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佳作欣赏)
第
37
卷第
5
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2021
年
5
月
V
〇
1.37 No. 5
May 2021
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特色栏目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
[主持人按语]
谈及老子,人们总会想到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形象。老而不死是为“妖”,人如果太老,便很可能说一些
“惑众”的“妖言”或“怪话”,老子尤其如此。他说:“反者,道之动。”又说:“正言若反。”老子的“妖言”或“怪
话”之一种,就是其书中那些背离俗常的反话。
古代哲学家多把至上本体和理想人物描述为光芒莹澈的形象,前者如柏拉图把最高的理念“善”比作太
阳,后者如《尚书•尧典》赞帝尧“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中庸》称孔子“如日月之代明”。反乎此,老子却把
本体之道比喻为“玄牝”一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义”(吴澄《道德真经注》),并说它“惚兮恍兮”“恍兮惚
兮”“窈兮冥兮”。总之,道是晦暗不明之物。与“玄牝”相应,老子笔下的得道者所具有的乃是“玄德”
,所以
他“被褐怀玉”“光而不耀”,或所谓“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这种黯弱自守的圣人形象与儒家的尧和孔
子可谓大相径庭。
圣人作为备受崇拜的神圣偶像,无疑是世俗社会各种指令的发出者和人们日常行事的引导者。反乎此,
老子却频频把否定性的语词加诸得道之圣人,告诉圣人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其中最常见的两个否定性的语
词是“无”和“不”,前者如“无为”“无身” “无私”“无事”“无欲” “无恒心”等,后者如“不言”“不争”“不自
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贵”“不自为大”等。这些否定性的语词既是老子为圣人之言行设置
的限制,同时也是在告诫圣人应自我收缩、自我节制。从常理看,圣人竞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怪哉!
吕箐突博士在考察《老子》文本演变过程中发现的两个现象—否定性语词的强化、视觉语词的弱化,
王佳哲博士对老子的“贵身”“无私”等思想的讨论,都关乎其“正言若反”的话语特点。明清之际的王夫之
在《老子衍•自序》中说:“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这是对老子的尖锐批评。作为一代大儒,
王夫之终生对老子都采取深恶痛绝的态度,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部书来“黑”老子。若老子复生,他大概会
对王夫之说:“知其白,守其黑,正言若反,汝知之乎?”
邓联合
2021
年
4
月
22
曰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研究王船山庄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读邓联合《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
李智福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西安71_)
摘要
:邓联合教授的新著《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
基于〈船山全书〉的研究》
基于〈船山全书〉的研究》,在文献运用上
