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更新时间:2024-03-21 07:50:4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2018年4月

第2期

YuejiangAcademicJournal

阅江学刊

Apr.2018

No.2

·

气象与人类社会

·

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1.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摘要: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移民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社会

吴先华

 王 倩

的重要议题,但目前有关气候移民的研究较为零碎。本文从气候移民的概念和

模式、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气候移民的应对政策,气候移民面临的法律问

题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较系统的归纳总结。未来应该从导致移民的气候阈值

确定、移民的综合影响评估以及移民的法律和伦理道德等方面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气候移民;综述;阈值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2⁃0061⁃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大数据融合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

究”(16ZDA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培育项目“支

持应急决策的气象灾害大数据融合的方法研究”(91546117);中

国气象局2017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公共

气象服务供给的多元参与机制研究”(2017[17])

作者简介:

吴先华,博士,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倩,南京信息工

程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人类的生产生活一直与气候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气候条件的变化往往导致人类迁移,

严重时甚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发展或消亡。

因此,对气候移民的历史、定义、类型、动

因、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应对政策和法律等问题开展综述,具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古代的气候移民

在古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演化的基本力量。刘兴诗探讨了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气候移民。他结合《山海经》《水经注》《诗经》《史记》等分析黄帝时代

至夏商时期的气候状况和移民情况,认为古代“山无峻干,泽无洼水”“大旱七年,雒圻川竭,

煎沙烂石”等情况屡屡出现,迫使人类向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我国北方以黄帝与炎帝向东

迁移为代表,南方则以古蜀族向东迁移为代表。这些迁移促进了中国境内各部族的接触,加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古地理学报》,2004年第6期,第85页。

61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快了民族大融合和历史的演进。

王会昌认为,中国历史上的4个寒冰期与古代历史上北方

游牧民族南下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风险和灾害促使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向南迁移,

同时加剧了社会动乱,促进了历史朝代的更迭。

Bryan认为,在中世纪暖期,玛雅地区以农

业为主,由于受到长期干旱的不利影响,加速了灭亡。

Huntington也认为,公元3世纪,由于

气候干旱,中亚地区的人口被迫向欧洲迁移,是罗马帝国最终衰亡的主要原因。

  二、近现代的气候移民

自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消耗化石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灾害(洪涝、飓风、强台风、低温雨雪

冰冻等天气)频发,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纷纷外迁。

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Migration)的报告指出,气象灾害损害了

人类的生存发展权,气候贫困促进了气候移民的产生,国家政策和气候工程也产生了大量

的工程移民。如南亚地区的洪涝、台风灾害频发,海平面不断上升,且经济不发达国家的

灾害适应和救助能力较弱,将产生大量需要国际社会援助和永久安置的气候移民。马尔

代夫、图瓦卢等小岛国的居民需举国搬迁,可能最终会成为“没有国家的人”。海平面上

升、降雨减少,极度干旱、沙漠化等造成的影响迫使1000多万非洲居民背井离乡。在墨西

哥的干旱地区,渐进性的沙漠化每年也迫使60万—70万人迁移。2005年卡特里娜(Kat⁃

rina)飓风和丽塔(Rita)飓风袭击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大约200万人无家可归。

世界银行(WorldBank)也指出,气候变化使过去几千年积累的文明成就和人类为生

存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毁于一旦。

全球都受到气候变化次生灾害的影响,不仅经济社

会发展受阻,有些地区人民的生存权都受到了威胁。Myers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2亿

人口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压力而被迫迁徙,

有些预测甚至高达10亿。

可见,气候移民已

日益普遍,如何应对和解决气候移民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气候移民的定义

太地区将出现大量的“气候移民”,从此将“气候移民”这个概念引入大众的视野。

2011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与移民》中指出,未来亚

到目前为止,气候移民的概念仍未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国内外学者大多使用环境难

刘兴诗:《原始时期气候大移民刍议》,《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68页。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地理科学》,1996年第8期,第275页。

[美]布赖恩·费根:《大暖化》,苏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8页。

grationPolicyBrief,2009.

WorldBank,2008.

