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教于乐”(二)

更新时间:2024-03-20 15:10:2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我长大了绘本)

浅谈“寓教于乐”(二)

浅谈“寓教于乐”(二)

一、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原则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原本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法则提出来的。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指出: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①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原则,“寓教于

乐”要求文学艺术既要以善的内容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情感净化,心灵升华;又

要以美的形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美的享受。

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看,文学艺术也是很重视美的形式,关注文学中形式美的。

最早的歌谣,是与音乐和舞蹈合为一体的,它是供人们娱乐和休闲的,给人以精神的、美

的享受。《尚书》中的“诗言志”,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反映出古代的思想家对诗歌的

特点和独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两汉时的《毛诗序》,对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作了初步的

探讨,提出诗的“六艺”说,即“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属于从内容上区分诗

的体裁、类别,后三者则属于诗歌的表现手法问题。其中的“比、兴”实际上已接触到如

何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问题。在《史记》和《汉书》中有了“文学”和

“文章”之分,当时的“文章”专指带有文采的词章,即文学作品,这里就突出了“文章”

中美的形式。魏晋南北朝时,陆机的《文赋》提出要“意称物,文逮意”,即使作者的创作

意图符合客观事物,又能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要重视文学本身的特点、规律,

认真进行艺术构思,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②曹丕

《典论.论文》指出“诗赋欲丽”,说明他是看到了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的。陆机《文

赋》提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文学要构思巧

妙、词藻华美、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刘勰《文心雕龙》指出赋的特点是“写物图貌”、“写

气图貌”,就包含着刻画形象的意思,指诗歌、散文中寄寓着作家思想感情的景物的形象。

从隋唐至晚清,文学各种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都得到全面发展。诗文创作中

要“情景交融”,“思与境偕”,即把作家的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统一于艺术画面之中。小说、

戏剧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即要求刻画人物要富有个性、

栩栩如生,做到“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③注重人物典型

化。清代天目山樵在《儒林外史新评》中提到:“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这是现实

主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要具概括性和典型性。这与鲁迅提到的“要写一个人,脸在北

京,嘴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人物”,异曲同工。近代,王国维引进西方美学用“直观

性”、“形象性”来概括文学的基本特点。晚清的小说评论家徐念慈,则引用黑格尔等的美

学观点来解释小说的特性,认为“所谓小说者,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最上乘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也是要求文艺作品有美的形式,又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恩格斯主张文艺作品中“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的作品来说愈好”。认为“倾向应从场

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出来”。这说明文艺作品要有艺术

性,要有美的因素。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

和艺术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

们要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

语口号式’的倾向。”④这就证明文学作品既要有善的、向上的内容,给人以教育,又要有

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寓教于乐”。文化大革命时

期,大鸣大放,多是些标语口号式的文学,因此当时的文学百花园处于萧条时期。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我们的社会主义

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

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

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⑤还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

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

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⑥“寓教于乐”涉及文艺的审美娱乐作用和审美教育的有机统

浅谈“寓教于乐”(二)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5: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18620167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寓教于乐”(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寓教于乐”(二).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学   艺术   美学   要求   教育   小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