不仅注重《庄子通》《庄子解》这两部庄学专书,而且竭泽而渔式地辑录并考察整部《船山全书》中
所有评庄、论庄、引庄的文献,这使得该研究最终避免了断章取义之失。该研究辨析了王夫之对庄
子之学的判摄,指出其《庄子解》实际上是对庄子哲学的本体重建,阐述了王夫之“帝王之道,止于
无伤”的政治哲学,揭示了王夫之的遗民气节与醇儒信念,从而更加完整周延地反映了王夫之庄学
思想的复杂面貌。
关键
词:邓联合;《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船山全书》
中图分类号:
B249.2;B2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600(2021 )05 -0001 —06
收稿日期:202丨-03-11
作者简介:李智福(1982—),男,河北井陉人,副教授,博士。
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 年
钱穆曾颇有会心地指出:“《庄子》,衰世之书
也,故治《庄》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世。魏、晋之阮
籍、向、郭,晚明之焦弱侯、方药地,乃及船山父子皆
是。”他还认为:“世益衰乱,私所会于漆园之微旨者
益深。”®当乱世庄学与乱世哲人相遇,其情形恰如
《庄子•齐物论》所云:“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
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在天崩地坼的明清鼎革之
世,一大批士人寄命庄生,通过读庄、解庄、玩庄、逃
庄而苟全性命于乱世,明清之际由此成为中国学术
史上可媲美魏晋的第二个庄学道场,而王船山的庄
学思想则堪称其中之翘楚。
面对《庄子》这一经典文本,王船山兼具哲学家
和注经者两种身份,这使得他的庄学研究最终通过
经典诠释的形式,创构了两部脱离对象文本而依然
能成一家之言的独立哲学著作,其《庄子通》《庄子
解》与其说是经典诠释,倒不如说是如王弼《老子
注》和郭象《庄子注》那样的“哲学创构”之作(刘笑
敢)。王船山作为一位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
天乞活埋”为使命的儒家士人和旧朝遗民,其与庄
学之因缘面临着应世“薄似庄生之术”和“予固非庄
生之徒”®的两难:一方面,在无家可归的板荡之中,
他不得已借庄生之术以“游人之樊”;另一方面,他
又始终坚持着儒家士人之操持与辟异端之立场,动
辄有难庄、斥庄、辟庄之论(主要集中在《庄子通》
《庄子解》之外的“非庄学专书”中),故庄子在其著
述中常常归于“二氏”“三害”之列。然而,船山之于
庄子终究是“与我心有戚戚焉”,其爱庄、喜庄胜过
难庄、辟庄,于是而有《庄子通》《庄子解》两部庄学
专书传世。通过对庄子哲学的重构和改造,庄学被
他引人了儒家式的“君子之道”和“内圣外王之学”
中。由此,船山之于庄学的两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邓联合教授的新著《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一
基于〈船山全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年出版,以下简称《通论》),在文献运用上不仅注重
《庄子通》《庄子解》这两部庄学专书,而且竭泽而渔
式地辑录并考察整部《船山全书》中所有评庄、论
庄、引庄的文献,这使得该项研究最终避免了断章取
义之失,从而更加完整周延地反映了船山庄学思想
①
②
的复杂面貌®。而由于作者对王船山在其他著述中
大量“辟庄”文献的辑录和呈现,我们也就能察知其
“辟庄”与“解庄”之间的问题意识,以及存在于这种
问题意识背后的思想内蕴。
一、辨章王船山对庄子之学的判摄
王船山始终以正统儒者为期许,同时,作为一位
“回归真实的存在”(陈赞)的哲人,他对庄子又有佛
教式的判教意识:对庄子之学的是非高下及其学派
归属进行判摄。《通论》用三章的篇幅分析辨章王
