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违背道德的三明治)
张先《安陆集》
张先《安陆集》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
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
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
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
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
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
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
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张三
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
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
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
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雅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
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清末词学理
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
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 陈廷焯
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
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
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
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
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
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
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
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
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传记】
乌程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晏殊尹京兆,辟为通判,历官
都官郎中。诗格清新,尤长于乐府。晚岁优游乡里,常泛扁舟,垂钓
为乐。卒年八十九,葬弁山多宝寺之右。(参考《历代诗余》卷一百
二及《湖州词征》卷一引谈钥《吴兴志》)
李公择守吴兴,招先及苏轼、陈舜俞、杨绘、刘述雅集郡圃,为
六客之会。(李堂《湖州府志》)
王安石有《寄张先郎中》诗,梅圣俞有《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诗,又有《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诗,可略见子野宦游踪迹。
(参考乾隆辛丑葛鸣阳刻《安陆集》)
苏轼题其词集云:“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华州西
溪》诗云:‘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又和余诗云:
‘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若此之类,皆可以追配古人,
而世俗但称其歌词。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但知有周昉士女,
盖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侯文灿刻十名家词本《安陆
集》)
王明清云:“本朝有两张先,皆字子野。一则枢密副使逊之孙,
与欧阳文忠同在洛阳幕府,其后文忠为作墓志,称其‘志守端方,临
事敢决’者。一乃与东坡先生游,东坡推为前辈,诗中所谓‘诗人老
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玉照新志》卷一)
张词传世者,有康熙时侯氏亦园刻本,乾隆时葛鸣阳刻本,并题
《安陆集》。葛本前有诗八首,皆掇辑而来者。《强村丛书》本题
本文发布于:2024-03-21 01:5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57037167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先《安陆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先《安陆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