HuntingtonE,TheSolarHypothesisofClimateChanges,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2012,p.477.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Migration,Migration,ClimateChangeandtheEnvironment,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Mi⁃

WorldBank,DevelopmentandClimateChange:AStrategicFrameworkfortheWorldBankGroup,WashingtonD.C.:

MyersN,EnvironmentalRefugees:AnEmergentSecurityIssue,13thedEconomicForumOrganizationforSecurityandCo⁃

operationinEurope,2005,p.23.

ChristianAid.HumanTide,TheRealMigrationCrisis.AChristianAidReport,London:ChristianAid,2007.

潘家华、郑艳、薄旭:《拉响新警报:气候移民》,《世界知识》,2011年第9期,第61页。

62

吴先华、王倩: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民、气候难民、环境移民和生态移民等称谓。

环境难民的概念初次出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5年的一份报告上,Ellimnawi指

出,环境难民是指由于自然气候变化或人为引起的环境破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或生活水

平,而被迫暂时或永远搬离家园的人们。

气候难民是一些学者和媒体使用较多的词汇,毛颖洁将其定义为由于海平面上升、极

端天气事件频发、旱灾和水资源短缺引起的环境缓慢性或突发性的变化,原居住地不再适

合人类生存,自愿或者被迫暂时性或永久性离开原居住地的人。

环境难民、气候难民均与难民相关。但对于“难民”定义的使用引起了学术界的争

议,“难民”的隐藏含义是:移民是被迫迁移的,而“移民”则可能是自愿或者为环境所迫而

选择迁移。“难民”的定义更易引起国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供援助与支持,从而促使

国际社会加紧处理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移民问题。但是,“难民”的定义并不适用于目前的

国际法,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管理机构已不能承受现有的大规模难民,如何处理气

候移民问题,更易导致混乱。

关于环境移民,Swain首次使用了“环境移民”这一称谓,他认为,由于环境因素被迫

迁移时,使用“环境移民”比“环境难民”更恰当。国际移民组织在2007年建议将“环境移

民”定义为“因环境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被迫

或自愿地选择暂时性或永远离开其原居地,在境内或国际迁移的个人或团体。”

这个定

义的范围较大,因为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迁移都称为

环境移民,气候移民也成为其中一种。

关于生态移民,美国植物学家Cowles较早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生态的英文单

词ecology,前缀eco在英文中还可翻译为经济economy的意思,而这正好体现了生态移民

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为了保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既要使移民能够长期发展富裕,

又不能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还要不损害迁入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公共资源等利益,这

种多目标移民与生存性移民有着极大区别。

郑艳指出,气候移民、生态移民都是环境移民的子概念,是环境移民的一部分,二者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

潘家华、郑艳就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驱动因素、迁移目的、政策依据、治

理主体、迁移意愿等方面对气候移民及上述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

陈绍军、曹志杰指出,气候移民是指由于气候的渐进性或突发性变化,对人们的生活

或生存条件产生不利影响,在相关气候政策或气候工程的影响下,被迫或主动、暂时或永

余庆年、施国庆:《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7期,第42页。

毛颖洁:《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第9页。

Report,1998,p.7.

LonerganS,TheRoleofEnvironmentalDegradationinPopulationDisplacemen,EnvironmentalChangeandSecurityProject

陈勇:《对西方环境移民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5期,第70页。

方兵、彭志光:《生态移民:西部脱贫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潘家华、郑艳、薄旭:《拉响新警报:气候移民》,《世界知识》,2011年第9期,第62页。

潘家华、郑艳:《气候移民概念辨析及政策含义———兼论宁夏生态移民政策》,《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1