船山对庄子之学的判摄。其要有三:(一)依儒家正
统观之,庄子非毁圣人、贼道害学,故可谓杨墨之类
的“异端”;(二)在道家学派内部,庄出于老而又超
越老,是最终与老子分道扬镳的“别宗”;(三)就庄
子学派内部而言,内篇“格外相求,不党邪以丑正”
(《庄子解•外篇总说》),乃庄子亲笔的精纯之作,
外、杂篇则鱼龙混杂,其中既有独得庄子之要的“尤
为深至”(《庄子解•达生》)之文,也不乏“党邪以
丑正”的恶紫夺朱之作。借由《通论》细致而精当的
分疏,庄子与其后学思想的差异被完整、清晰地揭显
了出来。
具体来看,王船山继承了宋儒辟“二氏”的严苛
立场,首先对庄儒进行了划界。为此,他既在学术思
想上挞伐老庄,又在内心深处严斥其为异端,正所谓
“拒其说,必力绝其所为,绝其所为,必厚戒于其心,
而后许之为君子儒”(《老庄申韩论》)。《通论》将
船山对庄子之学的批判总结为三点:其一,庄子倡扬
天游卤莽以师天”而“惮于力行”,以至背离了“人
伦物理”这一大本大源;其二,庄子固然淡泊名利,
但其表面上没有“私欲”的“安佚”之求却排斥任何
社会事务,唯求自安自洁,所以归根结底仍是一种
“私欲”;其三,庄子“缘督以为经”的处世方式源出
老子,是苟且圆滑之术。职是之故,老庄与浮屠、申
韩可谓“古今三害”,庄子乃名教之罪人。
在对庄子与老子之同异的判摄中,王船山一方
面认定老子是“持机械变诈以缴幸之祖”(《宋
论》),庄是老的继承者;另一方面又强调“庄子之
学,初亦沿于老子/朝彻’ ‘见独’以后,寂寞变化,
钱穆:《庄子篡笺序目》,见钱穆《庄子纂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页。
王夫之:《庄子通》,第493页。本文凡引王夫之《庄子解》《庄子通》,皆出自《船山全书》第十三册(岳麓书社,2011年),本
文以下仅注书名、页码。
③ 此书附录一《〈船山全书〉涉庄老文献辑录》钩稽汇总了整部《船山全书》论及庄老的文献。
第5期
李智福:研究王船山庄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3
皆通于一,而两行无碍”,所以他最终超越老子,“别
为一宗,以脱卸其矫激权诈之失”(《庄子解•天
下》)®。《通论》认为船山对庄老关系的辨证与他评
庄、论庄、注庄的“文本、语境与心态”有关,对于个
中因缘和详情,《通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其说周详
可信。
在对《庄子》内、外、杂篇的分疏中,王船山强调
内篇为庄子本人作品,进而他又以内篇为标准来判
摄外、杂篇:“外篇非庄子之书,盖为庄子之学者,欲
引伸之,而见之弗逮,求肖而不能也;以内篇参观之,
则灼然辨矣。内篇虽参差旁引,而意皆连属;外篇则
蹐驳而不续。内篇虽洋溢无方,而指归则约;外篇则
言穷意尽,徒为繁说而神理不挚。内篇虽极意形容,
而自说自扫,无所粘滞;外篇则固执粗说,能死而不
能活。内篇虽轻尧舜,抑孔子,而格外相求,不党邪
以丑正;外篇则忿戾诅诽,徒为轻薄以快其喙鸣。” ®
相较于对外篇的不以为然,船山对杂篇(《让王》《盗
跖》等四篇除外)则多有青睐,他说:“杂篇言虽不
纯,而微至之语,较能发内篇未发之旨。盖内篇皆解
悟之余,畅发其博大轻微之致,而所从人者未之及。
则学庄子之学者,必于杂篇取其精蕴,诚内篇之归趣
也。” ®《通论》结合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对其关于《庄
子》内外杂篇之思想差异的判摄展开了文辞与义理
的互证。
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治学范式而言,
《通论》关于王船山对庄子之学的判摄的讨论至为
重要,作者借此既澄明了一个思想事实——王船山
的庄子定位论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随后
的研究准备了问题意识。需要强调的是,王船山对
庄儒的分判多为“辟二氏”的意气之见,但这种分判
却没有径直带人《庄子通》《庄子解》的庄学诠释中,
而是为他改造庄子之学、以儒解庄提供了一种思想
机缘。而他对庄与老的分判则从根基处为庄子思想
