巾,夏天搭白纱巾;中年妇女冬天戴红、绿、

蓝色头巾,夏天戴轻薄红绿纱巾。回族妇女披戴各色盖头、纱

巾,婀娜多姿,十分俏丽。

据尚洁说,正月十六,天津还有一个习俗。这一天是人生病

的日子。辛苦一年从未离开婆家的女人们,走出家门,或回娘

家,或去寺庙祭奠,或去繁华的闹市漫步休闲。但是,你必须

当天返回,不能过夜。

妇女不仅要回娘家,而且多结伴出游,一边赏灯散逛,一

边以行“走”除百病,民间认为在“走百病”时,必须越过3

条河流,跨过3座桥,而且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

“摸钉”就是用手触摸桥梁上的铁钉或是庙门上的门钉。因

“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

未有身孕的妇女则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家业兴

旺,有传宗接代之人。好在天津河流多,桥梁多,庙宇多,不

然走一天下来,女子们的小脚哪里受得了。

历代回族的服饰习俗

一 回族服饰习俗的历史传承

回族的服饰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受到了伊斯兰文化和中

国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我国唐朝的杜环在唐和大食的一场战役中,战败被俘,把

他自己在其地的所见所闻作了记录,其中谈到大食的服饰:

“(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其士女瑰

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系银带,佩银刀”。这些大食人有不少后来到中国经商,把这

种服饰上的习俗自然也带到了中国。《新唐书》首座次记载了

伊斯兰教教民的形象、服饰和宗教活动。据称:“大食本波斯

之地,男子鼻高,面黑而髯,女子白皙,出门障面,日五拜天

神,系银带,佩银刀……”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阿拉伯、波

斯等地来中国的穆斯林,特别是穆斯林妇女的服饰打扮,还是

很有特色的。

宋代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载:“广州蕃坊,蕃人衣裳与

华异……”唐宋时期,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来的穆斯林商

人,一般都被称为“蕃客”,这是回族的先民。这就看出,当

时回族先民的服饰与汉族不同,是有自己特点的。顾炎武《天

下郡国利病书》中则记载得更明确:“宋时蕃商巨富,服饰皆

珍珠罗绮,器用皆金银器皿。”可见他们当时穿的是有花纹的

丝织品,佩戴戒指,使用金银器具等。

回族男子头缠“戴斯达尔”、戴白帽的习俗,也在很早以

前就有了。宋代周辉《清波别志》说:“层檀,南海旁国也。

贵人以好越布缠头。人之言语如大食。”元代,回族人的政

治、经济、文化地位都比较高,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和其他习俗

一样,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有着汉族服装的,有穿阿

拉伯、波斯等地样式的,有自制的白帽、巾袍和鞋等,开始向

民族服装发展。但是,到了明代,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就开始受

到限制。回回民族不是依据信仰习俗和祖先的服装样式,结合

在中国居住发展的实际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怎么打扮就怎

么打扮,而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强迫命令和限制。明太祖朱元

璋建国后,采取禁止“胡服”的政策,逼着回族人民着汉装,

这样,回回民族开始形成的服饰习俗就不能很快得到发展,也

不能受到尊重。到了清代,统治阶级对回族人民更存偏见。雍

正初年,山东巡抚陈世宫和署理安徽按察司鲁国华等地方大员

向清廷上疏,对回民的服饰、信仰等横加指责、干涉,妄加罪

名,说回民“平日早晚皆戴白帽,设立礼拜……”因此,他建

议:“请令回民遵奉正朔,服制,一应礼拜等寺,尽行禁

革。……戴白帽者以违制律定拟。”