期,第80页。

63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久离开家园进行国内迁移或国际迁移的人或人群。

该定义内容较为丰富全面。

  四、气候移民的类型

民与渐进气候灾害(干旱、海平面上升)导致的移民。按地区将气候移民分为小岛国移民

与高风险地区的移民等。

陈绍军、曹志杰采用三个维度对气候移民进行分类。按移民进

行迁移的主动性,将气候移民分为自愿性气候移民和非自愿性气候移民。自愿性移民是

指个人或人群自主选择迁徙;非自愿性气候移民是指本没有迁移打算,但因客观原因不得

不进行迁移的移民。按迁移时限的长短分为永久性气候移民和暂时性气候移民。暂时性

气候移民是指迁移过后还会回到原来家园的气候移民,通常是原居住地仍然具备居住条

件,可以继续进行生产生活;永久性气候移民通常是居住环境永久性改变,需要迁移到新

的地方定居下来,且再无法回其原住地区域。按迁移距离远近,分为国际气候移民和国家

内部气候移民。国际气候移民与国家内部气候移民的区别比较明显,即其迁移路径是否

跨过了国际法框架下的国家主权国界。

余庆年还按规模将移民分为个体迁移、家庭迁移

和大规模迁移,按主导因素分为政府主导和家庭自发迁移,按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

影响的程度将气候移民分为环境诱致型、环境强迫型和环境严重影响型,

但由于环境因

素并非移民选择迁移的唯一因素,这样划分容易忽略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

  五、气候移民的动因及迁移模式研究

有关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更倾向于方法论的宏观研究,国外则

多为有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其中既有大时间跨度和大空间尺度的宏观研究,也有从家

庭或个人角度的微观研究。

1.气候变化影响生计

(一)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机理

Nawrotzki等探讨了气候冲击和墨西哥城乡移民之间的关系,不利的气候条件在不同

KalinW按气候灾害类型将气候移民主要分为突发气候灾害(洪涝、台风)导致的移

程度上影响城乡之间人类的迁徙模式,影响人口的结构和密度。在每个过度干旱月份,农

村迁往城市的几率增加3􀆰6%。相比之下,炎热月份和乡城迁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超过3—4个连续炎热月份的阈值后,乡城迁移之间的关系强度逐步增加。

现极端温度的增加以及过量降雨推动人口向外迁移。此外还发现,根据移民特征不同,气

候对迁移影响的重要性也有所区别。气候变化对流动的南非黑人和低收入移民的影响较

大,而对白色人种和高收入移民的影响则较弱,因此他们还认为不利气候条件影响迁移的

MarinaMastrorillo等研究了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气候变化对内部迁移流动的影响,发

陈绍军、曹志杰:《气候移民的概念与类型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6期,第166页。

KalinW,ConceptualizingClimate

inducedDisplacement,inClimateChangeandDisplacement:MultidisciplinaryPerspec⁃

tives,JaneMcAdam,ed.Oxford,Portland,Or.,HartPub.,2010,pp.81

103.

陈绍军、曹志杰:《气候移民的概念与类型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6期,第167页。

余庆年、施国庆:《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6期,第43页。

RaphaelJ.Nawrotzki,JackDeWaard,MaryiaBakhtsiyarava,etal.ClimateShocksandRural

urbanMigrationinMexico:

ExploringNonlinearitiesandThresholds,ClimaticChange,vol.11,2016,pp.173

189.

64

吴先华、王倩: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传输媒介是农业。

通过探索中国过去两个时期土地承载能力和迁移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田园地区,气候变化

是土地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触发迁移有重要作用。在水稻种植地区,迁移更受人

口压力的影响,人口压力是土地承载能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小麦种植地区位于田园和

大米种植区域之间,气候变化和人口压力都会发生作用。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区域文化和

地理环境在塑造中国古代不同农业生态区迁移规律中的重要性。

2.气候变化影响国土、生命安全

由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众多地区都面临着危及国土、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大

QingPei等在总结中国古代不同农业生态区的人类迁移时,则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

批居民被迫迁移。杨光义等研究了全球变暖之后海平面上升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影

响,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其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图瓦卢的国土安全也遭受着威胁。图瓦

卢国土由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的珊瑚礁组成,由于全球变暖,珊瑚虫的生长速度缓慢甚至

大量死去,珊瑚虫的食物水藻也由于水温上升而大量死亡。珊瑚虫缺少食物更加速了它

的死亡,图瓦卢国土下沉。同时图瓦卢的国土被快速上升的海平面不断淹没,平均海拔不

到4􀆰5米的国土终将被海水慢慢吞噬,消失在海水中。如今图瓦卢宣布对抗气候变化的

所有努力均已失败,将举国搬迁至新西兰。

PhilippeBoncour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

发现,河流洪水和海岸洪水使其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2005

后,瓦努阿图特瓜岛拉图的100名居民也因为暴雨侵袭、海水倒灌而向内陆迁徙。

小岛国纷纷制定应急计划,采取防范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保护气候移

民,然而持续的海岸侵蚀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削弱了他们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在今