正本清源,从而为他从正面立场解庄、通庄扫除了障
碍。进一步,船山对《庄子》内外杂篇的判摄一方面
涤除了其中的黄老、刑名、丹道、乐死等思想杂质,另
一方面又以外杂篇中的所谓“浑天”说重塑内篇的
存有论。《通论》指出:“经此正反两个方面的疏解,
那个在船山的非庄学专书中曾经屡遭挞伐并被指斥
① 王夫之:《庄子解》,第472页。
② 王夫之:《庄子解》,第184页。
③
王夫之:《庄子解》,第348
页。
为‘非知道者’的庄子,至此一变而为‘推崇先圣所
修明之道以为大宗’且志在‘救道于裂’的圣徒。”以
这一论断为伏笔,作者系统阐发了船山庄学思想中
的哲学观念。
二、王船山对庄子哲学的本体重建
如前所述,面对经典文本,王船山兼具哲学家与
注经者两种身份,这使他的经典诠释著作超越“注
不破经”之家法而成为“以注夺经”的一家之言,达
到了以注经的方式实现哲学创构之鹄的。笔者认
为,判断一个注家是“我注六经”的经生还是“六经
注我”的哲人,一个方便法门即是考察他对经典的
注释是否实现了“本体的重建”,这种重建主要有两
种情形:其一是对经典中隐而不现的本体思想进行
张大发皇,比如朱熹《四书集注》;其二是对经典原
有的本体思想进行偷梁换柱式的置换,比如王弼
《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王船山的《庄子解》无
疑属于后者。
从《庄子》其书来看,至少《大宗师》篇已明确指
认“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
帝,生天生地”,而王船山却罔顾庄子强调“道”是宇
宙创生本体这一事实,转而以汉人的“浑天说”和宋
儒张载的“气本论”为庄子之学重建本体。《通论》
指出,《庄子》书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或语词,诸如
“环中”“天均”或“天钧”“一 ”“天”“寥天”“皞天”
“宇宙”“大壑”“大造”等,皆被王船山借以指称“浑
天”。这个“浑天”是大化流行、涵括天地、无所不包
的宇宙本身,万物在其中生灭变化。“浑天”之体为
浑沦无形之气,它虚实一元,聚而为万物,散而返太
虚,如此循环不已,兼具形而上的超越性与形而下的
实在性。就空间言,“浑天”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就
时间言浑天”无终无始、亘古长存,一切存在都不
过是浑沦一气迁流不息的暂时形态。由此,王船山
就以具有显著的气本论色彩的“浑天”取代了庄子
的“道”,完成了对庄子之学的本体重建。
从诠释学的角度看,王船山之所以能够理所当
然地以“浑天”为庄子之学重建本体,乃在于“浑天”
这一范畴于庄儒具有“双向亲缘性”,作为被船山推
重为庄儒之所同宗的最高范畴,“‘浑天’说则在其
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 年
诠释中发挥着疏通庄儒关系的枢纽作用”。《通论》
认为,“浑天”说之于庄学的亲缘性,其一在于《逍遥
游》《秋水》《庚桑楚》等篇多次申说的宇宙时空无限
思想,其二是庄子以气之聚散解释万物生灭的气化
流行思想,如“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万化
而未始有极”(《大宗师》)、“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
(《山木》),等等。可见,王船山以“浑天”为庄子之
学重建本体,实可谓其来有自。至于“浑天”说之于
儒家的亲缘性,远而言之,儒家的易学传统本身就蕴
含着大化流行、阴阳消息的气化思想;近而言之,宋
儒张载乃是儒家气学思想的赓续者和再造者,从
“张横渠之正学”辗转而来的船山显然属于宋明道
学的气学一脉,其《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张子正
蒙注》等著作都承认气化流行、太虚即气是宇宙存
在的真实状态。
正是带着“气化宇宙”这一“前理解”,王船山走
进了庄子的哲学世界。他在《庄子解•则阳》篇指
出:“张子‘清虚一大’之说,亦未尝非环中之旨。”®
而正是由于“浑天”说对于庄子和儒家具有双向的