这样,回族的服饰,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

统治阶级的强迫限制。但是,回族服饰并没有因为统治阶级禁

止就完全屈服而全部改着汉装,而把一些带有伊斯兰教特色和

民族特色较浓的服饰习惯,坚持和保留了下来。如清代袁大化

《新疆图志》记载:“阿訇之帽,上锐而高,檐以白布绽之,

厚二三寸,脱帽为敬。人门必解履。妇女必障面。皆古制

也。”又说“惟寺中礼拜,戴棱冠。上锐下圆,五色皆备,而

白者为多”。直到今天,回民仍然头戴白帽,有的头缠“戴斯

达尔”,女的搭盖头等,这都是回族服饰习俗发展变化的重要

特征。

二 回族服饰习俗的类型与品目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

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

饰,回族妇女的年龄服饰更清楚,有未婚服饰、已婚中年服饰

和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

等。下面就男女服饰两大类中的主要服饰品目,作一概述。

(一)回族男子服饰

号帽: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顶帽”、“孝

帽”、“回回帽”或“礼拜帽”,意为回族的号头和标志。

号帽从颜色上看,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

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

季戴灰色或黑色。云南的回民还有戴尖顶红帽的。阿訇多戴绿

色帽,特别是“穿衣”的阿匐一般均戴绿帽。《固原州志》

说:“阿訇,由各庄公送四角尖顶冠,长领袍,尚绿色,而回

民寻常帽式,则多用白色者”。从过去到现在大多数回族喜欢

戴白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料子制做,还有用

白棉线钩制的。黑色是用平绒、花达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线钩

的。

回族号帽的样式也很多,因教派和地区不同,有戴小圆白

帽的,有戴白色角帽的(有四角帽、六瓣帽),哲赫忍耶教派

的回民,爱戴白色和黑色圆边六角尖顶帽。其帽由六个等边三

角形缝合而成,上尖下宽,帽顶缀一个同颜色的布料结成的疙

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圆形屋顶。六瓣表示坚信六大信仰,帽圆

表示万教归一,帽顶表示真主独一无二。

回民有些白色号帽很精致,镶有金边和美丽的花纹。泉

州、海南等地的有些回民,在帽前正中用金黄色线绣着阿拉伯

经文“真主至大”,有的绣有“清真言”,即“万物非主,惟

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北方回民到了冬天,里面戴

一顶小白帽,并故意把小白帽戴斜,然后戴上棉帽露出小白帽

的边子。这样做,一则为了衬汗,更重要的是表示自己是回回

民族。

回民为什么喜欢戴无檐小白帽呢?这主要与伊斯兰教有

关。回民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他

们就戴上了无檐小白帽。有个别回民戴遮阳帽后,遇到聚礼活

动,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后面。可见戴无檐小白帽比戴遮阳帽方

便得多。由于宗教的原因,逐步养成了回民戴无檐小白帽的习

惯。现在回族男子无论是百岁老人,还是四五岁的儿童,上寺

礼拜和不上寺礼拜的都喜欢戴这种标志回回民族的“号帽”。

当回民过节参加会礼时,你放眼望去,白帽帽白得耀人眼目,

好像一片银河。

Daedal:波斯语音译,意为裹在清真寺的伊玛目或教长头上的

布。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

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

时,头缠戴斯达尔礼拜。戴斯达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

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

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

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

以前很多回民戴戴思达的头,现在大多戴白帽子。清真寺里

只有伊玛目、拉曼和信奉宗教的老回民经常戴头巾。

麦赛海袜:亦称麦赛袜子,是北方穆斯林老人冬天穿的一

种皮制袜子。“麦赛海”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皮袜子”,

一般用近似皮夹克软、薄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须洗小净,如果穿上麦赛