后的50年内,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太平洋中部的小岛国举国迁移至美国、澳大利亚与新西

兰等国家,出现大规模的移民。

3.影响气候移民的其他因素

气候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气候移民的产生过程中,有很多非气候因素在发

年,由风暴引发的侵蚀和海水倒灌使卡尔特莱特群岛上的1000名居民被正式疏散。之

挥作用,多种因素的叠加驱使人们进行迁移。Lonergan指出了五组推动人口迁移的因素,

其中自然灾害、渐进性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相关,包含环境变化的发展项目、工业事故、冲

突或社会动荡等则属于其他相关因素。

MarinaMastrorillo,RachelLicker,PratikshyaBohra

Mishra,etal.TheInfluenceofClimateVariabilityonInternalMi⁃

grationFlowsinSouthAfrica,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vol.39,2016,pp.155

169.

QingPei,DavidDZhang,HarryFLee,“ContextualizingHumanMigrationinDifferentAgro

ecologicalZonesin

AncientChina,”QuaternaryInternational,vol.426(2016),pp.65

74.

杨光义、焦旭东、陈永金、高伟、崔久洁、王鑫静:《全球变化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影响分析》,《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期,第52

59页。

PhilippeBoncour,ClimateChangeandMigrationintheSouthPacificRegion:PolicyPerspectives,WashingtonDC:Insti⁃

tuteforPolicyStudies,2009,pp.357

370.

DevelopmentBank,2011.

AsianDevelopmentBank,ClimateChangeandMigrationinAsiaandthePacific,MandaluyongCity,Philippines:Asian

LonerganS,TheRoleofEnvironmentalDegradationinPopulationDisplacement,EnvironmentalChangeandSecurityPro⁃

jectReport,vol.4,1998,pp.5

15.

65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ory),即有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共同影响人们的迁移活动。

依据该理论,气候变化带来

的一系列渐变缓发性气候风险与极端突变灾害性气候风险是人们做出迁移决策的推动因

素,而拉力因素主要包括:

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劳动力市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更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

会和更高的薪酬水平,这是吸引人口迁移的拉动力。

到破坏,无法支撑人类生存发展,使人们难以维持生计。为抵御这些不利影响,保卫人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由政府主导出台政策进行移民,比如我国西部地区

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的生态移民工程。

(二)气候移民的迁移模式

国土面积、安全受到损害的国际移民通常迁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

国家内部气候移民的迁移模式则较为丰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农村迁往城市。RaphaelJ.Nawrotzki指出,生活在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更容易

受到气候冲击,而城市能够提供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城市地区给予居民强烈的依赖感

并且有维持生计的部门,且劳动力市场对气候敏感度较小。因此,大部分移民是从农村迁

往城市的。

NatalieSuckall等研究发现,移民迁往城市的时间越来越长。针对非洲撒哈

拉以南的大多数研究证明,移民倾向于以“圆”的方式移动,在回到农村的家之前只有很

短的时间在城市。然而,一些气候变化对迁移影响的研究发现,日益恶化的环境条件可能

破坏农村生计,导致人们搬到城市的时间更长。如移民在马拉维首都这一城市环境中的

停留时间比预测的更长。

第二,城市迁回农村。在NatalieSuckall等关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研究中还发现,气

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反向迁移,即向农村迁移。如人们在马拉维城市中的生活取决于在农

村环境中的产品(如食物和薪材)。如果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被气候变化破坏,

他们可能会回到农村。因此,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某一种情况下,气候变化对

迁移的影响可能不会增加向城市迁移的人口,而是刺激大批人才从城市回到农村。

第三,农村迁往农村、城市迁往城市。FindlayAM的研究指出,来自农村地区的移民

的技能有时不能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

DillonA论证,乡—乡和城—城迁移也可能

是移民输入和输出地区共同应对相似的环境气候危机的方法。

BrettellCB在探讨有关移民研究时,用到经典的“推力—拉力”理论(push&pullthe⁃

(1)经济因素。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吸引移民迁出。迁入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

(2)政治因素。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由于气候的突然或渐进性变化,生态环境遭

BrettellCB,HollifieldJF,eds.MigrationTheory:TalkingAcrossDisciplines,LondonandNewYork:2007,p.34.

