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20 19:55: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exe解压)

《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山公来取醉,时唱接

離歌。

古诗《回乡偶书》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品赏析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

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

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

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

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

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

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

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

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

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

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

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

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

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

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

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

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

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

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

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

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

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

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

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

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

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

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

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

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

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

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

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

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

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

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

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

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

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

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

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

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

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

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

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

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

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

分难得的。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

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

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

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

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

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

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

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

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9: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3570058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宴荣二山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pdf

标签:诗人   儿童   人事   故乡   全诗   生活   变化   镜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