亲缘性,故以此说“收摄庄子之学”,“既体现了船山
对《庄子》文本及其思想的因顺,同时又能较为顺畅
地会通庄儒”。在此意义上,“浑天”说堪称王船山
以儒解庄、会通庄儒的正法眼藏。在涵具万有、大化
流行的“浑天”视域中,王船山对庄子的逍遥、齐物、
处世、养生、政治等哲学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
深层次的诠释和改造。
我们知道,在儒道尖锐对立的处世哲学方面,庄
子即便不陷溺于出世之学,但终归有高蹈世表、超离
庙堂而驰骛于无何有之乡的尘外之意,稍有不慎就
会堕人“逃之虚空”的虚无主义。针对此弊,王船山
提出了“随成以师天”和“寓庸以逍遥”两个哲学命
题。所谓“随成”是指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在
“浑天”中,并且都是“浑天”随在落实于当下的真实
样式:“随成者,随物而成。道无定,故无实。无实
者,无根也。无根者,即以无根为根,合宇宙而皆在。
故言默两无当,而言默皆可缘,以破成心之师,以游
环中之无穷者也。除日无岁,终始之环也。除一姓
无十姓,除一家无百家,除十姓百家无天下,除天下
无天。合之则浑乎一天,散之则十姓百家之不
① 王夫之:《庄子解》,第395页。
② 王夫之:《庄子解》,第403页。
③ 王夫之:《庄子解》,第293页。
一。”
®概言之,没有独立自存、抽象的“浑天”,“浑
天”具体落实为庙堂天下与十姓百家。《通论》指
出,船山“以万物为‘浑天’之‘随运而成’‘所寓之
庸’,实质上是从终极本体的角度肯定了万物存在
的合理性”,士农工商等一切世间存在“无不有天存
焉”(《庄子解•天下》)。人作为万物之灵,应师法
造化,随顺天道,积极有为,以用见体,而“若要尽
体、践道而赞天或与天合,只需因随‘浑天’之当下
所寓所在而发用即可,用之显发即体之立”,庄子的
尘外之意至此一转而为践行伦常的人世精神。
“随成以师天”和“寓庸以逍遥”强调的是个体
对“浑天”的当下因顺和显发,进一步,王船山又用
《易传》的“辅相天地之宜”与《中庸》的“参赞天地
之化育”等思想诠释了《庄子•达生》篇的“反以相
天”之说。他指出:“天地清醇之气,繇我而抟合。
迨其散而成始也,清醇妙合于虚,而上以益三光之
明,下以滋百昌之荣,流风荡于两间,生理集善气以
复合,形体虽移,清醇不改,必且为吉祥之所翕聚,而
大益于天下之生;则其以赞天之化,而垂于万古,施
于六寓,殽于万象,益莫大焉。” ®《通论》认为,如果
说“兼济意识”在庄子那里是不足甚或缺失的,那
么,船山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则不仅弥补了这一缺失,
而且经其改造,儒家士君子所承负的兼济天下苍生
的个体使命还从社会领域展扩、弥散到了“浑天”之
中。相较于庄子,王船山的“相天”更透显着“刚健
有为、廓然大公、恢弘昂扬的生命精神”。
三、“理性一德性的僭越”与王船山的政治哲学
王船山在以儒家的参赞精神反哺庄学的同时,
也以庄学尊重个体、顺应自然、在宥天下的天道精神
弥补儒家在这方面的阙如,从而形成一个儒道互补、
庄儒互摄的“内圣外王”的政治哲学体系,这一政治
哲学体系同样建基于“浑天”这一宇宙本体之上。
在“浑天”的视域中,王船山坚信万物皆是自然而然
的存在,任一个体都有自己之所以为自己的根由,以
及自我成就自我的内在诉求,在此基础上,百姓乃至
万物皆可自发形成自然自善的生存秩序。
王船山说:“大本者,天均也。万物皆从大本
生。鸟之鸣,人之言,各如其分。”(《庄子解•寓
第5期
李智福:研究王船山庄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5
言》)“人也,天也,物也,皆自然之化也。”“天地人物
之化……其质其才,其情其欲,其功其效,好恶离
合……各有所极;而为其太常,皆自然也。”(《庄子
解•天运》)这些看法承认每一个体都是自然而然
的合理性存在,其义与郭象的说法颇为相似,只是郭
象最终诉诸个体的内在“性分”,王船山则诉诸“浑
天”。在他看来,天下、为天下者(统治者)、天下百
姓共存于“浑天”之中,且每个存在者皆有其“天”,
为天下者只有尊重每一百姓的自有之“天”,才是最
合理的治术,此之谓“内全其天而外全人之天”(《庄
