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梅尧臣作品专练

更新时间:2024-03-20 12:00:2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女娲补天教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梅尧臣作品专练

梅尧臣作品专练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烟墅杳”到“江天晓”,天色由朦胧转为晴朗,以景物色调暗写“雨后”。

B.“碧”以颜色代指“草”,“萋萋”和“乱”渲染,“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意同之处。

C.用“庾郎”之典,想象穿着人仕青袍的少年置身眼前春色,以此赞赏春色美好。

D.该诗描写暮春时节的“草”,突出其勃勃生机,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

15.结合全词,参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谈谈你对“堪

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理解。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

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

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

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

领悟感情。

【解答】(1)D.“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错,“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和“嫩

色宜相照”中的“嫩”相比,从草的由嫩变老,表达了作者的伤春。

(2)“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实质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得以成立

的前提性假设,而“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前提是“王孙”有约在前或有承诺在前,只

是约期既到,犹不归也,故怨。

答案:

1

(1)D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是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

王孙是游子的代名词,他虽然承诺按时如约归家,但是现在春天将尽,他似乎忘记了归期;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既表达了春天逝去的忧伤,又表现出游子未归的惆怅。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

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

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

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

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赏析: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

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

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

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

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

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

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

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

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

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

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

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

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

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

2

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

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

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

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

欧公击节赏之。”

【点评】对于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客观选择题,一般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

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②居大 厦。

【注释】①陶者:指烧窑工人。烧窑者通过高温把粘土烧制成瓦片。②鳞鳞:指鱼鳞般的瓦

片。

3、“陶尽门前土”的“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3、示例:“尽”是完、全的意思。烧窑工人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淌了多

少血汗,耗尽了多少精力,自己的处所却居无片瓦,其命运之凄惨可想而知,表现出诗人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

4、示例1: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繁重,所得却是

居无片瓦,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或赞美勤劳、同情疾苦也可)。

示例2: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从不劳动,却坐享其成,人

间之不公可想而知(或答愤慨、讽刺)。

示例3:前二句“陶者”与后二句“居者”对比鲜明,令人感慨: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

突出了贫富的悬殊,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权者的讽刺。

3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

“亚”通“压”,“青帘”指酒旗。[来源:学科网]

5.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6.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5.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 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

“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分)

6.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2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备注】东溪:即宛溪,在诗人家乡安徽宣城。此诗是诗人53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蒲耳:初生的菖蒲。

7.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8.颔联是千古名句,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请简要赏析。(4

4

分)

9.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7.菖蒲初生、溪水平静清澈,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溪水平静清澈”“充满生机”“春

景”各1分)

8.抓住水乡富有特征的景物,拟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2分,答到两点即可)既写

出清淡平远、生机盎然之景,又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在、老当益壮之情。(2分,“生机盎然”

“老当益壮”各1分,意思对即可。)

9.结构上:总括颔联、颈联,并与“发船迟”呼应;(2分,每点1分 )内容上:表现诗

人对东溪美景的喜爱与内心的闲适喜悦。(2分,每点1分,表现“喜爱”“闲适”之意即

可。)

【解析】

7.试题分析:可先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根据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诗人的

思想感情。“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菖蒲初生、溪水平静清澈,一幅充满生

机的春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炼句,从诗句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分析。几只野鸭子懒

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却有“闲意”,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

这是从自然中悟到这一道理借以抒发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情

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尾联“情虽不厌”

的“不厌”表明诗人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与愉悦心情;在结构上,也正是因为“不厌”才会由

第二句的“发船迟”和尾句的“薄暮归”,故起着相互照应的作用。体现出了意新语工,结

构严密的特点。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梅尧臣作品专练

本文发布于:2024-03-20 12:0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907223257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梅尧臣作品专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梅尧臣作品专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分析   内容   鉴赏   作者   诗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