RaphaelJ.Nawrotzki,FernandoRiosmenab,LoriM.Hunter,etal.AmplificationorSuppression:SocialNetworksandthe

ClimateChange

migrationAssociationinRuralMexico,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vol.35,2015,pp.463

474.

FindlayAM,MigrantDestinationsinanEraofEnvironmentalChange,GlobEnvironmentChange

HumanPolicy,vol,21,

2011,pp.50

58.

DillonA,MuellerV,SalauS.MigratoryResponsestoAgriculturalRiskinNorthernNigeria,AgricultureEcosystemsand

Environment,vol.93,2011,pp.1048

1061.

NatalieSuckall,EvanFraser,PiersForster,etal.UsingaMigrationSystemsApproachtoUnderstandtheLinkbetweenCli⁃

mateChangeandUrbanisationinMalawi,AppliedGeography,vol.63,2015,pp.244

252.

66

吴先华、王倩: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第四,沿海地区向内陆迁移。由于海岸侵蚀、海水倒灌,淡水含水层和农作物受到盐

水侵袭,沿海居民不得不向内陆地区迁移(如巴布亚新几内亚)。

  六、气候移民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研究

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管理等问题,对移民迁入地与迁出地有错综复杂的

影响。目前没有关于气候移民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影响的专门研究,只是在阐述气候移民

问题和研究气候移民决策时有所涉及。

(一)气候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

气候移民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有利

于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人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如迁移人口

有文化优势,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城市化进程。

气候移民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FindlayAM的研究指出,与气候有关的乡—城移民

的增加可能超过大都市提供基本服务如医疗、教育、公共安全的能力。

大量移民涌入对

社会治安造成威胁,给人口、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密度增大,给迁入地的住房、

交通、教育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减少就业机会。此外,还会加剧社会矛盾

冲突,造成迁入地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加大环境治理的压力,可能导致二次移民。

(二)气候移民对迁出地的影响

气候移民大多会给迁出地带来正面影响。对于当地的环境来说,外迁的人口减轻了

对环境的压力,有助于环境的恢复。

对于留在迁出地的居民来说,研究表明,家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向家中汇款,有利于

提高当地农业的创新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Stanleykaranjang等

通过来自肯尼亚北部地区农牧家庭的数据,探讨移民的家庭成员是否采用了应对气候灾害

的农业创新方法。研究证明,来自移民家庭成员的汇款可能放松资本限制,而且汇款是一种

重要的将移民和农业适应性相连接的机制。移民家庭采用更多的适应性措施,促进自我保

护。这些发现表明,在肯尼亚北部的半干旱地区,农牧家庭移民和地方创新是互补的,而不

是自我保护的替代机制。至少有一个成员已经移民的家庭可以通过收到的汇款克服障碍,

采用高成本的农业创新成果,以此来提高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面对相关打击时,强

化自我保护能力。

RaphaelJ.Nawrotzki等认为,家庭和社区层面的社交网络抑制了气候变化对于农村墨

西哥国际移民的影响。通过研究1986年至1999年气候变化对国际移民的影响,发现在

社区层面,有移民经验的成年人的比例越高,越能减缓气候引发的迁移可能性,这表明有

经验的成年人移民可以促进当地适应气候变化。

PhilippeBoncour,ClimateChangeandMigrationintheSouthPacificRegion:PolicyPerspectives,WashingtonDC:Insti⁃

tuteforPolicyStudies,2009,pp.357

370.

FindlayAM,MigrantDestinationsinanEraofEnvironmentalChange,pp.50

58.

Stanleykaranjang,Erwinh.Bulte,KenE.Giler,etal.MigrationandSelf

protectionagainstClimateChange:ACaseStudyof

SamburuCounty,KenyaWorldDevelopment,vol.84,2016,pp.55

68.