子解•徐无鬼》)。换句话说,统治者应消除自我中
心意识唯天是效而己不参”(《庄子解•天下》),
随顺百姓之天赋自然,藏天下于天下。《通论》把王
船山的这一政治思想推阐为:“民众虽然差异不齐,
但各依其本性本能即可自安自治而形成和谐美善的
社会生活秩序,这种秩序同样是天然合理的,那么任
何外在权威的干涉和强制便都是不必要的,即便是
他们的干涉和强制出于善意。”
在讨论王船山对“立言制法而断制天下”(《庄
子解•徐无鬼》)的专制主义的批判时,《通论》引人
西方政治哲学所谓“理性的自负”(即“知识的僭
妄”,哈耶克)这一观念,将船山批判的“仁义之僭
越”称为“德性的自负”。“理性的自负”是指人类有
限的理性和知识不足以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给出
具体指导和规划
,一
旦规划、设计和安排,必然导致
知识的僭越,从而造成经济的低效率和政治的专断
主义。“德性的自负”则是指“儒家以仁义之道的唯
一代言人自居自美,进而试图以之强拢民众,整饬天
下”,但历史事实证明,以“善”和“仁义”(所谓“絜
矩之道”)之名去褫夺他者存在的合理性、差异性,
最终必然违背儒家的“忠恕之道”。从根本上说,无
论“理性的自负”还是“德性的自负”,都是极端专制
主义的精神渊薮。针对“德性的自负”,王船山深刻
指出:“德至于无伤人而止矣,无以加矣。乃天下之
居德以为德者,立为德教,思以易天下,而矫其性者
拂其情,则其伤人也多矣;施为德政,思以利天下,而
有所益者有所损,则其伤人也尤多矣。则唯丧我以
忘德,而天下自宁。”®“德性的自负”本质上是政治
一元主义,而王船山的庄学思想则始终强调,多样
性、丰富性、差异性、复杂性乃是“浑天”视域中万物
①王夫之:《庄子解》,第369页。
存在的本然和应然状态,万物、百姓在“各美其美”
中形成的自发秩序才是合乎天道的合理秩序;无论
统治者以一己之知去宰制天下,还是以善的代言人
自居去教化绳墨百姓,都会伤害百姓的自然生存状
态,而所谓“仁义”则往往成为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在王船山看来,好的统治不在于给予百姓多少
福祉、教化、安排或整饬,而在于不去伤害百姓的本
己权利和本有的生活秩序。一言蔽之,“帝王之道,
止于无伤而已”(《庄子解•应帝王》)。《通论》认
为,“与儒家的主流思想相比,船山这一政治观念的
突出特点在于,它并不悬设某种完美高远的政治理
想,而只是给为政者划出不应逾越的底线”。以“无
伤”定义最优政治理念是遮诠而非表诠,船山借此
否定了统治权对百姓本己权利的僭越,同时强调了
对“遂其孤心,以一临万”(《庄子解•徐无鬼》)之
统治权的划界和限定,这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
“不干涉主义”(亚当•斯密)、“不伤害原则”(密
尔)、“知识的僭妄”(哈耶克)、“最弱意义国家”(诺
齐克)等理念如出一辙,谭嗣同所谓船山之学“兴民
权之微旨”盖在于斯。《通论》以“帝王之道,止于无
伤”绾结王船山的政治哲学可谓言中肯綮。
值得注意的是,《通论》还从诠释学的角度指出
了王船山与庄子在政治哲学上的交互关系,目卩:如果
说以儒家的参赞精神诠释庄子是船山对庄学的“重
构”,那么,借庄子的在宥精神反思并反哺儒家的政
治理念则是庄学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的“逆构”。“重
构”与“逆构”的双向循环恰恰意味着作为诠释者的
船山与作为经典的《庄子》之间的“视界融合”,而这
也正是其《庄子》诠释不同于严守家法的一般注经
活动的突破和特色所在。
四、王船山的遗民气节与醇儒信念
按照存在论解释学的看法,解释者总是带着自
己的“前理解”试图达成其与被解释作品之间的“视
域融合”。这意味着所有的解释说到底都是建构,
即通过解释者与被解释者之间的交互循环而建构新
的思想理论,绝对客观的解释并不存在,即便存在,
我们也不知道哪种解释最符合经典的本意。因此,
要深透理解某一解释活动就不得不考察解释者的生
存境域和思想储备。
《通论》附录二《王船山之老庄诠释学的文本形