袜子可以免去小净中的洗脚程序,而且用湿手在袜子的脚尖至

脚后跟摸一下,即等于洗脚。我国北方冬天寒冷,一日五次礼

拜前洗脚既冷又不方便,所以回族穆斯林一般比较喜欢麦赛袜

子。过去麦赛袜子都是自己缝制,现在甘肃临夏等地有专门加

工麦赛袜子的工厂,满足了广大穆斯林的要求,受到了好评。

准白:阿拉伯语音译,意即“袍子”、“长大衣”。这是

回族满拉、阿訇和回族老人喜爱的服装。准自一般选用黑、

白、灰等颜色的棉布、化纤料或毛料制作,有单、夹、棉、皮

四种。其款式近似现代的长大衣,但领子一般都是制服领口。

回族男子也喜欢穿白衬衫、白色高筒布袜、白布裆休闲裤

等。

坎肩:是回族男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回族朴素大方的民

族特色。

回族男女都喜欢穿马甲,尤其是回族男人喜欢在白衬衫上套

一件合身的双排扣马甲。黑白的对比明亮、清新、干净、优

雅。

回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有夹的、棉的,还

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回族男子的青坎肩,装

饰工艺比较简单,在襟边、袋口处用针扎出明线,使衣服各边

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装造型的线条美,同时,用相同的衣料做

小包扣,显得雅致。皮坎肩选料颇讲究,要用胎皮和短毛羊

皮,缝成后轻、柔、平、展。冬天穿上这种皮坎肩,再穿上一

件外套,既轻便保温,又感到和谐、不臃肿。特别是回民爱清

洁,讲卫生,又有尚武习俗,经常要洗脸。洗手、洗小净、练

武,穿上坎肩,挽袖子洗手洗脸、干活、习武既方便,又保

暖。

云南回族男女均不穿坎肩,妇女喜穿大花上衣,戴白盖

头;男上衣于领下胸前有三角形花边,中襟两侧、衣边、袖口

均有花边。新疆回族妇女穿长旗袍、坎肩,戴盖头;男服饰与

西北其他地区回族相同。华北回族的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少

数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尚保留长袍或号帽外缠头饰等传统习俗。

回民对在清真寺念经毕业的满拉,举行了“穿衣”仪式

的,本坊的教民则给他准备一身新衣服、绿帽、绿袍等,让他

穿上。北方回民冬天还用黑色棉布或狐狸尾巴做耳套,用布料

做的耳套。其外形似桃子,并绣有简单的图案。回民喜欢穿自

己缝制的搭面子二毛皮大衣、老羊皮大衣。

回族的男鞋一般是自制的方形或圆形布鞋,麻线做的凉鞋也

有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回族人去商店买各种布

鞋、牛板鞋、凉鞋,而避免穿猪板鞋。农村男人的袜子和鞋垫

一般都是绣花的。回族老人扎裤腿。

回族男孩的童装,有的地方所用颜色比较俗,有的地方一

律用花布。衣服的袖口和膝盖处也喜欢绣花。有的用碎布块块

对起来给孩子做坎肩。回族小孩穿过的衣服忌送别人。

回民也特别注重面子装饰。男人一定要留胡子,认为留胡子

是一种美,是一种男子气概。北方农村的一些回民,把不蓄胡

子、不蓄胡须视为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有些回族

男性在二十岁左右就开始留胡子了。由于各地教派不同,胡须

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留全脸胡须,有的只留胡巴,也叫山

羊胡。哲人叶派创始人马明信被清朝关押,胡子被刑讯拔光。

从那以后,哲仁耶教派的穆斯林都不再留胡子,只留下胡巴留

在记忆中。回族人还注意经常梳理胡须,有的回族老人甚至每

天早上都要梳理胡须,使胡须整齐、干净、美观。

回族男子还喜欢随身佩带一把小刀,俗称腰刀。回民挂腰

刀,一是为了装饰,二是为了随时宰牲、救牲。这种习俗与唐

代杜环记载的阿拉伯人“系银带,佩腰刀”的习俗是一样的,

是从阿拉伯传人我国回族人民当中的,后来逐渐成为回族人民

的习惯。

(二)回族女子服饰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一般都头戴白圆撮

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人民认为这是妇

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回族人民戴盖头的习俗,一是受阿

拉伯国家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较少,

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

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后来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把这

种习俗带到中国。二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古兰经》说:

“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

除非自然露出来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

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丈夫的父亲,或她们

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的弟兄

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

或无性欲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我国回族仍遵守

这些信条,虽然已弃用面罩,但也以头巾护头面。一般把头

发、耳朵、脖子都遮掩起来,如果谁把头面露在外面,就认为

是失去“依玛尼”(信仰),所以,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

妇女戴盖头的习惯。回族在戴盖头前,有的将头发盘在头顶,

有的留把把头,将头发盘在脑勺后,戴上帽子,尔后再戴盖

头。

回民的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

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

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

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戴绿盖头显得清俊娇丽;戴白

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正。回族妇女的

“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

中档细料制作。在样式上,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

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回族妇女

还喜欢在盖头上嵌金边,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看上去清

新、秀丽、明快、悦目。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回族青年妇女职

工,一般都戴白色仿“护士帽”,有的已经不戴白帽了。

回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大胸服装,但

装饰内容丰富。姑娘媳妇们喜欢在衣服上嵌线、嵌色、嵌边等

等,有的还绣在衣服的前胸、前襟上,色彩鲜艳生动,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回族妇女的连衣裙都是右边扣扣子,扣子都是

自己做的材料。回族妇女的鞋喜欢在鞋头上刺绣。袜子主要讲

究鞋跟和袜底,而步行袜多为绣花。袜底做成各种几何图案,

有的还绣花。

回族妇女衣服的颜色不喜欢风骚。一般老年人都有几种颜

色,比如黑、蓝、灰。年轻人喜欢穿鲜艳的颜色,如绿色、蓝

色和红色。农村青年喜欢穿红衬衫绿裤子;城市里年轻的回族

妇女喜欢穿苹果绿、翠蓝、天蓝、粉红、粉红和粉紫色的衣

服。

回族妇女老少一般都备有节日服装;经常礼拜的人,还专

门有一套礼拜服。回族妇女一般不穿超短袖衫、短裤和裙子,

忌赤脚行走。

中老年妇女一般穿普通袖旗袍,深灰色及膝马甲,及膝黑色

盖头(60岁以上者穿白色盖头)。

女孩结婚时穿粉红色的长袍和绣花鞋。通常,他们喜欢明亮

的颜色,比如绿色的裤子,一条玫瑰红的斜裙和一件短夹克。

背心的前胸和后胸都是刺绣的。在一些地区,戴齐腰的短头

巾。9岁以前,女孩不戴盖头,头上常戴一大排花发夹,穿中

式华丽短裤、绣花短背心、绣花鞋;9岁以后出门必须戴盖

头,一般戴绿色盖头。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子,七八岁时要戴耳

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等等。

已婚妇女还要经常开脸,显得清秀、干净。

回族对戴戒指的讲究和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等中东阿拉

伯国家的穆斯林以及中国的汉族一样:戴无名指表示已婚,戴

中指表示没有对象,戴小指表示对象没有结婚。此外,回族妇

女也喜欢戴手镯和耳环。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族妇女在给

一个老婆婆喂奶。她连饭都吃不饱,就去一个商人家打零工做

饭。每天吃完面,我就用手溜回来洗干净给婆婆做面。有一

天,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婆媳二人都在忏悔不该吃别人的

饭。媳妇伸手让雷击掉。一声炸雷之下,媳妇不仅双手未断,

双手还戴上了金镯子。从此,回族媳妇戴镯子成为孝敬老人的

象征。现在有些回族妇女如果没有金手镯,就戴银手镯或其他

手镯。

回族妇女喜欢戴耳环,除了装饰以外,据说还能使人心明

眼亮。回民当中有句顺口溜说:“姑娘眼睛亮,耳环子挂两

旁。”这话确有道理。眼部穴位在耳垂中央,戴耳环可以刺激

耳部眼睛的穴位。

回族也喜欢用凤仙花染指甲。这个习俗也来自阿拉伯、波斯

等地,因为汉代以前中国没有凤仙花。汉武帝时期,张骞听说

西方有个支国。后来甘英被派到西域,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只有

交通。从此,凤仙花也从西域传到了中国。

凤仙花的阿拉伯名为“海纳“。周密的《癸辛杂识》对此

有详细的记载:“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

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

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迟

甲,方渐去之。或云此亦守宫之法,非也。今回回妇女多喜

此。”

