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大鼋

更新时间:2024-03-20 13:48:1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导拼音)

瓯江大鼋

7月16日晚,永嘉县上塘镇两位渔民,在楠溪江下游捕到了一只重13.5公斤的大甲

鱼,经动物专家鉴定为瓯江大鼋。7月26日,有关部门将这只“水中大熊猫”放归了鼋产

地。时隔25年后,楠溪江再现大鼋,说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其貌不扬癞头鼋

鼋,俗称“沙鳖”、“鳖斑”、“白鼋”、“鼋鱼”、“银鱼”、“绿团鱼”、“蓝团鱼”、“玳瑁

鱼”等,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海南等省,缅甸、越

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一带也有,是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80至120厘米,

体重50至100公斤,最大可达数百公斤。

鼋是肉食性水生动物。外形与常见的鳖很相似,体椭圆,扁平,背甲不凸起,浑身皮

肤柔软;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四缘长有宽厚的

肉裙。头宽,前端环形,可缩进甲内;吻短,不突出;鼻孔小,位于吻端;牙齿锋利。颈

粗,基部和背甲前沿较光滑,后部有疣状突起,故称“癞头鼋”。

夏秋两季天气闷热时,鼋常浮出水面呼吸,发出嘶嘶响声。它栖息于水质澄清、流速

缓慢且深的江河及水库、山涧深潭里,善于钻入泥沙,行动迟缓,不常迁移,有结群现象,

盛夏夜晚喜上岸纳凉。白天很少活动,夜里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蚌、蛙、虾、鱼等。捕

食时,潜伏于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

食量极大,一次能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新陈代谢低,耐饥能力强,半个月内可不

再进食。气温过高或过低时要休眠,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冬眠,长达半年时间,有“睡

神”之称。被捕后,常常绝食10至20天,并且将已吞食的食物都统统地吐出来。鼋不会

主动袭人,为了自卫会咬人,咬住后宁死不松口。

鼋繁殖后代颇有趣,5公斤时性成熟,5至6月交配,体内受精;6至9月产卵,黄昏

或拂晓时,母鼋爬上岸边,在向阳干燥的沙滩上,用后肢扒沙,挖出一个30至40厘米的

深穴,产卵十几粒至数十粒,最多100余粒,卵圆,白色钙质,直径40毫米,重约18克。

产卵后,扒沙覆盖,四肢缩进,用身体将沙土抹平压实,再在上面爬几圈作为伪装,最后

从四五米处飞跳入江,不留踪迹。鼋卵靠日光辐射热孵化,40至60天幼鼋破壳而出,受

精率约9.6%。幼鼋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体重长到1.5公斤时,游到深潭中,俗称“沉

潭”。幼鼋生长很快,一年体重可达1750克。

鼋是天然的“气象预报员”。它浮出水面时,一般头朝下游动。夏季时,如鼋头翘起朝

上游方向游动,不出三天就会有暴风雨,上游山洪暴发,非常灵验。还有,鼋对汛期内江

水的涨落极为敏感,能预测当年洪水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当它产卵于沙滩高处时,说明

当年洪水较大;产卵于地势较低的沙滩时,洪水较小。据此,可判断当年洪水的大小。这

些现象原因何在?有待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揭开其奥秘。

留下很多传说故事

鼋肉鲜美,多胶质,先秦时鼋羹已列为珍贵美食。《左传·宣公四年》载:“楚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子宋(宋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

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

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陆游《杂咏园中果子》诗:“架垂马乳收论斛,港种

鸡头采满船。鼋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范成大有“鼋鼎子公怒,羊羹华元衂”

句。“染指”,是用手指蘸鼎中鼋羹,后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或参与某种事情,比喻

分取非分利益。苏轼《次韵水官》长诗中有“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

指初尝鼋”句。

瓯江大鼋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3:4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13695167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瓯江大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瓯江大鼋.pdf

标签:鼋羹   发出   体重   楠溪江   背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