6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 年
态和思想取向》一文指出:“(船山)一生虽经动荡坎
坷甚至屡遭险祸,但却拒绝降清,并最终选择隐遁于
深山中孤愤著书,以接续、阐扬和重建儒家的精神信
念。”身处明清鼎革、家破国亡的境遇中,船山始终
恪守“华夷之辨”这一民族主义的底线,“以不能言
之心,行乎不相涉之世”(《庄子通•叙》),其所言所
行无不透显出坚贞的遗民气节。另一方面,饱读六
经的学思经历和忠孝纲常之教又使他终生严守儒者
本位,操持醇儒信念,进而排佛老、辟申韩、斥姚江。
当光复河山、重振社稷无望之时,王船山转而一心著
书立说,以桿卫儒家正统。
《通论》对王船山的上述心理结构多有分析和
论述,以揭示其《庄子》诠释背后的精神生命和真实
性情。与船山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钱澄之曾区分
“注书”和“著书”的不同:前者强调“无我”以保证
注释的客观性,后者强调“有我”以确保言为心声、
文必我出。不难发现,作为一代大儒,王船山实则是
把“注书”看成“著书”,即通过注《庄》而重构庄学,
以把庄子引人儒家的“君子之道”,把“高尚其事,不
事王侯”的庄子思想再造为积极入世、参赞天地的
淑世之道,从而使其归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学”。
正因此,《通论》特别论及王船山庄学思想中的
“涉乱世之术”。作为一介遗民,一方面,船山部分
认可《庄子•人间世》篇的“明哲保身”之术,坦言
“此篇为涉乱世以自全而全人之妙术,君子深有取
焉”(《庄子解•人间世》);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忠孝
对于儒者来说是无条件的道德律令,所谓“可流、可
死、可忧、可悲,忠孝无待于物,流死忧悲,而未尝焚
也。……知然,则道靖而已,而无待于物,刀锯水火,
且不得游乎”(《庄子通•外物》)。王船山对庄子式
的与世周旋之术的部分认可,或可谓之“权”,但作
为当仁不让的儒者,他更重视的显然是对“经”的恪
守,如《通论》所言,在“物自物、我自我,或世自混
乱、我自宁定的‘两行’中,船山历经危难而始终固
执君子之道的孤绝无畏之人格彰显无遗”。
《庄子•逍遥游》篇有“其神凝”三字,王船山断
定此三字乃“一部《南华》大旨”(《庄子解•逍遥
游》)。曾有学者以道教内丹学解释船山的断语,
《通论》则注意到《庄子解》中对神仙丹道之学的深
恶痛绝,从而反驳了这种解释。结合王船山的人生
境遇和儒者襟抱,《通论》另辟蹊径指出:“所谓‘凝
神’而‘相天’以‘赞天之化’,也不仅是无奈之下他
驻心于其中的玄远究极的内在精神世界,而是当下
即已始创,并终将集‘善气’以复起,于未来之世化
作实然形态而卓立于天地间的理想生命样式。”这
一评骘可谓以意逆志、人木三分。当王船山把“其
神凝”视为“一部《南华》大旨”时,实在也是其著书
立说、情郁于中的真实生命写照,我们在其字里行间
分明能看到他凝神锁宇、苍凉怫郁的神魂色貌。
方以智去世后,船山曾作诗追悼,中有“何人抱
器归张楚,余有《南华》内七篇”之句。此诗固然是
悼亡之作,但又何尝不是船山的夫子自道呢?《孟
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通论》以翔实的文献、
同情的理解、深人透辟的阐发把王船山解庄的款曲
因缘娓娓道来,知人论世,尚友古人,此之谓乎!
【责任编辑:郭德民】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1:5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572772927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研究王船山庄学思想的一部力作——读邓联合《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研究王船山庄学思想的一部力作——读邓联合《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