RaphaelJ.Nawrotzki,FernandoRiosmenab,LoriM.Hunter,etal.AmplificationorSuppression:SocialNetworksandthe

ClimateChange

migrationAssociationinRuralMexico,pp.463

474.

67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七、气候移民的应对政策研究

(一)对迁入地的政策管理

专门研究气候移民迁入地的政策管理的学者不多。方修琦等研究了清代极端气候

事件和政策管理的互动。1668年,清朝政府为防止东北地区过度开垦,实施封禁政策,

降低了移民的垦殖规模。清政府的政策响应虽然较为滞后,且在1671年之后才有成

效,但确实是对东北地区过度移民开垦的一种政策响应,体现了政策与气候移民的互动

性。

该研究将自然灾害作为重点原因予以考虑,忽视了当时的其他社会因素和政策情

况,只能通过自然序列与考古或历史记录所得的人类历史文化序列相对比,缺少对于内

在机理的解释与多领域作用过程的分析。郑昊在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移民小城镇化问

题时指出,大批气候移民涌入城市对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极大挑战,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的建设、教育和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提出极大挑战。气候移民影响了人口的

规模、密度和结构,当地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根据气候移民情况统筹谋划,制定应对性

政策,采取政策扶持,促进市场信息流通,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分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

组合。

(二)对气候移民的安置

气候移民迁移到新的地区,生活生存情况本应好转,但也面临各种艰难的问题。何志

扬等指出,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移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延误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的时机,移民原有的农业技能、生产经验失灵,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与收入来源时比较困

难。

尕丹才让分析生态移民时指出,他们面临的困难包括就医、就学难,城镇基础设施的

建设较差,物价高、生活困难、生存压力大,就业难、自身职业技能与劳动力市场不匹配,补

偿标准低、收入提高难,融入社会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等。

(三)对迁出地的政策管理

为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威胁,利用气候资源,迁出地实施一系列防御

气候灾害的工程,由此产生气候工程移民。

宏观气候工程包括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退耕

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等,微观气候工程包括指导农民采取一系列农业创新措施,如干

旱地区的节水灌溉、塑料大棚和培育耐旱作物等技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八、气候移民面临的法律问题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移民不仅对于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造成

了影响,对法律也产生了冲击。

方修琦、叶瑜、曾早早:《极端气候事件

移民开垦

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

旱灾的异地响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第7期,第680

688页。

郑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小城镇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第30页。

何志扬、张梦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移民人力资本损失与重构———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为例》,《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2期,第109

116页。

尕丹才让:《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第23页。

曹志杰、陈绍军:《气候风险视域下气候移民的迁移机理、现状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1

期,第45页。

68

吴先华、王倩: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一)法律保护主体定义问题

在涉及进行被迫、永久、跨国迁移的气候移民问题时,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各国的国

内立法,学术领域还是政治领域,往往都缺乏明确的定义。相关专家学者往往使用“气候

难民”一词来彰显该问题的严重性,希望以此引起关注,推动对“气候难民”的保护。但联

合国目前对“难民”的定义是:具有正当理由畏惧,因种族、宗教、国籍等原因留在其本国

之外,且因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不具有国籍且由于上述事情留在居住

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不愿返回该国的人。综上,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被迫、永久离开

本国的气候移民与上述难民概念的基本内容相冲突,并不符合传统导致“难民”的公约定

义,因此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畴。

多种因素导致人口进行迁移,而不能仅将其归因于气候变化因素,国际社会对气候变

化的成因和结果都没有达成共识,众多发达国家也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联合国难民

署为全球各地数千万无国籍者、流离失所者和其他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经费已十分

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住所。如果联合国难民署进一步扩大需要救济的难民对象,

将需要帮助的气候移民也纳入难民范围中,不仅不能为气候移民提供必要的保障,也会使

传统公约难民失去其同样迫切需要的保护。

(二)气候移民的权利

DianeC.Bates指出,各国往往会把被迫、永久、跨国迁移的气候移民问题看作耗费本

国资源的负担而非经济发展机会,因此往往采取“迁出”政策而非“迁入”政策。

由于“气

候难民”没有清晰的定义,以及国际难民法的制约,一些因气候变化所致的流离失所者、跨

国移民被排除在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当移民群体迁移到他国的管辖区域时,通

常难以享受到国际人权文书规定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史学瀛、刘晗列举了两个气候移民