回族形成后,仍袭祖先的习俗,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宁

夏、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回族妇女多用凤仙花染指甲,以

示美观。

如今,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回民的服饰

较之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有了很大变

化。特别是居住在城镇里的中青年男女职工,紧跟时代潮流,

穿戴打扮丰富多样。回族男子的衣服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

肩、便装、中山装向西装、夹克衫等款式新颖的方向发展。城

市里的一些回民打扮,已很难从服饰上辨清他们的族属了。回

族妇女的衣着打扮更是千姿百态,色调多样,款式新颖,有些

妇女还剪发、烫发。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

时,有关单位组织了一场回族男女时装表演,展示了新形势下

的回族服装特色,既有民族特点,又有时代气息,受到广大回

族人民的好评。

回族服饰民俗的特点

首座,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

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

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

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

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二是装

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

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

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三是具有宗教的作

用。有些回族穆斯林为了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或受宗教的影响,

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除了保护

身体和装饰外,还有宗教的因素,构成了回族服饰的多重民俗

性格。

第二,回族服饰中,头饰是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如回

民从过去到现在,男子的白帽、戴斯达尔和妇女的盖头等传统

范围是最广泛的,无论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北方的黄土地、

黑土地上,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头饰的习俗是很明显的。这

一习俗与中国汉族的服饰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汉族服饰

习俗中,衣服的传统范围最广,特点最明显,而头饰习俗次

之,甚至可有可无。由于回族重视头饰习俗,其帽子、盖头、

戴斯达尔等选料颇讲究,注意干净、整齐。

第三,回族服饰讲究整齐、美观、简朴舒适、干净卫生,

不穿妖艳华贵的衣服,特别是男子不衣艳色,不着异冠;爱美

但不以为奇,“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衣、冠颜色上以白、

绿、黑色为主。这种特点与回族的来源和宗教有一定的联系。

伊斯兰教崇尚黑、白、绿三色,中国史书上有“白衣大

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大食”是古代波

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谓的汉语音译。至今世界各国穆斯林仍崇

尚黑、白、绿三色。

我国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和最清白的色。伊斯兰

教创立后,穆罕默德曾对教民说:“你们穿白色衣服,它是你

们最好的衣服。”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回民体会到在炎热的

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热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为

回族服饰习俗的特点之一。

回族还喜欢穿绿色和黑色服装。回族穆斯林认为绿色是神

圣的颜色,穆斯林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一般都打绿旗。

阿拉伯国家制做的供穆斯林祈祷用的地毯,底色一般都是绿

色。我国回族举行阿訇“穿衣”仪式时,阿訇一般都戴绿色

帽,穿绿准白(抱子)。回族年轻妇女还戴绿盖头,穿绿裤子

等。回族还喜欢穿青坎肩,戴黑盖头,穿黑袍子等,给人以想

象和纯净的心情。

第四,回族戴戒指的习俗,一是受到阿拉伯国家风俗和伊

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女子订婚时,一般都要

视其男方的经济条件,要适当的金银首饰作为聘礼。伊斯兰教

允许妇女戴金饰这个习俗至今在一些穆斯林国家还沿袭着。笔

者1988年在土耳访问时了解到,现在他们给女子订婚时,一

般要一百克左右的金银首饰。二是由阿拉伯、波斯等地来中国

经商的穆斯林善于经营珠宝和金银首饰,经济条件也好,所

以,他们的妻子、女儿都佩戴首饰。这一点早在宋代就有记

载。三是受到中国汉族的影响,在中国汉族戴戒指的历史有两

千多年,早在商代就有人戴指环。以上这些因素对回族佩戴金

银首饰都起了直接和间接影响。

第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回族的服饰受汉族服饰文化

的影响较大,除回族的头饰和宗教人员、老年穆斯林的服饰

外,聚居区的中青年回族和散居在城镇的回族服饰特点不浓。

西装革履、中山装、列宁装、夹克衫、滑雪衫以及各种时装均

已成为回族的日常服装,手表已成为日常用具,居住在城镇的

回族中青年妇女大都剪发、着高跟鞋,已形成风气,这些都是

回族服饰发展演变的特点。

回族的传统服饰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9:1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83523167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回族的传统服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回族的传统服饰.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服饰   妇女   习俗   盖头   回民   喜欢   白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