以诉讼方式寻求保护的案例:基里巴斯公民向新西兰申请“气候难民”地位而可以留居新

西兰失败,图瓦卢公民以同样理由申请获得成功。

这两个案件引起广泛关注,气候移民

是否可以得到承认和保护,是否享有“难民”的权利引起热议。

目前尚未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列举出气候移民团体应享有的权利,因此也成为建立保护

气候移民的法律机制的瓶颈。参考现有权利公约,孙华玲认为,气候移民及其团体应享有的

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食物和水的权力、工作权和迁徙自由、其他权利诸如环境权、文化

权利等。

此外,毛颖洁还指出气候移民及其团体还应享有自决权,即自主决定其政治地位,

自由谋求发展的权利,适足住房权与避免强迫迁离权、财产权、土地权、不推回权利等。

(三)建立法律解决框架

王小钢指出,各国在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上陷入口水战,互相推脱。声称坚持共同但

80页。

潘家华、郑艳:《气候移民概念辨析及政策含义———兼论宁夏生态移民政策》,《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1期,第

DianeC.Bates,EnvironmentalRefugees:ClassifyingHumanMigrationCausedbyEnvironmentalChange,Populationand

Environment,2002,p.23.

史学瀛、刘晗:《气候移民的国际法保护困境与对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68

77页。

孙华玲:《气候难民的迁徙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3年,第53页。

毛颖洁:《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第32页。

69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有区别的原则,实际上只是强调共同责任而弱化区别责任。

建立完善的国际法律框架来

保护气候移民便十分迫切。孙华玲指出,现有法律机制、国际公约无法兼顾处理气候移民

问题,既不能援引和适用传统难民机制,也无法适用无国籍人国际公约,且国际人权法律

体系不足。建议联合国成立专门机构,组建研究专家小组,建立全球气候移民基金并构建

司法救济路径。

毛颖洁提议按当前的国际法律秩序大部分采用的“框架公约

议定书

附件”的形式,就气候移民问题先签订“框架公约”,作出原则性规定,再根据框架公约的

原则就有关缔约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进一步的协商。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气

候移民的国际法律框架既应包含人道主义援助的公约,也应包含各国节能减排目标,承担

工业化和排放量的责任。

  九、结 论

气候移民研究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作。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气候移民数量增

多、涉及区域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虽然目前国际国内已经对气候移民进行

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缺乏完整全面的理论体系支撑和实践支持。

第一,需要有效界定国际公认的气候移民的定义。第二,评估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

关系,研究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小,如估算气候移民的数量等。第三,国际和国

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挑战的政策及机制。第四,气候移民面临的法律和权利

保护问题,国际法律框架的建立和完善等。

关于气候移民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具体包括:

第一,气候变化阈值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加强气候变化影响阈值的研究,选取典

型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案例研究,为社会各界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数据支

撑,同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达到阈值后的气候移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气候移民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评估。从理论上辨识气候移民与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的联系,定量评价迁出地和迁入地社会对气候移民的协调和适应程度,从而为政

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第三,气候移民的法律和社会伦理研究。气候移民在地域上的迁移看似简单,但在移

民过程中和移民后可能产生心理创伤。放弃原来居住地的无归属感,寄人篱下的心理落

差和漂泊感,新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不适应感都是气候移民面对的问题。对

迁入地而言,资源分配、宗教信仰、文化冲突等,对社会稳定和相关治理也会带来挑战。应

加强研究气候移民的社会伦理问题,引导气候移民正常生活,解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潜在威胁。以上种种问题,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渠红岩〕

王小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第80页。

孙华玲:《气候难民的迁徙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3年,第103页。

毛颖洁:《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第37页。

70

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7:5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78644167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气候移民的研究进展述评.pdf

标签:移民   气候   迁移   研究   气候变化   影响   环境   难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